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陛下,大事不好了 >

第89章

陛下,大事不好了-第89章

小说: 陛下,大事不好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又有人说了,皇甫那位倒确实是个实心眼,可以大顺卫玦的狡猾心性,怎么也不会让自己活活累死的嘛。
  打破了长空野一役僵持局面的是来自昭京的皇城军。大昭的军力一直很虚,就跟这个政权本身一样空有皮囊,可皇城军的战力却是不容小觑的。一味固守京城显然不明智,一旦西南全境沦陷,大顺军队必然一路东深,到时,即便皇城守备再森严也不过是一张纸,一推便倒。因此,大昭怀盛帝此番也算下了血本,不惜冒着滞空京城兵力的险,誓要将大顺阻在西南之外。
  十月初八,大顺同时面临皇甫与大昭两边的炮火,终于支持不住,退守龙泉省。
  十月半,皇甫与大昭乘胜追击,意图收复失地,却被大顺铁蹄阻在龙泉之外,难进半分。
  刚打破的局面又陷入了僵持。尽管此战不过打了不足两月,却因其极强的侵略性与铁血攻势,令三国消耗巨大,不论哪方都已不堪重负。
  大顺前身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藩国,即便西厥全民皆兵,二十万兵马也已是倾国之力,自然经不过折损。大昭更是不必说,本就空有军队而无战力,岭北战事又令其大损元气,此番连皇城军都搬出来了,可见也是走到了穷途末路。至于皇甫,十万精军虽算不得什么,可问题在于,这是大昭和大顺的战事,插手已是破了例,难不成当真要源源不断支援南国吗?
  皇甫朝堂日日“鸡飞狗跳”,无数官员大臣上书请求陛下撤兵。十万精军兵损过半,如今不过余寥寥三万,能阻挡大顺的攻势已是不易,真要替大昭收复失地,起码还得再派出一支同等数目同等精锐的大军,即便最后胜了,皇甫也将大伤。岭北初定,太多事亟待处理,皇甫不能再为大昭耗费太多心力了。更何况,大顺占领的西南七省尚未擦着皇甫边境,待国内休养生息数年,哪怕数月,到时,再做打算也不迟。
  一连七日,奏折叠了近半人高,神武帝终不能一意孤行,于十月二十三下旨退兵。
  十月二十六,皇甫军队撤退,大昭挣扎几日后自知无力挽回局面,为保存皇城军实力,只得灰溜溜向东撤离。
  虽是没了两国的掣肘,大顺却也并不贪婪,立即停止了向北向东深入的攻势,急急收束兵力,开始着手整顿西南七省。
  十月二十八,一个惊世消息再度自西南传来。大顺向世人宣布,将全力扶持一个政权上台,并甘为其附属藩国。这个存在了短短两百多日的王朝就此倒台,而它所扶持的这个新立政权的当政者,他的名字叫微生玦。
  消息一出,举世哗然。当年微生皇城里第一顽劣、第一愚钝、第一不学无术,以风流二字‘誉’满天下,后于亡国之际弃城出逃,为无数人所不耻的皇三子,失踪近两年,却原来从未远离过世人的眼睛。
  那个令敌军望而生畏闻风丧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顺卫玦,竟是微生玦!
  一朝国破家亡,他甘愿被世人唾弃,甘愿俯首尘埃,孑然一身入西厥,再度走出时,却是凤凰涅槃。
  这么多年,是世人错看。那是真正的王者,胜过每一位死在城破里的皇子,十七岁的少年用自己的脊梁背负起整个家国,从此雄心深潜。一朝归来,他一柄□□一身金甲,以铁血手腕踏碎仇人的山河,不死不休。
  西南七省在听见这个名字时终于放弃了最后的挣扎抵抗。微生两百余年的政权并非说倒台就倒台,相比大昭,这才是众望所归的正统。王朝后继有人,复国大业已然开始,他们除了臣服别无选择,也不欲做别的选择。
  十一月初一,在大顺的全力支持与拥立下,微生玦于矞洲大陆西南部龙泉省登基称帝,国号“乾”,年号“帝业”,定都南回,取微生王朝传世剑“破军”为尊号,世称“破军帝”。
  尽管这一日已经酝酿许久,世人也早有预料,消息传出的一瞬却还是炸开了一锅的沸水。西南七省,微生玦偏就挑衅似的选了最靠近大昭边境的龙泉登基。寓意繁荣昌盛的年号上百上千,他却偏要将这一年称作“帝业元年”。
  纵观矞洲大陆历史,哪位开国帝王敢将年号取出这种霸道的气势?大乾不过与大昭我三你七分了南国疆土,拿的还是小头,却摆出这样的阵仗来,不就等于告诉世人,他微生玦要的是皇图霸业,要的是天下大统,一切不过只是一个开始吗?
  据说,对此,大乾破军帝表示:“朕不过吓吓他们,这些人也忒没胆子,且庸俗不堪,光见朕取什么年号,就不晓得看看朕的国号吗?朕如今,真的很缺‘钱’造宫殿啊!”
  侍应在旁的女子望着王袍冕冠凭栏而立的那人,轻轻叹出一口气来。
  是啊,世人的眼皆盯住了这个年号,可她却知晓,什么“帝业”,什么“大乾”,不过是他信手拈来作了个样子罢了,他真正想说的是……南回。
  都城原本不叫“南回”,是他力排众议坚持改的名字。
  南回,南回。
  凭阑,这里有一个人拿一座城在等你,你何时才会南回呢?
  千里外,拿着奏报的人手轻轻一颤,指尖缓缓拂过那两个字,一点一点,一笔一划。
  又是一年深冬,甫京的雪绵绵密密下个不停,连带奏报也是冷的,可她却分明感觉到指腹滚烫,像要将心都灼烧。
  成大事者绝情弃爱,可是微生,为何你却偏偏不是?
  

