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1126章

大明武夫-第1126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事先得到了通知,所以他们并没有组织大规模的欢迎仪式,不过他们本来就对中朝十分畏惧,如今在面对太子的时候更加是毕恭毕敬,甚至有些像是俯首帖耳。

而太子只是他们寒暄了几句,连客套话都没怎么说,直接就要求他们交出当地的治权和水陆军的指挥权,然后还要求他们尽量约束部下,不允许刺探或者流传有关于大汉在釜山的任何消息,他们当然满口答应了,接着太子就遣散了他们,然后在专人的引导下,一行人向着城外给自己安排的住处走了过去。

稍稍安顿了一下之后,太子就将自己的几位主要的臣下召集了起来。

“此次我们来到釜山,就是要做临战之前的准备了。”一等人来齐,他就直接开门见山,“不管任何人,包括我自己,都必须恪尽职守,绝对不能有任何的懈怠。需要做的事务千头万绪,还请诸位先拿好章程。”

几位文武大臣都恭敬肃立,垂首表示听令。

“首先最为紧要的事情,是要让集结过来的士兵们有个安居和训练的地方,”太子继续说了下去,“我已经和李珂说了,让他在城外划出一大片地方供给给我们的兵士作为兵营,同时高丽水师也会协助我们的军兵来进行训练。”

接着,他看向了驻高丽副使张道彦,“张副使,你负责和李珂以及其他高丽官员的协调,另外,将士们的日常饮食供给、营区的维护和防疫等等大小事务也要由你来负责,绝对不可以出现任何问题。”

“臣明白,臣会管好营区,决不让将士们有生活之忧。”张道彦连忙躬身领命,“不过……现在时间紧迫,营房恐怕仓促之间难以集齐……”

“先征用民居吧,让先到的辽东军都住进里面,然后加紧催办修建营房,后来集结的其他地区的部队就住进那些营房里面。把这一条也跟李珂他们说清楚,要求他们划定营区的时候要尽量远离釜山港,同时最好要有一些村落,同时让他们派出人手抓紧时间伐木,把建材送过来,早点兴建营房。”太子马上就作出了决定,片刻之后,他又加上了一条,“对了,迁离这些高丽百姓的时候,要给他们一些补偿,我们天朝大军,不能够强抢。再说了,若是他们流离失所怨声载道,或者犯下乱事的话,对我们的大计也十分不利。”

“太子所言甚是。”张道彦马上同意了他的意见,然后又加上了自己的意见,“不过……若是给予补偿的话,最好是直接给到他们个人吧,免得高丽官府从中贪墨。而且,为了弥补这一部分的支出,臣建议干脆先征用当地官府的官库,用官库里的钱来作为补偿交给他们。这样做的话,既可以让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也可以让我军能够减少一些支出。”

“此言甚是有理,张副使的主意很好。”太子欣然同意了他的意见,“就按张副使的意见来办吧,这件事也交给副使负责了。”

“谢太子殿下!臣一定认真办事,决不让殿下失望!”张道彦将自己心里的欣喜很好地隐藏了起来,只是不住地跟太子道谢。

“海军的准备怎么样了?”接着,太子看向了旁边海军的一位军官高泽,他是之前就来到了釜山,专门负责在高丽的物资的运输和存储。

“回殿下,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千头万绪,但是经过上下同仁的努力,现在物资的运输已经步上了正规了。我们是用商船来进行运输的,表面上绝没有人可以看出端倪来。”一边说,高泽一边走上前来,然后将手上的一本厚厚的册子交给了太子。“殿下,这是我们仓库的登记册,每次有物资运抵到了釜山之后,我们都会清点然后登记造册,并且内有物资总数的统计,然后我们将这些物资都送入到了各自的仓库当中。”

“很好。”太子接过了这本簿子,他粗略地翻了一下,发现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数字,而且按照日期和物资的品种进行了相应的归档,看得出来做的十分用心。“你辛苦了,还请之后再接再厉,有什么需要我来帮助的?”

