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997章

大明武夫-第997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一笑,不过这个玩笑并不可笑,天下人看来,孙传庭在山西练了一支新军,他在山西大同可以自行其是,自己筹措军资,自己征税,形同割据,可赵家军的了解更深刻些,孙传庭之所以做得这么顺利,是因为他得到了山西商界的大力支持,没有商人们的钱粮甚至人员的支撑,仅靠山西一地的税赋根本没可能供应新军,要知道朝廷给孙传庭变法的权责并不仅仅是给出权利,大同边镇的供应也要他自己负责,等于甩给他一个包袱。

山西商界之所以这么舍得出钱出粮,也是有了自保的心思,原本他们和边镇以及草原上勾结很深,能有很多方便,可这些年局势太坏,更迭太快,边镇这边不讲规矩倒还好说,察哈尔林丹汗将土默特的第三代俺答汗从归化城赶走,导致草原上局面大乱,不管是去草原的商队还是边关的边市风险都大了很多,或者被蒙古马贼或者部落直接抢掠,或者大队蒙古骑兵入侵,不管那一项都会影响生意,甚至会家破人亡。

而且山西商人们从徐州那边学习到了很多经验,不管重商还是重农,在这个世道下面,总要有个可靠的庇护者,不然的话,商人就是砧板上鱼肉,像赵进那种有点石成金妙法的可遇不可求,但能护住平安的不难找。

大家愿意供奉钱粮好处,只要有个规矩,只要别毫无征兆的勒索抢掠,甚至身家性命都有危险,大家都是愿意做的,孙传庭做事又有章法,更是山西本地的豪门世家,这样的人自然值得信任,更难得的是,愿意听从大家的建议,认同徐州赵进的新法,这样两利的人物自然要全力支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还是有他的道理,孙传庭知道如今的成就从何而来,自然也知道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风险。

山西那边的态度是明朗了,不过仅有山西一地,孙传庭自己的份量是够,但这少流血少死人的请求就未免说得太大。

“内阁诸公大体都是这个意思,保定巡抚和顺天巡抚都和孙某有过书信往来,他们也大概是这个意思。”

原本北直隶不设巡抚,但因为赵进崛起,北直隶大名府先设大名巡抚,然后赵进拿下山东后,在保定设保定巡抚,在顺天府设顺天巡抚,统辖驻扎在京畿之地的大军,他们的存在除了防御赵家军还有另外一重目的,那就是牵制京师内阁孙承宗和王在晋掌握的兵马,还要防备辽镇熊廷弼的边军,大小相制这个套路,是刻在大明君臣骨子里的。

顺天巡抚洪承畴,挂兵部侍郎,保定巡抚郑崇俭,挂兵部侍郎,以及回撤到宣府附近的大名巡抚卢象升,如今是宣府巡抚了,这就是拱卫京畿的三位巡抚,京师外围的军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按照孙传庭的说法,掌握北直隶五分之四兵力的人都赞同他,那在外围角落的卢象升倒是不必太被在意。

而以大明目前的体制来说,这几位同意之后,就等于大明天下做了决定,尽管他们实际控制的不过北直隶和山西两处,不过这两处不做抵抗,其他地方就没什么违抗的可能,普天之下,就只有陕西三边的边军会造成麻烦,但也仅仅是麻烦而已。

至于四川、湖广、云南等地,原本就没有太多兵马聚集,即便本省凑出若干来,也会因为地理人文等各个条件没办法长途奔袭,造不成任何的威胁。

孙传庭这个表态说明,大明的核心力量已经准备投降了,或者要寻求一个体面的解决方式,但北直隶和山东近在咫尺,却让从山西来的孙传庭谈,这里面也颇为微妙。

或许孙传庭掌握的大同新军是大明各个军事力量中最强的,最近又有对草原俺答的胜利,在赵进面前腰板硬一些,不至于奴颜婢膝,当然,他们也没想到,正因为孙传庭用徐州新法变强,才比其他人更知道徐州的强大和可怕。

“那皇帝知道吗?”赵进追问了句,已经有人给赵进提过建议,说大事将定,要正名分,在各种场合不能直接说“皇帝”,而要说“明国皇帝”,显现出区别来,其他人对这个都很注意,赵进却不怎么理睬。

听赵进问到这个,孙传庭表情显现出几分尴尬,咳嗽了声说道:“既然大家商定,陛下也难违民意。”

的确,下面决定之后,崇祯皇帝即便反对又能如何?放在天启年间,天启皇帝还能通过魏忠贤把握住朝廷的实权,通过厂卫和阉党来操控天下,无人敢于不从,而崇祯皇帝则做不到,罢黜阉党,疏远锦衣卫之后,崇祯皇帝已经没什么自己的力量可用,看似众正盈朝,实际上是事事不能自决。

赵进点了点头,直截了当的说道:“既然如此,你们想要什么?”

