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

第85章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第85章

小说: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心难过罢。
  王氏也并非多么愿意谈孩子的事; 她生了三个孩子; 临了还被丈夫指责为毒妇,想想亦是气苦得紧。王氏遂无精打采的起身,“你好好歇着吧。”
  虽然自家里乱成一锅粥,这些事上王氏仍是很重规矩的; 哪怕女儿已荣为淑妃也不敢逾矩。这也是她的长处,若非如此,连这个永昌伯夫人王氏都不想做下去了。
  林若秋想起先前同皇帝的商量; 因道:“二哥好不容易当上侍卫; 您老可得好好打点着; 别让他出乱子。”
  先前听说皇帝召林从武进宫的消息,王氏虽然欢喜,回过头来又有些惶然。林从武这些年都没离开过家,如今骤然要到宫中当差,王氏的一颗慈母心难免上下不定——她更怕林从武惹出事来,带累家里就不好了。
  林若秋笑道:“您放心,二哥虽然憨顽,大事上却清楚得很呢,纵使手脚莽撞些,触犯宫规的事他还是不敢做的。”
  她看林从武就挺好的,大智若愚,虽然武艺称不上拔尖,保命却算得第一个。从前邻舍间的孩子争执火并,林从武假意掺和,却混在其中打太平拳,自己半点伤都不受。那时林若秋知道,这位二哥看似愚钝,其实带着点蔫坏劲。
  也许做侍卫对他而言是一份不错的差事,比上沙场打仗强。
  王氏想想亦然,因不再拦阻,只嘱咐道:“你二哥虽比你长两岁,却不及你为人持重,且在宫中人生地不熟,若有哪里做得不妥的,还望你多照顾。”
  到底是亲生的骨肉,王氏更多挂念。
  林若秋笑道:“这个自然,哥哥一旦进宫,咱们兄妹俩总得彼此照应的。”
  王氏叹道:“他哪照顾得了你,你却是最会照顾自己的。”
  林若秋诧异不已,她一向以为自己是个无用之人,怎么在旁人眼中,她仿佛很能干似的,难道是她对自己的判断有误?
  直至王氏离去,林若秋还在思考这个问题。还在家中时,她自己明明就能过得很好,哪怕身边有个虎视眈眈的林若夏和佟姨娘,她吃亏的时候究竟也是很少的;反而是进宫之后愈发的依赖起人来,几乎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换句话说,是楚镇将她养娇了。
  这样下去,也许她会退化为原始人。不,连原始人都比她强些。林若秋决定恢复自立的秉性,至于该怎么做……她还没有想好。毕竟她还在月子里。
  身旁一个温和醇厚的声音道:“张嘴。”
  林若秋下意识抬起下巴,便觉一粒粗糙硬实的物体落入齿间,那酸甜夹杂的滋味激得她舌尖一爽,她抖擞精神问道:“是什么?”
  “新腌的话梅,好吃罢。”楚镇扬了扬手,仿佛有意逗她,“还要不要?”
  结局毫无意外,林若秋很没骨气的被诱惑了。她有滋有味的嚼着话梅果,心头不无郁闷:难怪都说由奢入俭难,她果然还是更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罢。
  =
  林若秋身为内宫女眷,不便与外男来往甚密,因此林从武进宫那日她并未亲自面见,只让进宝带了些必要的衣裳什物过去,当然,银两也是必不可少的。林若秋不敢给他太多,怕他被人引诱到赌场里输个罄尽,虽说吃一堑长一智,刚进宫首要的是学规矩,而非长见识。
  进宝回来时便笑眯眯的告诉她,“二少爷在外头处得很好,虽然初来乍到,却也结交了几个亲朋。”
  性格外放的人要打交情自然是容易的,不过资历受限,林从武也见不到多么厉害的人物。可当林若秋听到他跟忠勇侯府的二公子颇有来往时,她却真心诧异了,“二哥怎么认识那人的?”
  进宝挠头,“不知,京城就这么点大,偶然也能遇上罢。二少爷说的话才叫好笑,他说忠勇侯府那位李清公子竟颇羡慕他,也想到宫里来当侍卫呢!”
  林若秋忍俊不禁,“这真是说笑了。”
  李家的爵位虽叫长子袭去,可李清身为老侯爷次子,皇帝又有意抚恤,自然不可能让他当个侍卫这样简单,多半会在朝中择一要职任之,这位二公子真会开玩笑。
  其实这话或许半真半假咧。林若秋看书的时候虽不够详尽,可被安然一提醒,她亦想起那段故事。难道李清之前赌气离去,如今却仍余情未了么?那么宋皇后对这位故人又将如何?
