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

第7章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第7章

小说: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头又吩咐:“梁九功,吩咐伺候太子殿下和几位阿哥的宫人,中午的时候,注意给太子和小阿哥们们准备一些吃点,先垫垫肚子再午睡。空腹直接午休,睡醒了感觉饿着了就猛吃,不利于养生。”
  怕儿子们又折腾出什么奇思妙想,康熙皇帝随即起身,带着小太子和四阿哥小哥俩御花园散步。 
  秋天的御花园和夏天的时候一样满园芬芳,各种花卉争相斗艳。再加上这午后橘红色的阳光一照啊,暖烘烘的,康熙皇帝干脆亲自抱起四阿哥胤禛,和小太子殿慢慢的走在通往绛雪轩的小道上,莫名的满满的温馨的感觉。
  绛雪轩前有五株海棠树,每当花瓣飘落的时候,宛如红色雪花纷纷降下一般,遂将此轩名为绎雪轩。而现在正是海棠花的花期,海棠花虽小,但是花朵开满枝头一簇簇的样子可以说是繁华满目,五株海棠花盛开,颇有一股壮观的味道。
  皇家父子三人落坐绛雪轩,康熙皇帝指着其中一簇未开的海棠花,要考小太子:“保成,皇阿玛考考你最近的诗词功课。就这簇未开之海棠,背诵一首诗。”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太子殿下张口就朗诵了这首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康熙点了点头,“选的诗倒是取巧。那你和皇阿玛说说,这首诗以你的理解,主要说的是什么?” 
  “回皇阿玛问话。儿臣喜欢最后一句‘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引自唐朝大诗仙李白的那首《赠韦侍御黄裳二首》中的‘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儿臣以为这是元好问先生在自己前途无望的时候,年老归家,借助诗词,满怀希望的对儿辈们谆谆教诲,要稳重不要争一时之气。” 
  顿了顿,小太子站起身,躬身施了一礼,面容恭敬,满眼的濡慕之情,“儿臣感受到皇阿玛对儿臣,和大哥,三弟,四弟,五弟,还有六弟,也有同样的期望。儿臣和哥哥弟弟们一定努力进学,不负皇阿玛的期望。”
  康熙皇帝点了点头,“恩。不错,保成能理解皇阿玛的这份期待,很好。一直关心指导兄弟们的功课,做的也很好。”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虽然尚趋于表面,但还是不错的。毕竟才六岁稚童,岂能理解元好问先生暮年失意的心境。
  能知道体谅皇阿玛的这份苦心,已经是极为难得。
  太子小小年纪,天分如此显露,康熙皇帝总是提着心,害怕“伤仲永”,害怕“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更害怕太子在他没保护到的地方,被有心的逆臣贼子们伤到。
  天资过人,更是非常人可及的聪慧灵敏,作为一个皇阿玛,当然是最珍惜太子的这份才华的,也越发的疼爱他,想要把他护的好好的。
  这是爱新觉罗家族列祖列宗的保佑,得天之幸,才有如此佳儿。
  可是同样是因为深爱太子,他更不想看到太子沉迷进去钻研这些,属于“下九流”,不务正业的奇门巧技。 
  保成是太子,大清国的储君,这是不能也不会有更改的。 
  既然不喜欢西方传教士,那就不喜欢。汉人也行,只要品行忠厚,没有二心,召进宫也可以。太子还年幼,容易被有心之人引诱,身为皇阿玛,总是要多费点心,都给把好关就是了。
  不论是偶尔和小太子互通书信的铁匠处的戴锌,还是今天提及的扬州黄履庄,虽是汉人出身,有点恃才傲物,但是人品方面却是没有问题的。
  匠人嘛总是痴傻单纯,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不涉及政事,康熙皇帝还是容得下的。
  从小因为先皇帝的关系,深受满汉之分之苦的康熙皇帝能做出如此的让步,一片慈父心肠着实让人可敬。
  

