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557章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557章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烧柴当然也方便。只是这天气这么冷,上山砍柴多危险啊。万一磕着碰着摔着,请医问药,医药钱可比蜂窝煤贵多了。而且你家人口多,所需柴火也多。自家人忙不过来,还得花钱买柴。同样是花钱,不如买蜂窝煤,一天到晚,随时都有热水用。洗菜做饭,甚至洗衣服,都可以用热水。而且还不用人看着火。”
  “这天至少还得冷两个月,这两个月花一两百文,买几百个蜂窝煤放家里,就能过得舒舒服服。”
  “大婶,看你这一身,家里肯定有能干人。大婶操劳了一年,也该松活松活,带个煤炉回去,今年过年,全家都乐呵呵。而且,有了这煤炉啊,还不用另外烧炭取暖,这又替你家省了一笔钱。”
  “你家人口多,一天到晚不熄火的话,一天少说得用六个蜂窝煤。你要是一次买一百个蜂窝煤,六个也就三文钱。一个月用不了一百文。”
  “要是家里人口少,自然用不到六个蜂窝煤。”
  “大婶,要不要提一个煤炉回去?”
  村民们围观了好一阵,几乎全村的人都围着王小喜,看他推销蜂窝煤。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有三家买了蜂窝煤。
  里正家最富有,一口气买了三百个蜂窝煤。
  其他两户,只买了一百个蜂窝煤。
  一个村,就卖出五百个蜂窝煤,王小喜喜不自胜。
  “我二十天后会再来一趟,蜂窝煤用完了,直接找我就行。以后这一片,都是我王小喜负责。”
  “蜂窝煤就在村外大道上,那东西扎实,分量重。我这就让人给你挑来。”


第560章 大有可为(四更)
  王小喜带着脚夫,推着一大车的蜂窝煤,前往下一个村落,继续他的推销工作。
  他走后,胡家屯又来了个卖二手棉服的伙计。
  “我们东家就在大槐树集市。你们村去过大槐树集市的人该知道,集市上有家二手棉服店。是的,是的,巷尾那家,我就是那家的伙计。”
  “这些都是二手棉服,便宜。方便大家看里头的棉花,特意留了个缝口。瞧瞧,里面的棉花全都翻新过,童叟无欺。这棉服穿在身上,除了不是新的,哪哪都好。”
  “小孩子的棉服有啊,这件只要十文钱。放心,都是洗干净,还晒过太阳。”
  “这件码子大,用料足,得要五十文钱。行啦,行啦,你要成心要,四十五文给你。”
  ……
  卖棉服的走了,胡家屯又迎来了买布匹的。
  棉布,麻布,都是百姓常用的布匹。
  同样的棉布,麻布,却比往常铺子里卖的手感更好,摸起来更舒服。
  “不贵不贵,比布庄一尺便宜一文钱。”
  “童叟无期,不敢欺瞒老乡。”
  “这么便宜,自然是因为这布料由四海纺织工坊生产。他们那边,都用水,那水一冲,那织布机就转动起来,快得很。等明年,量更大了,布匹还能更便宜。”
  “过年前,不会有第二个人来这边推销布匹。你们这太偏僻了,来一趟不容易。下一回,要等过了元宵节才能来。错过了这回,就得等一个月。赶紧买啊。”
  “……今儿你们村倒是热闹,没想到在我前面,已经有卖煤球卖棉服的人来过了。我们之所以这么拼,大冬天还在外面跑,那是因为有年终奖啊,要冲一波年终业绩。东家指望着我们多卖点货,我们也指望着东家多发点赏钱好过年。”
  “……我不算是四海商行的伙计,但是我们东家和四海商行是合作伙伴。我的货源,都是一手货源,直接从四海纺织工坊拿货。”
  “我们走村穿乡卖货,自然是跟四海商行的伙计学的。”
  “你们是我今天第三个村子,前面两个村子,合起来买了七八匹棉布,麻布。你们村比他们富裕,大家都有钱,明年会更有钱。”
  ……
  走了一个,又来一个。
  这个腊月,胡家屯前所未有的热闹。
  卖吃的,卖珠花头饰,卖针线布料,甚至油盐酱醋的伙计,都推着板车,走村穿乡的卖货。
  胡家屯的村民,从一开始的惊疑不定,到后来的处变不惊,见怪不怪。
  这个冬天,商行伙计们干劲十足,不怕冷不怕苦,天天在外面奔波。
  这股风气,最初就是从四海煤厂开始的。
  谁能想到,被人看不起的广大乡村,消费力竟然也那般惊人。
  王小喜,整个腊月,送出去一百二十个煤炉。卖出去一万多个蜂窝煤,提成近一两银子。
  想当初,他在工地累死累活三个月,天天干着重体力活,都挣不到这么多钱。
  他这收入,快赶上二级工匠。
  这个年,王小喜过得很舒坦。
  长这么大,第一次在家中受到了重视。
  京畿地区广大乡村,生意真的这么好做吗?
