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红楼之赘婿 >

第110章

红楼之赘婿-第110章

小说: 红楼之赘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母都不大理会,别人就更加无所谓了,贾赦到底心慈,反正宝玉有的,贾兰都有,也不算是亏待了他,至于其他,随他去吧。
    反正贾赦也是看的明白,他也没想着要从贾兰和宝玉身上得到些什么。
    只要科举结束,二房宝玉是不是该带着自己的弟弟,侄儿们离开大房,自立门户了呢?
    毕竟也没有谁家的子侄们要赖着大伯一辈子的,是不是?
    贾赦想的倒是挺好,是否能如意,谁也不知道。
    好在宝玉和贾兰俩人都是顺顺利利地熬过了春闱的九日,至于要大病一场,那是肯定的。
    贾赦也请了大夫,为他俩诊脉熬药的,不过是熬的狠了,伤了神,需要好好儿滋补罢了,没有性命之忧,那就不是什么大病,对于贾母要人参,找燕窝地给宝玉炖补品,贾赦只装作不知,林家送了许多的西洋参给贾母,她没舍得用,这次总算是派上了用场,参茶,参粥等等,只要能想到的,没有老太太做不到的。
    宝玉的面容似乎也是越来越红润了,在听到放榜好消息的那日,贾家众人纵然觉得没多大干系的长房众人也是跟着悬心吊胆了一番,好在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宝玉和贾兰都中了,成为了“准进士”,等过了殿试之后,这才会放榜,盖棺定论。
    贾母喜极而泣,直呼“祖宗保佑”!贾赦撇撇嘴,第一次没有反驳贾母之言,倒也确实算的上是祖宗保佑。
    二房真是好运,长孙,幼子都能一次性地中了,这样爆棚的运气谁还能说些什么呢?
    李纨这些日子走路都是高声大气的,腰板挺的倍儿直,一副苦尽甘来的形象,在贾府众人面前刷足了存在感。
    陆陆续续地,贾家以往的亲近古旧之类的便打发了人上门送了贺礼,总之,沉寂了许久的贾家终于再次地露出了复兴之相。
    贾母最是欢喜,她多年的坚持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如何能不欢喜?
    所以贾母在外面施粥舍米,携子带孙亲自去铁槛寺上香还愿,总之折腾了好些日子,这才消停下来。
    宝玉和贾兰也是要准备殿试的,知道轻重的也一般不会上门打扰。
    青年才俊,尚未婚配的贾兰便成为了香饽饽儿,似乎还有人打听他的消息打听到了林家,毕竟林家和贾家算是至亲了,黛玉对于外祖家的照顾也是众人皆知。
    然而黛玉却是个一问三不知的,这是真实情况,至于别人信不信的,谁理会呢?
    满月的孩子明显地比以前大了一个圈儿,纵然是身子稍弱一些的佑宁都比往日里力气大了,折腾时能累的黛玉一头的汗。可纵然如此,她还是挺爱抱着哄孩子的,至于胖闺女,抱一会儿都手酸,就更甭提是哄她了。
    小丫头越来越有几分“霸气”了,除了骆辰逸这个当爹还能稍微震慑一二外,别人完全没有办法,只能让她如愿或者睡着了才能消停。
    两个孩子,果然是成倍地操心,孩子就在外间儿搁着,骆辰逸夜里总要起夜一两次,将自家那个混世魔王的闺女给哄好了才能休息会儿。
    好在儿子晚上不跟着一起闹,否则的话,只怕夫妻俩非得哭了不可。
    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痛并快乐着,为了他们,似乎自己的一颗心掏出来都行的,更甭提是其他这些小事儿了。
    为人父亲之后,骆辰逸似乎性子也宽和了许多,少了以往的尖锐和记仇,不管是骆氏二房还是贾家,他都宽容了许多。
    黛玉身为枕边人,是最先感受到丈夫改变的,接下来家里人也渐渐地发现了他的不同来,骆老太太暗中点头不已。
    看来男人啊,还是要做了父亲之后才能成熟。
    不止是辰逸,自己的小儿子也是如此。
    却不知被骆老太太惦记的儿子骆辰迈如今正要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了。
    冰面还上没有化冻,不过骆辰迈已经做出了要北上的决定。
    当然,并非出于他的本意,而是当今的密旨。