  不过这些并非林若秋所能管的事,她便懒得多操心了。出月之后便是林若秋晋为淑妃的册封礼,想起那些繁冗不堪的流程与累赘厚重的衣裳,林若秋便觉得头疼,光是淑妃的首饰都这样沉重,宋皇后想必更不消说了——难怪她总躲着不愿见客呢,多累呀。
  赵贤妃并未如先前所说那般称病,依旧盛装出席了林若秋的庆典,只是在仪式结束后两人打招呼时,赵贤妃脸上闪过一丝难堪。
  林若秋知道她在为称呼问题发愁,很大度的选了台阶下,“姐姐与我同在妃位,就不必过分拘泥礼数了,仍和先前一般姊妹相称吧。”
  她已经在位分上越过了赵贤妃,自然不必同个称呼较劲。
  赵贤妃则如蒙大赦,笑容满面上来牵她的手,“妹妹说的很是,咱们姊妹本就不应如此生分。”
  川儿在后方悄悄嘀咕,“您别得意,淑妃娘娘是怕您把她叫老了呢。”
  赵贤妃没搭理他,只暗地里伸出一足,狠狠碾在他脚掌上。那小太监痛得龇牙咧嘴,到底没敢声张。
  林若秋假装没瞧见这主仆俩背后的热闹,笑盈盈的转身回宫。
  位分既定,琼华殿也焕然一新,林若秋身心无比舒畅,满以为就此能喘口气了。谁知皇帝却马不停蹄地提出,希望她能帮忙谢赵二人协理宫中事务。
  林若秋当即发出哀嚎,“为什么呀?”
  她看谢贵妃跟赵贤妃两人就合作得挺好的,压根就用不着她去分忧。且皇帝的后宫虽不充裕,上至太皇太后与诸位太妃,下至一双皇子公主,满打满算起来事情着实不少,林若秋不觉得自己有精神应付。
  她柔情满怀的趴在皇帝膝上,眼中却是满满的不情愿。
  皇帝脸上则尽是恨铁不成钢,若非虑着她为人母的身份,似乎便要打她的屁股。好容易才按捺下了,沉声道:“你当朕是为了谁?”
  林若秋眨巴眼望向他,“为了您自己痛快,为了给臣妾找罪受?”否则想不出皇帝这样做的必要。
  “你把朕想得也太小气了,”楚镇冷哼一声,提点道:“你就半点没肖想过宫中权柄?”
  林若秋:……
  她还真没肖想过。权柄是什么,能吃吗?


第92章 见客
  楚镇瞧见她这副懵懵懂懂的模样; 便知她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可已经到了这份上; 总不能半途而废,因谆谆劝道:“就算从前没想到,为了婳婳和阿瑛,你也须打算起来。若你这位母妃在宫中得力,他俩的前程也会更好些罢。”
  虽说宫中素来讲究母凭子贵,却也有子凭母贵的说法; 楚镇若非经昭宪皇后抚育多年; 未必能顺利登上帝位。
  林若秋固然晓得这些; 可她不觉得自己能比谢氏等人做得更好,且万一出了岔子,岂非会沦为笑柄?
  楚镇极有耐心的道:“不会也可以慢慢学嘛; 朕看你这琼华殿治理得就有模有样。”
  因了这个; 楚镇觉得她还是挺有天分的。不然她一个新进宫的宫嫔,这几年治下也没出过鸡鸣狗盗之事; 这不正说明她的能力吗?
  林若秋心虚的垂下头,她能说她根本就没管过琼华殿的日常事务吗?内事不决问红柳,外事不决问进宝; 有这两人当她的左膀右臂; 林若秋的日子可谓清闲极了。
  楚镇简直难以置信,“你就这样放心将权柄交到他们手中?”
  委实有点超乎皇帝的认知; 这宫里从魏太后往下; 哪个不想大权独揽; 从没有谁让底下人一手包办的。皇帝虽那样信任魏安的忠诚; 也还是存有三分戒备,不然这小子一旦反水,他身为皇帝的处境可不太妙。
  林若秋则干巴巴的道:“不然呢?”
  她是不觉得有什么好疑心的,难道这两人还能推翻她自己上位?须知红柳跟进宝就算有些势力,也都来源于她,至于和外人联合起来牟取更大的利益……这宫里谁又比她拥有更多的好处,皇子公主都只在琼华殿一家而已。
  楚镇被她一反问不禁语塞,有时候觉得她傻,有时候又觉得她说的话很有道理,大概这个就叫做大智如愚吧。
  不过皇帝可不会因此放松,遂正色道:“就算他二人忠心毋庸置疑,你自己心里也须有杆秤,别轻易叫人糊弄了去。这协理六宫的事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朕既将此重任交托与你,你自当为朕效力。”
  林若秋欲哭无泪,“我能拒绝吗?”
