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宠夫之路 >

第76章

重生宠夫之路-第76章

小说: 重生宠夫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推离开粥桶旁的季舒墨,感受到众人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顿时如堕冰窟;,从头凉到了脚。在季如芸扶着季晓风灰溜溜地离开时,他收敛了所有的情绪,朝着萧晚走了过去。
  他想无视这次季家的丑闻,和萧晚一同赈粥,挽回最后的一点颜面,却被萧晚先一步开了口:“舒墨,你是不是很担心岳母,想回去陪陪她?”
  “我……”
  和季家已经闹翻的季舒墨,根本不想回去受气,但萧晚却在众人面前三番两次地催促着:“舒墨,你的心意我都明白。放心,这里交给我和初辰就可以了,你快回去照顾岳母吧。俗话说的好,养儿贴心。这次三姐不孝把岳母气倒了,你就多陪陪岳母,好好照顾她帮她散散心吧。”
  “谢谢妻主谅解……舒墨,先回季府了……”淡淡地瞥了一眼谢初辰,季舒墨不甘地咬了咬唇。最终,作为一名孝顺的儿子,他低垂着眼眉,默默地离开了粥棚。
  季家的小插曲并没有打扰萧晚赈粥的计划,在井然有序的安排下,两人圆满地完成了第一次赈粥。
  见温饱的百姓目露安心的笑颜,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涌上了萧晚的心头。但,这只是暂时安抚了饥荒的民心,住所安排和疾病预防,是她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两大问题。
  官仓一空,粮食问题成了众人心头上的一个重病。于是,第二日早朝,关于是否严惩粮商的事,户部尚书徐薇站出,神情严肃地分析道:“陛下,虽然您亲封了萧侍郎为工部侍郎,但粮饷一块应有户部所管。权量市籴,评估物价等都是户部的工作。萧侍郎未经上报就私自关押粮商,实在于理不合,望陛下将此事交由微臣重新受理。”
  徐薇话音一落,户部的官员纷纷怒然出列,毫不留情面地弹劾萧晚资历浅薄,做事冲动草率不计较后果。而她本该是工部的侍郎,在不了解户部的工作内容时,就不该过分干涉户部的事务,替户部在粮饷上做出决策。
  遭受众多指责和弹劾的萧晚,尽管处于危险的下风,却仍然面色淡然、临危不惧。环顾四周,仔细观察了一番,萧晚微眯了眯细长的双眼,目光锐利,嘴角微扬起冷笑。
  半个月前,若非她三番两次规劝户部调度米粮,着手筹备赈灾,饥荒将比现在来得更快更急!现在,她们竟在女皇面前挤兑她办事不利,想将她从赈灾的第一线上撤下。其掩饰之心,昭然若揭,她倒要看看这些伪善之人究竟有没有这个本事!
  “陛下,微臣认为不该将粮商们赶尽杀绝、过度严惩。因为,重责来京的粮商会使其他商贩深恐受罚,不敢千里迢迢,冒着危难运送物品来京城贩售。久而久之,京城里所有物品都会越来越稀缺。物以稀为贵,价格必定高居不下,而饥荒也会变得更加严重。”
  刑部侍郎王岩一掀朝袍跪倒在地,主动请缨道:“臣愿意与粮商们交谈,劝她们乖乖与朝廷合作,望陛下给臣一次机会,臣一定不负众望。”
  “王大人是刑部侍郎,想必对国法十分了若指掌吧。”见萧晚忽然出声,王岩一惊,不由望向了这位在群臣中不慌不乱、侃侃而谈的女子,心慌地咯噔了一下。
  “国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凡买卖双方意见不同,一方仗势强买强卖的;联合垄断价格,卖物时抬价,买物时压价的;与他人串通,迷惑欺骗对方以谋取利益的,都要处以杖刑,情节严重者按盗窃罪论处。”
  一字一句将律法背出,萧晚冷眼望着跪倒在地的王岩,嘴角露出一抹兴味的笑容:“敢问王大人,我可有记错?”
  被问住的王岩心头一跳,完全没想到萧晚竟将国法了解得如此清晰透彻。若依国法,萧晚所作所为完全占理,惩处力度合适让人挑不出一丁一点之错。
  “天灾*,一直是天灾在前,*在后。这次辰州大旱,造成粮食欠收,灾民流离失所。这时,全国本该万众一心,齐力抗灾救灾,粮商们却趁机恶意哄抬米价,从中牟取暴利,行为举止令人发指。我依法严厉惩处这些奸商,各位大人却批判我自作主张,行为太过猖狂,难道各位是在抗议女皇陛下制定的国法?还是说各位大人是在纵容罪犯?”
  一时间,刚才弹劾萧晚的官员都有些懵然,纷纷惊慌地跪倒在地:“陛下,臣等并没有这个意思……”
  “既然没有,那我依法惩处奸商,究竟何错之有!”
  户部尚书徐薇沉下脸,寒声道:“萧侍郎,这终究是户部所管!”
