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长姐穿越啦 >

第69章

长姐穿越啦-第69章

小说: 长姐穿越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黄从河和黄江氏两人也没例外。
  “娘,如今大妹及笄了,咱家也慢慢安定了下来,是不是得给大妹慢慢说亲了呢?”一旁的黄江氏问道。
  “婶子,我现在才及笄,你就这么急的把我嫁出去了,我还想留在家里头多陪阿奶和我爹娘几年呢?我可舍不得嫁出去。”黄亦云走近黄江氏跟前,摇了摇黄江氏的胳膊道。
  “大妹还小,再留个一两年再说也不迟的。”黄李氏也舍不得道。
  “娘说的对,大妹这么聪明能干,就算再留几年,大妹也不愁嫁不出去的。”一旁的黄从江也附和黄李氏的话道。
  “对对对,娘也舍不得大妹。”黄刘氏搂着黄亦云点头道。
  “婶子也舍不得大妹呢?大妹可是咱家福星,华云寺主持说的福运之人,嫁出去了,可得便宜别人家了。”黄江氏也道。
  “爹,要不然大妹招入赘的,成不。”黄从江又想到这儿后,忍不住提出来道。
  “咱家又不是没有男丁传宗香火的,招赘也不是咱口中说说的就行。”
  “老大你爹也说的对,阿奶也舍不得大妹,咱也不急这是,可以等等看。”黄李氏难得同意黄平程的话道。