  那些乡民真的有钱买货吗?
  不都是苦哈哈吗?
  一到青黄不接的月份,不是连饭都吃不上吗?
  怎么感觉一转眼的功夫,京畿地区的乡农,即便最那山窝窝里面,最偏僻的地方,竟然也有了购买力。
  很多没追赶上第一波走村串乡卖货的商家,都感到困惑。
  于是乎,大家凑钱,请酒席。
  将第一个第二个吃螃蟹的商家请来喝酒,取取经。
  第一个跟在四海后面吃螃蟹的商家,一脸高深莫测,又高高在上,“你们啊,都是老观念。以为那些乡巴佬,还是前几年的乡巴佬吗?”
  “难道不是了?”
  “当然不是了。前几年,四海商行的陈二壮管事,亲自带着人,一个村一个村的走,这事都知道吧。”
  众商家连连点头。
  “知不知道,整个京畿地区,每个村的情况,衙门那些人还没陈管事清楚。就靠着一个村一个村的走,四海肉菜店这不就做起来了。往年卖不出去的农产品,什么家禽啊,菜啊,干货啊,全都卖给了四海肉菜店。几年积累下来,你说那些乡民有钱还是没钱?”
  轰!
  “真有钱?”
  “那是当然!”
  “四海商行每个村每个村的经营,经营了几年,今年冬天突然就开始发力,各个商行的伙计,都往那些村子里跑。你们知不知道,朱家的布庄,直接从四海纺织工坊拿货,然后请伙计下乡去卖。两天的贩卖量,快赶上布庄一个月的出货量。”
  轰!
  这个消息将众商家震惊得无以复加。
  “李老板,你的布庄,两天也能卖出一个月的量吗?”
  “我那能行啊!我没朱家财大气粗,一口气请了五十个伙计。我就十个伙计在外面跑。大家都了分片。京畿地区这么大,那么多人口,而且大部分人手里都有点闲钱,这生意辛苦是辛苦,但是也能赚点钱。”
  李老板这话不尽不实。
  何止是能赚点钱,是很能赚钱。
  十个伙计天天在外面跑,一个月下来,出货量,快赶上上半年的总数。虽说要给伙计提成,压低了利润。但是这么大的出货量,积少成多,今年李老板的布庄,也能过个肥年。
  当然,他也不会亏待手下的伙计。
  这些伙计可都是宝贝,他这边一辞退,他们分分钟能找到下家。
  众位没吃上这波红利的商家,都红了眼。
  “万万没想到,过去那些苦哈哈,也买得起这些物什。”
  “那是!今非昔比啊。还是四海东家厉害,几年布局,不仅弄出了一个新民县,连带着京畿地区的乡民都被她带起来,手头上都有了钱。我听四海那边的人说,明年要在京畿地区所有村落里面,推广红薯种植,推广家禽养殖。等到明年年底,那些乡农会更有钱。”
  更有钱三个字刺激得各个商家眼睛越发红了。
  广大乡村,大有可为啊。
  那么多人口,那么大的市场,关键是乡农辛苦一年,手头有钱啊。
  就算是最吝啬的人,到了年底,不也得花点钱给家里人添一点吃的,穿的,用的。
  “那些乡民,很多一辈子都没走出过他们那山沟沟。大部分胆子小,不敢进城。我们派伙计去村里面卖货,价钱公道,甚至比铺子里卖的还便宜,其实就是方便了那些乡民。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李老板说的极是。一个村能有三两个有见识的人就不错了。大部分村民都没出过远门,没有见识。多少人一辈子都不曾去过城里。手里有了钱,也不知道怎么花。我们是该派伙计下乡,给乡民们实惠。”
  “正是这个理。大家要是有心,明年努力努力,也能过个肥年。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敢以次充好,虚抬价格,欺骗乡民,四海商行定不会饶过他。”
  “四海商行花费了几年时间,耗费大量人力钱财,好不容易才将广大京畿地区乡村市场给盘活了,绝不会坐视有商家破坏这个市场。谁敢乱来,可要想清楚,四海商行一发话,京城地界可就容不下你。”
  “李老板说的极是,我们当然不会做那以次充好,虚抬价格的事情。这门生意,我们一定朝四海商行看齐。”
