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探幽录 >

第418章

大唐探幽录-第418章

小说: 大唐探幽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承嗣浑然想不到他竟直接承认,一时语塞。
  明崇俨背对这里,想回头,却又忍住。
  只听武承嗣急忙问道:“你说什么?是你做的?那你为什么这样做?”
  “这不是很显而易见的事么?就是为了大唐的龙脉。”阿倍广目回答。
  武承嗣像是被人狠狠戳了一针,语无伦次:“你、你……好大的胆子!可恨的倭贼!竟然用心如此歹毒!你……是想毁了我大唐的气运呀!”
  阿倍广目垂眸不语。武承嗣狠狠地看了他一眼,走到明崇俨身旁:“明大夫,已经问清楚了,我们是不是该尽快跟天后禀报?”
  明崇俨皱眉,武承嗣正要再说,门外有人道:“不等我们审,周国公已经定案了么?”
  武承嗣跟明崇俨回头,才发现袁恕己跟陈基,以及那倭国正使河内鲸先后走了进来。
  河内鲸一眼看见阿倍广目,才要上前,又止步朝着明崇俨跟武承嗣行礼。
  武承嗣不理他,只对袁恕己道:“我方才问的,他都招认了。”
  此刻河内鲸走到阿倍广目身旁:“广目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阿倍广目起身,双膝跪地行礼道:“我鬼迷心窍,做了一件万劫不复的蠢事,只怕要连累整个使团了。”
  河内鲸道:“你做了什么?”
  武承嗣在旁义愤填膺道:“这个妖人,居然觊觎我大唐的龙脉,意图用龌龊的手段毁我大唐气数。”
  说到这里,他忽然灵机一动道:“难保你们整个使团没有参与此事!”
  直到听了武承嗣这句,袁恕己才觉着他到底还有几分脑子的。
  河内鲸吃惊不小,瞪大两只惊恐的眼睛,本能地否认说道:“不不不,绝没有此事,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
  袁恕己便道:“正使大人,不管如何,此事还要再严查。在此之前,就有劳正使大人保守秘密,不要泄露给其他人知道,免的真有同党的话会打草惊蛇。”
  陈基见河内鲸吃惊不小,便安抚道:“正使且不必过于惊慌,若查明此事只是阴阳师一人所为,大唐律法严谨赏罚分明,自然不会连累无辜。”
  河内鲸张着嘴,看看他们,又回头看看阿倍广目,目光复杂。
  但他到底是一国之使,很快镇定下来。
  河内鲸向着在场的大唐众官行礼,肃然说道:“我相信各位大人的能力,一定可以将此事查明,我也会耐心地等在驿馆之中,直到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的一天。”
  他行礼过后,回头看向阿倍广目,用倭国话很快地说了几句,语气有些严厉,然后他便转身退了出门。
  在河内鲸去后,袁恕己道:“糟了,忘了带个会倭语的人来,这矮子说的是什么?总不会是明目张胆的通风报信商议对策吧。”
  武承嗣跟陈基自然也不知道,阿倍广目瞥他一眼,不言语。
  忽然旁边的明崇俨道:“他是在训斥阴阳师,说如果是阴阳师作出了这种会连累使团甚至倭国的行径,就该立刻自杀谢罪。”
  在场众人悚然,只有袁恕己道:“什么自杀谢罪,我看是想让他死了好一了百了,偏不能让他死,作出这种大事,我不信会是一人之力,一定有同党。”
  袁恕己因是行伍出身,先前又在豳州,很看不惯这些曾挑衅大唐的倭人,如今又知道雍州的内情,那厌恶越发打心里流淌出来,无法遏制,恨不得先灭使团,再灭倭国。
  武承嗣也道:“不错,一定要把他严加看管,仔细拷问。这帮胆大包天的倭人,居然敢在大唐地界上作祟,还差点伤及了小弦子。不可饶恕。”
  袁恕己跟陈基听到他最后一句,都拿眼睛看他,武承嗣毫不在意,只回头瞪着阿倍广目道:“我管你是什么广目天王还是多闻天王,你若是敢歹毒作乱,就叫你有来无回。”
  传说佛教的护法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跟北方多闻天王。
  明崇俨听他如此说,不由苦笑。
  ………
  武承嗣发了一顿威风,便不愿在大理寺逗留,跟明崇俨说了几句,便退了出来。只因他想要快些回宫,把所见所闻都告诉武后。
  明崇俨知道他的意思,却也懒得拦阻,只任由他风车一样飞奔去了。
  剩下明崇俨,陈基,袁恕己三人,陈基因是奉命调防,如今见犯人已经送到,此处就没有他的事了,因此便先行告辞。
  袁恕己知道明崇俨跟阿倍广目似有交情,便道:“明大夫,你是如何看法?”