他身为太子,负责的都是战略统筹和大局安排的工作,过于细碎琐屑的问题,自然会有不少人帮助他做,不用他每件事都去事必躬亲,这样不能体现他的勤勉,只能表现得不识大体。

“回殿下,大体上一切都还算是顺利,不过……有些事情倒是让人烦心。”高泽小心翼翼地看着太子,“釜山是商港,平时来往的各国商船很多,他们会挤占泊位,影响我们的运输效率,而且在他们面前,我们也不好大张旗鼓地运兵和运送物资……臣希望最近能够减少商船的来往。”

“这个当然应该做。”太子微微颔首,“大汉最近已经减少了行驶釜山的海船,我会下令从这几天开始,一艘大汉商船也不要来,至于其他国家的商船……就借口海港需要整修好了,不放他们进来,海军也可以在外海驱逐那些商船。”

“那日本人的海船怎么办?总不好打草惊蛇。”张道彦问。

这也确实是个大难题,釜山作为离日本最近的商港,用来集结军队是再方便不过的地方。不过,商港是优点也是缺点,商港的特点就是流量太大,大量兵员和物资集结的时候,根本就无从守密,釜山本来就有日本商人的商馆,也有一些日本商人驻留在了这里。因为幕府的“日本国民在海外居留五年以上就不准回国。”的指令,他们经常都要有人回国,就算他们没有发觉大汉准备攻伐日本的决定,只要把这些物资和兵力集结的迹象报告给幕府,那幕府就会有所察觉。

这个问题倒是让太子一下犯了难。

“要不干脆先一把火烧了他们的商馆吧,就说失火了,然后我们再派人在外面把守,把那些出逃的倭人都抓起来。”这时候,一位官员突然建议,“这些倭人数量并不多,我们只要都抓起来,他们就没有人可以通风报信了。”

“这样是不是声势太大了?”张道彦有些迟疑,“日本人要是问起来怎么办?”

“管不了那么多了,先这么办吧。”太子做出了决定,然后重新看向了高泽,“还有别的需要没有?”

“还有一件,殿下。臣负责的是物资的管理和储存,因此仓储也是归臣来管的,别的问题都还好,就是这个问题最让人烦心,釜山港之前没有足够的仓库可以使用……殿下也知道,仓库是大军后方最重要的物事,一点也懈怠不得,尤其是我军还使用了大量的火器,军械和火药就必须使用专门的仓库来进行管理,断断轻忽不得,釜山现有的仓库设施实在是难以满足我军的需要,所以我们想要再兴建一些仓库……可是现在到处都人手紧缺,难以达成这个目的,所以我们最近一直都是在为这件事烦扰。”

“既然急需,那就不要拖延,兴建仓库的事情可以放在首位,和兴建营房的事情并行。”太子马上就做出了决定,“至于人手不够的问题……我会跟地方官亲自去过问的,让他们停下现在所有的其他工程,征调高丽民夫来配合我们的工作。嗯……”

沉吟了片刻之后,他又想到了一个主意,“既然我们兴建营房要让大量的当地村民迁居,而且想必会影响到渔民的生计,那干脆我们再雇佣他们当中的青壮来作为雇工,来为我们兴建各种设施吧?这样既可以加快我们各种设施的建造进度,也可以让他们好歹有个着落。而且,我会让当地的官府必须配合我们,从其他地方征调青壮,如此一来劳力应该会足够用了。我亲自去施压的话,他们应该会给得出人的。”

“殿下英明!”高泽大喜过望,连忙向太子表示感谢。

“对了,雇佣高丽民工的花费,还有修建仓库军营的花费,你们都要登记造册,然后统计出详细的账目来,然后转到我这边来,我要让专人来核计。”太子又加上了一句,“战后给日本清算赔款的时候,这样一笔支出也是要算在日本人的头上的。”

一来是为了战后的清算赔款,二来也是为了防止相关经办的人贪墨。虽然大汉的律条极严,但是应该有的监管还是要有的。

“是,殿下。”高泽凛然从命。

接着,太子又看向了赵松。

“赵旅正,你是此战的主将,你还有什么要求?”

