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红楼之赘婿 >

第63章

红楼之赘婿-第63章

小说: 红楼之赘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她哽咽地说不出话来了,骆太太心下黯然,摸着她的小脑袋瓜儿,以示安慰。
    好在骆婉慧是个坚强孩子,很快地就擦干了眼泪。
    此事不了了之,骆家众人也沉寂下来了,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孝期。
    饶是骆辰逸如今也是个身强力壮的大小伙子,可是这一场忙碌下来,他在床上狠狠地睡了两日,饭都是在床上吃的,这样方觉得好了些。
    可抬头望望天上的太阳,他又觉得明晃晃地耀花了眼睛,脚下拌蒜。
    太医诊断的结果只是累的狠了,好好休息,好好儿保养即可。
    这次太医和骆辰逸俩算是合作愉快,自己凭白得了许多的药膳方子,而且骆辰逸也没有藏私,说是能传播出去就传播出去。
    他自然是更加地感激了,将自己的几个私房压箱底的方子养身方子,暖宫方子之类地给了骆辰逸,算是交换之意了。
    骆辰逸也谢过了人家的好意,将这些方子抄了两份儿,骆家一份,自己一份,这东西因人而异,总要医者诊脉,微调,适合了自己之后才能用。
    养身方子骆家也不是没有,可暖宫方子就稀缺了,这可是好东西呢。
    果然有效,以后留着给骆氏媳妇,女儿当压箱底的,简直是再好没有了。
    听着大伯母之言,骆辰逸也是哭笑不得,不过也对,依着世人对于子嗣的看重,对于男丁的看重,有这么方子,也算是多了一重保障了。
    骆家的事了,他也该是回去的时候了,出来已经半年的功夫了,他越来越挂念京中的妻子,自己的家了。
    也许前一阵子哀伤,忙碌,他还不大觉得,可是现在呢,骤然闲下来,骆辰逸只希望自己能生出翅膀,飞回京城去。
    可惜的是,南下一趟并不容易,所以他还打算将江南的事情处理一二,外加上也该去岳父的坟上走一趟了,毕竟这么久没有扫奠,也是不孝的很。
    骆辰逸说自己要去苏州一趟,然后直接上京之后,众人顿生不舍来,尤其是骆婉慧,她和哥哥又要分离了?
    现在的骆家,显然两三年内是不会上京的,再者说了她如今是身上有孝,又如何能随着哥哥一起上京?
    所以只能分离了。
    “唉,这样也好,留着郡主一个人在京中,别说你不放心了,我也觉得担忧呢,毕竟年岁还轻,又是脸嫩的,饶是下人奴才的不敢欺了她,可其他人呢?想想那郡主的那些糟心亲戚,纵然咱们也没脸夸咱们自己有多好,可贾府……唉不说也罢!”
    骆太太一脸地叹息。
    “婉慧丫头先留在我身边,如今说句你二婶子不爱听的,我如今只当婉慧是亲女儿疼呢,你有个婉瑜,还霸占着婉慧,也是该打!”
    骆太太对着侄儿说了一声之后,转头打趣小宋氏道。
    看着小宋氏面皮僵硬,一脸讪笑地样子,众人也是无语。不过场面罢了,小宋氏都不愿意说,更何况是其他时候呢,可见婉慧和辰逸之前过的什么日子,也恼不得辰逸最后要入赘了。
    “那么婉慧就劳烦大伯母教导了,她也是个淘气的,大伯母也别太纵着,该收拾的时候还是要收拾的,省的这丫头无法无天了。”
    骆辰逸虽然言语上凶狠,可是满脸的疼爱和眼中的宠溺却说明了一切。
    “坏哥哥!”
    骆婉慧对着自家大哥嫌弃地道。
    “你呀,生在福中不知福,有这样一个哥哥,也不知道是几辈子修来的,有时候我都羡慕你呢,就更别说是其他人了。”
    骆家二嫂对着她打趣道。
    骆家大嫂如今的身子好了许多,可月份大了,更加不敢劳累她了,终日地在后宅养着。骆家二嫂也只能打起精神来,继续地操持一家子人的吃吃喝喝。
    好在长房人不多,现在又是特殊时期,少了往来交际,所以一切都还算是青轻松。
    骆辰逸走的前一日,骆家设宴,为他践行。
    素酒外加上素斋,又没有歌戏,总之气氛怎么着都是热络不起来的,众人也没有那个心思折腾。
    骆文远也不知是个什么心思,饭菜没吃上几口,可水酒是一杯接着一杯地灌,他自己自斟自饮,自说自话的厉害。
    对于他言语中的那些深意浅言的,反正骆辰逸都只当自己没听到,压根儿就不接话茬儿。
    看着大哥阴沉的脸,骆辰迈对于二叔更加没有好感,可他不像大哥那样能忍,当场翻脸又怎么了?
