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1042章

大明武夫-第1042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好说不好说的?我们是为国家为皇上考虑,还怕有什么不好说?”陈宏马上反问,“我们这么做,又不是为了驳军方的脸面,他们如果反对的话,总得说出一个符合道理的理由来啊?国家财计困难,需要开拓财源,有什么不对的?军方每年从国家拿走那么多的预算,就连封赏也是从我们这里拿的,每一笔可都算真金白银啊,我们可曾说了什么了?还不是一年年硬着头皮把钱凑出来了,满足了他们的胃口?既然我们每年都满足了他们的胃口,那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总不能又要从我们这里要钱,又不肯朝廷扩大财源吧?”

“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既然是这个道理那还怕什么?”财相马上截住了话头,“只要我们内阁的人上下一心,众口一词,那他们就算有怪话也没办法说出个道理来吧?行了行了,我等下就去见商业部和民政部的人,大家一起把这个事给敲定了,免得多浪费时间!”

“行吧,行吧……”眼见财相如此积极,丞相一时倒也没什么犹豫了,“就这么办,内阁只要众口一词就有了声势,这事本来道理就在我们一边,皇上也是圣明的,应该也会答应我们……”

接着,他转头看向了周璞。“知和啊,现在你知道内阁的意思了吧?刚才我听到了你的主意之后,感到十分满意,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请丞相明示!”周璞连忙问。

“你给出的计划里,是你带着人从九州岛向北进攻,登陆本州然后进军日本京都,如果成了的话,日本皇室就会落入到我们的手里的。在战后,日本幕府一家独大的局面就不会再有了,不管怎么处置,日本朝廷都是我们可以推出来的一个可用的傀儡,你把他们掌握在手里,就拥有了对日本治权的名分,这不光是对日本人,对朝廷这边来说也是如此,所以……你要让日本皇室听从内阁的意志,明白了吗?”

第1489章叁千万两

丞相的意思周璞很快就明白了,他希望周璞通过进军京都,将日本皇室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然后借用日本皇室的威权和名分,获得对日本金银矿藏的处置权,也获得其他的权力。

“下官明白了!”周璞马上点了点头。

“明白就好。”

……

就在丞相同自己的臣僚们私下沟通的时候,大汉朝堂的另一个大群体军方也没有闲着。今天列席的军方人员当中最重要的三位——元帅蔡国公石满强,荥阳伯赵松以及九江侯刘涛,也同样在另外一个茶室碰了头。

三位军方巨头在喝茶寒暄了几句之后,石满强元帅就不再多说什么客套话,直接将主题引到了接下来的议题上,然后他将自己刚才和赵松说过的盘算向刘涛和盘托出,希望在接下来的会议议程当中,刘涛能够代表海军,附和陆军的提议。

“你的意思是,打算在打败了幕府之后,大汉最好要强迫日本人签订和约,让大汉垄断日本金银矿的经营权,然后将此作为皇室私产?但是内阁的意思是将这些经营权划归在内阁手里?”

“正是此意。”石满强元帅点了点头,然后指了指旁边担任征日部队主将的赵松,“我刚才已经和荥阳伯沟通过了,他也同意我的看法,答应等下在会上说。我们陆军已经统一了看法,只要你们海军也共同表态,那到时候就可以造出声势来了,皇上也不会反对!”

海军军政部部长九江侯刘涛并没有立刻回答元帅的话,而是沉下视线来,慢慢地思索着。

“在朝会上公开表示和内阁相左的意见可不大好吧?”

“只要对国家对皇上有利,就算和内阁相左又怎样呢?丞相又不是什么记仇的人。”石满强元帅不以为然地说,“再说了,我们又不是做什么损公肥私的事情,我们征伐日本,流血送命,为的不就是耀我皇威?既然如此,打下了战利品,奉送给皇上又有什么出奇?这反倒是理所应当的吧?倒是内阁……一滴血不用流,就想要轻轻松松把战果全拿走,说出来怎么能让将士信服?”

