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

第10章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第10章

小说: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子又长知识了。
  她总是忘记吃不饱饭,会饿死人的事情。
  再一想,好像他们姐弟几个都是二月到四月之间生的啊。只有老姐生在五月。一个下半年出生的都没有。居然把他们都养活了,也是不容易了吧!
  后来,听娘说,在大姐之前,实际她生过一个孩子的,还是个男孩,只是生下来三天就病了,没活下来。
  毕竟现在已经不挨饿了,一家之主过生日,肯定要加菜了。大姐给爹煮了六个鸡蛋,还有一大碗长寿面,打得肉酱卤。爹愿意吃蘸酱菜,焯了秋天晒的萝卜干,还有窖里储藏的秋白菜,白菜心给爹蘸酱吃,外面的菜帮,做了白菜汤。
  明子爹过完生日,正月再没什么大事了。不过是迎来送往,接待来串门的亲戚。爷爷一正月也有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在外面串门子。爷爷串门子一般会带着大哥,一正月下来,大哥存了好几块钱的私房钱了。从小他就受宠,全家拿他当眼珠似的,真是一点儿没说错。
  迎来送往当中,正月很快就过去了。
  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天,大人孩子,都要剪头。之前一个月没剪头了,女人当然无所谓,男的头发可都长长了。爷爷年前就剃了光头,这会儿还不算长。大哥小哥那头发可真是不短了。民间有说法,说正月里如果剪的话,会死舅舅。也不知道是根据什么。
  明子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他们又没有舅舅,也不知道跟着凑什么热闹。
  不过这话,明子可不敢真说出来,没兄弟这件事儿是娘的痛点,说这话,肯定要挨骂的。
  除了剃头,还要吃猪头肉。
  没杀猪的人家,也会到供销社买上二斤猪头肉应景。
  八爷爷家没杀猪,明子娘给送过去半个猪脸。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评论太可爱了,居然说我怀孕了???哈哈……
  本人齐天大剩中……
  关于加更的问题,我是写多少更多少啊……
  这一本,不追求数据了,也不养数据,就是写多少更多少了,在尽可能保持日更的基础上,写得出来我就加更哈……
  并不会等到入V才加更啊。因为入V还是很久之后的事呢……


第19章 明子的家庭教师
  过完了二月二,生产队里又开始忙了。要为开春种地做准备了。往地里送粪肥,修理农具,准备种子,等等。
  明子娘和大娘要开始准备酱引子了。这时候可不兴买大酱吃,酱都是自家做的。酱做得好不好吃,也是衡量一家女主人手艺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过完二月二,就是做酱引子的时间,这几天,屯子里到处都是烀黄豆的香味儿。高官屯富裕,家家都是用黄豆做酱引子,穷困的人家,用不起黄豆,就是用苞米做酱引子。要把苞米粒儿先炒熟了,再磨成粉,用热水烫,再做成块状的酱引子。
  黄豆做的不用那么麻烦,直接把黄豆煮熟了,捣碎,做成长宽高各十厘米左右的方砖就可以了。
  只是用黄豆做酱引子,孩子们不高兴了,因为不能顺便吃上点苞米花儿了。
  做好的方砖,就放在家里的大立柜上面,底下铺的草帘子,上面也用草帘子盖上挡着灰,中间都露着通风。要一直放到两个多月之后,上面都长满的霉菌,风干得跟真的砖头一样硬的时候,才能拿来做酱呢!
