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的竹马是男配 >

第215章

我的竹马是男配-第215章

小说: 我的竹马是男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氏小心肝得意地要飞起来,强压下上翘的嘴角,咳嗽一声道:“这些都是微儿治病救人,被治好的病人非要塞给她的。我一直说让她好好存着当嫁妆,她说银钱不过身外物,够用就成,多余的银钱自然是用在需要的地方。呵呵,如今看来那丫头不是说着玩的,还有什么比给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募捐更需要的呢?”
    几位夫人纷纷赞道:“表姑娘果然深明大义。”
    瞧着韩氏得意的模样,陶氏暗暗咬牙。
    这完全是拿钱砸人,哼,有什么可得意的!
    韩氏斜睨陶氏一眼,从袖中摸出一物递过去:“既然女儿都捐了,我这当母亲的当然不能小气了。大嫂,这些银票你也记下吧。”
    陶氏盯着那厚厚一摞银票,笑得勉强:“大妹,你就算想捐,也要等大家把诗作出来再说吧。”
    韩氏不以为然笑笑,把银票推过去:“大嫂知道,我呢,是不懂这些风花雪月的。等下让我品评也评不出好赖来,就不凑这个热闹了。再者说。这场诗会目的就是为将士们募捐,难道没有好诗,大家就不捐钱了吗?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陶氏嘴角挂着僵笑把银票收下:“既然如此,那我就先给大妹记上了。”
    一旁的大丫鬟青娥把银票点过。不多不少,韩氏捐的同样是一万两。
    眼角余光扫着陶氏表情,韩氏大为畅快。
    怪不得昨晚微儿跑过来,要她准备一万两银子捐了,原来是在这里等着陶氏呢。
    这种花钱打脸的事她最喜欢干了。何况是把银钱花在有用的地方,她半点不心疼。
    回想起昨夜女儿试探她能捐多少银钱的情景,韩氏不由一笑。
    她韩明珠别的没有,就只剩下钱了,能为浴血奋战在前线的将士们出点力,还能扬眉吐气一番,有什么舍不得的。
    诗还未曾品评,韩氏母女就各捐一万两银子的事很快就传到了隔帐另一端,瞬间成为男客们议论的焦点。
    程二老爷身为少詹士,又自诩才子。自然没有错过这场盛会,隔着屏风帷帐恨不得把帐子盯出个洞来。
    两万两!他就是干到致仕也赚不来这么多银钱!
    这对败家母女,可怜伯府上下节衣缩食攒钱填补韩氏的嫁妆亏空,她们一出手居然是两万两!
    这不只是往他心口上插刀子,更是往他脸上甩耳光啊!
    果然一旁同僚就笑嘻嘻道:“程大人,没想到你这前夫人与女儿出手如此阔绰,怎么前日同僚们叫你去吃酒,你还推脱不去呢?”
    程二老爷被问得哑口无言,满脸通红,若不是觉得就这么走了更为丢脸。显然已经坐不下去了。
    他脑海中不由划过一个念头:若是他未曾与韩氏和离,今日捐出这两万两的就是他的妻女,那在场这些人该以何等艳羡的眼神看他?
    程二老爷万万没去想,若韩氏与他并未和离。这两万他是打死也不让捐的。
    那同僚鄙夷撇了撇嘴,扭头与一旁的人说笑起来。
    程二老爷总觉得那些窃窃私语是在笑话他丢了西瓜捡芝麻,如坐针毡,腊月的天豆大的汗珠从额角滚落下来,迷糊了视线。
    “程大人,程大人。你怎么了?”见程二老爷身子微晃,一旁的人问。
    程二老爷按了按太阳穴,站起来:“抱歉,在下去一下净房。”
    他前脚才走,后面声音就响了起来:“噗,这位程大人该不会心疼的去净房哭一哭吧?”
    另一人低笑道:“现在肯定是没立场心疼了,不过肠子定然悔青了。啧啧,我要是有这样的妻女,那还不当宝贝捧着,眼睛被屎糊了才放着好好的一等国公府嫡长女的妻子与国师弟子的女儿不要,把个姨娘扶正呢。”
    “呵呵,说不准那位姨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本事呢……”
    男人们独有的会意笑声响了起来。
    程二老爷几乎是狼狈而逃。
    角落里的程澈端起酒杯,轻抿了一口。
    好友林琅凑过来,挤挤眼睛,低声道:“咳咳,清谦,这样的媳妇,你确定将来能养得活?”
    程二公子一脸淡然:“我岳母有钱!”
    林琅……
    这理由,他竟然无言以对!
    好基友林大侍卫长缩回角落里,忿忿喝闷酒去了。
    他怎么没有个这么有钱的岳母,没有个又漂亮又能干的小妹子当媳妇儿呢?
    真的没法好好做朋友了!
    众女开始提笔作诗,程微面前空无一物,自然而然退下来,挑了个人少不起眼的位子坐下,悄悄看丫鬟塞给她的纸条。
    纸条很小,上面只有四个小字:稍安勿躁。
    程微一眼就认出,这是二哥的笔迹。
    她忍不住望向隔帐,想着二哥就在另一端,说不准也正望过来,心中一暖。
    二哥果然把她说的话记在心上了,看来她的准备可能用不上了。
    怕自己贸然出手反而影响了二哥的布局,程微决定暂且静观其变。
    她把小纸条一点一点揉碎了,趁人不注意丢进火盆中,这才松了口气,捧着一盏热热的奶浆喝起来。
    香炉里,线香燃尽了最后一截,陶氏朗声道:“时间已到,请诸位停笔吧。”
    有那太过紧张而没作完诗的年轻姑娘眼圈顿时红了,险些哭出来。
    程瑶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含笑看侍女小心翼翼取走她的诗作。
    