一边说,元帅一边目光炯炯地看着九江侯,魁梧的身躯给他带来了难以言说的压力。

九江侯在这种压力之下,心里也慢慢倾向于同意对方的看法。

虽然陆军和海军兵种不同,但是毕竟都是大汉朝廷的军方系统,彼此之间有同气连枝的情谊。虽然说实话海军对战后日本金银矿的归属并不是特别关心,但是石满强元帅在军内威望如此之高,他并不希望违逆元帅的意思。

再说了,大家同为军内一员,又有什么道理只让陆军去讨好皇上呢?

“行,既然你们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我就共襄盛举吧!等会儿我就和海军的人一起赞同你们的提议。”片刻之后,九江侯刘涛下定了决心,“看到我等一片忠君的赤忱之心,皇上必定十分欣慰!”

“定然如此。”石满强元帅和赵松相视一笑,而后三个人又重新走出了茶水隔间。

就这样,在短短的会议休息间隙当中,几个重臣原本个人的意见区隔,就很快因为他们的威望和权势而扩展开来,并且形成了整个内阁和军方的对立意见,并且将会公开在国务会议上摊开来讲。

这不是大汉短短历史上的第一次,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随着铃声的响起,群臣们又从各自休息的地方回到了会议大厅之中,等到群臣都集齐之后,皇上又带着太子,在群臣的敬礼当中重新坐回到了御座上。

“不错啊,看来都休息得可以了。”看着群臣精神重新精神一振的样子,皇上笑着挥了挥手,“行,我们就接下来讨论吧!”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对日本的和谈条件。”皇上话音刚落,丞相就接过了口,“既然是远征作战,这次我们就肯定要消耗大量军费,这种开销可不能是亏本生意,得从日本人身上找补回来。不过,我们的目的是速战速决,因此也不能狮子大开口,提出让日本人一时间无法兑现的条件,以至于人为拖延战事,所以议出一个合理的和谈条件就至关重要了,既要有赚头又不能让日本人赔不起。诸位好好参议一下。陆海军先把预估的军费说说吧。”

接着,陆海军列席的参议军官说出了自己之前预估的军费——总计加起来是二百一十七万两白银,当然这只是一个预估数字而已,实际还要看具体情况。

除了直接的军费之外,这次远征还要特别征调南北海的舰队战舰和运输船,所以对其他地方也会造成十分大的损失,这一笔开支自然也要日本人来付。

等到陆海军的参议军官发言完了之后,商业部的官员再度发言了。

“既然对日作战,那么中间一段时间,对日本的贸易肯定是会断绝的,这部分的损失也需要日本人进行赔偿,去年我国和日本的年贸易额是二百二十五万两白银,从这个数字来看如果断绝半年贸易的话,他们应该赔偿我国一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白银的贸易损失。”

“干脆让他们赔上三百万吧,打都打赢了还跟他们算零头做什么?”这时候,石满强元帅直接说,“一百万两,拿去补偿我国的海商,如果有结余就放入朝廷账上,以应不时之需。”

元帅的发言得到大臣们的赞同。

最后大家再商议了一下,除了军费和开支之外,惩罚性的赔款肯定是必须的。日本既然盛产金银,那么多年来肯定有不少金银积存,这笔横财可不能放过。

商议了一会儿之后,大家得出了让日本赔款最少为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数字。

当然,这个数字日本人是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来的,所以大家的初步意见是让日本人分十五年还清,以海关作为抵押。这十五年当中,日本普通人从上到下肯定要承受极为严重的赋税,但是列席的大汉群臣们就没人在乎这么多了。

“这个数字实在太少了!”然而,一直默不作声的皇上否定了他们商议的结果。

皇上的论断,让群臣又是一阵惊愕,骚动之中互相对视着,但是一时间没有人说出话来。

一千五百万两,分十五年还清的数字,是群臣们认真讨论过的,大臣们从大汉和日本的贸易数字当中推算了日本幕府和大名们的收入状况,同时参考了周璞等人提出的日本金银矿分布,这才得出了这个结论——一年一百万,持续支付十五年的赔款,不至于让日本民穷财尽生计无着,却又能够让大汉捞取到足够的好处。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一笔了不得的巨款了,要知道人口、幅员远远超过日本的大汉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折算起来也不过是一千六百万两白银——当然,这也是因为新朝初创,以及为了鼓励国民休养生息,所以农商税都定得较低的缘故。

