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们的1654 >

第134章

我们的1654-第134章

小说: 我们的165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唐集团管饭,还提供了训练武器和服装,这个都交给被选中的民兵自己保管。

    他们的武器一水儿的是火绳枪,因为这个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目前还没有听说火绳枪走火的,特别是它的加工成本极低,省事。

    后来,汉唐集团发现,他们多了几个收获。

    一个是基干民兵组织在“打野猪,保秋收”的活动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现代人实在是无法理解野猪对庄稼的糟蹋能力,它们不仅是为了吃饱,要是真那样农民也认了,吃不多的。

    但是它完全是在破坏,连吃带祸祸!

    一群野猪一晚上糟蹋五六亩玉米地像玩似的。

    过去,农民们没办法对付它们,只能忍着,还得躲着。

    它们组团来,皮厚,还凶狠。

    当汉唐集团把火绳枪发下去了,还组织了基干民兵,农民们有办法了。

    有一阵子,村村都是野猪肉飘香,几乎家家都吃到了它的肉。

    出来只想着糟蹋别人的,早晚会还的,时间是个神。

    可以说,经过几波次的围剿活动后,极少再发生有大型野生动物糟蹋粮食和伤人的事件了。

    农民,真正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在汉唐集团管理下的农村,要是哪个农民没开过火绳枪,说出去都会被别人笑话。

    二个是基干民兵组织对汉唐集团的认同感,竟然远比其他农民强烈。

    作训服是免费下发给他们的,他们平常都不舍得穿。除了在训练时穿,他们在喜庆日子才穿,还自我感觉挺牛,而且别人也感觉穿的人挺牛,因为这个作训服在当时是非卖品。

    直到现在,随着帆布面料的生产能力提高了,陆陆续续开始售卖成品衣服了,没想到的是这种作训服卖得最好。

    可能还因为它抗造吧,反正是大多数做工做农的人都买它。

    不知道底细的人一看,大街上走的,田里干活的,工厂里干活的,全是兵,这里是全民皆兵!

    当然,这些都是现在的事情了,可在当时,汉唐集团发现基干民兵组织那真是全心全意维护汉唐集团的管理,真心拥护汉唐集团政策。

    汉唐集团要打鞑虏了,民间中,这帮子人嗷嗷叫着支持。

    他们穿戴好了作训服,拎着火绳枪,把火绳呈螺旋状绑在右胳膊上,排着整齐的队伍就跑到军营门口去了。

    他们要参战!打鞑虏不用汉唐集团命令我等,全是自愿的!

    郝刚大队长当时在军营里,他们早都接到了命令:营门紧闭,不得出营。

    郝刚大队长冷静地用望远镜打量着这群人,然后命令队员们撤除应战准备,这帮子基干民兵总共不到五百人,火绳都没有点燃,他们确实是没有危害军营的打算。

    他把情况报告给了伍坚强部长,伍坚强部长说自己要单独处理这个情况。

    其实当基干民兵们走在路上时,巡警就已经汇报了情况,听他们的口号是要求参与打鞑虏,伍坚强部长就命令不得阻拦他们,看他们的走向是要去军营。

    半路阻挡容易发生意外。

    伍坚强部长带着通信兵,开着三轮摩托就过来了。

    到了基干民兵们的前面后,他跳到了三轮摩托车的车座上,首先发布了命令,喊道:“听俺命令!全体都有立正!”

    基干民兵当然能看懂伍坚强部长的军衔了,这可是最高级别的肩章。

    他们随着命令做了立正的军姿,伍坚强部长看了看他们的表现,也就是学生兵的水平。

    伍坚强部长说了一大段真诚的话语,大概意思就是现在建设家园才是首要问题,若是没有了军粮,军资,安保队用什么去打仗!

    所以,他们最大的任务是守护家园。

    然后,伍坚强部长命令原先培训这些基干民兵的教官,把他们分别带走,再把道理讲明白。

    人群一分散开,啥事也没有了。

    伍大鹏董事长对伍坚强部长说:“真没有想到啊,他们竟然会有这样强烈的认同感,我们也没有洗脑啊?”

