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盛世天骄 >

第276章

盛世天骄-第276章

小说: 盛世天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不得天还未亮,应颐点了人马出宫,直奔楚九歌的住处。
  远远,就看到楚九歌的住处灯火通明,走近还能闻到血腥味。
  院门大开,应颐也不敲门,带着人直接冲了进来……
  院内,两只小老虎的尸体仍在,楚九歌坐在上首,身旁站着一个全身被黑衣包裹的男子。英国公也坐着,坐在楚九歌对面,他身后是英国公府的仆人。
  双方各站一边,没有人开口,也没有眼神厮杀,不见火花,只有沉闷,让人窒息的沉闷。
  应颐一进来,楚九歌与英国公就同时看向他……
  楚九歌仍旧脸色不变,起身朝应颐点了点头。英国公眼皮一跳,忙站了起来,诧异的道:“应将军,你怎么来了?”
  说完,他还不忘看看天……
  此时,天色已渐明,能看到不远处屋顶的颜色。
  不知为何,他突然想到楚九歌说的,天亮,英国公府破!
  难不成,他赵家真要倒霉?就因为他得罪了楚九歌?
  英国公连忙摇头,将这个荒谬的念头摇出脑海,但他刚一动,就听到应颐道:“国公爷,皇上要见你。”
  “陛下?这个时候?”英国公一恍,险些没有站稳。
  这个点召见,想来不是好事。
  “陛下一夜未睡。”应颐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英国公又是一恍,扶着椅子才勉强站稳,张了张嘴,好半天,才干涩的道:“不知我女儿……”
  “赵姑娘也在宫里,国公爷放心。”应颐不介意跟英国公多说几句,左右英国公跑不掉,也不敢跑。
  赵家族人上千,几乎都在京城,英国公能跑到哪里去?
  且赵如意那事,说严重也严重,说不严重也不严重,英国公完全没有必要跑,跑了反倒是只有死罪一条。
  “咣当”一声,英国公一屁股坐下,将身后实木制的椅子撞得作响……
  “陛下,陛下他……”英国公惨白着一张脸,嘴巴大张,半天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陛下在等您。”应颐又重复了一句,特意咬重“您”字,还不忘故作姿态的拱了拱手,险然是为了恶心英国公。
  “我,我……”英国公想要站起来,但撑了几下仍旧没有站起来。
  “国公爷,你该进宫了。”楚九歌优雅的走到英国公面前,笑容美的如画中人,但她的眼中却没有一丝笑,满目的冷意,叫人打从心底发颤……
  “楚……”英国公看楚九歌的眼神,就如同在看恶魔,眼中闪过一抹惧意。
  “我这人……一般有仇当场就报了。国公爷,不送了!”楚九歌脸上的笑容一收,冷目扫向英国公身后的亲兵,傲慢骄矜的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没见你们家国公爷累倒了,起不来了吗?还不快把你们国公爷扶起来。”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她……
  从来就不是君子!


