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

第77章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第77章

小说: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嗔恕
  林若秋便嗔道:“那冰雕谁来弄不好,非得陛下您亲自动手,万一冻病了可怎么着?”
  她自己身子不便就等于半个病人,若皇帝着了风寒,她可没闲工夫侍疾去。
  璨璨灯火下,楚镇看着她半羞半恼的桃粉面容,倒觉得甚惹人爱,因凑过去在她唇角轻挨了下——当然,他没擦嘴。
  林若秋间接品到了鸡汤的滋味,不知该谢他还是该骂他。身边恰好没带绢帕揩拭,只得由着楚镇将那点汤汁舔舐干净。
  还好光线昏暗,否则此刻她的脸该红得跟猴屁股一般了。
  两人又欣赏了一会儿冰雕,林若秋便道,“可惜,这东西一出太阳就存不住,再美也总是要化的。”
  简直和烟火一样。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林若秋难免生出几分盛极必衰之感。
  楚镇悄咪咪攥紧她的手,“也不难,只是费些物力,找人将冰山藏进地窖里,过个几年再抬出来,婳婳她们还能看个新鲜。”
  林若秋发觉自己跟他的思维模式还是挺不同的,她习惯性做最坏的打算,容易朝消极的方面去想,这就导致她做人的态度也同样消极;可对楚镇而言,一件事总有解决的办法,在事情未有定论之前,他绝不会放弃希望。
  联想到之前伯府的事,林若秋顿生愧疚,她轻轻问道:“臣妾家中的风波,陛下是否早就知道了?”
  没道理进宝都能打听的事,魏安会打听不到。
  楚镇沉静望着她,“朕知道,但朕等着你亲口说与朕听。”
  可她最后也没说。林若秋只觉胸口一抽一抽的紧,咬着嘴唇,却无言以对,的确是她不对在先,她觉得那是家丑,却忘了眼前的男人也是她的家人。
  一片茫然中,楚镇低低拉起她的手,凝声道:“朕原本想要帮忙,可是又觉得,你会否希望朕帮忙?若朕自行其是,你是否得反过来怨朕?颠来倒去三五日,朕竟没好意思见你。”
  他抱歉的朝她一笑。
  林若秋愈发惭愧得无地自容,嗫喏道:“是妾的错,妾不该妄自揣测陛下。”
  怎么就先入为主地觉得他一定会独断专行?倘若她凡事都不跟他商量,又怎能妄自以为两人之间没有商量的余地?
  她将头垂得更低,仿佛除了道歉之外别无其他言语。可几句轻飘飘的歉意又有何用?
  楚镇凝望她片刻,“朕先前已经说过,会一生一世照拂好你,若你不能对朕给予足够的信任,朕又怎能更好的施加保护?”
  情感的付出本来就是相互的,当她筑起那道心墙的时候,同样也将外界的爱与温暖隔开,这对人对己都是一种伤害。
  楚镇按着她的肩,见她眼角迸出几颗豆大的泪珠,在冰山的映照下格外明晰,不禁笑道:“哭得这样难看,等会子又得怪朕目睹你的丑态。”
  “那您就别看。”林若秋手忙脚乱想要拭去,谁料泪腺这东西偏不听使唤,越擦,滚落下来的反倒越多。
  楚镇只得用衣摆帮忙揩拭,好容易弄净了,林若秋低声道:“多谢。”
  “无妨,是你的袖子。”楚镇慢悠悠道。
  林若秋低头一瞧,险些又要炸毛,继而见皇帝那只衣袖上满是碎冰的屑粒,于是沉默下来。
  “以后还敢这样慢待朕么?”楚镇逗她,“以后你疏忽朕一日,朕就造一座冰山堆到你殿里去,天长日久,只怕整座宫殿都会被水淹泡烂,看你能住哪儿。”
  虽然是玩笑话,林若秋却半点没笑,只是轻声道:“不会了。”
