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678章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678章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恩躬身说道:“回禀陛下,老奴询问过胡太医,诏夫人此次元气大伤,至少要养个一两年。”
  “哦!新民县那边,谁管着?难不成她一边养身体,一边还操心新民县?”
  “由陈二壮白仲二人管理。”
  “邓存礼还在西北吗?”
  “邓存礼前段时间回了京城,主持采购大宗货物。据说怕货物涨价,提前囤积。”
  “哼!奸商一个。知不知道邓存礼这些年在西北忙些什么?”
  常恩小声说道:“老奴打听到的消息,邓存礼在西北主要是忙着马场经营,收购牛羊,搞什么牛肉干,还有羊绒生产。他们特意在西北建了货栈,存了许多货物。南来北往的客商都前往西北购买羊绒,牛肉干,还有马场流出去的马匹。
  小河沟马场已经成为除庆平马场之外,西北第一大马场。最近马政那边连续上书,说是马匹数量暴增,是否要取消之前严苛的马政,允许民间马匹买卖?庆平马场那边,也有上书,请求扩大马场规模。马匹过多,马场已经无法同时养殖那么多马匹。”
  “马场马匹暴增,此事朕为何不知道?”
  “陛下今年一直忙着赈灾一事,下面的人不敢拿马场的事情打扰陛下。”
  “去把马政相关的奏本翻出来,朕要过目。”
  “老奴遵命。”
  常恩早有准备,没多久,小黄门就抬着一箩筐和马政相关的文书奏本来到兴庆宫。
  文德帝一本本翻阅。
  早在前年,庆平马场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养殖任务。现有成年马匹数十万头,足够组建一支万人骑兵。
  每年还要淘汰大量伤残年老马匹。
  因为马政的诸多限制,马匹很难运送到内陆贩卖。
  文德帝连夜看完了这些奏本文书。
  次日一早,在早朝上,询问朝臣对马政的看法。
  连续商量多日,朝廷终于做出修改马政的决定。
  消息一出,最先做出反应的就是顾玖名下的小河沟马场。
  当陈大壮赶着上千匹成年马匹来到京城的时候,引起了全城轰动。
  多少年了,京城没见到过这么大规模的马匹贩卖。
  许多人跑到城外的骡马市场长见识。
  上千匹良种马聚在一起,那场面,着实惊人。
  骡马市场,转眼一变,就成了牲畜贩卖商,豪族青年,纨绔子弟狂欢的现场。
  拥有一匹良驹,是豪族青年们的梦想。
  就好比后世有钱没钱都要买车,一样的道理。
  马匹就是身份的象征。
  陈大壮运往京城的马匹,全是两三年的优质马匹。最便宜的都要一二百两一匹。
  贵的则要上千两一匹。
  这显然不是普通人能消费的。
  只用了两天,上千匹马,就被抢购一空。
  同时,陈大壮还接到数个牲畜贩卖商的定单,预购各个年龄段的马匹。
  陈大壮将自己收拾一新,随同兄弟陈二壮上晓筑面见顾玖。
  多年未见,西北的风霜催人老。
  陈大壮明显透着老相,然而一双眼睛却格外有神,透着兴奋和激动。
  “小的给夫人请安!这么多年,终于又能见到夫人。”
  “快快起来。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小的不辛苦,小的高兴。”
  陈大壮喜极而泣。
  等他情绪平复后,顾玖才问道:“邓公公可有顺利达到西北?”
  陈大壮点头,“邓公公随同货物,已经顺利抵达西北。小的出发来京城的时候,邓公公正准备出发前往西凉。”
  “如此我就放心了。”
  顾玖让陈大壮在京城多住一段日子,就当是休假。
  两兄弟多年未见,也该趁机亲近亲近。
  ……
  陈大壮走在新民县街头,看什么都觉着稀奇。
  二壮问他:“大哥可有想好,到底要不要将孩子送到京城?有夫人在,两个侄儿肯定能顺利进入书院读书。”
  “他们跟着我养马,读书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书院有骑射科目,两个侄儿懂养马,学骑射简直是手到擒来,肯定能拿奖学金。”
  一想到自家侄儿能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陈二壮就觉着很骄傲。
  他和青竹的孩子还很小,离着进书院读书,还有十几年。
  陈大壮有些迟疑,“书院都是正经的学子,他们两兄弟到书院读书,会不会被人排挤?影响书院声誉?”
