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长姐穿越啦 >

第83章

长姐穿越啦-第83章

小说: 长姐穿越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黄家依旧关起门来,干自己的事情,或过自己的日子。
  因为三月了,艾草长成,黄家又新一轮开始,每日做艾青团去卖。
  依旧是放弃了镇上的这块地方,直接去县城卖。
  分两批人去,黄从江夫妇带着黄亦云和二妹,黄从江夫妇带着五妹和六妹,两批人休一天,做一天,这样来,既不累,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三妹、黄李氏和黄平程三个,则是摘艾草,挑拣出来,等揉成团,让上县城去卖的人带去。
  柳家和张家见黄家开始做艾青团卖去了后,他们两家也开始跟随了起来。
  只是,这次张家不知道是早有打算,还是什么的,镇上卖的艾青团赚的钱没用这么多后,他们家有牛车,直接驾车去县上卖艾青团。
  但是幸好县上街道多,他们两家卖艾青团的不是同在一街道上,倒是没有出现彼此抢生意的。
  但是饶是如此,黄家依旧是少了许多生意。
  张家起先来县上同黄家一起卖艾青团,张家还有些不好意思和羞愧,毕竟这赚钱的法子是黄家教他们家的,如今同黄家一起到县上卖艾青团,抢了他们家生意,有些无颜面对他们家。
  黄家既然打算教给张家和柳家做艾青团的法子,早就预料了有今日的状况,只是,寻思着,张家也厚道的人家,本应该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该是会留出县城这块地方给黄家独占市场的,怕是其中有隐情的。
  黄亦云本来是想弄清楚这事情的。
  只是,到三月半之后,天气突然突然大热了起来,加上如今道了播种番薯、土豆,正值农忙的时候。
  黄家既要忙活自家田地里头的活儿,又要分出一批人手去县上卖艾青团,又的摘艾草,黄李氏还分派了人去上山,摘一切可以吃的野菜,晒干,留作冬天吃的。
  子君那丫头,每日来黄家干活,也被指使的团团转,子君年纪大,做的活儿也多,黄家叫她干啥她就干啥,做事情麻利利索,倒是帮了黄家不少忙儿了。
  等到了播种番薯和土豆的时节后。
  虽然青山村的不信今年会闹灾,但是随着三月天气暴热了起来后,黄亦云也发现了,不少村民把旱地里头种的东西,都改成大多是种番薯和土豆的。
  原本旱地里头,打算种二亩三亩玉米棒子的,现在都是腾出种一两亩地的玉米棒子,其他全部种成了番薯和土豆,就连那些零嘴吃的瓜果、瓜子和花生之类的,都很少有人种的。
  但是,依旧有村民不信邪,我行我素的,该种什么,还是种什么的。
  只是,刚刚到四月后,如今的天气,已经比的上原本最热的时节了起来。
  不少村民见状后,想到之前的华云寺方丈说的今年会闹灾,旱极必蝗这话后,不少村民顿时又担心了起来。
  黄家去镇上卖艾青团,卖到三月底就没卖了。
  不是没有艾草,而是天气太热了,太阳暴晒就有四十来度,热得人已经有些吃不消,满头大汗,黄江氏身子不大好,还中暑了一次,在家里头歇上了几天呢?
  加上没有保存手段,艾青团有些很快的变馊了,无奈之下,黄家只好提前结束卖艾青团的活儿了。
  黄家卖了大半个月的艾青团,虽然有张家分走一部分的收入下去。
  黄家每日依旧能够除却成本外,赚上两吊钱,大半个月下来,黄家差不多是赚了六两银子到手了。
  至于镇上的柳家,只有他们一家卖艾青团,一天收益下来,也赚了不少钱,合着三家卖艾青团,都特赚了一些银钱。