    第422章 魁首
    
    “请几位女先生誊写诗作。”待所有诗作都被侍女们取走,陶氏对早已等在一旁的几位女子说道。
    这几位女子年龄在三十至四十岁之间,皆是京中文采德行出众的女先生,专教贵女们诗词歌赋,颇受人敬重。
    几位女先生颔首,走至成排的屏风面前,持笔蘸墨,在白绫稠上行云流水书写起来。
    由几位女先生先行剔除不合格的诗作,把其余诗作一一誊写在白绸屏风上,一是为了方便隔帐另一端的男客们品评,二是防止女客们的字迹被认出来,以示公平。
    至于作诗者的闺名,当然是不会出现的,不过在白绸屏风左下角处会写上某府某氏以点明身份,在评诗结果未出来之前,以红绸布遮挡。
    小半个时辰过后,所有合格诗作都被一一誊写在屏风上,侍女们鱼贯而入,把屏风调转方向,移至隔帐另一端。
    女客这边心怀惴惴,男客那一端则顿时热闹起来。
    大梁对女子的束缚不像前朝那般严苛,“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但凡有条件的人家都会给女儿请先生读书识字。
    京中多才女,一座座白绸屏风上龙飞凤舞,不乏出彩之作,人们争议的焦点,最终集中在两首诗上。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读至此处,那人已是痴了,喃喃道,“妙,真是妙极,简直是把梅花的高洁傲骨写活了。这样的诗句居然出自女子之手。还是短短时间内即兴而作。实在令我等汗颜,非魁首莫属”
    旁边一人摇头道:“不,不。诗是绝妙好诗,可另一首诗的意境我更推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那人啧啧赞叹:“能有这般胸襟的女子。才是名副其实的魁首。”
    他这样一说,另一人开始犹豫不决,目光来回游移,最后一咬牙道:“罢了。都是好诗,实在令人难以取舍,我干脆各投一支梅花吧。”
    旁边人笑道:“王兄。你投了两支梅花,回头岂不是要饿肚子?”
    诗会上。一枝梅代表了百两银,所以投出之时都会慎之又慎。
    那人笑道:“你就不要取笑我这穷书生了,能支持这样的好诗,还能支持边关将士,就是饿肚子也值了。”
    另一人笑道:“王兄是穷书生,那我是什么?”
    他说着冲侍女招手:“把这两支梅投给第六、第十五首诗。”
    能参加诗会的人,就算是没有功名的学子,出身却非富即贵,二人不过玩笑一番罢了。
    二人都吩咐侍女去投梅,见另一位朋友始终一言不发,就推推他道:“陶兄,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是不是看到这样的好诗,已经痴了?”
    被称作“陶兄”的男子眉目清朗,一身书卷气,正是卫国公夫人陶氏的娘家侄子,陶跃然。
    陶跃然神情古怪,张了张嘴:“我——”
    “我什么我,别发呆了,没看人家都开始行动了。快看,卫国公世子居然给那两首诗各投了十支梅!”
    陶跃然抬眼看去,果然见到一位侍女捧着大束梅花交给站在第六、第十五座屏风处的婢女,负责记录的人朗声道:“卫国公世子给第六、第十五首诗各投梅十支——”
    陶跃然忍不住看韩止一眼,就见他嘴角含笑,神情欢愉,显然是很满意那两首诗。
    陶跃然心中一动。
    莫非,那两首诗是那位表嫂作的?
    表嫂的身份,京中大多数府上心知肚明,他是陶氏的侄儿,当然亦知晓其中内情。
    表嫂她……以前有着京城第一才女的称号呢。
    陶跃然神情变幻莫测,紧紧抿唇。
    “陶兄,陶兄,你怎么了?”