  此时此刻,她才真正意识到,她生活的重心早就偏移,这里才是她真正的家。她的丈夫,她的孩子,还有她今后漫长的人生——她会竭尽全力让它变得更好,并且心安理得享受这份好。
  一室静谧中,她轻轻搂住楚镇的腰,这回不再绷紧身子,而是尝试着将全部的重心放上去。因她知道,那人不会让自己跌倒的。
  =
  开春之后,宫里便陷入一种奇异的紧张气氛,谁都知晓林妃产期将至,只是对于这个孩子,众人的期许自然不一。上一胎便罢了,皇帝膝下无嗣,生男生女都是幸事;孰知这第二次的机遇也落到林妃头上,她若没生下个皇子,岂非将要落人笑柄,膝下有两位公主,对宫里的娘娘而言可不是好事呀。
  林若秋的压力也同样巨大,不单是迫于周遭窃窃人语,也是知晓楚镇对这个孩子的期许有多大。其实黄松年悄悄告诉过她,此胎多半是个男胎,可单看脉象毕竟是有风险的,不到瓜熟蒂落的那刻,谁也不知结果如何。尽管楚镇竭力的安慰她,结果无论如何都无妨,可林若秋并未因此安心,她不想让楚镇觉得她之前撒了谎——毕竟她的确做了那样的怪梦,虽说梦只是梦。
  这般焦虑之下,林若秋的食欲自然而然降低许多,胃口也不像先前那样好了,倒省得黄松年劝她少吃——若后期孩子长得太大,分娩时会很危险的。
  对黄松年那套脉断男女的学说半信半疑,林若秋这个无神论者只得转投向神明的怀抱。她每日定要到宝华殿中上一炷香,既能祈求佛祖保佑她为皇家诞下一位继承人,也能顺便散散步,权作锻炼。
  无独有偶,赵贤妃这段时日也往宝华殿去得十分勤勉,对外只说祈愿林妃妹妹生一个健康的小皇子,而只有川儿知道,她所许的愿心是截然相反的。
  这日赵贤妃除进香之外,还特意到香案前边的签筒里掣了一支签文,找人解了番,却说是下签。
  川儿喜道:“如此甚好,看来如您所愿,林妃此回定得生女了。”
  赵贤妃瞪着他,“这哪叫如愿?真如本宫所愿,就该抽上签了。”
  这签文是与施主的心愿对着来的,她心想林妃生女却抽了下签,这不明摆着说林若秋要生个皇子么?
  川儿傻眼了,“那,您的意思是……”
  赵贤妃转身又掣了一支,谁知这次的结果与上次一样,仍是下签,她赌气将两支签都扔了,决定再到城外的山寺试试。
  川儿抹了把汗,“有何区别么?”
  赵贤妃恨他愚钝,“傻子,有陛下庇护,宫里的神都听她的,不比外边的神公平。”
  川儿:……
  您是认真的吗?他可从没听过这种说法。
  无奈赵贤妃主意已决,她就觉得林若秋运气太好了些,甚至不能用常理来解释。那林氏也没什么出挑的,无非陛下往她宫里去得多,有龙气庇佑,所以才会如此罢?
  赵贤妃于是借口为魏太后祈福,专程到城外沐浴斋戒了三日。
  等她心满意足地抽到一支上上签打算回宫,川儿却来了消息,琼华殿的林妃娘娘生了,还是个小皇子。
  赵贤妃这才明白,签文什么的都不可靠,有些人的运势,是连神明都阻挡不了的。


第84章 皇长子
  林若秋这趟生孩子的时机十分讨巧。
  适逢京中刚遭遇近一个月的春旱; 滴雨未下; 众人都以为今年的稻麦铁定是种不活了; 皇帝甚至已准备好命人开仓放粮; 好应对下半年的饥荒。然而就在林若秋阵痛起来的时候; 一场倾盆大雨轰然落地。
  这对百姓而言自然是极大的喜讯; 可对林若秋这个当事人滋味就不怎么美妙了。她本就担心着肚子里的那块肉; 听着窗外稀里哗啦雨声,愈发心烦意乱。
  红柳将一片切好的参片给她含在嘴里,一壁握紧她的手道:“娘娘放心; 没事的; 都会好的。”
  林若秋却镇定不下来。
  许是吃了上次的教训,皇帝这回特意免去早朝; 大清早就巴巴地在殿外守着。但因知晓林若秋格外抵触; 倒也不好擅自进去。