孙传庭摇头苦笑,感慨说道:“赵公说话还是这么直接,在下等商议之后,发现能对赵公你提的条件也不多,没有一战的本钱,哪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此时军帐中的气氛还真是不错,孙传庭这边对局势把握的很清楚,知道孰强孰弱,话也说得很明白,那么就很好谈了,吉香和石满强脸上有几分志得意满,赵进神情则是淡定从容,在这里开口说道:“孙兄请讲,你们说你们的,答应不答应在我!”

孙传庭言谈举止自居弱势,不管真心假意,这么下去,对方被奉承的飘飘然,就可以为己方多争取些利益和好处,赵进直接开口点了下。

“……若是顺应天命,无论他从前针对赵公和徐州做过什么,那都是公务,而没有私怨,请赵公饶过他们性命,保全他们家小和家产……”

“这个可以答应,若今后不按照我的规矩做事,或者有什么牢骚异动,那就这承诺就不再有效。”

“……当今陛下全家,还有普天下的皇族一系,若能安分守己的话,还请赵公保全他们的性命家产……”

“他们的家产怎么算,府邸之中所藏的金银算不算?别业中所积储的金银算不算,那跨州连府的田产算不算,这些人能安分守己,在当地没什么民愤的,我尽量不会动他们的浮财,让他们全家维持个温饱体面的生活,至于那些靠着祖宗霸占来的产业和田地必须要交出来。”

大明的藩王和郡王们在天下各处霸占了太多的产业和田地,士绅土豪们都要退让闪避,因为皇族的盘剥挤压,士绅豪强就要更残酷的压榨百姓,形成了种种恶性循环,不过王朝更迭,前朝亲贵也没可能保持特权和富贵,赵进这样的处置已经是给他们生路了。

所以这边说完之后,孙传庭只是感慨着回答一句:“赵公慈悲开恩。”

军帐中众人神态各异,只有赵进面无表情,那边孙传庭沉吟片刻,开口又问道:“不知进爷对大明官军如何处置?”

“遣散,编组,屯田。”赵进回答的很简单。

孙传庭叹了口气,缓声说道:“赵公这个安排好,不能打仗的就该去种田。”

“在下知道赵公瞧不上大明官军,也不怪赵公如此想,下面的兵卒常年被克扣粮饷,又没有人约束军纪,他们打仗时如鼠兔猪羊,驻军时候则为虎狼,对天下有百害无一利,遣散了也好,不过大明官军中也有精锐,各级将佐所属的亲卫亲兵都是能战之士,依在下所见,赵公兵马虽然精悍无双,但骑兵未免逊色,正兵之外做不到各个精良,这些亲兵亲卫和他们的将主对赵公有大用,不知道赵公怎么想。”

第1424章可以大用了

孙传庭弯弯绕绕的说了一通,石满强瞥了眼赵进依旧沉默,吉香眼睛却瞪了起来,直接开口说道:“明军的亲兵对我们的骑兵,一对一,明军亲兵有五六成能赢,十对十,你们只有三成把握,百对百,你们必败,这样的有什么用?”

他这边说得很不客气,孙传庭脸上见不到什么恼怒,作为一个极为了解徐州体制的人,他自然知道吉香的地位,孙传庭笑了笑说道:“吉将军说得没差,贵军法度森严,进退有矩,阵战的确无敌,可明军这些精锐吃得就是沙场搏命这碗饭,没了军饷编制,他们没什么谋生的手段,十有八九要落草为寇,或者被有心人招揽,到时候可是徐州的麻烦。”

“吉将军。”这个称呼让吉香的怒气顿时散了不少,孙传庭的解释也很有道理,吉香没什么后续的言语。

“孙兄,你手里新军不能动的有多少人?”赵进开门见山的问道。

赵进到现在也没怎么习惯大明官僚士绅的城府和涵养,这种弯弯绕绕,点到即止,沟通交流起来很麻烦,孙传庭这番话其实说得很直接了,亲兵亲卫这个说是事,其实也算不得什么事,普天之下,就连南京魏国公徐家的亲兵也不过千,更不要说其他人的力量,但孙传庭手里这个新军就不同了,他是按照赵家军的体制训练出的强兵,有晋商的财力作为支撑,而且还经过了实战的检验。