  “徐尚书,粮饷一块的确是户部所管。权量市籴,评估物价也都是户部的工作。但有几点,在下百思不得其解,决定现在向您不耻下问。”况似恭敬地询问,萧晚脸上却冷意翩飞,含着一抹若有似无的讥笑。“敢问大人,为何短短几日内,官仓竟变得无米可赈?那几百大袋白米究竟为何凭空消失了呢?”
  徐薇镇定回道:“大部分米粮调度至外省救灾,而京城忽然涌入大量难民,才造成大米供不应求。”
  “大人竟将所有大米都调度外省?”萧晚惊呼着,“大人身为户部尚书,怎么在大灾国难之时,做出这么冲动草率不计较后果的事呢?还是说大人早早做了其他的准备?”
  官仓的粮食不可能这么快就赈济完毕,显然是有官员阳奉阴违,背地里与粮商勾结,把官仓的粮食暗地里倒卖给投机粮商,趁机哄抬米价,从中牟取暴利。
  现在的状况与前世相差甚大,显然前世揪出的贪官仍是替罪的羔羊,真正贪污之人,这位徐薇徐尚书恐怕首当一冲,怪不得粮商们敢如此和朝廷叫板,因为整个户部都有可能和奸商勾结抱团!
  “昨日我路过官道,看到赈灾的根本不是米粥而是米汤时,心里不由燃起一丝愤怒。禾尽槁枯,饥民无数。那些奸商竟仍为了自己的利益恶意哄炒米价,使得更多的百姓饱受饥寒交迫之苦,这样的奸商必须除之!”
  萧晚大步出列,语声铿锵落地:“但令我寒心的是,今日早朝之上徐尚书和各位户部大人并未提出平抑粮价,赈灾备荒等多方面的建议,却是指责我越职插手户部公务,说我未经上报就私自关押粮商,实在于理不合。那敢问大人,为何不在第一时间就处理粮价上涨的情况,为何不在第一时间就惩处犯案的粮商?明明户部失职,为何不尽快补救,而是拖拖拉拉让我有机会越职惩处了粮商?!”
  之前弹劾萧晚的话被原封不动地堵了回去,徐薇一时有些怒意。刚要反驳萧晚,谁知萧晚忽然朝她走来,森冷如刀的视线紧紧地注视着自己,浑身上下散发的凌人气势更是让她微微失神,不自主地后退了一步。
  她官居户部尚书二十余年,竟然被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孩给吓住了,甚至被她这张伶牙俐齿堵得哑口无言!
  徐薇懊恼之时,萧晚已收起冰寒的目光,对着高座上的女皇恭敬地福了福身:“陛下,臣虽然越职干预了户部的公务,但为了维护百姓的切身利益,对私抬物价的行为应予以严惩。尤其是现在,应杀鸡儆猴,以儆效尤,才能真正杜绝暴利。所以,对于昨日的所作所为,臣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一丝一毫之错,反而认为身为臣子,应当为国效力,亲自带头赈灾。为此,臣愿意捐出三百袋大米,填补现在官仓的空虚。”
  萧晚大言不惭说自己无措时,徐薇正找准机会准备反唇相讥,谁知萧晚的最后一句话竟让整个早朝都寂静了起来。诡计的静默后,是一片惊疑的哗然,就连一直看戏沉默的女皇都不敢置信地反问道:“萧晚,你要捐出三百袋大米?!”
  “是。”萧晚抬头,认真地开口,“这三百多袋大米,臣愿意免费供出,只为平抑京城粮价,让那些预谋赚取暴利的奸商们血本无归!”
  “好,很好!”目中流露赞叹之色,楚天悦不禁当着众臣面赞许道,“萧爱卿所言极是,朕也认为对于私抬物价赚取暴利的行为应予以严惩,而不是纵容与忍让!所以那些奸商们关得好!”
  女皇陛下当众力挺萧晚,令户部尚书徐薇一时有些难堪,不由尴尬地垂下了脑袋,而楚天悦的下一句话更让她们所有人都喧哗了起来,嗡声四起。
  “萧晚,对于灾情,你一直高瞻远瞩,让朕十分惊叹。而昨日你不畏艰辛寒苦,亲自带头赈粥,是众臣之表率。所以今日,朕决定封你为督赈官。日后,哪怕非工部事务,只要与赈灾有关,你都有权先做出抉择,再向朕汇报。”
  楚天悦将萧晚安排进工部,原本就是为了让萧晚暗中揪出贪污之人。而萧晚成为工部侍郎的半个多月内,她一直派人悄悄地观察着萧晚的一举一动,发现她比所有人都积极赈灾,比所有人都有一颗赤胆忠心。所以督赈官之职,非萧晚莫属。
  最让楚天悦不可思议的是,对于灾情,萧晚所说的话总能诡异地成真。当日,若她带领大军亲征南疆,那今时今日,东魏究竟又是怎样一副生灵涂炭的景象呢……?
  这样想着,楚天悦不由望向萧晚,沉声嘱咐道:“萧晚,朕对你寄予厚望,望你不负朕之所托,圆满完成朕交由你的任务。”
  楚天悦这番厚望的话语,令在场所有人都有些微微变色。
  徐薇心里虽不平,但仍恭敬地上前道:“陛下,户部没有第一时间严惩奸商,是臣失了职。现在,萧侍郎愿捐出三百袋大米,确实是解了饥荒的燃眉之急。只是光靠捐粮,萧侍郎就担任督赈官一职,似乎于理不合。望萧侍郎陈述下平抑粮价,赈灾备荒等多方面的建议,让臣等心服口服。”
  这般说着,徐薇冷冷一笑,将萧晚刚才反问的问题全部反杀了回去。