  第15章 火器05

  从昨晚上到现在,康熙皇帝一直在思索,想着怎么和太子解释这些道理,可是又怕太子年幼不理解,反而执拗任性的闹起来,让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此刻他终于可以吐出这口郁气,自觉身心轻松不少。
  感动于小太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慧贴心,又觉着小太子若有一点点,稍稍像大阿哥,憨吃憨长的样儿,才是更好。 
  康熙皇帝觉得他作为一位好皇帝,一位好皇阿玛,真的是要操碎了心。
  傍边的四阿哥却是眼冒星星,对着最喜欢的太子二哥,一脸崇拜。“太子二哥好,皇阿玛。太子二哥好。” 
  “太子二哥好,胤禛要乖乖的听你太子二哥的指导。先把三字经认全喽。”
  “胤禛乖,皇阿玛。胤禛听太子二哥的,认字,吃饭,快快长大做巴图鲁。” 四阿哥握拳,挺起他的三头身。肉呼呼的奶娃娃身体,努力做出一副英勇的样子,把康熙皇帝逗得哈哈大笑。
  转头一看,小太子还在那看着那簇没开花的海棠。
  知子莫若父,“梁九功,找两个珐琅瓶,做俩海棠插花,给太皇太后,皇太后送去赏玩。就说是我们太子殿下的孝心。”
  “儿臣谢皇阿玛。” 正琢磨着怎么开口的胤礽,闻言,赶紧的行礼道谢。
  看着时辰不早了,爷俩就一起把四阿哥胤禛送回景仁宫。康熙皇帝自是召集臣宫们商议国事,太子殿下则是去上他的布库课。 
  布库是也就是摔跤的满语说法,也叫撩脚,或撩跤、掼跤,是由满族古代游戏“骑马打仗”演变而来的。摔跤选手身穿特质的短袖跤衣,一方摔倒着地,即分输赢,主要是锻炼人的体力,毅力,动作技巧等等。
  而大清皇室爱新觉罗家族是女真族的后裔,在女真族的生活中自来就有“摔跤赌羊”的习惯。 
  在大清皇室入主中原以后,更是以天下之富提倡摔跤,每逢蒙古诸部台吉利举行联欢宴会,便有满蒙的大力士们的摔跤表演,这即是所谓的“赛宴四事”,即诈马、什榜、布库(即摔跤)、教跳。
  以小太子的身份当然是不需要和任何人去比赛,但是作为大清太子,却也是必须不能示人以弱的。康熙皇帝大力搜罗摔跤能手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在和满人的盟友蒙古族各部落的摔跤比赛中,取得胜利。
  因为在蒙古族有这么一个说法,骑马,射箭,摔跤,这三项男子竞技,才是衡量一位真正的勇士的标准。 
  好在小太子的身体素质目前虽然比不上大阿哥,但也是平均水平以上。摔摔打打的一个时辰很快过去,小太子出了一身臭汗,结束了今天的功课。 
  回到毓庆宫,沐浴更衣以后,稍作休息,胤礽才沉下心来思索今天的事情。
  必须承认,牛痘的顺利研究成功让小太子有些放松,这几天有点冒进了。让皇阿玛对他担心,胤礽心里难免的有些愧疚。 
  在木作处感受到的压抑,让他知道哪怕他是这个大清的太子殿下,也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事,即使只是需要一位制造大师来京的小事。
  而在和康熙皇帝逛御花园的时候,梁九功偷偷对他做的两个口型‘担忧’,更是让他明白了做这些事情具有的危险性。
  皇阿玛在担心他,所以昨晚上听到他说要研究自动火…药碾磨机的时候,有点怪怪的。 
  胤礽的上辈子,从他五岁确定了精神力水平以后,就生活在各种刺杀暗害当中。所以他在知道康熙皇帝的担心后,直接的反应就是这个。  
  在康熙皇帝让他背诗的时候,咏诵了那首《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借此告诉他的皇阿玛,他有着的是松柏之志。不会急于求成,锋芒太露。 
  即使愧疚,可是既然下定了决定,也已经有了开始,就没有直接停掉的道理。想到这里,胤礽起身迈向书房。 
  