  陈二壮很积极,“大哥不必担忧。书院有特招生,两个侄儿可以走特招生的路子进入书院读书,无人质疑。要是大哥不反对,我现在就去给两个侄儿报名。特招生每年只有两次考试机会,错过了这次,就要等到明年开春。”
  陈大壮盛情难却,心里头也是希望两个儿子能够多读点书。
  在陈二壮的鼓励下,他跟着来到报名点。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报名。
  陈大壮吓坏了。
  自家儿子哪有本事同这么多人竞争。
  一时间,他手心冒汗,心虚得不行。
  陈二壮知道他误会了,急忙解释道:“他们都是报考一月一次的入学考试,不走特招生路子。大哥跟紧我,特招生在里面报名。”
  陈大壮看着挤得水泄不通的报名点,心有余悸。
  心头隐约生出一种读书好可怕的想法。
  “排好队,不要挤,一个一个来。”王学成坐在桌子后面,扯着嗓子喊。
  历经十次入学考试,王学成终于考入了山河书院。
  王学成就是个普通人,读书没什么天赋,好在他足够刻苦。
  加上山河书院一切免费,解决了他读书的后顾之忧,他在书院埋头苦读,终于在去年考中了秀才功名。
  王木匠喜极而泣。
  王家祖坟冒青烟,王家终于有了一位秀才。
  然而秀才当不了官,最多就是做个乡村蒙学先生,赚取束修。
  或是托关系,到县衙做个没品级的小吏,做做文书工作,领着饿不死也吃不饱的薪俸。
  王学成权衡利弊,没有听取父兄的劝解,还是回到了山河书院继续读书。
  他已经不小了,有了秀才功名,也该考虑终身大事。
  家里没钱替他解决终身大事,一切都要靠自己。
  于是他领了报名的差事。
  这样每个月都有一笔工钱。
  报名的差事累,又耽误读书时间,书院一心科举的学子都不爱干这事。即便工钱很足。
  王学成心知肚明,以自己的天分,即便苦读十年八年,读到四十岁,五十岁,也未必能考上举人。
  他不能一直这么蹉跎下去,他必须为将来打算。
  书院的氛围很好,他喜欢书院,更喜欢书院的待遇。
  他想留在书院。
  书院工作,比起乡村蒙学先生,衙门无品级的小吏强多了。
  习惯了书院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了整洁干净的环境,习惯了可口的饭菜,习惯了每天都能吃饱肚子,习惯了周围都是读书人。
  农家出身的王学成已经回不去乡村,回不到脏兮兮灰扑扑的县城。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壮实,严辞二人。
  二人给他出主意,如果下定决心放弃科举,又想留在书院,那就从最琐碎的报名开始做起。
  争取给书院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才有机会留在书院做职工。
  王学成听取了两位难兄难弟的建议,从教务处领取了报名差事。
  从此以后,每天坐在报名点,应付络绎不绝,各种口音,各种问题的学子报名。
  他很有耐心,并且充满了热情的做着这份工作。
  这份工作,能解决他的衣食,能让他有余钱孝敬父母,甚至能让他在新民县买一栋房子。
  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让他有机会留在书院,成为正式的教职工,领取一份在任何人眼里都是高薪的薪水。
  “这是报名表,按照要求一栏一栏填好,不能涂改。那边桌子上有笔墨。填好后交过来,月底考试,月初拿成绩。需要习题集,就去文青书局购买。”
  “听说文青书局要出版三元公的文集,此事当真?”
  王学成抬头看着问话的人,“消息挺灵通的。不过不是出文集,而是出版教学笔记。”
  “三元公主要教什么?”报名学子神秘兮兮地问道。
  王学成随口说道:“四书五经都教。你想考三元公的学生,竞争可是很激烈的。”
  “有多激烈?”
  “这么说吧,拿不到奖学金,等于没资格做三元公的学生。三元公精力有限,每天只上两个时辰的课。每堂课限二十名学生。”
  报名的学子闻言,咬咬牙,“我报名。给我一张报名表。”
  王学成心头嘀咕,报个名就跟有深仇大恨似得,莫非脑子有毛病?


