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鼎食之家 >

第103章

鼎食之家-第103章

小说: 鼎食之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刘氏没有,而是在谦虚了一句以后,没有再接着这个话题展开了,转而专心去走路。
    郗氏一见,大概也明白了刘氏现在对于她的幼女十五娘的亲事还不上心,所以明知道她喜欢她家十五娘,有为自己的儿子八郎定下十五娘的意思,但是她就是没有接话。可能也是因为对方觉得十五娘年纪还小,暂时不想跟谁家定下吧。这不是也间接说明十五娘出色吗,人家爹娘还要看一看,选一选呢。要是她有这么个女儿,估计也跟人家刘氏的态度一样,等两年,再挑一挑吧。
    如此一来,接下来,她就得让自己的儿子努力一点儿,方方面面优秀点儿,同时还要跟谢家十五娘保持好关系,以后才有可能胜出啊。其实,她很想教儿子,只要讨得谢家十五娘的喜欢,以后就算条件次点儿也无所谓,只要人家姑娘喜欢你,她爹娘不是最后还得顺着自己的女儿吗?
    嗯,就这么着,今儿个赏菊宴结束就回去跟那小子说。
    这里郗氏打定了这主意,那边厢刘氏却是也打定主意晚上回去问一问十五娘那丫头对那袁八郎到底是是个什么意思。虽然现在十五娘还小,问这些也有点儿早。但是这可是牵涉到十五娘的终身幸福,不早早地问清楚,她这当娘的心里不稳当。
    本来刘氏还以为郗氏在她转移开话题,暗着拒绝她之后会不高兴的,哪里想到郗氏接下来对她是更加热情,这让刘氏有点儿发懵了。不过,人家郗氏不计较,刘氏自然是也高兴,两人一路有说有笑地往谢绣姬的院子里去了。
    ——
    姜氏在玲珑阁的宴席室里歇了午觉起来,管事婢妇阿杞亲自去服侍她梳了头,刘氏也从谢绣姬那里回来了。见到次女气色精神都比上次好多了,问她跟其夫袁三郎之间的关系,她也说还不错,刘氏也就放心了。
    看看时候也差不多了,姜氏便让人招集谢家同来的媳妇儿,孙媳妇儿,孙儿孙女等人一起出府回家。
    袁家老夫人顾氏等人便送谢家众人出去,袁鑫一直都陪伴在谢妙容左右,知道她要回去了,便让几个奴婢帮着把几罐子袁府自酿的菊花酒,还有做的点心等都给谢妙容送到了她坐的牛车上。
    刘氏见女儿的车上堆满了东西,就叫她坐到自己的车上来。
    等她上了车,车夫也开始赶车,离袁府远点儿了,她就抓住女儿的小肉手问:“十五娘啊,我听说你今日在袁府又捣鼓出个新鲜玩意儿来?”
    谢妙容老实地点头:“是啊,我管袁八郎要了几罐子他们府里酿造的菊花酒,然后就想着不能白要他的东西,所以就许了他一个博古架。”
    不等刘氏问她博古架的来历,她就说开了,是从那一回去仙人洞府游玩的梦中来的。
    刘氏嘀咕一句:“看来那仙人洞府里头东西多,你时不时就捣鼓出来一个,这么下去,总有一天圣上要请你进宫去当国师……”
    谢妙容囧。
    她很想说,其实国师也是很有前途的职业好不好?
    好在刘氏不知道女儿心里的吐槽,否则真要在她额头上给她一指头,痛斥她,要是去做了国师,谁还敢娶她?女孩子顶顶要紧的一生的事业就是嫁人,嫁人,嫁人。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其它的事业都是扯闲篇儿。
    “对了,十五娘,我问你个事儿,你可要老实回答我,这可和你一生福乐相关。”
    谢妙容望着她娘,见她一本正经的样子,便知道这个问题相当严肃,于是她也正经脸了,问:“是什么,阿母但说无妨,我一定老实回答。”
    “嗯,好,虽然你还小,其实还不到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但是,阿母还是要厚着脸皮问你,就是那个袁八郎,他跟你之间……”
    “阿母!我跟他之间啥关系也没有,你可不要想严重了。顶多,他算是我的男闺蜜?”