  明崇俨道:“袁少卿才是主审官,不必问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若有人胆敢觊觎我大唐,‘杀无赦’三个字,已是轻的。”
  袁恕己向来觉着明崇俨有些“怪”,心里有些要敬而远之的意思,但听他淡淡地说了这一句,却不由心生敬佩。
  明崇俨说罢,从袖子里掏出两张符咒,走到阿倍广目跟前,将其中一道迎风一晃,符咒顿时燃烧起来,明崇俨往下一拍,燃烧的符咒印在阿倍广目的额前。
  这一幕把袁恕己看的惊心动魄,但阿倍广目竟并没哼一声,等明崇俨收手的时候,在他的额头上已经多了个火焚的印记,被火烧的有些发红,因沾着灰,一时看不清是什么记号。
  明崇俨倒退一步,冷冷道:“这是你咎由自取。”只说了这一句,便拂袖而去。
  剩下袁恕己打量着阿倍广目,见他脸色有些发白,除此之外却看不出什么其他异样。
  袁恕己当然不知道,明崇俨用了一个封印之咒,把阿倍广目的异能给封在体内,让他暂时无法动用。
  不然的话,就算把人困在监牢之中,也难以保证他会不会暗中用法术做些什么别的。
  ………
  明崇俨迈步往外,初春的风里本有一抹脉脉地暖意,但他却满身心的寒彻。
  原本对阿倍广目心存怜惜,不料他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径,跟这个相比,如果他杀了人或者做了其他坏事,而不是涉及大唐气运这般紧要且关乎万千生灵的大事,明崇俨未必会如现在一样愤怒,心火难消。
  “行事如此卑劣狠毒,不择手段,果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亏我先前还当他是个知己,现在想来……”
  乘轿往回,明崇俨正暗自出神,耳畔鬼使低语道:“周国公在外间,跟女官说话。”
  明崇俨一怔,忙撩起帘子,往外看时,果然看那本来该飞奔进宫的武承嗣,此刻正在路边上,眉飞色舞地不知在跟阿弦说些什么。
  那鬼使却似明白他的心意,顷刻又回来说道:“周国公在痛骂阿倍广目,兼夸自己如何厉害。”
  明崇俨啼笑皆非,一摇头正要放下帘子,就见阿弦转头看了过来,她的目光在鬼使身上一扫,才跟明崇俨四目相对。
  原来方才鬼使探听两人说话的时候阿弦就已经看见了,只是一时没想到这只鬼是明崇俨的“跟班”,还以为是哪里来的好奇之鬼在旁边探头探脑呢。
  明崇俨望着她明澈纯粹的眼神,满心愁闷正无处发泄,忽然心血来潮,便对那鬼使道:“你去告诉女官……我在前头的醉香楼等她。”
  鬼使领命而去,闪到了阿弦跟武承嗣之间,悄悄地把明崇俨的话传达。
  当着武承嗣的面,阿弦不便答应,只装作不经意的模样,一手抚着后颈,一边飞快地向着鬼使一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武承嗣本一心回宫,谁知半路见了阿弦,顿时像是闻见花香的蜜蜂,毫不意外地就跑偏了。
  阿弦正猜疑遣唐使驿馆出了何事,略一打听,武承嗣就嘴快地告诉了。
  阿弦反有些后悔竟跟他在街头上说这种机密大事,幸而武承嗣声音低,周围也无人偷听,倒也罢了。
  只是没想到明崇俨也打这里经过,阿弦见鬼使去了,就瞅了个空子对武承嗣道:“殿下,你不是要进宫吗?不要耽误了时辰。”
  武承嗣看看天色,突发奇想:“不如你跟我一块儿去,横竖你有令牌,能自由出入宫中。”
  阿弦笑道:“就算如此,难道皇宫就成了我的后花园了不成,随意进进出出,是会被言官弹劾的。”
  武承嗣见她不应,另寻他法:“那也罢了,只是过两日就是三月三了,我请你出城踏春如何?”