☆、最终不相认

  宁王府书房,专门给王妃辟出的小间里传来低低的谈话声。用以取暖的手炉静静搁在一边,江凭阑披着薄薄的轻裘,微垂着眼,似乎在愣神,直到阿六和十七面面相觑对视一眼,同时喊了一声“小姐”,她才忽然抬起头来。
  “哦,走神了,你俩再说一遍。”
  “小姐,您近日里不大对劲。”实诚的十七犹豫一会,还是说了出来。
  是不大对劲,她也晓得自己不大对劲。
  自七月里从岭北回到甫京,她总觉得身边怪怪的。先是王府的守备出现了变动,莫名其妙多了很多值戍的亲卫,到了夜里,每三刻钟便调换一班,似乎在警惕着什么,可问起皇甫弋南,他又没给出特别合理的解释。防患未然这种鬼话,她是不会信的。
  再者,吕仲永也很奇怪。虽是每隔三日照例来王府问诊,话却变少了许多,反倒有时是自己主动跟他打招呼。每次她想问点什么,那书呆子就以诸如“何老还在等我”或者“天冷先告辞了”的理由慌忙遁走。
  皇甫弋南就更奇怪了,这些日子以来天天往她房里送兵书,教她这个教她那个,还跟她分析了大昭国内存在的政治诟病以及地理缺陷。天冷的时候,他分明说不了太多话,左咳一声右咳一声也不肯去休息。起初她以为是西南那边的情况让他感觉到了紧迫,可仔细一想,他分明巴不得微生玦在南国搞点乱子来掣肘神武帝吧。
  实在忍不住便问了,对此,皇甫弋南的说辞是:“岭北动乱结束,你在朝中地位如日中天,待西南乱子一了,封赏很快会来,不提前做些功课怕是应付不来。”
  当时她觉得有道理,便没再多思忖,可终归心底里还是将信将疑,昨日又在皇甫弋南书房里发现了一封密函,更觉得这甫京的天似乎要变。
  倒不是她有意查皇甫弋南,只是找东西时不小心翻见,又看上头注了“养贤”二字,心生好奇便拆了。
  江凭阑重新封好密函后,回房闷了很久,一些埋在心底的疑问终于也浮了出来。
  她接手养贤书院已有一年半,一开始,里边的学生十分不成器,她为此设了个早跑制度,意图将这些人的惰性给剔了。事实证明,效果确实不错,以起始时的状态,这些学生根本不可能好好念书,连着两个多月跑下来才令整个书院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那之后,她模仿现代高校的规制,将这批从年龄到性别到性格到特长都参差不齐的学生分为文科与武科两大类,又在文科与武科里划出不同课目来。不过,书院的资源很有限,连教书先生都配备不全,至于武教头,那是她向皇甫弋南借了几个手下充当的。
  如此过了一年多,书院的学生虽是有了不少进步,却也没能成什么气候。这并不令人意外,一个被当朝天子遗忘的书院,一个连院选时间都得靠自己估摸猜测而无明文规定的书院,能被整顿成这样已是奇迹,还指望这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跟人家睿明院的大才子们媲美吗?
  当然,江凭阑也是发现了“苗子”的。比如那个叫猴子的少年,天生具内视之能,又有一身了得的气功。又比如有个精通开锁的大汉,但凡是个锁都能三两下打开,就连在现代专门受训过的她也望尘莫及。再比如还有个姑娘,拥有惊人的肺活量,或者说,那已经根本不能用肺活量来计算,她能在水下足足待上一个时辰,出来时候还活蹦乱跳。
  这些人都是奇才,是“神奇”的“奇”,也是“奇怪”的“奇”,江凭阑对此实在哭笑不得,这根本不是书院,而是大杂院嘛!虽不能说毫无用处,可神武帝将他们完完全全软禁起来,占着“茅坑”不“拉屎”,她一个小小掌院又能如何?冒大险救出这些奇才吗?且不说他们是否愿意离开这个不愁吃穿的地方,她连自己都救不过来,当真不要脑袋了?