  第16章 火器06

  聚精会神做事的时候时间就过得飞快,小太子涂涂改改,写写画画,终于有了一点思路。
  首先是金属弹壳包裹黑火…药。这个需要黄铜,很多的黄铜。弹壳内里装载火…药,制作成弹丸。弹丸一旦打完,就可以直接从枪支后面快速补装,不需要停下来在枪支的前部补装火…药。
  其次是击发撞击点火装置,可以把火帽套在带火门的集砧上,打击火帽即可引燃膛内的火…药。这样会比火绳引燃更可靠,快速,而且‘瞎火’的几率也大大的降低。兵士们也更容易操作。 
  而弹仓作为一个带有弹巢的转轮,要能绕轴旋转。射击时,每个弹巢依次的与枪…管相吻合。这样就不需要手动拨动转轮。即使出现瞎火,也只需再扣一次扳机,那发“死弹”便会转到一边,立即可以补上一枪。
  把这些天研究的资料都整理整理,装的满满的一个箱子。小太子伸了一个懒腰,打开书房大门。原来天已经黑下来了,小太监魏忠站在书房门的一侧,尽职的做好一个门神的工作。
  这个时辰,皇阿玛应该还没有就寝,“魏忠,找几个宫人,抬着箱子,跟着孤去乾清宫。” 
  乾清宫里面灯火通明,康熙皇帝一个人在批阅奏折,梁九功也没在跟前伺候。
  他看到小太子这么晚的过来有点惊讶,又看小太子指挥着宫人把一个想箱子抬进来,接着挥退了殿里的其他人,忍不住问道:“保成这么晚找皇阿玛,可是有什么急事?”
  “皇阿玛,这是儿臣这些天整理的资料。您空闲的时间可以看看。”小太子说着话,弯腰打开箱子,和御案差不多高的他,费力的拿起一叠箱子里的图纸放到御案上。 
  康熙皇帝看着儿子那胖胖的小手抓着一大叠子纸朝御案送的笨拙模样,忍不住乐了。“你别动了,皇阿玛自己来。”
  胤礽自觉的站好,等着康熙皇帝把整个箱子都搬到了御案上,开口解释道:“皇阿玛,儿臣的想法是,儿臣只是纸上谈兵,想的再多只是空想。”
  “这些资料您看完以后,觉得可行的话,可以根据儿臣的这些设想,找专门的人,比如戴锌他们,分开研究实验。
  “哦,给皇阿玛说说看。”
  “儿臣设想的是,我们大清独立制造出全新的火器。对比现在的火铳和鸟铳,操作更方便,制造更简单,更快速的连发射击,而且补装弹药可以非常的方便迅速,几乎没有‘瞎火’,就算有也不影响连击,射程可达十丈至五十丈。”
  康熙皇帝被这份设想震惊的一时说不出话,拿起箱子里的一份金属弹壳的说明,手都有点颤抖。
  目前的火铳和鸟铳的缺点太多,用起来不方便,打火不可靠,大多数时候还不如大刀□□方便,所以他才重点研发火炮。 
  可是现在他的保成给他设想了一个怎样的未来? 
  “皇阿玛,皇阿玛?” 小太子见康熙皇帝不说话只看着他,就唤了两声。
  “保成,你和皇阿玛说,这些资料还有谁看过?” 
  “没有其他人,儿臣只在自己书房写写,也没有叫宫人们伺候。” 上辈子的成长有着太多的波折艰辛,对于搞研究,‘保命,保密’这四个字几乎是刻在胤礽的灵魂上。
  “这些设想,同样可以用在火炮上?是吗?” 康熙皇帝送了一口气后又提上了心。
  “是的,皇阿玛,所有火器的原理都是通用的。”
  小太子的想法很简单,大清人才济济,他不需要也不适合做具体的研究实验,只要跟进戴锌他们的实验进度,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指点就好。
  戴锌这些可敬可佩的大师们,会根据目前的钢铁水平,制造出最大的惊喜。 
  更重要的是皇阿玛知道了火器的未来,就不会继续局限在,仿制外来传教士们带来的,在西方国家已经属于是落后的火器上。就会理解戴锌他们这么一批天天出力不讨好的大师们的重要性。 
  这些大师们可以生产出超越西方诸国的火器,可以让大清威震四邻,甚至称霸大海。
  他本人不具体的参与进去,皇阿玛就不用担心他的安危。这些具体的研究实验,有皇阿玛督办,比他自己来操作的话,会更快速更容易。
  而他可以把时间花在目前更需要的火…药碾磨机这些生产机器方面。
  因为火器的研究,大清虽然落后一步,但是基础确实牢的,完全可以自主研发。但是生产这些火器零配件的水平,还处于纯手工状态,实在是跟不上了。 
  一举数得,小太子很开心。 
  这些年作为大清太子的生活,对于胤礽确实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光是学习的这些四书五经,百家文章,还有经常跟着康熙皇帝同进同出的耳濡目染。
  尤其是这段时间,只要是康熙皇帝不太忙的时候,都会亲自教导小太子批阅奏折,带着小太子旁听他和大臣们的议事等等。
  小太子终于懂得了人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