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小鱼吃大鳝 >

第13章

小鱼吃大鳝-第13章

小说: 小鱼吃大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家军驻守北疆,宣家骁勇善战的忠义之名却天下皆闻。
  那些人起初默默地看着,等宣准问了煎饼的价,反被送了两个后,就有不少人笑嘻嘻地凑上来送东西。饶是宛氏等人不停地推拒,也收下了不少。
  这番热情,他们刚在南兰购物的时候也遇到过,不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事后找个由头送上钱或价钱相当的东西,也就还了。如今却不好办。这一张张的面孔来来去去,根本来不得记。
  最后还是宣统找块大石头,站在高处与众人抱拳致谢,坦言自己与家人日后在此定居,与诸位是左邻右舍,自当互相扶持,然而无功受禄,实在有愧。
  大将军说话,威严十足,哪怕语气和蔼,也叫人不敢违抗。
  这场骚动这才平复。
  只是偷偷摸摸的眼神从头到尾都不曾停下。
  买笋的时候,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偷瞄着宣凝的脸红,等众人要走了,才鼓起勇气说:“今晚县里会有举办灯会,各位可以来看看。有,好吃的竹筒饭。”
  她声音越说越小,一颗头几乎要埋到笋里去。
  “好的,多谢姑娘告知。”
  温柔的声音将她从羞涩中解救了出来。
  她一抬头,就看到宣家其他人都走了,只有一个俊雅的青年坐在轮椅上,微笑着看她。

  ☆、小镇不太平(二)