第719章 叛徒(三更)
  徐闻从王学成手中接过报名表,十分警惕地来到角落,准备填写报名表。
  拿起毛笔,写下第一个字之前,他还忍不住四下张望,生怕被人发现自己来报考山河书院。
  他可是国子监的学生啊。
  被人知道了,他会被国子监上下视为仇寇,被所有人排挤。
  他紧张兮兮的填写了报名表,确定无误后,才松了一口气。
  将报名表放进箩筐里。
  里面已经装满了一摞报名表,不下百张。
  “徐闻,你竟然背着大家报考山河书院!你这个叛徒。”
  一群书生打扮的人,愤怒地冲进报名点。
  他们面色扭曲,眼中喷火,仿佛要将徐闻撕碎。
  妈的,又来闹事。
  王学成砰的一下,站起来,“谁敢闹事?你们是谁?”
  “我们是国子监的学生,我们来抓叛徒。徐闻你这个叛徒,你竟然背叛国子监,偷偷报考山河书院。”
  王学成扭头,朝躲在角落里的徐闻看去,竟然是国子监的学生。
  难怪神神秘秘,说话紧张兮兮。
  王学成扯着嗓子喊道,“不准闹事!这里是山河书院的报名点,不是国子监的地盘。”
  一群护卫拦在徐闻面前保护他,不准国子监的学子踏雷池一步。
  为防止有人闹事,报名点常年备有数个护卫,确保学子们的安全。
  闹事不分国子监,有家长闹事,有儿女闹事,有妻子闹事,有乡邻闹事,有其他书院的师生闹事。
  以前报名点设在书院大门口,因为经常有人闹事,影响书院秩序,后来就将报名点改在大槐树旁边的公房。
  专门腾出两间屋,用作书院入学报名。
  国子监的学生才不管这里是不是山河书院的地盘。
  他们扯着嗓子喊道,“徐闻,你出来。你背叛国子监,无耻小人。”
  “如此小人,人人都可诛之。”
  “徐闻,你对得起先生吗?你对得起祭酒他们吗?国子监培养你这么多年,你却选择了山河书院,你这个叛徒。”
  “你偷偷报考山河书院,你父母知道吗?徐家上下都将以你为耻!”
  “有胆子报考山河书院,怎么没胆子出来?躲在后面,当缩头乌龟吗?”
  “徐闻,你滚出来。老子今天非收拾你一顿不可。”
  躲在角落的徐闻,面色连连变幻。
  每个人看他的目光,又是好奇,又是鄙夷。
  唯有山河书院的学子,看他的目光充满了理解。
  徐闻咬牙切齿,猛地怒吼一声,“闭嘴,你们全都闭嘴。你们凭什么骂我无耻小人?凭什么说我对不起国子监?
  我上国子监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科举。可是我已经考了三次,整整三次,全都失败了。我今年已经三十三,还有多少岁月可以蹉跎?还能考几回科举?
  我告诉你们,离开国子监,对不起先生我认了。但是我对得起我自己,对得起我的父母。我不想每次都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你们没经历过那么多次的失败,你们根本没资格评判我。”
  “呜呜……”
  徐闻蹲在地上,痛哭失声。
  一个大男人,一定是被逼到了绝路,才会不顾脸面,当众失声痛哭。
  徐闻的遭遇,就是千千万万读书人的缩影。
  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不甘心啊!
  但凡有一丝机会,就要抓住。
  很多人五六岁开始启蒙,读了几十年的书,除了读书,已经不会做别的。
  不让他们读书,叫他们放弃科举,他们能做什么?
  一大把年纪,还在科举的路上奋斗。
  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妻儿。
  一文钱挣不到,养不了家,还要靠家里花钱养着。
  如今有一个学院,不仅有极高的科举上榜率,而且吃穿住用全都免费。
  试问,读书人哪个不心动?
  连鼎鼎大名的三元公都在书院教书,培养学生,试问谁不想做三元公的学生?
  三元公名下一共有二十个举人学子,已经有六人考取进士。
  这是什么样的教学质量?
  这是神一般的教学。
  多少教书先生,教一百个,一千个学生,也未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