  她虽讲义气,却绝对不是慈善家。这里的学生不可能正常入仕,对她也没太大作用,尽管起初觉得里头或许藏着什么阴谋,可随着一次又一次查证无果,加之朝中乱子接踵而至,她也渐渐失去了一开始的热情。权当这养贤院是神武帝用以广招天下奇能异士之所,有用的藏进宫里,没用的留在这里,也不是不合情理。
  这个简单的想法,一直持续到昨日她看见那一封密函。密函里列了全书院七十二名学生的名单,并在每个名字旁边都标明了他们拥有的特殊才能。要说注释之详尽,举个例子,连一位能够闭着眼睛做刺绣的大婶也被刻意划了出来……
  江凭阑很疑惑,时隔一年多,皇甫弋南忽然查起这个做什么?
  她不是喜欢憋话的人,也不觉得自己偷看密函算什么亏心事,等皇甫弋南外出回来便问了。
  他也没藏着掖着,似乎本就打算近日里跟她提这事,解释说,延熹八年冬与延熹十五年冬,养贤书院分别有过一次大选,如今又过了七年,不论是否存在巧合,先查查这批学生的底细再说。
  皇甫弋南绝不是会浪费精力在无用之事上的人,江凭阑因此将这封密函挂在了心上,又想起近日里身边那些奇怪的动向,这才导致她一整天都在走神,连阿六和十七的例行汇报也没注意听。
  她默了默,“我心里不安,总觉得要出什么事,你俩最近盯紧些。”
  “小姐是指世迁哥?”
  她这“盯紧”一词其实只是随口一说,听见阿六这么问便忽然语塞起来,半晌苦笑道:“阿六、十七,你们觉得我这样做对吗?”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底看出了一丝异样。此前,他们二人虽身在甫京,多数时候却都待在外边,负责与留在大昭各地的弟兄们联络通信,有情况时再来王府汇报。可自打小姐从岭北回来,便令二人住进了府里,跟世迁哥一个屋子,并让他们每日回报世迁哥的动向,连他吃了几碗饭去了几趟茅厕也管。
  四下静默里,还是阿六先开口,“小姐,阿六不懂对错,只晓得,但凡是您做的,就永远都是对的。”
  江凭阑木然地点点头,“先回去吧。”
  两人应一声走了,原先坐得笔挺的人忽然向椅背仰去,看上去似乎疲倦极了。
  永远都是对的吗?
  不,这一回,她宁愿自己错了。
  ……
  这一年冬,甫京的天尤外寒,就连在这京城里头住了五、六十年的老人也说,记忆里,上一回如此隆冬还是二十出头娶媳妇的时候。
  冬至还未至便下了七场雪,好几个霁夜,雪都足足积到小腿肚那么高,农户们都说,来年定是个丰收年。
  又是一个深雪天,一间被炭炉烘烤得和暖的小室里,一身淡蓝色衣裙的女子赤着脚奔来奔去,仿似被忽然响起的敲门声给惊着,一下子蹿到了门后边躲起来。
  来人并没有企图得到她的回答,顿了一会便推门而入,他的大裘上沾了细雪,似乎是怕冻着屋里的女子,进来后刻意站得很远。跟在他身后的老头提着药箱上前去,“喻妃娘娘,老臣来替您诊脉。”
  喻妃歪着脑袋看了这老头一会,“咯咯咯”地笑起来,点点头“嗯”了几声。
  何温灼细细诊脉,半晌叹了一声,转头看向一直杵在门边的人,“弋南啊,你得做好准备,这回怕是……真熬不过去了。”
  皇甫弋南神色平静,面上看不出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