  询问了小姑娘灯会举办的具体时间与地点后,宣净推着轮椅跟上众人。
  众人正讨论着上巳节灯会的事,宣准突然冒出来一句:“大哥勾搭小姑娘回来了。”
  谈笑声忽地一静,目光齐刷刷地朝明显落后几步的宣净看去。
  宣净哭笑不得:“我只是问问灯会举办的时间与地点。”
  宣准摇头晃脑地说:“可惜了。要是顺带问问小姑娘家里的地点,我们就知道上哪儿提亲了。”
  “胡说八道。”宣净笑骂道。
  这番说笑,倒是让宣统和宛氏同时注意到宣净已是“男大当婚”的年纪。
  宣凝的这门婚事是礼部侍郎托人求的。礼部侍郎看中宣凝年少成名,意气奋发,宣统看中礼部侍郎官声清廉、为人低调,兼之,预感朝中暗涛汹涌,急需朝中重臣支援,遂一拍即合。
  虽然现在知道瞎了眼,但错有错着,得了端静这么个儿媳,是意外之喜,更是宣家之幸。看来,他们宣家在选媳妇儿的眼光上,从来都不会出差错——就算出了差错,老天爷也会千方百计地拨乱反正。
  如此一想,宛氏对宣净的事情上了心,趁说话间隙,旁敲侧击道:“刚才那小姑娘文文静静的样子,倒让我想起了承德侯府的三小姐,记得小时候你们玩得还不错,总是坐在一处。”
  宣净警觉,斟酌着回答:“记不大清了。”
  宛氏说:“那你记得清哪个?”
  宣净说:“爱打手心的老夫子。须发皆白,个头奇矮。”
  走在前面的宣凝顺口就接道:“倒着骑驴,八仙过海。”
  宛氏:“……”
  宛氏推了宣凝一把,知道以宣净的心性,绕着圈子还不知道绕到猴年马月,干脆直言:“可有意中人?”
  四周陡然安静,人人竖起耳朵。
  宣净失笑道:“并没有。”
  “那你想找个怎么样的大嫂啊?”宣准又凑过来。
  宣净说:“不像你这么爱打听的。”
  宣准皱了皱鼻子:“那找个二嫂这样的吧!武功好,懂得多,长得漂亮,人又温柔!”
  宣净下意识地朝端静看去,正好宣凝与端静也回过头来……
  宣净笑道:“那要照着高手榜找了。”
  端静想了想:“排名第十七的‘秀峨眉’正当龄。”
  宛氏忙拉着端静细问“秀峨眉”的事。
  宣净:“……”
  惦记着晚上的上巳节,宣家人早早地回家做准备。
  一进门,管家就紧张地递了封信给端静。
  端静接过一看,竟是“战帖”,忙收入怀中。
  宣凝本不在意,见状反倒起了疑:“谁来的信?”
  “呃,不,不知道。”端静不会撒谎,有些眼神闪烁地望着天。
  ……
  宣凝默默地挪过去,挡住了她头顶的天。
  端静扭头。
  宣凝将她的脑袋掰回来。
  端静又低下头去。
  宣凝嘴唇抿得死紧张,干脆一把将人夹起往房间走。
  宛氏在后面提醒他:“别忘了晚上的灯会。”
  端静身体一僵。
  啊,婆婆?
  大家都看到她像小鸡一样被拎起来的样子了。
  这怎么可以?
  还没有洞房就破坏了自己端庄贤淑的形象,很可能会被赶回娘家的。
  她顿时有了危机感,双臂抓住宣凝大腿上的裤子,两条腿蹬了蹬。
  宣凝察觉到她在挣扎,胳膊又加了几分力,小声呵斥:“不要乱动!”跨步进门,单手一扬就想将人丢到榻上,扬到一半,忽而想起手里的是妻子,不是战场上那些惯摔惯打的手下,立时留了力,打算轻轻地放下。
  奈何,想法很美丽,现实很离奇。
  宣凝放手的时候,抓着他裤子的端静并没有放手,还扯了扯,于是,一个庞大的身体就从上面压了下来。
  ……
  端静下意识地将人打了出去。
  ……
  门还开着。
  ……
  幸好门还开着。
  宣凝在空中一个鹞子翻身,身轻如燕地落到了门外,正气势汹汹地想算账,就看到端静侧趴在榻上,额头冷汗直冒,身体微微颤抖。
  “怎么了?”他倏地掠到榻边,“哪里不舒服?说话!”
  声声焦急。
  端静双手握拳挡着眼,闭起的眼皮下,眼珠子骨碌骨碌地转了两圈。她刚刚打他出去的时候,体内真气的确又躁动起来,但须臾就平复了。不过,一个绝妙的主意在脑海中冒了出来。
  天赐良机,不可错失!
  再不洞房,更待何时?难道带着处子之身见阎罗王吗?
  必须不行。
  “到底怎么了?”宣凝心急地抓她的手。抓的时候有点用力,让她的拳头砸了下鼻子,酸酸痛痛的滋味啊……端静一抬眸,两颗豆大的泪珠子就从眼角滑下来了。
  宣凝:“……”转身就想叫人,被端静从后面抱住了。
  她凄凉地说:“我可能要死掉了。”
  宣凝身体一僵,冷静地转身看她:“什么时候发现的?”
  “……啊?刚刚。”
  “我带你去看大夫。”
  “看大夫也没用的。”
  “你刚刚才发现,怎么知道看大夫没用?”
  “……”
  端静终于发现,自己和他说的可能不是一件事?
  她直接摸出战帖给他。
  宣凝翻开战帖:
  闻厉倾城大侠莅临岭西,喜不自胜。
  邀君三月十二会于原州与南兰边境之百岁亭,切莫推辞。
  沧澜,百里王将。
  ……
  要不是信封上写着“战帖”两个字,还以为是一封情书呢!
  宣凝气得眼睛都红了:“不许去!”
  端静戳戳落款:“是百里王将呢。”
  “更不许去。”
  以为他不知道谁是百里王将吗?知道端静就是厉倾城之后,他专门向她的师公打听过高手榜的其他人。百里王将就是沧澜国宝,高手榜排名第四的老不死。
  宣凝斜眼看她:“你认识他?”
  端静摇头:“我最远就到过南兰县。”
  我最远的地方,就是陪着你来到南兰县……
  宣凝看着她的目光陡然柔和下来,抬手擦去她眼角未干的泪珠,柔声道:“我们过两天就成亲了,成亲之后,你就是宣家的人。出嫁从夫,我不许你去,你便不能去。以后若是论起理来,也是我蛮横不讲理,不关你的事。”
  第三第四名次这么近,一不小心就会被超过,听起来就很危险!
  “那不行。”端静急了。
  “不行?”宣凝眉头一挑。
  端静咕噜吞了口口水说:“他很不讲道理的!出了名的不讲道理!我要是不去,他说不定会找上门来,惊扰了奶奶他们怎么办?再说,这一战我们是,是早就约好的。在成亲之前就约好了。人不可言而无信嘛,我行走江湖也是要面子的。”
  宣凝看着她焦急的神色,皱眉道:“你很想去?”
  “躲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宣凝叹了口气:“那你有几成把握?”
  有戏!
  端静对着手指,羞答答地看他:“那要看夫君你了。”
  

  ☆、小镇不太平(三)