第173章 挖池塘
  “阿奶、爹,瞧着这天气,今年真的要大旱了,咱家是不是得蓄点水在家里头存着,留给今后吃呢?”黄家吃完晚食之后,在院子里头纳凉后问道。
  “现在就把水蓄好,到时候,这水能不能够喝。还有,这水不会干枯去了吗?”黄刘氏顿时问道。
  “喝是不能够喝,但是咱可以浇灌一些田地,不做,谁知道真正到了大旱的时候,这水会不会干枯的,反正未雨绸缪罢了。”黄亦云回道。
  “大妹,蓄水法,怎么个蓄水的。”黄李氏问道。
  “咱家后院右侧不是空出一块地儿吗?咱直接在哪里圈出一块地出来,挖一个池塘,再把水倒灌进去蓄水起来就成。
  这池塘要是挖成了,咱也可以撒点莲藕种子下去,看能够不能种出莲藕出来,还有可能的话,放些鱼苗下去,可以养些鱼。”黄亦云想了想后道。
  黄家后院已经规划出来了。
  左侧依次建成了厨房、杂物房,一道通往后院的侧门,侧门旁边则是空着放牛圈和驴车的棚子,往后则是鸡鸭猪圈。
  只有右侧前方,中间的位置,黄家弄了一个葡萄藤架子,里头已经置放打磨好的石桌子和石墩,葡萄架子上,黄亦云还移植了三株野葡萄藤上去了,长个两三年之后,就能够结葡萄,自家吃。
  到时候野葡萄长成,铺满了整个葡萄架子上,既可以纳凉,又可以坐在葡萄藤架子下看星星赏月。
  本来右侧上方还空了一片空地,黄亦云本是打算种植一些果树自家吃的,只是,今年会大旱后,黄亦云把计划一改。
  直接圈出一块地出来,直接挖了池塘,既可以蓄水,也可以种荷花。
  再围着右侧的墙角种些桃子、柿子、枣子枇杷这些果树就成了。
  “我倒是觉得大妹的提议不错,就算不是蓄水,咱家挖池塘出来,既可以种植荷花,到了冬日里头后,又可以挖掘莲藕吃,也可以卖莲藕,补贴一些家用。
  而且,养些鱼,咱想吃的时候,也随时可以捞鱼鱼不说,到冬天后,鱼儿还可以熏起来,扎起来吃,冬天桌面上,不是多出几道菜吗?”黄从江也赞同的道。
  “成,既然如此的话,这池塘就挖上就是了,咱早晚挖,白天日头太大了,免得到时候中暑的。”黄李氏顿时拍板定下来道。
  “叔,要不,你还多做几个大木桶出来,木桶结实,不漏水就行,咱放在屋檐下,蓄水给存储起来就行了。也不别管用不用的着的,到时候,真的大旱的时候没水的话,这些水,就是救人用的了。”往年大旱的时候,粮食收不上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没水喝,怕渴死去。
  而然,各家各户家里头都有些余粮,省吃俭用下,?多少都能够熬过一年的时间,等来年播种,等新粮下来后,就可以对接下来,就能够熬过去。
  就怕第一年大旱的时候,第二年继续旱下去,彻底吃光了粮食,又没有新粮续接上来,这场面下来,就是要饿死人的节奏了。
  黄家老家就是接连两年旱灾下来,粮食全部吃光了,又买不到粮食,田地又种不了,无奈之下,只好从老家迁徙去其他没有闹灾的府城。
  第二日一大早,黄家大小起的早早的,早上圈好地后,黄家开始挖掘池塘了起来。
  黄李氏、黄刘氏、黄江氏、黄亦云四人挖地,二妹、三妹、黄平程、五妹和六妹还有子君那个丫头,把黄李氏他们几人挖出来的土,全部装到簸箕里头,让黄从江兄弟两个抬出去倒掉。
  早晨早点起来,多干些时辰,等太阳逐渐升起,暴热了起来后,便休息不干。
  晚上的时候,等太阳下山后,黄家又齐齐的忙活了起来。
  这日,早晨黄家刚刚忙活完,准备不干,休息后,黄亦云朝子君一招手道“子君,现在你家买没买粮食储存起来,今年真要是闹旱灾的话,这粮食的价钱会日渐攀升起来,到时候再买的话,可贵了呢?”
  “大姐,这个我不知道,现在我家吃食缩减了。”徐子君摇了摇头回道。
  “嗯,大姐知道,今后你来我家吃早食和晚食。”黄亦云点了点头,示意她知道了,随后,又吩咐徐子君留在自家吃饭。
  “大姐,这不成呢?我娘和阿奶都说了,不能够留在你家吃饭。我得回去吃饭呢?”徐子君摇了摇头的道。
  “子君不留在婶子家吃饭,今后你再来婶子家,婶子可不好意思让你做活儿了,只好让你在一旁看着呢?”黄刘氏也喜欢子君这丫头紧。
  这丫头做活能干,细心腼腆之外,还讨人喜欢不是,家里头的人都喜欢这丫头,就连四郎这小子和徐子君定亲下来后,先前还有些不好意思,这段时间熟悉后,便玩到一块去了不说,还在从学堂学会的大字,回来一块教徐子君这丫头,甚至还说着学堂的趣事给徐子君这个丫头听。
  之前黄刘氏盲目的定下四郎和子君两人的亲事,就是想,他们年纪还小,一块玩儿,青梅竹马,玩着玩着不是有感情了吗?
  看来感情就是要慢慢培养出来的。
  “这……”
  “这也没啥的,去人家里头做活,吃顿时也没啥事的呢?”二妹见子君迟疑后,顿时道。
  “可是,我娘说,我是你们家定下来的媳妇,帮忙做事是应该的。”
  “你想要牛儿做活,还给它吃草呢?就这么说定了。”黄刘氏摸了摸子君的脑袋之后,直接定下来道。
  随着时间来到四月半后,已经是越来越热了。
  水田旁边的水渠内的水,明显下降了两指,就连青山村前那条大河内的水,也下降了不少的水位,并且,至今还未下过一场雨,这可愁坏了不少村民了。
  至于水田内,已经慢慢的干枯了起来,不少村民都要起早摸黑的去水渠内放水,灌溉到水田内,保持水田内的水,供水稻长成的。