  学校也开学了,哥哥姐姐们都是上学了。家里就剩下小文哥和明子两个孩子。爷爷也没有时间教明子识字了。开始没白天没黑夜的捡粪肥,为自家开荒的地还有自留地里种地做准备。
  大家都忙,小文哥每天也特别特别的忙,他比上学的哥哥姐姐们都忙,早上走得早,晚上回来的晚。一天到晚的在外面野。屯子里,大家三四岁的孩子,都得跟在他后面,听他指挥。时不时的就打起来了,滚得浑身泥,回来也不告状,全都自己解决。
  他是不告状了,人家别人家的孩子告状啊,娘在家,一天到晚,竟给他们断官司了,三不五时的就有屯里的孩子哭唧唧的找来了,说是被小文哥给打了,或是怎么怎么欺负了。有时候,作得狠了,也有家长找过来的。
  为了这些事儿,明子娘的豆包不知道搭出去多少。给人家赔理道歉。
  偏偏每回娘给人家赔完理道完歉,只要不是太过份的事儿,从来都不说小文哥。爷爷和爹每次要管也不让,说只要不是被欺负的那一个,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儿就行。
  开春儿,前山大队里来了几个知青。在大队做宣传员的知青,包片儿正好包在了高官屯儿。
  这时候的高官屯儿,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富裕屯了,大队里都给起外号,叫小台湾。意思在高官屯里,是能吃好喝好地。高官屯家家小片儿开荒,都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但是呢,不管你谁来查,还就找不到证据。众口一词,绝对没有开荒的事儿。
  当然,真要认真深纠的话,也不是真的就查不出来。只是在这家家户户挨饿的年月,又都是乡里乡亲的,还没有告状的,民不举官不纠的事儿,谁还非得让人家不挨饿的跟着自家一样挨饿啊?犯不上。
  知青在农村这地界,那真是知识青年,都是有文化,有觉悟的好青年。队里也都尽可能的照顾着。这不,就把这位姓宋的知青给派到高官屯来了,至少,在高官屯,他能吃饱饭不是。
  高官屯太小,本身是不接收知青的,这位宋知青,也不过是包屯儿干部。住在高章家。因为满屯子就他们家两个小子,一铺炕上还能再空出来一个人的地方。
  因为大姐是妇女队长,平常常到大队里开会,跟宋知青也是认识的,他日常就爱待在明子家,因为明子娘会交人,说话办事儿都能办到人心里去,家里也收拾的干净利落,平常不管是大队里还是公社里的干部,娘都用心结交,孩子们都大了,也不能总在家待着,出去找活儿,也得有人帮衬的,谁知道能用到哪一个呢!哪怕就是用不上,多一个朋友,也是好的。
  因为宋知青常在家里待着,明子也算有了个免费的老师了。白天生产队里都在干活,宋知青没法搞宣传工作,高队长也没让他跟着下地干活儿。他就闲着没什么事儿,时不时的就来家里,给明子娘唠唠嗑啥的。明子看准机会,几句好话上去,再问起问题来,他就高高兴兴的答了。
  明子是活了两辈子的人了,那字本来就是认识的,不过是找个理由再捡起来而已,所以,学的就很快。一个乐意学,一个愿意教,明子可不就是进步神速了嘛。
  “婶子,你家这小明子可不一般。将来说不定是个大文化人呢!”宋知青一个劲儿的给明子娘夸赞明子。
  “啥文化人不文化人的,别像我给你叔似的当个睁眼瞎就行了。”明子娘心里高兴,嘴上却谦虚着。
  “婶儿,你这么想可不对,这读书到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将来这国家建设,没文化的人可干不了。”这宋知青看来还有点儿见识啊。
  “有啥用。城里文化人多了,你看看现在……”明子爹可是常进城的人,再加上队里屯里见天下来做思想教育的各种组织,想不知道发生了啥事儿,都不行。
  “哎……”宋知青就叹气。
  明子从宋知青的身上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那种满腔热枕,头脑发热,全嘴口号的上辈子从电视电影中见过的标准知青的样子。
  他也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思想看着比同龄的人,可是成熟了不少。
  也是,不管什么时候,总会有一些清醒的人。
  可是,清醒的人毕竟是少数的,渐渐的,周围的人,都开始向疯磨的方向发展了。农村都这样子,城里想来只会更严重吧。
  哥哥姐姐们回来说,学校都不怎么上课了,一天到晚运动运动,开会开会,全都是些形式。
  对了,学校还教跳中字舞,每天当课间操一样。
  没过多久,不光是学校跳中字舞了,屯子里也要跳,不管男女老少,每个人都得跳。二姐士云身型好看,学东西也快,高官屯派去公社学跳中字舞的就是她了,回来之后,每天晚上生产队开完会,都是生产队的大场院里领着全屯老少一起跳中字舞。明子不想跳,正好,他们这么大的孩子,也没有强求他们,就跟着乱跑就行了。
  作者有话要说:  加更
  又开始犯迷糊了,好不容易码出来这些……
  也没有捉虫……
  哎……
  我不会是要冬眠了吧?????


