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

第4章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第4章

小说: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官屯的日子过得好,也只有队长家里才有一辆自行车。
  关家这辆,是第二份了。
  明子爹在院子里练车子的时候,八爷爷的酸话可是没少说。
  有了自行车,来回县城,越发的方便了,有一个小时就能到了。明子爹的手艺好,做出来的东西很受欢迎,有时候,有些厂子会直接跟他订货,都不用走街串巷的卖了,直接送货就行。
  到秋收的时候,老爹的自行车已经骑得很熟练了。
  生产队里,最忙的就是春耕和秋收了。高官屯人少,地多,要忙好多天。
  一直得到农历九月中旬,才能分完所有的粮食呢!


第7章 小文哥屁股开花了
  够不够,三百六。
  说的是,秋天分粮的时候,不管够吃不够吃,每个成年人口分三百六十斤粮食。
  不是某一种粮食的数量,而是所有分到的口粮包括玉米、高粱、小米、黄豆还有一些小杂粮比如瓜子、红小豆之类的,总和。每人三百六十斤。十二岁到十八岁之间,百分之八十,取整两百八十斤。十二岁以下,儿童,半数,分一百八十斤。
  关家十口人,加上大姐英子,四个成人的份,两份八成的份,四份儿童粮。按规定,总共可以分到两千七百二十斤粮食。
  因为高官屯人少地多,粮食的产量就多。留够队里养马养猪的草料和猪食,分完肯定也还有剩的。高队长和户主们一商量,就把剩下的粮食一块也都分了。这就是小屯子人口少的好处,意见好统一。
  最终,关家分到了三千八百斤粮。加上往年的陈粮,还有自家开荒地里产的一千多斤高粱,还有三亩多自留地里种的小米和大黄米,一间的小仓房,有三分之二的空间都放满了粮食。明年又饿不着了。
  八爷爷家也是十口人,但是他们家只有两个成年人,三个八成份,五个半份。只分了两千四百多斤米,加上自留地里的也还没到三千斤粮食。只能说免免强强够嚼用,饿不着罢了。他们家只有八爷爷一个劳力,三个儿子最大的才十一岁,不顶用呢。干完了生产队里活儿,全家上阵,免强才能种完自留地,根本没精力再开荒地了。
  分粮的时候,看着西院一板车一板的往家里拉粮食,他们家人,都不带出屋子的。更别说帮帮忙了。
  秋收忙完了,终于能有几天轻闲日子过了。
  英子大姐十八岁,成年了。开始有媒人上门给她介绍对象了。
  秋收结束的时候,大姐定了人家,二十里外马家屯一户姓赵的。家里五个孩子,三男两女,男方是老三,下面一个弟一个妹。比英子大一岁。赵家是本分人家,赵家小子在屯里也算出挑的,能干,不油滑,家里条件没有关家宽松,马家屯一切吃用都靠队里分配,一年到头儿,连成人三百六十斤的口粮都分不满,一年总得有一两个月要喝粥的。
  在大环境就是那样的情况下,赵家小子的条件算是正常的,不高不低了,英子姐自己没啥意见,只在相亲那天,见了赵家小子一面,没啥感觉,也不讨厌。全凭长辈做主。明子娘并不是第一回 掌眼。屯子里哪家有事儿,不得找她给看看。赵家小子,她算是满意的。条件差一点儿,她不挑,日子是自己过的,只要肯干,总不会饿着,再说了,不是还有自家可以帮衬嘛!每年明子堂姑姑都得回来住几回娘家,走的时候明子娘总得给带上几十斤的粮食。妹子都能补贴,新闺女就更没说的了。
  说起来,其实大姐还真不是关家孩子里第一个定亲的。
  呵呵,别看三姐士敏才十二岁,早在九岁的时候,她就跟后院高家的章子哥定亲了。据说那年生产队里分粮,章子跟着他爹也就是二姨父的堂弟一起去领粮,等着分粮的叔叔婶子们就逗他,说他已经十岁了,该娶媳妇儿了,问他屯子里这么些小姑娘,他想让谁给他当媳妇儿啊。章子就说,他就觉得老关家的三姑娘好。
  本来只是大伙儿拿小孩子开玩笑的,没成想,章子爹还真往心里去了,回头就托了高队长到关家来透话儿。