第567章 弹劾,死在想太多
  英国公和他带来的亲兵被带走后,楚九歌的小院顿时安静了,偌大的院子只有她与暗卫,还有……
  两只被剥了皮,看着像肉老鼠一样的小虎崽。
  看着那两只惨死的小虎崽,楚九歌忍了一晚上的泪,这才落了下来:“我终究还是没有救下你们。”
  “呵……”楚九歌长长的吐了口气,抬手抹了一把泪,将英国公丢在一旁的两张虎皮捡了起来,仔细的擦干净,而后走到小老虎身旁,单膝跪下,将血淋淋的、看不出原样的小虎崽抱了起来,然后……
  像是给小孩穿衣服一样,小心翼翼的将小老虎的头、手、脚塞进它的虎皮里。
  英国公剥虎皮的手法十分高超,整张虎皮没有一丝伤痕,也没有半点破损,小虎崽“穿”上虎皮后,没有一点不贴合,看上去就像它身上的皮从来没有被剥下来一样。
  给小虎崽穿好虎皮,楚九歌让暗卫拿来针钱,仔细将腹部的切口缝合了起来,这才放在一旁。
  而后,楚九歌又如法炮制,为另一只小虎崽,穿好了它的虎皮。
  “我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楚九歌替另一只小虎崽缝好虎皮后,将它们轻轻放下,并脱下自己的外套,将它们包了起来,交给暗卫:“把它们,埋在它们父母一起。”
  她想,她这一辈子都不会再碰动物皮毛,不会穿任何带动物皮毛的衣物。
  只要一想到这两只小虎崽,被生生剥下虎皮的惨状,她就觉得穿着动物皮毛的人,就是背着它们的尸体在行走……
  暗卫抱着两只小虎崽的尸体,不放心的看了楚九歌一眼,有心想要安慰一二,可张了张嘴,却不知说什么,只能默默地在心里记下这事,等天后,把消息送去给王爷。
  想来,王爷一定会有办法。
  暗卫走后,楚九歌一个人在院外站了很久,直到天色大亮,她才转身,朝屋内走去……
  此时,皇宫正门大开,等着文武百官进宫,上早朝。
  文武百官分两列站好,这时众人才发现袁相与英国公缺席了。有与袁大和英国公关系不错的人问了一句,大部分人默默地别开脸,有少部分的人也跟着寻问,但……
  没有一个人回答。
  昨晚,应颐闹得动静不小,消息稍稍灵通的人,都知道袁家和英国公府出事了。虽然,他们不知具体出了什么事,但他们可以肯定,袁家和英国公府肯定要倒血霉了。
  不说别的,就凭他们勾结王家二房,在王家别院兴风作乱,王相就不会放过他们。
  收到消息的人皆是眼观鼻,鼻观眼,一个个保持微笑,沉默不语,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那些不知情的人、主动寻问的人一看,就知事情不对劲,一个个老实的闭上眼不安,忐忑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皇上一来,就发现大殿上的气氛不对劲,但他却只当不知,坐在那里等着朝臣朝拜,而后便按平日早朝的程序,与朝臣议事,等朝臣禀报新的事。
  能放在早朝上议的事,都是不小事,拉扯三五天才出一个结果那是再正常不过,但今日却很奇怪,几乎所有的事都以最快的速度通过。
  就是皇上想要在户部等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安插自己的心腹,朝臣也没有一点意见,好像吃了亏、利益受损的不是他们一样。
  皇上也不觉得奇怪,一连提了好几件事,等到朝臣一起通过,这才罢手。
  事情一议完,皇上阴沉的面容露出几分笑,显然心情不错……
  自打他登基起,在早朝上就没有这么痛快过,哪怕他再强势,杀了再多大臣,也总有大臣会反对他的命令,并且有理有据的一一驳回。
  他虽不想做什么圣世明君,但也不想做那让朝野上下都不满的昏君。是以,他只能忍,只能跟朝臣慢慢拉扯,各自退让一些。
  当然,他可以选择将反对他的朝臣都宰了,但宰了这一批还有下一批,哪怕是他的心腹,等到成长到一定的程度,也会有自己的利益团体,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团体,与他这个皇帝争。
  且,东林识字有才学能治理国家的人,就那么多,他不想做亡国之君,就不能随意的动朝臣,真要杀狠了,无人为官,他的国家怎么办?那些琐碎的国事谁来处理?
  是以,皇上明知王谢二家,在国事上的话语权过重,仍旧没有立刻除掉他们,而是选择徐徐图之。
  大事议完,皇上便象征性的问了一问,众位大人还有没有别的事?
  这时,一位平日保持中立的御史,就举了折子站出来,要弹劾英国公府。
  那位大人一站出来,原本举着折子,准备开口的王家一派文官皆是愣住,不过他们反应很快,立时就低下头,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位大人一连列出英国公十宗罪:吃空饷,抢军功,报假功,残暴不仁,任人唯亲,用人不当、治下不严、内帷不休,宠妾灭妻,纵子行凶。
  一条一条皆是有理有据。当然,这个“据”不是实在的证据,只是依据罢了,但就是这样,也把亲英国公的姻亲和与他走得近的人吓得不行。
  这些罪名,虽不至于条条要人命,但加在一起却是不得了。尤其是吃空饷、抢军功、报假功,这种事在军中,谁家不是这么干的?
  不过是默契的不说罢了。
  现在,御史在早朝上,郑重其事的提此事,这要一巴掌把英国公府的打死吗?
  又或者,是前线军费紧张,皇上想要对军方出手,便暗示御史出来弹劾英国公,好给北王挤出一些粮食和军饷了?
  要知道,先前朝廷只给了北王一部分粮草与兵器,眼见着第二批就要运到前线去了,国库却空空如也,一两银子也拿不出来。
  这个时候能挤出银子和粮草的地方,就只有军方了。
  众朝臣只是猜测,但看到另一位御史站出来弹劾袁家,皇上却没有按下来,反倒是饶有兴志的听着。袁家派系的官员想要打断,还被皇上训斥了,一众朝臣就明白了,皇上这是要从袁家和英国公身上拔毛,给在前线的北王筹集粮草了。
  要知道,袁家可是管着兵器坊的,要不是前线战事实在紧张,皇上又怎么可能动袁家?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