    伍坚强部长说:“在那边的世界,搞民兵培训那会儿,你没有赶上,你不会明白当一些人经常在一起训练,在一起行动,是会很容易互相认同的,终生不忘,哪怕是仅利用业余时间同学,战友,都是这样,工友还能差点,真的是终生不忘。”

    所以,汉唐集团决定,在台州地区继续搞基干民兵建设,花不了几个钱,要是能得到具有强烈认同感的人,这是好事情。

    但是这一次要有专门负责人,那一次“兵围军营”的事件,也有了一个教训,不能只训不管,完全放任,在一段时间内还是要让他们能找到组织。

    汉唐集团接着就派来了专门负责人:轩辕侯。

    他这个名字的姓来自父亲,名来自母亲的姓。

    轩辕侯一直为自己的名字响亮、特别而骄傲,这个古老的姓氏表明自己的家族历史悠久,几乎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但是不幸的是,他需要配合的搭档,郭子仁站长,给念成了“干猿猴”。

    如果是开玩笑的,轩辕侯也可以开玩笑地揍郭子仁站长一顿。

    但是郭子仁是认真的,他确实不认识那两个字。

    他说过,他的语文课是体育老师教的,这是真的。

    在那面的世界,还是在轩辕侯的太爷爷那一辈时,轩辕家族的主要成员,曾经从事过帮派活动,是帮派里的金牌打手,传说那是刀枪不入,飞花摘叶便能伤人的高手。

    到了他父亲这一代,上百年过去后,轩辕家族则螁化成武术爱好者世家了。

    轩辕侯从小练武功,但是怎么也练不出传说出的那种境界了。

    可是练武毕竟有好处,长期地锻炼,让他的身体健壮,反应敏捷。

    参军后,多次得到这个标兵,那个标兵的称号。

    上了越战战场后,没有多久战争结束了。

    后来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时候,他和领导的关系一般般,在领导的眼里,他总是一副“我姓轩辕,我骄傲”的派头,所以也没学个好专业。

    复员后,他去了当地的市建筑公司,后来如约下岗,砖头也搬,水泥也扛,都是给人干装修的活儿。

    等到加入汉唐集团安保队以后,大家都发现,他在训练基干民兵这一块儿有特长!

    轩辕侯说:“你们要是在基建队和农民工打过多年交道以后,你就更加会与明人相处了”

    有人不屑地说:“我当年手下好几十个呢。”

    “不一样,我有一次在外地,在一个大棚子里吃住了一年,打骂,友情,恶毒,温情,哈,啥都有,和军队不是一回事情。”

    可是还是有人不服气,轩辕侯也不和他们争辩了,他培训的基干民兵就是像样,可以这样说,论军姿,基本上不比郑家集团的军队差,论枪法,也不比郑家集团的差。

    关键是轩辕侯训练的几个批次的基干民兵都是如此,各项数据考核在各地区里比都是排在前列,综合上看,次次第一。

    这就是水平了,他被提拔到中队长级别,专门负责管理各地方的基干民兵培训。

    这一次调到台州地区来,他准备大干一场,把在台湾的办法搬过来,如果成功了,那么他的上升之路可更高了。

    郭子仁站长和他认真地商谈配合他工作的事情。

    “干袁侯,对不起,先辕侯,你需要我们为你们做些什么?”

    “轩辕侯,”轩辕侯又说了一遍标准读音后,说,“经费上,我们走安保队,与地方无关,只是这个办公的地方,我想能在你们这里找到一处,这样呢,能增加威信感。”

    “哈哈,啥威信感啊,你不知道,就凭借你这套军服,老轩,你在台州城就说得算了,不需要和我们挤在一起。

    这个老建筑又潮又湿,开始时蚊虫还多,我们用消毒液一熏啊,那死的小虫子都要用麻袋装,正准备明年扒了重建。

    这样吧,我给你找个地方,原先是什么大将军伊尔德的住处,你把那里收拾一下吧,一直封着的,我让人给你带路。”

    轩辕侯想了想,觉得他说得说有道理,便带着两个手下去那里了。

    临走前,他转头说:

    “老郭,你记住啊,轩辕,xuanyuan,是复姓,是黄帝嫡孙。

    黄帝呢,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

    一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

    又据古代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变为龙,龙为轩辕部落的图腾,因以得氏。”

    郭子仁站长一脸严肃地说:“真牛逼!”