    “男闺蜜?”显然,刘氏对这个词也觉得陌生,并且不太理解。
    “就是把他当成女郎一样的闺中密友。”
    “你把她当女郎?”刘氏拧起了眉,努力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她想了想,估摸着女儿这话是说,她不把袁八郎当男子,那就是没有什么男女之情,没有男女之情,也就是不把他当成将来要嫁的人。
    谢妙容看她娘拧成一团的眉毛,索性就把她娘关心的话说清楚,免得让她娘在那里猜测。
    她道:“阿母,我喜欢跟袁八郎一起玩儿,一起说话,但是,我对他可没有男女之间的那种喜欢,所以把他当成男闺蜜,这下你明白了吧?”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果然印证了自己的猜测,刘氏轻松多了。实在是她跟其夫谢庄一样,觉得自己的女儿应该能找个比袁八郎更出色的女婿。尽管她也认同婆婆说的那个话,女孩子嫁给什么平凡一点儿的的人或者还过得安稳些呢。但是这个前提,她觉得应该是女儿喜欢哪个平凡一点儿的人的基础上,如果有感情的话,那个平凡一点儿的人倒是还可以将就的。可是要是都没有喜欢对方,还将就做什么,那样不是自降身价么?
    现在她心里有谱了,如果女儿对那袁八郎只不过是当成一个男闺蜜,那将来要是郗氏为他向谢家提亲,她就可以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以现在自己女儿还小的借口,而不用担心让女儿错过了喜欢的人。
    “回头我跟你阿婆把你这意思说了,她还担心那袁八郎是你喜欢的人,怕咱们拒绝了他,会让你不高兴呢。”既然已经跟女儿敞开天窗说亮话了,刘氏不在乎多说这么两句。
    谢妙容也把自己对这个时代女孩子避不开的婚嫁问题的观点敞开说了:“阿母,以后凡是有什么提亲的人家,你都跟人说等我及笄了以后再提好吗?这些事情年纪太小了,说来说去都没用。并且,将来如果我有喜欢上了的人,我会跟阿父和阿母说。如果没有,就等到我十六七岁再安排什么相亲的事情吧。”
    刘氏给吓了一大跳:“十六七?那也太晚了吧?”
    谢妙容还想说十八呢,她穿越之前的时代,十六七都还是高中生,高中生结什么婚?
    十八岁是她心目中结婚的最小的年纪,她管不着她姐姐和亲戚们的婚嫁年纪,但是她自己可不想那么早结婚,生孩子,当妈。
    “不晚啊,十六七正合适。反正我不想那么早成亲。”
    刘氏说了个模棱两可的话:“到时候再说。”
    她可不想自己的女儿成为大龄剩女,这十六七岁再考虑婚姻大事,那等到定亲成亲不得十□□了吗?都快赶上朝廷对于女子二十岁不婚罚款的年纪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女儿有毛病,又或者丑陋得不行,嫁不出去了……
    回到谢府后,第二日一早,刘氏去婆婆姜氏跟前请安。
    姜氏照例听完长媳大王氏汇报完了谢府的那些鸡零狗碎的家事后,让她们退下,可又把刘氏留了下来,问她:“听闻你昨日跟郗氏一起去探望的九娘,她可跟你提了十五娘的事情?”
    刘氏道:“她话里话外都有两家联姻的意思,可我没有接她的话,她后面也没有再提,也没有因为我不接话就不欢喜。倒还比以前对我更好。这倒出乎我意外。”
    “郗氏是个明白人,一定也是明白咱们的意思,就是十五娘太小了。说起来,十五娘就是孝顺,昨儿她回来特意给我送了一罐子袁府自酿的菊花酒过来,说这是应时之酒,喝了好。你看看,她出去吃个酒还想着我呢。也不枉我这些年疼她。”姜氏乐呵呵道。
    刘氏见了赶忙奉承婆婆两句,接着又把她问谢妙容对那袁八郎的看法,谢妙容说的那什么男闺蜜以及十六七再相亲的话都对姜氏说了。
    姜氏听完笑道:“这孩子主意大,既然她对袁八郎没什么意思,那咱们就不用考虑袁家了,就依着十五娘的意思,再过几年,等她及笄了再说吧。至于十六七,那也是太晚了,这个可不能答应她。”