第143章 瓜熟了
  阴历十二月五号。
  昨日黄家已经摘了几个甜瓜和香瓜下来吃,想看看自家种植的大棚瓜熟了没有。
  一吃下,和夏日种出来的,没啥区别,依旧很甜,很香,汁多水甜,可以开始摘下来贩卖吃了。
  至于西瓜,也长的硕大一个,也开了一个西瓜吃,里头也已经结砂了,结砂的不多,还有一些地方没有灌红,但是吃起来的话,依旧汁水多,又甜,也十分的好吃。
  只要再养了十天半月,就能够完全灌红结砂更多了。
  “爹,这些瓜可以开始摘下来,慢慢卖出去了,之前,你和张掌柜说了这瓜的事情吗?”黄亦云朝黄从江问道。
  之后,黄家又卖了五次蘑菇,一次比一次种出来的多,两次八斤,一次十斤,两次十三斤。
  加起来,一起卖了一两银子三吊钱。
  但是黄亦云依旧觉得自家产出来的蘑菇数量太少了,卖出去的钱不多。
  但是,这些出产的蘑菇,刚好正巧被镇上的酒肆给吃下,要是再多的话,镇上酒肆大碗菜怕是吃不下来的。
  黄亦云还琢磨着,明年可以加大种植,可以往县上找销路,或是可以自己去街上摆摊贩卖的,一天卖上几斤,好的话,卖上十几斤,一天收入下来,少说有三四吊钱,多的话,也有七八吊钱的。
  “提了这一茬的事情,张掌柜说,可以先弄点给他们酒肆卖,看看情况,要是好卖的话,可以多买些。”
  “这价钱说了吗?”黄亦云又问道。
  “那个时候,咱家的瓜还没长成,这就没说了。大妹,要不今日咱摘点去镇上酒肆问问。”
  “也行。爹,女儿瞧着今年咱家种的瓜结了不少,要是镇上的酒肆收购的不多的话,咱走一趟县上去找找有人家收瓜不,或者,咱也可以去县上摆摊自个卖。”黄亦云想了想后道。
  镇上人流和有钱人自然是没有县上这么多,镇上大碗菜酒肆也吃不下这么多自家种下的瓜,这势必要走一趟县上去找渠道的。
  只是,去县上挑上这么瓜去,太重了,路程太远,时间又太长,买驴车这势必又要提上日程了。
  今年自家建房,来来去去花光了今年赚的银钱,卖蘑菇的钱,来来去去也只存下一两银子多钱,买驴子和车,少说也要十四五两的银子了。
  关键是差钱。
  黄家说道做到,摘了一些熟的差不多的瓜,还摘了两个西瓜,黄从江父女两个背着直接去镇上的酒肆。
  来到酒肆后,敲了敲,开门的依旧是唐山。
  唐山见是黄从江父女两个连忙的迎了进来,唐山也从打杂的升级到帮厨了。
  “叔,今天又送啥好东西来了呢?”大自从大碗菜酒肆有黄家种的蘑菇出来后,酒肆几乎是每日推出蘑菇的菜出来,进店来吃饭的客人越来越多。
  加上之前黄亦云推出的会员制度,买赠活动,积分活动,已经挤垮了对面香满楼的酒肆了,镇上唯二的两家大酒肆变成了一家后,大碗菜酒肆的生意也已经越发好了起来。
  “好东西呢?不知道掌柜的要不要,吃不吃的下这么多。”黄亦云神秘的朝唐山笑着道。
  “那成,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喊掌柜的来你给你看货。”唐山看了看黄亦云父女背后背着的背篓,心中也有些期待看看这次黄家是送啥好东西来了。
  不一会儿后,张掌柜匆匆的跑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后朝黄从江道“让黄兄弟久等了。”
  “哪里,我们也是刚刚到。我们人都来了,也不会走,掌柜这么急这是干啥呢?”
  “这不是唐山这小子说,你家又送好东西来,让我来看货的不是,我这不是急着来看。”打自从认识黄家大妹后,黄家大妹之前教了两手菜就给酒肆招揽了不少生意,加上之前她说出那一套制度打折、买赠、积分会员制度,一级一级的规定等级,倒是吸引了一波客人来,加上推出反季节吃上的蔬菜以及蘑菇出来了,来店吃饭的客人已经日渐增多了起来。
  挤压这对面的香满楼酒肆快经营不下去了,直至前些日子后,香满楼终于关门大吉,整个镇上,就大碗菜酒肆一家独大。
  “叔,你瞧瞧。”黄亦云掀开背篓上的麻布袋,露出里头水灵灵的瓜后道。
  “这是香瓜、甜瓜,天呐!还有西瓜。这……,这都是刚刚新鲜摘下来的呢?”张掌柜见到背篓种的瓜后,面上露出喜色,继而露出震惊之色出来。
  往年也不是有人不夏季摘下来的水果储存到地窖或是冰窖里头,想要等冬天卖上高价的。
  储存到冰窖里头的水果这都好说,能够保持不坏,饶是如此,存放这么久的时间,那口感不好吃不说,外边看起来没有坏掉,内里有些坏掉了。
  至于地窖那就别说了,根本储存不了这么久的时间,基本上存个十天半个月后,这些瓜果就会变质。
  所以,冬日除却京城官宦或是富裕的人家,还能够吃的上瓜果外,其他人都吃不着,最多,也只能够吃一吃冬季的柿子、冬枣之类的水果,至于黄家送来的这些东西,则是没有了。
  “这是你家种出来的。”张掌柜心中猜测的问道。
  “掌柜的,你看收不收,这价钱怎么算。”黄亦云笑了笑,答非所问的道。
  “这……”张掌柜闻言后,顿时有些迟疑和犹豫了起来。
  这些瓜冬日都没有出现过,价值不知道怎么算,酒肆自然是能够卖的出去,卖上多少钱又是个问题,自己收购黄家买进来又算多少钱的。
  而且,黄从江和黄家大妹都是又主意的人,自己买进来的价钱太低了,一则会伤了他们之间的情分,二则的话,难保他们家不会销往其他的地方。
  “说实话,这东西价钱不好估算,毕竟我们酒肆没有卖过,也没出现过这东西,我估摸着能够卖火爆一阵子的,价钱的话,你们父女两个看着要价就是了,不然,我们还可以商量商量,怎么来。”张掌柜心中急转的坦白道。