  ☆、第72章 良策

  徐薇的反问得到了大部分同僚的赞同,毕竟萧晚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屁孩,之前高中状元一跃成为四品的工部侍郎,已让大部分在官场里摸爬滚打多年却久久未能出人头地的老官员感到不满。如今女皇竟还亲封她为督赈官?!
  既无丰功伟绩,又无留芳百世之举,凭什么让女皇说出“你都有权先做出抉择,再向朕汇报。”这种话!莫非她给女皇陛下灌下了什么*汤?!
  “陛下,臣的确有些拙见。”面对徐薇的故意刁难,萧晚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地上前了一步,并在楚天悦颔首的示意下,朗朗开口道:“臣认为加大通商的政策,给予粮商免除税收的优惠以及相应的补贴,或许能鼓励更多的商贩运送粮食商品去受灾地区贩售。”
  徐薇冷冷反驳:“萧侍郎,往年朝廷的确给予商贩免除税收的优惠政策,但大部分商贩未到被灾地方,就已先行粜卖,私自谋利,根本无法成效。而且刚才,萧侍郎你就说要严惩商贩,现在又说要加大通商政策,似乎有些前后矛盾了。”
  “非也非也。昨日,下官严惩奸商,是愤于奸商们过分无理的要求。但下官同样认为,光靠朝廷减粜,很难快速平抑京城的粮价,满足百姓们的需求,只有通商才能最本质地防止灾民因饥发生骚乱。”
  “至于徐尚书所说商贩先行粜卖之事……”萧晚微微抬眸,不慌不忙地回道,“凡有米船过关,询明各商,如若前往被灾各邑粜买者,可在关口免其纳税,给予印票,责令其到境之日,呈请该地方官盖印,以便回空核销。若是核销时,发现其未到被灾地方,就已先行粜卖,或偷运他省私自谋利,当场扣押并加倍发税,按违禁例治罪!”
  “徐尚书,不知下官的这个办法能否进一步地减少谋利的奸商,从而控制谷米的流向?”
  原以为能给萧晚一个下马威,孰料萧晚在朝堂上分析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一瞬间徐薇顿生郁积,偏又无法说萧晚所言不当!
  楚天悦则听得频频点头,赞同道:“萧爱卿所言甚善。商人趋利,只要朕免其纳税,鼓励和保护通商,定会蜂涌而至。而地方官盖印难以捏造,商贩若想要先行粜卖,则是难上加难。一旦商贩往来,自行流通顺畅,便可缓解灾区上涨的粮价。来往商贩一多,朝廷更不会被这几位小小粮商所威胁,还可对谷米流向严加限制。”
  楚天悦这么一定论,群臣纷纷称是。而后,萧晚还提到了以工代赈和劝输的政策。
  “以工代赈?”楚天悦蹙眉地问道,“减半赈粮改为以工代赈,是否会引起灾民们的不满和抗议?”
  “回陛下,并非所有人都以工代赈。极贫无论大小口数多寡,俱须全给。次贫老幼夫男者,朝廷应当全恤之。但一大部分有劳力的年轻女子,臣建议以工代赈,让她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工作得到生活保障。这样不仅能刺激全国的消费和生产,益于灾地垦荒和水利兴修,还可激发灾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臣认为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