    陶跃然回神,摇摇头:“没事。”
    “那你还不投梅?是投第六首还是第十五首?我知道了,你定然也在犹豫不决吧?”
    “我再看看吧。”陶跃然苦笑。
    如果,如果他没有在荟城看到那本书……
    这两首诗分明就是那本书上的啊!
    陶跃然一时有些茫然,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也不过就是两刻钟的工夫,数十首诗高下立见,大多数屏风前的婢女托盘中梅花寥寥,而站在第六座屏风与第十五座屏风旁的侍女托盘早已放不下了,改提了花篮。
    清点完毕,出现了罕见一幕,第六首诗与第十五首诗得到的梅花数量居然一样,各是四百零八支。
    “这——”
    有人就提议道:“既然难分轩轾,干脆评出两位魁首来。”
    众人纷纷附和:“对,对,这两首诗都是当得魁首之位的,何必非要分出高下来,快些让我们看看是哪家才女才是正经。”
    “去把红绸揭开看看吧。”在场之人中身份最高的南安王淡淡道。
    于是侍女上前,素手拂过,揭开红绸。
    两座屏风左下角处的落款令全场一静:卫国公府孟氏题。
    众人屏住呼吸,犹不敢相信般揉了揉眼,随后纷纷看向卫国公世子韩止。
    两首令人惊艳的诗句,居然都是卫国公世子夫人所作?
    这是何等惊人的才华,只可惜隔着屏风帷帐,不能一睹那位奇女子的风采!
    感受到四周投来的艳羡目光,韩止竭力摆出淡然的模样,心却早已飞到了隔帐另一端。
    他就知道,这两首诗定然是瑶表妹所作。放眼京城女子,除了瑶表妹,还有谁能作出这样的诗句呢?
    魁首一出,卫国公世子瞬间成为众人瞩目焦点,赞扬恭维源源不绝,杯盏交错间气氛已至高潮,可这其中却有两三人眉头紧锁,目光一直落在那白绸屏风上,显得格格不入。
    “评出来了么?”女客们翘首以待。
    男客这边气氛热烈,动静早已传到了隔帐另一端。
    前往男客那里等候结果的女先生笑容满面:“魁首已经评出,两首诗同得魁首,却出自一人之手。”
    “竟有这种事?”众女讶然。
    那两座屏风已被掉转过来,两首诗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第423章 揭穿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众人目光首先被两首诗牢牢吸引,喃喃吟诵一遍,回味许久,才终于惊醒,去看落款是何人。
    “卫国公府孟氏题。”众人猛然看向端坐不语的程瑶,有那沉迷诗词的女子已是目光狂热起来。
    “我还道以前那位京城第一才女的名头是夸大其词,却原来是我狭隘了。”章首辅幼女喃喃道。
    旁边好友跟着道:“可不是么,她待字闺中时,因为和咱们圈子不同,又是庶女,我都没怎么留意过此人。要知道她如此才华横溢,那时候怎么也要混成手帕交啊。哎,遗憾,真是遗憾!”
    京中贵女分为数个圈子,皇亲国戚之女是一拨,勋贵之女是一拨,清流世家之女又是一拨,另还有将门之女的圈子。
    各式各样的宴请应酬,这些圈子虽有交集,但大多数时候泾渭分明,小姑娘们私下往来,几乎不会跳出自己的小圈子。
    闺阁少女们被两首诗震撼的懊恼不已,恨不早与作诗之人相交,夫人们则围着卫国公夫人陶氏连连赞叹。
    “我就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陶夫人,您这个儿媳挑得好啊,等将来祖母与母亲都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