第568章 挖坑,背后站着谁
  弹劾袁家与英国公府的御史,平日里一向保持中立,偶尔倒向皇上,从不曾为王家和谢家说话,甚至平时还会针对王家与谢家一派的官员。
  显然,这两人此时站出来,绝不可能是受王家或者谢家指使的……
  但是,要是没有人在背后给他们撑腰,他们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随意弹劾一位国公和一位相爷。
  一连得罪两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没有更大的人物保他们,不仅他们倒霉,就是子孙后代也不会有好下场。
  而,在东林,除去王谢二家外,就只有皇上给的保障,才能叫他们不惧袁家与英国公府。
  不过是瞬间,朝中大部分人就觉得自己摸到了真相——皇上要动袁家与英国公府。
  皇上要动的人,谁也救不了!
  袁家和英国公府的姻亲,暗暗叹了口气,他们倒是有心想要为袁家和英国公府的人说话,可他们还未开口,王家派系的文官,以及老丞相的门生们,就站了出来,与那两位御史一起一唱一和,专挑袁家主与英国公的错处攻击……
  在他们的嘴里,袁家主和英国公就是十恶不赦的大奸佞,且他们的口才极好,人又多,袁家和英国公府的姻亲们,才站出来,就被他们喷的连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替袁家主和英国公辩驳了。
  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武将有战场,文官也有战场。此时,大殿就是文人的战场,在文人的战场上,嘴和笔就是他们的利器,只凭一张利嘴,一支利笔,他们就能杀人于无形。
  这一战,踩袁家主与英国公一派的官员,取得了碾压似的胜利,在他们的强攻下,挺袁家主和英国公一派的人连连败退,到最后连微弱的声音都发不出来。
  皇上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争得不亦乐乎的文臣、武将们,嘴角噙着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他没有阻止,也没有站在哪一边,他高高在上的看着底下人的争吵,如同看戏……
  能有资格上早朝、能站在殿中的官员无一不是人精,他们吵了半天,见皇上没有反应,慢慢就熄火了,转而请求皇上定夺。
  皇上一句多话都没有,只一句:“着应颐查办。”
  让一个武将,去查袁家和英国公犯的事,这似乎不对吧?
  众朝臣嘴角微抽,有几个想要站出来“忠言逆耳”,劝说皇帝,他们刚一抬脚,就看到王相站了出来,高呼皇上英明。
  得,没有“忠言逆耳”的机会了。
  王相同意了,其他人就是有意见,这个时候也不敢开口,只能跟着喊皇上英明。
  退朝后,一干大臣也没有急着走,而是三三两两聚到一块,小声的嘀咕了起来,旁人虽听不真切,但多多少少也能猜到一二。
  也有不少人往王相身边凑,想要从王相嘴里探听一点消息,摸清王家的想法,可萧家主比所有人都快了一步,他与王相并排而行,明显是有话要说,其他人见状,也不好凑上去。
  “你们王家……这是闹真的?”萧家主自然知道,昨天在拾园发生的事,只是宫里的事,他不太清楚。
  毕竟是皇宫,他的手伸得没有那么长。
  王相看了萧家主一眼,笑了笑,没有说话。
  萧家主眉头紧皱,低声劝说道:“你可别胡来,四大世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袁家倒了,你我……也没有好下场。”
  “一荣俱荣?”王相停了一步,深深地看了萧家主一眼,道:“你们荣的时候,我王家可没有沾光。”
  前几年,王梓钰出事,王家没有继承人,王家二房在皇上的暗中支持下不断闹腾,袁、萧二家可没少占他们王家便宜,踩着他们王家讨好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