第20章 各有各忙碌
  年纪的大的,哪里会跳什么舞啊。二姨家的临居老太太,还是缠小脚的,走路都不稳,别说跳舞了。
  天天的,跟群魔乱舞似的。
  看得明子既觉得特别的滑稽可笑,又觉得有些悲哀。
  再之后,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风儿,开始戴红心。就是用红布做出来一个心型的小口袋,里面放上棉絮之类的东西撑起来,戴在衣服外面心脏的位置,这就是一颗红心了。
  没几天的功夫,就人人都戴上了。听说,有些人,为了表示忠心,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戴着……
  再之后,那红心是越做越大,由开始的荷包大小,到后,得有足球那么多了,戴在胸前,差不点儿半个身子都挡住了。滑稽得不行。
  这些人,真的是魔障了。
  高官屯里亲戚套着亲戚,还有一点好处,就是没有什么斗地主之类的事情。听说,别的地方,斗死了好多人了。
  屯子里新搬来两户人家,一户姓从,是屯里原来那户从家男人的亲兄亲。家里以前是大地主,明子家临居于家二姑父小时候就是给他们家放牛的,后来国|民常抓壮丁,也是替他们家的儿子去当兵的,十二岁就被抓走了,一走就是二十年,再回来的时候,都已经是建国后了。谁都没想到,他还能活着回来。这一回,是在老家被斗得狠了,老爷子已经被斗死了,儿子们活不下去,只能各奔东西了。来高官屯这个,就是这么投奔来的。
  好在,他的亲哥哥就是高家的女婿,大舅子如今当着队长,多少能说上几句话。也就留下了。
  另外一户,姓陆。是高队长那个做大队会计的兄弟后娶的老婆改嫁之前生的三个孩子,以前是跟着爷爷奶奶过,只是在老家总挨饿,不得已,才过来投奔的。也没有住在高家,而是大儿子带着弟弟姐姐另立了一户,支门单过。那大儿子都二十了,剩下两个一个十七,一个十五。单过,也能过得了了。
  陆家那女孩儿跟明子二姐士云同岁,叫雪莲。刚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二姐时不时的帮帮她,一来二去的,跟二姐的关系,处得最好,成了闺蜜。日常有什么活儿不会干了,都不去找自己亲娘,却总是来问明子娘,一口一个婶儿,叫得可亲了。明子娘喜欢她灵透,也常常帮衬着她。
  不管时代多么疯狂,人间多么疯魔,日子总还要过下去的。
  只是生产队的活儿,越发的不好干了。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讲课,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运动,人心浮燥,哪里还有心思种地。又是大帮哄,公家的东西,那玉米苗,两棵苗中间能隔上半米去,要是锄地的时候再不精心点儿,除掉了一棵,那中间就得有一米的间隔。就这样,再多的地又能种出多少粮食呢。
  高官屯里,人们仅剩下的那点心思,都放在了自留地和小片开荒的地里。每天到生产队上工就是磨洋工,倒是起早贪黑的伺候自家的地。明子爹跟大姐两个人时不时的就会干一个通宿。爷爷年纪大了,二姐还没成年,打下手,也总是一宿半夜的跟着忙活。
  四月初八,原本每一年都有庙会的,兴隆镇往西二里地的地方有个姑子庙,很多年了。看看明子娘都会去赶庙会,小时候大哥士安身体不好,娘还带着大哥去庙里认了住持师太做师父。每一年,大哥都要跟着娘一起去看望师父的。
  这两年,庙会也没有了。今年,庙都被拆了。住持师父带着十几个徒弟在原来的庙址附近盖了两间土房,靠住地活着。好在,兴隆镇的人还算厚道,没有批|斗她们,还能安安静静的种地为生。明子娘带着大哥去看望住持师父的时候,也会带上半袋子玉米送去。只当是心意了。
  没有庙会了,原本是该这时间做的活儿还是一如既往。
  爹在镇上买了过年的时候答应明子的地瓜苗。自留地和园子早都种完了,地瓜喜温,种得晚,那两陇地一直留着呢。屯子里好些人都好奇的问过,关家怎么留着两陇地不种,听说是因为明子要吃地瓜,特意留出来种地瓜的,都笑话明子爹娘太惯孩子了,还说什么惯子如杀子。
  地瓜苗买回来,当就种上了。自那以后,明子看得可精细了。天天没事儿就得去自留地里看看瓜苗又长没长,有没有杂草,生没生虫子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