  明子娘总怕自己家的三木头将来吃亏,一想,就嫁到后院,自己眼皮子底下。那高章也算是高家第三代里最灵分的一个了,将来应该错不了。就同意了。后来,高家给三姐买了块花布,做了身衣服。这亲,就算是定下了。
  屯子里都知道三姐跟高章的事儿,那些个半大小子爱起哄,在学校里,总爱拿这个事儿开两人的玩笑,章子一个大小伙子,脸皮厚,倒没啥。就是三姐,这几年,不知道为了这个事儿,被气哭过多少回了。小姑娘脸皮儿薄,哪里经得住这么闹。
  小哥又闯祸了,这一回,老爹真急眼了,逮着小哥,大鞋底子就往屁股上乎,一点儿都不带留力的,两下子下去,眼看着小哥的屁服就肿起来了。娘这回一句讲情的话都没说,大姐和二姐看娘不说话,就上去拉着,二姐直接让爹给甩了个屁股敦儿,大姐拦着,胳膊也跟着挨了好几下。
  小哥多倔啊,肯定不能哭,连一声儿都不带出的。
  到最后还是爷爷看着小哥屁服都给打出血了,出面拦了,小哥这场打才算是停下了。
  明子也想上去拦着的,但是跟三姐老姐还有大哥对了下眼色,再看看大姐二姐的下场,全都默默的怂了。后来知道了小哥挨打的原因,明子都觉得,老爹是打得轻了。怪不得娘都不拦着呢。
  小哥也是淘得太没边儿了。平常他骑着生产队的猪满屯子跑,爹娘都不说他。可是这回儿,他是真的过份了。居然跟着二姨家的四哥去骑马去了,四哥都十二了,村里的孩子,十二三岁在马背上上上下下的,也不算什么事儿了。可是他才几岁啊,就跑去跟人家骑马。
  那小胳膊小腿儿的,他能坐得住嘛。
  所以,可不就从马背上掉下来了。三个大队的马,好几十匹呢,他掉地上了,后面的马向前面跑,就差那么一点点儿,他就滚马蹄子低下去了。要不是放马的人机灵,上去就把他拎起来了,说不定他就被踩成肉泥了呢!
  淘成这样了,小命儿都快玩没了。揍得真是轻了。
  以前,关家不兴打孩子。当然了,小文哥没出生之前,关家四个闺女一个儿子,大哥那是比闺女还文静的,也用不着打。就是小文哥,会走之后,都快淘出花儿来了,在没把自己淘受伤之前,爹娘也是不管的。
  可是正打这一回挨揍,小文哥就像是按下了某一个神秘的开关一样。关老爹用武力大大的提震了父纲。当然,唯一的对象,永远都是小文哥。
  这个月上山丁树下不来了,下个月钻人家新媳妇儿衣柜里听墙角了,再下个月扒人家小姑娘裤子了,再再下个月冲人家孩子头上撒尿了。一桩桩一件件的,这事儿就断过。
  不过,老爹一般也就是吓唬吓唬他,偶尔照屁服上打一两个巴掌,也不痛不痒的。真没有再打那么重过。
  明子都服气了。
  你说这一奶同胞,一个爹一个娘的,亲哥俩儿,怎么能差这么多呢。
  大哥那真是比大姑娘都文静。从来不惹事儿。不闹事儿。也不淘气。做得最男孩儿的事情,大概就是跟屯子里的一帮小子用弹弓打打鸟,到大坑里抓青蛙烤了吃。小哥那些个花样,大哥真是一点儿都不沾的。


第8章 储冬菜
  秋收结束了,自家地里的杂粮啥的也都收拾回来了。
  天也冷下来了。进了十月,就得穿棉衣了。这时候可没有秋衣秋裤毛衣毛裤啥的。连内衣内裤都没有。还有多少人家连一人一身棉衣都穿不起呢,一到冬天,全家人在屋里猫着,几个人一身棉衣,谁出门谁穿。
  高官屯肯定不会那样儿,还是人人都能穿上棉衣的。那就很不错了。像关家这样,每天还能再给棉袄棉裤里再续上点儿新棉花的,那可真就是好人家儿了。
  明子娘从过了四月全家脱下棉衣就开始洗,拆,再重新做上,忙活好几个月,才能把全家十口人的棉衣都给做完。
  忙完了这些,明子娘就得带着大姐和二姐开始腌咸菜了。把几十斤的芥菜,萝卜,都要洗干净了,芥菜不用切,萝卜要切成条或者是块儿状,还有园子里老黄瓜,豆角,茄子,辣椒,大葱等等,就没有不能腌的。就是那芥菜缨子萝卜缨子,都是不舍得扔得,洗干净了,也都跟着菜一起放在特大号的咸菜口袋里,扎上口儿,一块儿放到酱缸里去。过上一个来月,就入味了。可以吃了。这就是全家人一年的咸菜了。