“回殿下,臣有两个要求。”赵松躬身行礼,“这次出征的部队,除了一个团是臣直属而且曾经带过的团之外,剩下的两个团都是从其他地方的军内调动过来的,相互之间并不是特别熟悉。而且,臣和这个直属团一直都在辽东作战,而他们之前一直在南方作战,可能作战的方法和经验上也有区别。因此,臣需要花一些时间来训练磨合他们,恳请殿下在釜山港外划定一处偏僻区域供臣和部下练兵;另外,臣的作战计划里面,海陆军的配合机动尤为重要,多次需要海上登陆,所以臣需要让海军的人来专门随同我们组训,争取让海陆军在发起进攻之前配合娴熟。”

“赵旅正果然是我朝良将,确实作战之前训练最重要。”太子点了点头,“好,那旅正继续努力吧,一定要在发兵之前让官兵们都训练好,让旅正如臂使指。”

“这也是臣的目的。”赵松继续说了下去,“不过……殿下,釜山周边人烟稠密,大军一直在训练的话,保密可能难以万全……”

“事到如今就不要苛求保密了,我们离九州不过百里地,大军齐致怎么可能一点痕迹都没有?我们一开始就不能指望全靠奇袭。”太子安慰了赵松,示意他不必担心,“旅正不必在这件事上太过于担心,就算露出一点端倪,日本人也未必能够做出多快的反应。”

“希望一切都能如殿下所想。”赵松颔首,“对了,殿下,既然现在有这么多工程上的事情要做,干脆先将我们的工兵调用上来协助工程吧?他们都有建造的经验,而且十分可靠,可以作为高丽民夫的管理人。”

“工兵都来齐了吗?”太子问。

“臣清点了一下,现在已经来了大约八百人左右,足可以办成很多事了,殿下。”赵松连忙回答。

太子原本想要立刻答应他的意见,但是话到了嘴边却又改了口。“这样就好,那干脆这样吧,既然到处都需要民夫,那我们干脆成立一个劳力局,由我来亲自负责,任何地方要使用劳力都必须跟我这里来申请和报备,这样既可以统一管理,也可以避免各方因为劳力的分配而产生不必要的争执,你们看如何?这些工兵也暂且编入劳力局吧,现在归我来各处调配,想来我的命令他们不至于不听吧?”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太子还有别的心思。他已经看出来了,现在在釜山最重要的就是劳力,他想要用亲自管控劳力使用的方式来间接地掌控釜山的局势,同时加速准备工作。他没有从军经验,对军队也谈不上掌控力,只能从后方的劳力入手了。

“殿下英明!”其他人当然没有人会反驳太子的意见了。

“那还有谁有别的事情要说吗?”太子环视了一圈这些文武大臣们。

没有人再说话了。

“看来目前是没有人有意见了?好……那大家就先开始忙吧,从今天开始把压在身上的事情都做完。”太子做了一个散会的手势,“各位,我以后会一直常驻在这里,你们要是谁在自己负责的事情上面若是碰到了什么疑难处,尽管跟我说,我来帮你们解决。另外,我会随时各处都去巡视的,谁要是把事情没有办好,自己等着处罚吧。”

“谢殿下!”

第1591章卑微的使者

按照中朝太子殿下的指令,釜山港很快就以港内出现了瘟疫以及因为风灾受损需要重建的理由暂时封港,在釜山的商人,要么被驱离了港口,要么甚至就被关押了起来,一时间这座港口忽然冷清了许多。

不过,很快港口就重新繁忙起来了,在这几天里面,满载着士兵、战马和弹药乃至各种物资的运输船,源源不断地来到了这座港口,将自己的货物倾泻到了这座港口当中。

而在花了几天时间处理了繁杂的政事之后,太子也终于得到了一点空闲,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了港口市场。

就在他的注视之下,这些运输船从雾中穿出,在虚影当中慢慢浮现出自己的轮廓,然后一点一点地向港口靠近,最后停留在了港中。

接着,前排的运输舰放下了悬梯,然后里面的士兵以整齐的队列从走了出来,他们走下了船之后,在岸上军官的喝令之下重新调整了队形。然后,运送物资和军械的运输船靠岸,在军官的命令下,他们和港口的民夫们一起帮助运输船卸货,将船中的物资纷纷搬下来。

这种繁忙而且井然有序的景象,既说明了大汉官员和将领们准备作战的细致和精干,也充分说明了大汉国力的昌盛。不知道为了准备这场战争,上上下下包括自己做出了多少的努力和准备,如果是在之前的朝代的话,他们肯定也没有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