如果赔款条件真的按照群臣设想的条件实现了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大汉朝廷能够得到每年一百万两的额外进项,这一笔巨款将会让原本十分困窘的大汉朝廷的财政状况得到巨大的缓解。

然而,皇上却以一句话否认了群臣商议后的结果,觉得太少。

皇上一句话确实可以代表不容违抗的意志,没有人想要违抗他,但是正因为有这种不容置疑的权力,皇上其实很少在会议上说结论性的话,因为他无论说什么结论,群臣都会中止自己的不同意见,改为思考怎么执行皇上的意志。

而今天,皇上却极为罕见地直接推翻了群臣们商议好的结论。

这种极为罕见的直接否定,让群臣一时间有些应对无措,纷纷在思索圣意到底为何。

然而,在说出了自己的结论之后,皇上却没有继续说下去,好像是在打算让群臣自己揣摩一样。

这突如其来的沉默,让大厅内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太子也好奇地偷偷打量群臣和皇上,努力吸收着自己在第一次参与国务会议时所得到的经验。

在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丞相王兆靖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探究皇上的真意如何。

因为他的地位和威望最高,所以某种时候还是有寻求解释的权力的。

“臣等愚钝,请皇上恕罪。敢问皇上,若是觉得我等的要求太低的话,到底应该以多少数字为基准呢?”他小心地看着皇上。

“一千五百万,看着挺多,但是对日本这样一个盛产金银的国家来说,实在太少了。日本产金银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多少年来他们早已经发掘出了大量金银,国内有大量存货,所以他们付得起更高的价钱。”等到丞相再来问,皇上这时候终于开口了,“如果我们能逼迫幕府签订和约的话,一千五百万的胃口就实在太小了!我看,要至少三千万才能让大军不虚此行!而且十五年,最多二十年内就必须要拿出来!”

第1490章全权处置

“三千万!”皇上此言一出,几乎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虽然他们已经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掌权者,多年来早已经经历了各种大阵仗,但是这个天文数字仍旧一下子让他们相顾无言。三千万两,这可比当初群臣要的翻了一倍。

就连丞相,也被皇上这雄心勃勃的话给弄得精神有些紧张。

说实话,从本心来说,他并不反对尽可能多地从日本多榨出一些钱来——如果真的能从日本榨到这么多的话。

然而,他同样也十分清楚,并不是想要从别国搜刮出多少钱来就可以搜刮出来的,为此,他决定尽大臣的责任,劝谏一下皇上。

“皇上的气魄,臣等身为叹服。不过……不过……三千万两白银,会不会对日本人要求过于严苛了一些?臣等虽然听闻日本富产金银,当时其国毕竟国小民贫,能够拿出的钱也并不是太多,二十年内未必能够筹集如此巨款。如果我们提出的条件过于严苛的话,幕府反而可能会因为无法接受条件而拖延了求和的意图,最后反而会拖延战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丞相的疑虑不是怕对日本压榨太厉害,而是怕条件太苛刻日本没人肯答应,这样就会造成战事人为延长很久,白白消耗国家的资源。这种顾虑确实很有道理,但是皇上并不打算为此改变自己的主意。

“你们啊,明明是大汉的大臣,为日本担心个什么呢?”皇上先是开了个玩笑,然后大笑了起来,“这笔钱日本人出得起!再说了,幕府只要被我们打败,四方的敌人都会跑出来和他们作对,岌岌可危的形势下,哪怕饮鸩止渴他们也会跟我们求和,再苛刻的条件他们也会答应的!”

皇上的话,虽然听上去有些道理,但是丞相还是将信将疑,显然还是有所保留。

“可是……幕府纵使相信,一年拿出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持续二十年,他们真的做得到吗?如果做不到,难道我们还要兴师讨伐?如果不讨伐,那我们自己降了价码,岂不是反而给了日本人侥幸之心,让他们故意赖更多赔款?再说了……我朝毕竟是为了匡扶正义而兴师讨伐,如果抢掠太多的话,恐怕有损盛誉……”

“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