第144章 你发我也发
  黄从江父女两个相视一眼之后,黄从江道“这些瓜,一律三十个铜板一斤。”
  别看黄家把这些瓜,定价比卖蘑菇的钱少,但是实际算来,要比卖蘑菇赚钱的多。
  蘑菇出产量不高,加上蘑菇这东西不重很轻的,导致黄家卖了几轮的蘑菇还没赚上多少钱的。
  这些瓜则是不同,像是甜瓜和香瓜这两种,轻一点的,也有三两一个,重一点也有五六两一个,加上种一根苗儿上,能够结出三四个瓜出来。
  至于西瓜的话,轻一些的也有七八斤,重一些也有十一二斤,一根苗上,一般是结一个瓜,有些两个。
  加上黄家种的瓜有两百多平米的地方,又结出不少瓜出来,黄亦云估摸着他们把这些瓜全部卖了,今年冬天少说也能够赚上二十几两的银子来。
  “太贵了,这些瓜,要是在夏天,最多卖上五个铜板一斤顶天了,不过,我有个条件。”张掌柜闻言黄从江这话后,顿时眉头一皱的摇了摇头道。
  黄从江正想说话后,被黄亦云拉了一把抢先说道“掌柜的这也是说在夏日这瓜的价值,现在可不是在冬天吗?这价值又得另算不是,不过,掌柜有什么条件可以说出来听听,我们参考参考。”
  “三十个铜板一斤,我收了你们家的,但是,整个镇上,你只能够卖给我们酒肆,不可以卖给其他人,也不可摆摊自个卖,要是成的话,就这个价钱了。”
  “掌柜的,你的条件我答应了,只是,这价钱必须要四十个铜板,四季发财,你发我也发,这是我的底线,要是不成的话,我和我爹只好辛苦一些,去县上看看去了。
  掌柜的,你心里头想些什么,我也清楚,独揽镇上卖瓜的生意,加上镇上不少有钱人的商贾,他们有钱,能够吃到稀奇的东西,口口相传之下,你卖出的价钱能少吗?”
  “你这孩子,不是男娃,不去从商,真可惜了。成,就四十个铜板一斤,之前的条件可别忘记了。”
  “掌柜的,要是你们酒肆吃不下这么多瓜果的,咱镇上我家不会卖,但是县上这得走上一遭的。”黄亦云想了想后问道。
  “这是前提酒肆吃不下你家种出来的瓜,要是我们酒肆吃的下你们家种的瓜,你须得优先供给我们酒肆,直至我们酒肆吃不下后,你们家才可以往县上去卖。”张掌柜也道。
  “成。”到最后,黄家父女两个带来的瓜,一共又二十五斤种,这一下子就卖了一两银子的钱,卖一次瓜就比得上卖出去蘑菇的银钱了。
  之后的日子,每隔上五天七天的功夫,黄家就能够卖上一次瓜,每次三种瓜摘下来差不多有五十斤重左右,每次卖的二两银子,前前后后又卖了三次瓜。
  这慢慢的逼近了年关,黄家也开始置好过年的东西。
  ‘咚咚咚。村里头集合了,咱村里里正有大事说。’张四郎敲着铜锣,围着村里头走上一圈大声的喊道。
  有不少村民听到张四郎敲铜锣,说里正有大事说后,村民拉着张四郎正想要问话。
  张四郎自然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摇头,说是“去村头集合,里正自然会说,我只是跑腿传话的,赶紧去村头,里正要说大事。事关咱各家各户的。”
  村民们见张四郎这么说后,一个个纷纷的往村头的广场跑去。
  往日里,只要是有人敲铜锣,要去村头广场上说是,那必定是发生了大事。
  要是小事,村长自然会一户一户的通知,哪里还用的里正来告诉大家的。
  “爹,里正说要咱村头广场上说大事呢?我和从河去听听。”张四郎也敲开了黄家的们,把事情说道了一遍后,黄从江顿时朝黄平程道。
  倒是几个娃儿,听到村里头的人都去村头广场上后,他们顿时坐不住了,身子扭来扭去的,别说,一看样子就知道想出去村头的广场上了。
  “得了,如今天气也不冷,又刚过完新年的,带他们也出去瞧瞧热闹,咱落户青山村,来了这么久,他们也没见过这么多人的,都出去瞧瞧看看了,我和你爹守在家里头就是了。”黄李氏见状后道。
  “大姐,我们走。”几个娃儿一听黄李氏这话后,面上纷纷露出喜色,七弟还连忙拉着黄亦云往外走去。
  青山村村头,用青石板铺陈的广场,足足的两亩地大小。
  往日里头,村里头的村民要不是自家暴晒稻子和麦子,就是在村头占据一块地方,晒稻子和麦子。
  围着正中间,砌起了一个高台。
  是方便站在高台上的人说话用的。
  青山村有上百户人家,每户人家都有好几个兄弟还没有分家的那种,每户人少则都有九、十个人,多则又二十来个人。
  等黄家来到村头的广场后,便见乌压压的一群人,男女老少,娃儿们也有,吵着、闹着、玩着,大家都互相交谈起来。
  说道今日里正说的是啥大事。
  一时之间,比菜市场还要闹哄哄的。
  “里正来了。”不知谁大声的喊道。
  从西面的方向,张村长拥着一位五十来岁,精神抖擞的老者往广场的高台上走去。
  两边两侧让开一条通道,让张村长和里正往里头走去。
  路过的村民,纷纷和村长和里正打着招呼。
  “时辰到了,人来齐了没。”王里正面上露出愁色的朝张村长问道。
  “时辰差不多了,该到的人都到了,没到的怕是没有在家,待会要说这么大的事情,不用咱再说了,经过村民的口中,就可以通知到各家各户,再过一两天,咱整个镇上的人都会知道这事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