    他日后去了东南,总不能带着妻子孩子一起去吧?所以只能将妻子带回京城,托付给母亲,他才放心。
    再者,他这种情况,皇帝也不会允许他将妻儿留在扬州的。
    骆辰迅一方面在为二弟达成心愿而欢喜,另一方面么心中咬牙切齿地嫌弃了一番小心眼的皇帝,至于诅咒,作为读书人,知道为尊者讳的道理,骆辰迅还是不敢的。
    骆家二太太总算是能下地走动了,面色白的一点儿血色都没有,骆辰迈心疼妻子,心中难免地怨怪自己,这也是他其实想带着妻儿上京的另一个缘故,毕竟京城的大夫要好上一些。
    到了京城好生地替妻子调养身子,总能养回来的。
    夫妻俩这般地安慰彼此道。
    夫妻情深,骆张氏一点儿也不觉得苦,时常挂着笑容,劝说着丈夫,让他别懊恼,别后悔,这都是命,再者说了,自己现在不是好好儿地,也给二爷诞下了血脉,日后一家子人亲亲密密地多好?
    骆辰迈听着这话,虽然面上笑着,可表情到底比哭还难看些,这样的愧疚心里只怕要伴随他一辈子了。
    却说尽管已经做出了北上的决定,也使人早早地送了信回京,可终究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走的,也只能等到三四月,江面上冰尽数化了,南来北往的船只走动了才好。
    往年可是没有这样的情形,今年的天气总是冷的有些邪乎,听老辈人说多少年没有见过了。
    也是因为这官船都没法子走动,所以骆辰迈对于自己推迟上京的事情才不会那么紧张。
    当今肯定也不会怨怪自己的,毕竟如今是个什么情形,陛下只怕比自己还要清楚呢。
    京城如今万众瞩目的便是太极殿了,今日便是殿试的日子,宝玉和贾兰俩人早早起了,用了早饭,又辞别了祖母,大伯长辈之流,这才激荡中带着忐忑,上了马车,往宫中去了。
    众人在神华门集合,等到齐了便有礼部官员和内侍们带领,前往太极殿。
    在一群三四十岁,甚至是花白胡子一大把的老爷们儿面前,零星点点的七八位少年人额外惹眼。
    这种情形,大部分都是仕宦子弟,家境非凡,举止得体,更加地让人觉得钦服了。
    贾家的叔侄俩人虽然穿着一般,可是面容,举止都算的上是拔尖儿的那一拨人。
    纵然皇帝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可面对这俩人,还是生不出恶感来。所以虽然宝玉和贾兰都是二甲,不过这也足够让贾家人欢喜不尽了!
    一下子出了两个进士啊,贾家在京中一下子出够了风头。
    这一次,贾赦也没看着自家母亲大肆庆祝。
    黛玉这个嫡亲的外孙女儿本应是上贾府去庆贺一番的,然而佑宁这些日子略略地有些咳嗽,黛玉衣不解带地照顾着儿子,还哪里会想着去外祖家?
    最后不过是打发了人上门送了贺礼罢了,贾母虽然明白也体贴她不能来,可到底还是觉得有些失望的。
    李纨和史湘云俩人这些日子俨然人生赢家,在贾家各种灿烂,李纨这样的表现,大家倒是可以理解,毕竟贾兰能有出息,说句不好听的,还真是李纨这个做母亲百般谋划来的。
    可是宝玉中了进士,这头功肯定没有湘云这个宝二奶奶什么事儿,首功么肯定是老太太啊,又有宝二奶奶什么事儿了?
    瞧着史湘云的那个张狂样儿,平儿就特别看不过眼,在自家主子面前念叨了几句,王熙凤如今虽然面目还年轻,可眼神如同老妪一般,神色淡淡地道,“随她吧,左右也狂不了几日的。”
    王熙凤自从诞下了儿子之后,一日也没见着儿子的面儿,到了现在,丈夫虽然如今回来了,可直当自己这个妻子不存在的。
    王熙凤是知道贾琏性子的,可到底心里存了那么一点点微弱的希望,可惜的是,贾琏回来之后,瞧都没有瞧过自己一眼,这些日子,她总算是死心了。
    看着自家主子没多少工夫头发白了不少,平儿只觉得心中特疼的慌。虽然奶奶是有错,可到底是为了谁?
    二爷这样做,也实在是太令人寒心了。
    “奶奶,不然咱们求了林姑娘,还去原先的庄子上住着吧?”
    平儿忍不住地对着自家主子出声道。毕竟庄子上还朗阔些,让主子能有个透气的地儿呢。
    “罢了,且熬着吧,总会好起来的,别去为难了林妹妹,她已经够仁至义尽的了……”
    王熙凤低低地叹了一声,阖上眼,嘴里默念着佛经,一副看破生死的枯槁模样……
    