    “所以二叔,您当初卖了辰逸的时候怎么没想着有朝一日您竟然会求着这儿子?现在这样的酸言酸语说了又有什么意思?再者说了,辰逸只怕也不想搭理您这样的爹吧?上次在父亲书房时,我还记得二叔与我,五弟偷听了许多不该听的呢,如何就这么容易地忘记了前事?这才几日的功夫呢?二叔这忘性可真够大的。我要是辰逸,不好生地收拾辰逾一顿就不错了,还指望我帮他引荐这个,引荐那个的,二叔你又何必呢?骆氏家学虽然不比望林书院,可在江南地界上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您又何不折腾呢?再者说了,如今毕竟父亲孝期,纵然辰逸能帮的上忙,辰逾难道竟是不守孝,要离开家去扬州求学?”
    “二叔,五弟,我父亲对于骆家,对二房也算是尽心尽力了,这样做,未免让人心寒,嫡支血脉,原本不多,只有我们兄弟四个,现在呢,只有我与二弟,五弟,二叔这是指望着以后辰逾自己奋斗,不沾家族的光,不需要家族的帮忙了是吧?”
    骆辰迅终于开口了,言辞淡淡地道。
    “大侄儿,你听听辰迈那张嘴,我是这个意思吗?我能是那样儿人吗?这不是辰逸路过扬州,这不是顺路吗?毕竟你弟弟如今学识不缺,可就缺个机会,是不是?咱们家的家学是挺好,可不是博采众长吗?等一年后,辰逾也该出去走动走动,不管是游学也好,深造也罢,这望林书院不都是最好的选择吗?”
    骆文远听着两个侄儿的一唱一和,心中动怒,不过面上却是严肃至极,一脸“我很赤忱”之态,对着众人道。
    “即便如此,也不用劳烦辰逸,再者说了,即便您再折腾辰逸又有什么用?他和望林书院也没有什么交集啊,反倒是老二他小舅子在望林书院求学,且等过上一阵子再说吧。”
    骆辰迅拉着脸,骆文远还想说点儿什么,最后叹息了两声,也没再张嘴。
    这顿饭吃的没滋没味的,最后也是不欢而散。
    骆辰逸发现,他但凡吃什么酒席宴会的,最后都是这样的操蛋结局,当然,这种规律仅限于在骆家,仅限于有骆文远在的时候。
    骆辰逸第二天走的时候,骆家准备了许多的土仪,林林总总地装了小半船。
    这样的好意骆辰逸也没有反驳,很是老实地就收下了,毕竟都是族人们的一片心意。
    当然,他也送出去了不少东西。
    人情往来,便是如此!
    离开了杭州,路过扬州,他也去观摩了一下所谓的望林书院,毕竟那位山长先生和自家岳父是好友,所以骆辰逸路过扬州,不去一趟,似乎也说不过去。
    两人喝茶叙话,又有大伯生前之友问了几句文定公的后事,又聊了几句京中的局势,山长先生一脸的忧愁,“双日悬天,终究是祸非福啊!”
    “一轮高悬,一轮低降。”
    “国政动荡,百姓遭殃!”
    老头子一副忧国忧民之态,倒也对,望林书院毕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皇家书院了,这里不知道出去了多少的高官重臣。
    “……”
    骆辰逸闻言当即默然,毕竟这样事情,谁也没法子,如今的江南,已经是搅风搅雨,常有饿殍了。
    江南富庶之地都是如此,可想而知,其他地方,只怕更惨!
    “终究会过去的,总会好起来的!”
    沉默了半晌之后,骆辰逸这般地安慰他道。
    两人都是远庙堂之人,这样的忧国忧民之态却也只能徒惹人笑罢了。
    不过这就是读书人啊,老头子一身的风骨,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值得人钦佩。
    “您这里还缺不缺教员?”
    骆辰逸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笑着问道。
    “怎么?你小子想要来我这儿教书?却是欢迎之至!”