  ☆、第111章 11。1

袁府举办了赏菊宴之后,进入十月里,因为皇帝赏赐宅子迁居到京城的萧家和桓家分别递了帖子过来,请谢家人去赴宴。姜氏领着一家子女眷当然也要去捧场,于是谢妙容跟着去见了下萧家和桓家的人,也吃了下两府一些特色的菜品。
    天气一日比一日冷,谢妙容一直到过年都没有出过谢府,因为那个劫持她的贼首吴右虽然被朝廷通缉,但是却没有被捉住,她祖母等人是坚决不许她单独出去。就连教她剑术的公孙舞也是到日子了,谢府派人去将她接进府来教谢妙容剑术。当然这件事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而谢妙容跟前服侍的那几个人也被告知了绝对不能把这件事情透露出去。说起来,如今谢妙容跟前服侍她的人都有些年头了,算得上她的心腹,她们当然不会把服侍的小娘子学剑术的事情说出去,因为她们也知道这可和谢府女郎的婚嫁相关,所以这个话是不能乱说的。
    入了冬以后,谢妙容也稍微管住了下自己的嘴,要求乳母阿枣每顿不要给她提供那么多肉食,饮食稍微清淡些,毕竟她也是害怕再继续胖下去,否则开春真会像她姐姐们说的那样胖成个肉球了。
    健壮和胖可是两回事。这一点儿她还是分得清楚。
    阿枣也倒不是一味劝谢妙容吃喝的人,她一直以来都是以谢妙容说的话为行事标准。所以谢妙容这么说了,她也就挖空心思按照谢妙容的要求,比往常稍微少提供给她一些肉食吃,多增加一两盘子素菜。
    稍微管住了下嘴,也没少舞剑,到第二年开春,又到了元月晦日游春,谢妙容难得没有继续长胖,而是保持了她运动员的体形。
    永安五年的元月晦日,谢妙容前几日就收到了邀请她同游清溪的帖子。
    一张是袁八郎的,另外一张却是王十一郎的。
    拿着这两张帖子,她犯了愁,不知道该跟谁一起?
    正好她在犯愁不知道该赴谁的约时,她娘收到了她长姐那边卫府的好消息,就是她长姐再次怀孕了。本来她长姐在上次小产后,她那位姐夫卫序要带其长姐去扬州的,后来还是卫府的老夫人温氏出面,让孙子卫序和孙媳妇谢伯媛留下来过了年,等来年开了春天气暖和了再去扬州不迟。她还有个理由是说谢伯媛小产了,得多休息两个月才能出行。毕竟要到扬州去,又要坐车,又要坐船的。
    这两个理由真是温氏作为长辈的好意,她之所以出面,还是因为她媳妇卢氏去劝卫序和谢伯媛的恐怕还会适得其反。自从出了谢伯媛小产的事情后,卫序虽然后来跟妻子一起回了三房院住,但是对其母的态度依然淡淡的。
    卢氏也因为她丈夫还有公婆的责骂,还有儿子的怨恨,不敢再在儿子和媳妇跟前说东说西了。
    谢伯媛见府里的老夫人出面挽留,便也劝丈夫还是听长辈的话,在家里过了年,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再去扬州。
    没想到的是,这在家里一呆,呆了四五个月,春暖花开的时候,有两个月她没有来葵水,这一次卫序就十分留意,果断地去找郎中来诊脉,一诊之下就得了好消息。卫序和谢伯媛简直不敢相信,后来为了确定这个好消息的真实性,卫序又去请了别的郎中来再诊了一次,得到的结果依旧是有了,这下可把他高兴得不行。先是跟府里的人通报了这件事,接着又跟谢家,以及其他有来往的人家告知了这个好消息。
    卫家上下得了这个消息,从老夫人温氏,到下面的媳妇儿,女郎们纷纷都去向卫序夫妻道贺。
    卢氏这个当婆婆的听闻媳妇儿有了,在谢伯媛跟前的身段儿就更加低了。现在她简直连说话都比往日小了些,常常看见谢伯媛的肚子就自个儿不自主地笑。
    谢妙容的娘接到长女亲自书写的报喜的信,别提多高兴了,她拿着这信去给婆婆以及嫂子们看。众人纷纷向她道贺,姜氏说:“七娘终于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这下,她的好日子要来了。”
    刘氏道:“我明日就去瞧她,得跟她讲一讲,这怀上了应该注意些什么,可千万不能大意了。”
    姜氏也认为刘氏去是必要的,本来这种事情应该卢氏那个婆婆跟谢伯媛说的,但是鉴于之前卢氏做出让谢伯媛小产的事情,可能她去说,谢伯媛并不那么乐意。所以,作为她亲娘的刘氏去说是最为妥当的。
    “等到七娘平安生下这个孩子,以后她就有经验了,你到时候也就能放手,不这么操心了。”
    “阿姑说得甚是。”
    因为要去看望长女,刘氏就决定今年的元月晦日,春溪踏春的活动她不参加。尽管她这个当娘的不参加,可她倒是鼓励女儿们去参加。
    谢妙容正因为收到了两张请她一起清溪踏春的帖子而烦恼呢,听到她娘要去看望怀孕的长姐,便说她也要跟着去。毕竟她也不是真的小孩儿,那么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