    第65章 65|城
    
    却说贾家自打出了两个少年进士,这些日子,纵然是贾赦这个当大伯的,也是走路生风的,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贾母一朝得偿所愿,自己最为看重的孙子宝玉终于出息了,贾母欢喜地年轻了十岁不止,逢人就夸赞自己的宝玉多么地能干,向上,好学,孝顺。大有天上地下都没有比他更好的架势。
    众人对于老太太一把年纪了倒也体谅,当然,贾家的这位宝玉倒也的确只当这样的夸赞。
    毕竟这是科举啊,跃过龙门,成为人上人了。
    贾家的复兴眼看着就在眼前了,大家恭维老太太几句,恢复恢复彼此之间的关系,惠而不费的事情,大家也不吝啬几句好话。
    听了别人的附和和夸赞,贾母更加欢喜不尽。
    家中一连十天八天地开了流水席,亲眷古旧们上门庆贺,送礼请客的也是络绎不绝,贾家似乎是恢复了些许往日的盛景。
    不过贾赦父子俩心中都挺不是滋味儿的,本与大房无干,还得对着别人笑脸相迎,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贾琏起复的心思越发地重了,找了父亲,又准备了千八百两的银子,打算去走走往日同僚,上司的路子,总要给自己找点什么活儿干吧?
    不过就在宝玉和贾兰去翰林院做庶吉士读书的不几日功夫,林家派人来府上送了帖子,说是自家姑爷要请贾家二爷吃酒,贾琏父子相互对视一眼,忍不住地喜从中来,年前拜托的事情只怕是有了眉目了。
    父子俩欢喜不迭,过了两日,果然早早地便上门了。
    前几日,佑宁略略地有些小咳嗽,黛玉和骆辰逸俩人紧张了好些日子,请了太医,说是屋子有些燥热,所以孩子有点儿上火,不大要紧。
    因着年岁小,不好用药,骆辰逸想了法子,找了几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储藏起来的冻梨出来,熬了梨汤给儿子喝。
    每日三五次,每次一两勺,外加上屋子各处都放了热水盆,增加了水汽,屋子少了干燥之后,佑宁的症状缓解了,现在虽然还能听见咳嗽,不过已经大好了。
    骆辰逸毕竟也算是照顾过妹妹的,可是黛玉呢,实打实地是新手,生怕自己一错眼儿,儿子就病情加重了,所以衣不解带,寸步不离地守着孩子,哪怕他翻身,蹙眉头子都能让黛玉紧张不已。
    骆辰逸劝了又劝,然而并没有什么作用,最后索性不再劝说,自己一处地伴着,要熬着也是夫妻俩人一起熬着。
    孩子要紧,她疼,可是丈夫呢,自己也是心疼的啊。
    黛玉这才略略地听劝了,骆辰逸将自己的奶母马嬷嬷从妹妹那儿调了过来,总领两个孩子的事情。
    马嬷嬷是自己的乳母,如今四十不几的年纪,精力也正是旺盛的时候,又是有经验的,再好也没有了。
    至于婉慧那边儿,骆辰逸与黛玉商量了一下,却是打算将耿直方正的方嬷嬷派过去,妹妹面嫩心软,万一嫁去了顾家再吃了亏,受了委屈,连个出头的都没有。
    虽然妹妹身边有宋嬷嬷,一切周全的很,可毕竟方嬷嬷出身后宫,规矩严整不说,也是经见的多了,去了顾家,倒也不怯。
    黛玉听了他的筹算,自然是连连点头,这样再好也没有了。
    不过却要征询了方嬷嬷的意见才行,她若是不情愿,那么就再另外给婉慧找个宫嬷嬷。
    不料方嬷嬷却是一口答应了下来,丝毫没有不情愿。她也想的明白,这真的是好事儿,跟着姑娘去顾家,姑娘进门便是当家主母,顾家又是侯府,规矩啊习惯和宫中差不多,她去了顾家,正是如鱼得水,哪里不好了?
    黛玉和骆辰逸也是欢喜,方嬷嬷同意,这再好也没有了。于是骆辰逸承诺,将她的嗣子也一起调过来,将来姑娘出嫁,作为陪房家人一起去顾家。
    解决了这样的后顾之忧,方嬷嬷更加没有不情愿了,谢过了郡主和郡马的恩典之后,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包袱款款地去了骆婉慧的身边。
    骆婉慧对于哥哥嫂子的这一番安排自也明白的,骆辰逸又将其中自己和黛玉的种种考虑,忧心告诉了她,本来就不抵触方嬷嬷的骆婉慧对这个老嬷嬷更是敬重。
    至于之前的宋嬷嬷,虽然也略略地有些忧心自己的地位,可和方嬷嬷相处了几日之后,便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