  宣凝一怔,摩拳擦掌:“说吧,你希望我去断他一条胳膊还是一条腿?”
  端静眨眨眼:“相公怎么断他一条胳膊一条腿?”高手榜第四名又不是挂在猪肉铺的。
  宣凝冷笑:“兵不厌诈。对付一个会吃会喝会睡觉的人,总有办法的。”虽然使用这种见不得人的手段不是他一贯的作风,但为了保护妻子,原则还是可以稍稍松动一下的。
  突然想起士兵闲聊时说的话:“男人成亲之后,便无师自通了‘下流’。”
  果然是至理名言。
  端静看着宣凝认真的表情,十分感动地说:“相公,你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
  “是洞房的意思呀。”端静张大眼睛,期盼地看着他。
  宣凝:“……”
  那个士兵说得不全对,男人哪里是无师自通,分明是名师指点。别人家的娘子不知,自家的娘子就是。
  宣凝沉默的眼神让端静压力巨大。
  她决定据实以告:“其实是这样的……”
  端静将自己走火入魔,急需洞房解救的事情三言两语地说了。
  宣凝听得直皱眉头:“你怎么会走火入魔?”
  “一天夜里,我睡不着觉,就起来练会儿功,然后可能天气比较凉,星星比较多,我就走火入魔了……师公说我过犹不及。”端静叹气。
  宣凝说:“只要洞房就行?”
  端静说:“唔,师公说,不能太弱。”
  ……
  怎么算弱?
  怎么算太弱?
  “初哥”暗暗地揪心。他面无表情地点头:“我知道了。”
  端静小心翼翼地问:“那我们什么时候洞房?”
  宣凝镇定地说:“不是快成亲了吗?”好在成亲之前还有一段时间,必须好好请教一下怎么样才能不、太、弱。
  气氛这么好,不下重药简直对不起天时地利人和。端静说:“来不及了。”
  宣凝问:“什么来不及?”
  “我还有两天的命。”端静咬咬牙,撒了个谎,“如果两天之内不洞房,就死定了,会真气乱窜而亡。”
  宣凝狐疑地问:“你之前为什么不说?”
  “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端静低头,扭着自己的衣袖,“毕竟,我也是个女孩子啊。”
  宣凝:“……”光明正大地将“洞房”挂在嘴上却不敢说原因的女孩子?
  虽然觉得事有蹊跷,宣凝却不得不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状若漫不经心地问:“如果太弱会怎么样?”
  端静也不知道,试探着回答:“半死不活?”
  ……
  好过“死定了”。
  宣凝想了想说:“灯会回来,我们就洞房吧。”
  “嘿嘿嘻嘻呵呵哈哈哈……”端静高兴地笑着,等宣凝目光怪异地望过来时,才收敛了笑容,矜持地点了点头:“嗯。”
  灯如昼,人如山。
  仿佛整个县的人都集中到了此处。
  宣家诸人站在街的这头,眺望灯光中涌动的人海。宣老太太第一个萌生退意,直言年纪大了不经折腾,宣统夫妇留下作陪,宣络夫妇与宣绣带着几个孩子勇敢地闯了进去。
  宣凝知道端静走火入魔之后,将她当成了风吹即倒的纸片人,全程用胳膊护着,被宣准、宣凌戏谑了好久。
  他们人多,走久了也就散了。
  宣凝护着端静,宣净跟着宣准、宣凌,只剩五人一道。
  南兰县的灯笼比不得京城的精致华丽,几人走了一路都没看到动心的,正觉意味索然,就看到街道角落里缩着家冷冷清清的店铺,挂着几盏草编的灯笼。
  吃惯了大鱼大肉,偶遇清粥小菜,便胃口大开。
  宣准拖着宣凌好奇地走过去:“这灯笼怎么卖?”逛街之前,宛氏在她们口袋里塞了一把碎银子,足够买好多东西。
  难得来了一票生意,店主态度殷勤:“这是红娘灯笼,也叫牵线灯笼。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有心上人的提了这灯笼就能心想事成,没心上人的买了这灯笼很快就有喜事上门,灵验得很咧。”
  宣凌是个实诚人:“可是店里生意好像有点冷清……”
  宣准用手肘撞了撞她。
  店主干笑道:“南兰县是个旺姻缘的地方,我这生意自然有些多余了,多余了。呵呵呵……”
  端静耳聪目明,知道不是“红娘灯笼”多余,而是打着这个名号的灯笼委实太多,前后左右少说就有七八家,而且家家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