  “不如这样,我们情愿,叫四海商行出面,制定一个行规。”
  “不错,不错,这个主意不错。”
  “为了万千乡民着想,的确该制定一个行规。既然大家有心,我就做个代表,将大家的想法告诉四海那边。”
  “李老板辛苦了。”
  “李老板有心了。”
  李老板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过他也没忘记正事。
  隔天,他就找到邓存礼,将广大商家的意愿如实告诉了对方。
  邓存礼想了想,“是该制定一个行规。凡是前往乡下卖货,都该遵守规矩。大家同气连枝,往一个地方使力,这个市场才会越做越大。都说江南富庶,等到京畿地区商贸活跃起来,京畿会比江南更富庶。”
  “等总管说的是。”
  邓存礼如今挂着总管的职衔,众人便齐齐改了称呼,都叫他邓总管。
  邓存礼说道:“行规具体要怎么制定,改天我们四海请客,都到闲人居吃酒。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商量。”
  李老板一脸惊喜,“没想到有生之年,我等这样的身份,也有机会前往闲人居吃酒。”
  ------题外话------
  临时接到编编通知,上了个推荐,加更一章。
  仅有的一章存稿,就这样没了。
  我的春节存稿,在哪里?


第561章 过年
  出了南城门,沿着官道走三十里左右,就是京城收费站。
  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地山林,只见鸟雀不见人烟。
  自水泥路修通,收费站和休息站建起来,这边就变得越来越热闹。
  围着收费站,官道两旁,陆续建起了茶楼,酒楼,客栈,杂货店……
  来往京城人流量大,很多人赶到京城收费站的时候,天色已暗,已经来不及进京。
  不如就在收费站附近找个客栈休息一晚,洗掉一身风尘仆仆,干干净净去京城。
  也有那出城走亲访友的,走到收费站,正好赶上吃饭休息。
  总归,这个过去不见人烟的破败地方,俨然有往集市发展的趋势。
  有福客栈,就开在此处,离着收费站不到一百米的距离。
  后院厨下,五个大号煤炉,火烧得正旺。
  今儿腊月二十七,客栈照旧住满了人。
  供应热水,供应饭菜,厨下五个大号煤炉,从买回来那天起,就没歇过火。
  他这煤炉开销大。
  一个煤炉,一天少说要用二十来个蜂窝煤。
  五个煤炉,一天就得一百个蜂窝煤。有时候用热水的人多,一百个煤炉还不够。
  当然,他的蜂窝煤需求量大,价格还能比外面五十文一百个蜂窝煤更便宜些。
  可就算这样,一个月下来,光是蜂窝煤,都得花费将近二两银子。
  有福客栈的东家拿着算盘算账。
  过去是烧柴。
  五个土灶,照着现在的客流量,一天要烧一两担柴。
  一担柴,差不多就是一百斤左右。
  今年天冷,柴火涨价。
  从二十文一担涨到三十文。
  算下来,似乎烧柴火更能省钱。
  但是,烧煤炉不用人看着火。
  烧柴火,就得增加两个烧火丫头,外加一个劈柴的伙计。
  三个人,一个月工钱也得要四五百文。还得包两餐。
  这样算下来,还是烧煤炉划算。
  有福客栈东家算完了账目,打定主意,以后都烧煤炉。
  他告诉掌柜,“厨下两那个烧火丫头,过了年就别让她们来。以后客栈都烧煤炉。”
  掌柜领命,又问道:“劈柴的伙计要留下吗?”
  “客栈生意好,你不是说缺个杂役吗。就让那个伙计该做杂役。”
  掌柜点点头,替那两个烧火丫头可惜了。
  客栈东家却一点都不可惜。
  那两个烧火丫头离了客栈,转眼就能找到更好的差事。
  如今城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