    两人聊着聊着便有些忘年交之感,老头儿笑着问道。
    “并不,我自己都是半瓶子水,哪里敢误人子弟,是我大哥,他是翰林院出身,学问最是扎实,所以我想着日后大哥出孝了,是否能在这望林书院谋个差事儿,也好养家糊口呐!您也知道,他家大业大的花销大,坐吃山空,我怕他过上几年去当叫花子,您说说,他果然上我府上打秋风去,我是接济呢还是不接济?”
    “你个促狭小子,骆氏家大业大,你大兄身为骆氏族长,哪里就能落魄到那个地步了?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大伯的意思?”
    山长说到最后,脸上的笑意也收敛了起来,一脸严肃地问道。
    “我大伯那人您还不知道?巴不得我大哥为国为民效死己身,哪里还会想着让他乘势退下来?不过是我瞧着您这儿风景秀丽,您这上司为人也算是和气,只怕不会拖欠教员们的月薪,所以才生出了这样的念头罢了。行不行的,您给个痛快话,可别让小子抓心挠肺的苦等!”
    对于他这副无赖模样,山长却也不恼,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你哟,你哟,我却是敬重文定公一身风骨,为人坦荡无私心。罢了,既然你都开口了,又是文定公长子,没问题,三年后让你大兄来望林书院吧,正好我们书院也需要这样学问扎实,人品正直的教员。”
    “那您给我写个手条?要不然留个什么录取证明之类的,总不能我大喇喇地说了,三年后您又不认账了,那个时候我大兄只怕要扒了我的皮了!”
    骆辰逸逗着老头子道。
    可谁知,这位也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当即提笔挥毫,果然写了个录取证明,晾干了之后交给了骆辰逸。
    “唔,老先生这样爽朗,小子身无长物,也最是知道您瞧不上那些俗物的,且少待片刻,小子这便送上谢礼!”
    骆辰逸当场地掏出了自己的装备,拿起了炭笔,只听着笔尖“刷刷刷”地动作,他头也不抬,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眼前的这位老人的神韵。
    老头也听说过他的这一手,往日里也曾经见过几幅这位的作品,今日第一次瞧见,却也觉得新奇的很,纤毫毕现,这样的手法,果然和国画不同,各有千秋。
    尽管有些人鄙夷这洋人的技法,可是真正的高士大儒们却不会。
    比如眼前这位便是一位。
    骆辰逸作画时,他也安静下来了,面容沉静地冲烫着茶杯,名士高人,果然不凡。
    骆辰逸的画作一个时辰方得,老头子也不当他是外人,直接地卧榻而眠。
    骆辰逸放下了那画作,蹑手蹑脚地离开了书房,离开了望林书院。临走前还嘱托人别进去搅合了老头的美梦。
    醒来的老头看着自己的自画像,想想那个有趣的小子,捻着胡须,笑了……
    骆辰逸的这一趟望林书院之行满意而归,毕竟骆辰迅一旦进了望林书院,那么高高在上的帝王即便是想要打压骆氏,可终究还是需要面皮的。
    骆氏在这位的手中就甭想起复了,待下一代长成了,依着骆氏在江南的名声,大兄日后从望林书院出来,自己开个书院,或者是将骆氏家学发扬光大,这都是很好的一条路子。
    尽管骆家和孔家不能比,可终究孔家人一直都是虚职,历代皇帝捧着也防着,谁也不敢让孔家子弟担任要职,哪怕是旁系子弟也是如此。
    骆氏要掌控好这个度,不能太盛,也不能断了传承。毕竟太盛了容易找忌讳,至于断了传承么,那就只能消失在历史长河了。
    他曾经和大伯聊过这些,可惜的是,终究时间太短了,所以给大伯谋划挪腾的余地又太小,骆氏已然步入了死局。
    大伯这一死,尽管看着骆氏没落了,可毕竟实力基本上还是保住了,生力军保住了,沉寂了十年八年的,或者是二三十年的,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是半辈子蹉跎了,可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并不算是什么事儿。
    至于他们这一代人,基本上荒废了,这也是必要的牺牲,总比让当今一锅端了的强吧?再若是弄的跟甄家似的,子弟三代不得科举,那样的话,对于骆氏这样的书香家族来说,才是更大的打击呢。
    大伯那样的人物,难道看不出来皇帝的那点子心思?不过是配合着他,将自己给折腾死了罢了!这也是让上皇对骆家生出愧疚来,尽管这份儿愧疚可能庇护不了骆家多久,可是两个不降等世袭的民爵还是给了骆家一些保障的。
    骆辰逸对于大伯的算计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老头子一辈子精明,纵然是自己的命,都要拿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