  “不能,”楚镇面无表情道,“既为四妃之一,理当管理宫中事务,否则朕留着你难道是为吃闲饭的?”
  又轻嗤一声,“若你实在不愿,朕只好将你降回原来的位分,横竖你不在意这些。”
  林若秋一激灵清醒过来,忙拍胸脯保证会好好为皇帝办事,开玩笑,皇帝不提拔她就算了,既然已经荣升为淑妃,林若秋自然不可能自降一等——她也要脸呢。什么也不做却被贬谪,旁人猜测起来不定以为她怎样触怒天颜,那她更得成笑话了。
  楚镇见威胁起到作用,因满意拨弄她一缕秀发,且道:“朕明日就让魏安将尚宫局这些年的账册取来,你先慢慢看着,等熟习之后,处理起来自当游刃有余。”
  林若秋光靠想象都能猜出那是多么巨大的工作量,可怜她自从高考之后就没与书卷这样亲近过,这下可有苦头吃了。无奈话已经撂下,林若秋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她后悔在家中时没多跟王氏学习经济事务,可她也没想到自己会这样早嫁人的——若非那道选秀的旨意,她本可以在家中多逍遥快活两年。
  当然她并不后悔遇见楚镇,只是韶华短暂,太早告别做姑娘的时光毕竟是有几分可惜的。
  楚镇见她在那儿嗐声叹气,便知她在管家的事发愁,因徐徐抚上她的背,“无须多虑,有不懂的,只管来问朕,朕自当好好教你。”
  林若秋敏感的察觉到那只咸猪手在背后的动作,因向皇帝飞了个白眼,说好的要教她看账目呢?她瞧皇帝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总不能教着教着就教到床上去了吧。
  楚镇与她挨得更近,声调也带了些缠绵之意,像化不开的蜜糖,“朕记得你已经出完月子?”
  “可妾还想多休养几天。”林若秋警惕的往后挪了挪,其实她已经调理得差不多了,几乎已恢复到怀楚瑛之前的状态,之所以这样抗拒与皇帝亲近,只是怕再度中招——她是还想再生一个,却没打算这么快就生。儿啼女哭甚是恼人,她也想过几年清净时光呢。
  皇帝看着壮健,身躯倒和游龙一般夭矫,很快便已缠住她的腰,“放心,朕无非抱一抱你,不会做别的。”
  等两人到了帐中妖精打架的时候,林若秋才领悟到:男人的嘴,骗人的鬼,这话对于任何阶层都是适用的。
  =
  她这厢如胶似漆,比较起来,李家那位进宫的新人却没激起半点水花。虽说李氏女入宫本就不求得幸,可落在外人眼里,更像是林淑妃争宠善媚,故意霸着皇帝不放似的。
  对于这些流言,林若秋自然不做分辩。莫说她处事向来偏于泰然自若,旁人的攻讦诽谤伤害不了她,她便懒得理会;况且,她跟李氏毫无交集,就算有人想掀起风波,也得掀得起来才行,她当然不会主动去寻李氏的麻烦。
  她却想不到李氏会主动来见她。
  其实这本就是理所应当,新人入宫,循例要对位分高的嫔妃逐一拜见,以示恭敬。李蔷最先去的是宋皇后宫里,她先命人具了拜帖,这不稀奇,稀奇的是宋皇后居然接受了——须知林若秋当年那拨秀女进宫的时候,宋皇后可半点没理会。
  看似是件小事,可唯因宋皇后前后态度的截然不同,宫中机敏一点的人难免起了警觉。
  红柳悄悄向林若秋道:“听说赵贤妃气得不得了,直斥这李婕妤心机忒重,一来就投效了皇后娘娘。后来李婕妤上门拜访,赵贤妃直接称病,将她拒之门外。”
  不怪赵贤妃恼火,她当年若能与宋皇后联手,老早就将谢贵妃按下去了,哪能轮到如今分庭抗礼,甚至让谢氏更胜一筹,甚至还有个林氏后来居上;赵贤妃原以为宋皇后太过清高才不愿结交嫔妃,如今见她与李氏来往厚密,那妒火便蹭蹭的上来。
  林若秋心中却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只不便对人说——宋家与李家虽有些交情,却也不过是寻常世家之谊,宋皇后本不必对一个养在深闺的侯门女另眼相看,能令她这般牵肠挂肚,就只有……
  林若秋停止遐思,她虽然对剧情有大致掌握,却从不打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