  阿弦急着要走,怕不答应他又纠缠,便道:“我未必得闲,到时候再看一看。”
  武承嗣道:“只要你愿意,谁还敢拦阻不成?你若不好开口,我去跟许老头说。”
  阿弦哭笑不得,生恐他真的去打扰许圉师,忙道:“好好,不必劳烦殿下了,我会去的。”
  “那好,一言为定,到时候我派人接你。”武承嗣这才欢天喜地而去。
  阿弦松了口气,忙赶往醉香楼,才进门,就见明崇俨的鬼使在上面招呼引路,她一撩袍摆,拾级而上。


第324章 阴阳
  早在先前阿弦跟狄仁杰回来; 当着高宗的面儿禀奏过雍州之事后; 是日; 狄仁杰私下里却又同武后将那些无法在高宗面前提起的内详尽数禀明。
  比如惑心之鬼; 以及雍州的龙脉。
  武后听罢,知道此事非同小可; 当即传明崇俨入宫; 告诉此事。
  别的还罢了,明崇俨听见“龙脉”一说; 顿时想起了紫薇垣中那冲向紫微星的不明客星,这段日子来他始终不弃观察; 却觉着那客星若隐若现,时明时暗,行踪诡异。
  次日后; 明崇俨离开长安,亲自往雍州走了一趟。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给他发现了直接而关键的证据。
  明崇俨道:“你知道我跟他素来有些交情; 一则是因为同为术士的惺惺相惜; 二来; 也是知道他的身世; 他毕竟不同于彻头彻尾的倭人,是有一般血脉属于中华的。”
  阿弦却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他的母亲,是大唐的女子; 之前随着上一代的遣唐使去了倭国的。”
  “大唐女子去倭国?”阿弦觉着不可思议。
  “是啊; ”明崇俨叹了声; “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对他另眼相看,谁知道却是看错了人。”
  阿弦道:“你又是如何知道,雍州的事情是他所为?”
  明崇俨道:“知己知彼,虽然不能说百战不殆,但是至少也懂得对方的手法,路数,我亲自前往雍州,查看地理脉络,虽然这施法之人已经尽量抹去自己独有的痕迹,但我仍能感觉到一丝熟悉,终于,我在那胡家原本要修的宗祠地下,以及王家所选的埋尸地点,都找到了此物。”
  明崇俨探手入袖,掣出一物放在桌上。
  阿弦看时,有些惊心,竟是两个有头有四肢的纸人,这种类似东西她并不觉着陌生,当初曾亲眼见阿倍广目用这种纸样的蝴蝶幻化如真,迷惑众生。
  明崇俨点了点桌面,道:“当时胡家跟王家选址,也并不是随意而为,背后都有人暗中指点。倭国的法术虽跟我大唐的不同,但他们所行的阴阳道,本源却起自我中国,战国时齐人邹衍等阴阳家所创,此道传入倭国后,被他们发扬光大,虽然跟起先的阴阳道有了差别,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要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细究之下,终有迹可循。”
  阿弦这是头一次听说阴阳师的起源理论,不由连连点头:“原来他们的法师也是跟我中华所学。”
  明崇俨道:“所以我在雍州发现了那法术之道,又看见这两个聚魂式神,就明白一定跟阿倍广目有关,先前我当面质问他,谁知他居然并不反驳,却坦然承认了。”
  明崇俨说完了这些,恼恨交加,叹息道:“我原本惜才,不料却是养虎为患,我只怜爱他身上有一半唐人的血统,却忘了,他毕竟也是倭人的后代!”
  明崇俨向来云淡风轻的,这一次却难得有了怒容,连他的鬼使都有些惧怕,不由后退出去。
  阿弦安慰道:“先生别为了这些事气伤了身子。如果此事当真是阴阳师所为,那么大唐一定会将他法办。何况谁能自保一生都眼明心亮从不会看错人呢?总会有一两个看走眼的。”
  明崇俨一怔,笑道:“你倒是会安慰人,怎么,你看走眼了谁?”
  阿弦笑道:“那可多了,数都数不过来。”
  明崇俨道:“有时候,我倒是羡慕你这个性子,虽身为女子,真真的洒脱自在,强胜天底下一大半的男子。”
  明崇俨心结暂时解放大半,因对阿弦道:“那个惑心之鬼,我原本从鬼使的口中得知,还以为是个厉害的妖物罢了,并没有就别的方面去想,我因此还去寻过天官,希望他能想法保你周全呢。”
  阿弦一愣:“原来是先生告诉了阿叔?”
  明崇俨道:“是啊,虽然我知道是多此一举。”
  “为什么多此一举?”
  明崇俨笑道:“最好的保全你的法子,自然是他亲自前去。可我早料到他不会去。”
  阿弦咽了口唾沫:“阿叔……知道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