第174章 粮食涨价了
  到了四月半后,黄家已经挖了半个月的池塘了。
  池塘已经挖成了,挖了七丈长,四丈宽,并且连着三日灌水之后,池塘内的水已经灌满了,并且,黄从江从镇上买了莲藕的种仁,扔进池塘内。
  看能不能够发芽,种出荷花出来。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这东西好种外,只需要撒下几粒种子下去,只要开出荷叶荷花出来,再结成莲蓬和莲子出来,等莲子成熟后,自行脱落掉落池塘内后,等明天,就又有一批荷花莲藕长成的,不用担心怎么去移植之类的。
  只是,随着时日往后移,不少人开始担心今年真的会闹灾后。
  心思灵慧的,开始用家里头的银钱去镇上或是县城买粮食回来,屯起来,用来闹灾的时候吃,度日子。
  只是,这个时候屯粮食为时已晚了。
  因为大量的人屯粮食,加上天气比起往年炎热的起来,又有县上华云寺主持说过,今年必定有旱灾,旱极必蝗的说法后。
  现在不管是镇上还是县城上的粮食,价钱都日渐高涨了起来,一日比一日贵。
  从原先价钱比之前贵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翻一倍,到现在五月的时候,粮食的价钱,比往日直接翻了三倍的价钱,甚至有价无市,没得粮食买卖了。
  没得粮食买的人家,加上余粮不多,开始过起了缩衣节食的日子。
  幸好青山村大多数人虽然不信今年会闹灾,但是他们也留了几分是心思,把往年多种的玉米,大多改种成了番薯和土豆等物件。
  也不至于今年会颗粒无收难捱下去。
  “今年这天气再这样下去,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的粮食收不上来呢?”。来到五月后,日头一日烈过一日,水田旁边水渠内的水已经只剩下浅浅的一层了。
  水渠内的水,已经不够村民放水入自家的水田。
  甚至还有村民为了放水,和村里头的人打起架来,争夺放水。
  端午节快来临了。
  之前,黄家黄从江和黄从河并未趁着闲农的时候,去镇上找活干,闲赋在家的时候,黄家众人开始编制莲花灯,想再端午节这日大卖一场。
  经过黄平程和黄从河两人的琢磨后,他们两个又想出了几种新编制的莲花灯出来。
  一种是两朵莲花叠起来编制出来。
  一种,竟然被黄平程编织出一种尺许大小的小房子花灯。
  这种小房子的花灯,被黄平程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这小房子编织是半镂空的灯花,并且里头,黄平程设计精巧,竟然还编织了一些精巧的桌椅以及一家三口,安放再小屋子的莲灯之中。
  并且,这小屋子的莲灯前后左右都编织出延伸出来的位置上,可以置放蜡烛上期。
  蜡烛点燃后,再放入水中,有种万家灯火,一家团圆的景象。
  不过黄平程想出来的这种小屋子的灯花,需要费很多繁复的手脚,要一个多时辰才能够编织出一个出来,好看是好看,就是太费手脚了。
  还有一种七层宝塔装的灯花。
  从里头点燃蜡烛之后,远远看去,从宝塔之中散发出微弱黄濛濛的烛光,真似是九天天宫的仙塔般。
  但是,黄亦云怕从那塔状的莲灯之中点燃蜡烛之后,会把整个灯塔给点燃之后,黄亦云让黄平程从塔尖那个地方,空出一个可以透气的洞来,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