这样的军队已经成型,而且实力已经被众人认可,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当然会有麻烦,而且是真正的麻烦。

孙传庭之所以问这个,与其说替别人问,替徐州着想,倒不如说为自己问。

如果再深入些,孙传庭手里的这支新军,连同孙承宗、王在晋、洪承畴、郑崇俭、熊廷弼甚至还要包括卢象升手里的精锐,就是他们和赵进谈条件的凭依,打不赢赵家军这个是肯定的,但可以给徐州,给赵家军造成很多麻烦,搞不好还是大麻烦。

在确定赵进做到那些承诺之前,他们不会放弃手里的兵马,历朝历代的投诚和反正都有过太多例子,大家自然明白怎么做才会更有利一点,才会更有保障一些。

“孙某手下新军共三个团,合计四千三百余人,孙阁老他们手里不能动的,每人最多不过两千……”

按照人数算来,这差不多是赵家军一个暂编师的规模,凑起来差不多是五千骑兵和四千多经历过新式训练的步兵,这已经是相当大的力量了,虽然这是在纸面上,而且分属不同的首领,可这个实力已经值得谈判了。

就连吉香和石满强脸上带上了些许郑重神色,不过在这个时候赵进脸上却露出笑意,悠然说道:“孙兄是不是少报了些,养在商行护卫里的那八百余骑兵不算在新军里面吗?”

八百这个数目不是大数,但八百骑兵差不多是总兵这一等大将所能掌握的力量了,在战场上如果应用得当,这就是决定性的。

看着吉香和石满强骤然慎重起来的神情,赵进笑着说道:“孙兄藏兵于民,又收兵于民,山西大同各家豪商的护卫里,能骑善射的都被他招揽来了,而且笼络的很不错,都愿意为他卖命效死,孙兄,这支力量可不能不算啊!”

自从孙传庭来到,就一直感慨沧桑,实实在在的说话,加上从前赵进对孙传庭的看重,他们对他的印象很不错,却没想到有这样的隐藏,两个人对视了眼,神情都有些冷。

孙传庭脸上不见一丝尴尬,只是解释说道:“赵公这么说可就不对了,各家给的粮饷,各家的家奴,怎么能算在新军身上,这岂不是借势自夸,落了下成。”

赵进看了看吉香和石满强的不善脸色,然后又看向孙传庭,却是笑出了声,众人极少见赵进这般作态,一时间也分不清他的喜怒,孙传庭却是坐正了些,他不知道自己这个隐瞒会带来什么后果,孙传庭更知道这次谈,他没什么本钱。

“从京师初见,我就很欣赏孙兄,天下这么多读书人,不是忙于生计的苟且之辈,就是只知道功名利禄的庸人,只有孙兄出身富贵,却又胸怀天下,还有胸怀天下的本事和本钱,天下间这样的士人太少了,从后来孙兄的作为来看,我没有看错,孙兄就是这样的英杰。”

听到赵进这么诚恳的说话,孙传庭反而觉得奇怪,吉香和石满强脸上也有诧异,何曾见大哥这么当面夸人。

“不过孙兄过于方正,这样的性子,做人是好的,做事就未免有些不足了,所以我一直在想以后给孙兄什么样的位置。”

这时孙传庭的神情才有些本色流露,显见对赵进的话颇为诧异,对方居然早就想要任用自己,而且还考虑好了位置?

“方正不是错,不过这方正往往就是迂腐,孙兄若是这般,就只能当做个牌位供起来了,但今日看来,孙兄分明知道变通,而且做起来神态自若,这才是九卿风采,在我这边可以大用了。”

这番话说得孙传庭错愕,随即失笑,石满强在这个时候才凑到吉香耳边说道:“现在这孙传庭才算是交心了。”

“赵公,我这般言不由衷,有所隐瞒,赵公你不觉得冒犯,反倒如此评价,实在是风趣。”孙传庭笑着说了句。

赵进摇摇头,同样微笑说道:“这没什么错,身在高位,手握大权,如果真的迂腐方正,言行一致,那才是无能之辈,那熊廷弼就真的是脾气暴烈吗?无非要为自己扬名,让人记得罢了,他督抚辽东之后,何曾因为脾气误国事。”

说到这里,赵进顿了下,又是摇头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