  别看那咸菜只有几十斤,又是切又是洗的,娘仨得忙活好几天呢。哥哥姐姐们都上学了,小文哥整天淘得不着家儿。明子太小,也帮不上什么大忙,都在娘和大姐二姐身边,帮着收拾菜叶子啥的。
  还剩下的萝卜,还要再要成片儿,晒成萝卜干收起来的,冬天的时候,在锅水一焯,捞出来,就着大葱直接蘸酱就可以吃,也是很多人的最爱呢。
  晒萝卜干的时候,明子就能帮上忙了,娘和大姐切,她跟二姨一人拿着麻绳的一头儿,把切好的萝卜干穿成串。房子的外墙上,有好多钉子呢,萝卜干穿好了,大姐就拿着挂出去自然风干了。那墙上可不光是萝卜干儿,还有玉米,辣椒,大葱大蒜什么的,样儿可多了。晚上的时候,还得再一样一样的搬到仓房里,没办法,不安全呀。
  人太穷了,就有那心思不正的,自己挣不来,就走邪道,偷。这样的人还不少,哪个屯子都得有那么几个。高官屯又是远近闻名的富裕屯,向来是小偷们的重点关注地方。所以,但凡放在屋外的东西,晚上是一定要收起来的,不然,说不定早上就没有了。就是猪圈,鸡窝这样的牲口圈,晚上都是要上锁的。
  等忙活完了腌咸菜的事儿。差不多就是十月末,进冬月了。
  明子爹这段时间也没闲着。有了自行车,天气好的时候,就去县城里送笤帚。冬天了,没有柳条了,不能编筐了,但是有各种秸秆了,可以编席子什么的了。
  明子爹还是生产队里的车老板,就是赶车的,平是赶车驾辕的活儿都是明子爹的。入冬了要往地里拉粪,他还要每天到队里上工。有时候,队里要去远一些的地方拉东西,明子爹也是落不的。明子这几天听爹下工回来跟娘说,队长正跟户主们商量着,今年的收成好,各家多多少少都有点儿余钱儿,过年的时候,要合伙去北面松花江边上出鱼的地方买几车鱼回来。
  这样的事情,肯定都是正愿的,各家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家能多买点儿,有的人家少买点儿,说不定还有人家不爱吃呢,是吧。还有一个问题是,鱼虽然便宜,一大马车也用不了几块钱,但是有风险啊。政府不让私下里买卖副食品,要偷偷的去买,被抓到了,要没收的。
  所以,这算是屯子里的大事了,且得研究一阵了呢。
  明子家没啥好考虑的,肯定会买的。明子爷爷爱吃鱼,县城里的鱼可不便宜,往常一年就能吃上那么两回,买上三五斤,就不错了。有这机会,肯定要多买一点的。要不是因为家里有明子爷爷在,一年到头儿不闲着的开荒,捡粪肥,家里哪能开出来那么多荒地,全屯子他们家开的最多。别人家的劳力都入了社,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开荒。明子爷爷一直到四年前入社之前,一辈子就没入过社,以前在大生产队做饭,后来大生产队解散了,分成各个屯的小生产队,不吃大锅饭了,不用做饭了,爷爷就一直在家里干零活,开荒地。
  八爷爷家为啥日子过得紧,不就是因为没有这么个人嘛!他自己一个人,跟本没有时间再开荒了。屯子里开荒地多的,都是家里有不入社的老人的人家。
  明子爹娘都是孝顺的,老爷子一天天的,啥说儿没有,光是干活儿,明子娘心眼儿那么正的人,哪会亏待了老人家。平时日子再紧,吃的用的,也是可着明子爷爷第一份的。
  买鱼的事儿还早呢,明子爹回来说,也是让明子娘有个准备。得准备钱啊。明子娘是有算计的人,马上要过年了,办年货的钱,都要算计着用的。
  土豆已经入了菜窖了,白菜的水份了晒得差不多,留下腌酸菜的量,也跟着土豆一起下了菜窖。东北的天气冷,冬天都零下二三十度,菜窖是不能放外面的,放在外面,菜都冻成冰块儿了。因此,东北的菜窖都是在屋子里。关家的菜窖也是,就在屋子中间,挖了一个大约一米多宽,两米左右长,一人多深的坑。上面用木板铺上个盖,取菜的时候,要先把木板一块儿一块儿的取下来,人才能下去,这就是菜窖了。
  明子以前哪里见过这些啊,不管是腌咸菜还是晒萝卜干,还是冬菜入窖,她全都没见过啊。那个好奇劲的。特别是开地窖的时候,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