    

第五百七十二章 杭州,我们的杭州 

    当汉唐集团的人为各种杂事忙得要死时,他们不太关心台州城内平民的感受,我们又不要你们的税,也不要你们的赞助、捐款,我们用的物资是自己缴获的,还有从台湾运送来,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只要不捣乱就成了。

    但是,台州城内的平民却看得清楚明白,自从汉唐集团的安保队来这里以后,是他们占了人家天大的便宜。

    首先就是给汉唐集团干活就给报酬,哪怕是光搬砖,哪怕是清理垃圾这样的小活儿,一天也能挣出不少吃食来,若是下些苦力,去码头干活,差不多能养活全家了。

    而且,他们竟然不杀人立威!只是各项规定说的清楚明白,若是违反了真打真罚……

    这第二,他们竟然不是向台州城内征收物资,而是从台湾向这里运送。眼见着那灵江上,风帆如云,海船如织……竟还有无风自行的船。

    从那上面搬运下来无数的物件,是什么不知道,但是知道吃食上的物价可是真便宜了太多。

    那粮价天天往下降,但是一次不让买太多,最多十大斤。

    盐价更是如此,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的盐就是特别咸,还白,还细。

    糖价倒是和以往一样,没有便宜。

    他们竟然还卖鲸鱼肉,还听说吃它死鞑虏的王公,而且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论据齐全。

    吃吧,肉丝粗了些,那就炖的久一些,毕竟是肉食!

    一些城里的大户们现在要蠢蠢欲动了。

    他们一开始时被汉唐集团的节奏弄昏了头,汉唐集团的做法让他们有些看不懂。

    打破了一座城,只纵兵劫掠一天,这都是仁义之师了。

    早在1646年,鞑虏是和平接收的这座城,他们仍然纵兵抢了三天!

    大户人家事先都做了准备,好物件都藏起来肯定不成,贼不走空,那样他们会报复的;好物件被抢走了太多也不成,让人心疼。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些好看,但不值钱的物件摆在外面,但是银两必须要有一些,女子中好看一些的,必须深藏不露。

    这样鞑虏抢完后,心满意足了,不杀人了,也就走了。

    那一天他们一大早惊闻汉唐集团的安保队来了,而且他们杀得鞑虏血流成河!

    外面那是响声不断,吓死人了!

    他们马上关紧大门,又赶快着手准备,再拿一些好东西出来,快快摆布好!

    当外面声音小了些,听说安保队完全占了全城之后,他们又纷纷打开了大门,安排下人两排都跪在院子里,这样表明了一个态度,你们是大爷,随便抢吧,我等服了!但愿纵兵抢掳能有个时间限制,不要杀人

    然后他们就是一直在空等。

    等啊,等啊,听说他们都住进原先的兵营了,街上有人大声喊着宵禁,晚上任何人都不让出去。

    然后就是不时有一队人走过,但是从没有进过别人家门。

    到了晚上,他们借用那发出刺眼光柱的物件,还在四处巡视,也是从没有进过别人家门。

    众多大户们想,这些大兵是要养足了精神抢啊!

    以前听闻过汉唐集团,他们也是做生意的,还很公平。

    但是,那是他们还没有占了城的样子啊,很多原先说的好好的人,可是真要是掌了权,翻脸比脱裤子都快。

    本来都是出来抢的,占便宜的,谁不只为自己考虑,先前做过什么,说过什么,那都是手段和机巧了。

    所以,可不能看他们以前做什么说什么,要不,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诚信,大义,我等都有,但它永远只是手段看情况再说了。

    他们连夜又取出一些物件摆布起来,这些人比鞑虏还厉害,怕他们要抢的更多了

    结果第二天还没有事情,出去打探消息的人汇报说,他们正在雇人清扫战场,还真的给粮食当报酬!

    他们开始互相串通消息,白天时,没有人管他们行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