  林若秋不由暗暗叫苦,此时她才不想理会什么产房规矩呢,要是楚镇能在她身边陪着; 她求之不得——不知怎的,这回她心慌得格外厉害; 上次生婳婳都没这般紧张。
  可她也只好这么想想; 真要开口唤楚镇进来; 林若秋又畏缩了; 她害怕看到楚镇失望的目光。固然皇帝是最善解人意的; 就算她二度产女; 也绝不会指出她的不是; 可林若秋自己却过不去自己那关。
  她悄悄望了眼床头的黄松年,那老头儿正在镇定自若的指挥人手——胡卓这回也得空进来帮忙,虽然只能打打下手,对他而言已心满意足了。
  两人脸上都十分坦然,看不出任何对未知的慌乱。林若秋只得寄希望于黄松年医术超神,有他做担保,这一胎绝不会有岔子。
  很快,下腹的那种疼痛感再度袭来,林若秋顾不上思考别的,转而一心一意地使劲。
  稳婆忙上前为她揉肚子帮助分娩,内室再度陷入秩序井然的忙乱之中。
  寝殿外侧,楚镇斜签着身子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神情颇显焦躁,似乎比那殿中人还急迫些,恨不得代她受罪。
  魏太后就坐在皇帝儿子对面,母子俩却相顾无言,都没有什么话好说。原本魏太后是不必过来的,皇帝也没专程派人请她,可她还是来了,这叫楚镇难免有些不自在——自那夜谈话之后,两人相见日希,哪怕是见了面,也疏于唤一声母后,遑论说笑。
  裂痕一旦产生,便再难弥合。
  皇帝懒得没话找话,魏太后也不觉得难堪,只静静出着神,不知想些什么心事:恍惚记得她生楚镇的时候也是个雨天,先帝爷可没来陪她,就连孩子生下来,也没亲自过来探视,反而一道圣旨命人将皇子抱去昭宪宫里。
  从那时起,便注定了他们的母子缘分十分浅薄,可她毕竟熬出头了。无论皇帝对她有多少芥蒂,名份上总归是她儿子,她也因此得享太后尊荣。
  不知林氏能否有这样的福分。她这回想起林若秋倒没多少痛恨之意,魏家的女人都快死绝了,没死的也被关了起来,这宫里可不就是林氏的天下么?可这子嗣上的事却纯看天意,并非皇帝对林氏的宠爱所能决定的。
  但愿她不辜负这份期许。
  隔着一道厚厚垂帘,皇帝与内室的喧嚣嘈杂隔开,唯有黄松年的小徒弟胡卓来回穿梭期间,不断向他汇报里头情况。
  听说宫口开了,孩子的头出来一点,皇帝便喜上眉梢;又听闻林氏疼得没了气力,几乎厥了过去,他便焦急不已,恨不得立刻冲进去探视。
  魏太后见他忽而坐下,忽而站起,整个人跟癫了一般,忍不住道:“太医和稳婆自会照顾好林氏的胎,皇帝你就不用操心了。”
  楚镇冷冷道:“那是朕的亲骨肉,朕怎能漠然旁观?”
  这话分明暗指昔年之事,魏太后只得默默闭上嘴。
  好容易听到一声清脆儿啼,楚镇顾不上等稳婆出来回话,一阵风似的冲了进去。
  这厢崔媪便揪着一个宫娥问道:“是男是女?”
  宫娥脸上亦是止不住的喜色,欠了欠身道:“回姑姑的话,林主子生了一位小皇子。”
  无怪乎琼华殿的人皆额手称庆,困扰了这么久的阴云总算驱散了,看来真应了那梦日入怀之说,她家主子的确是有福的。
  不提那宫娥忙着进去讨赏,魏太后脸上亦显出些如释重负来。
  崔媪知其所想,因笑道:“这下您的心事该了了。”
  无论魏太后与林氏交情如何,林氏腹中的孩子亦是她的血亲,没有哪个祖母不渴望早些抱上孙儿。
  魏太后轻轻笑了下,带着点无奈道:“哀家只是替皇帝高兴。”
  她哪能说什么?担心那碗落胎药害得皇帝不能人道?纵使林氏后来的盛宠令她打消了些许疑虑,可直到皇子生下来的这刻,魏太后才终于放心,此时她方恍然惊觉,自己对于皇帝始终是有一份歉疚的——尽管她永不会在皇帝面前承认这点。
  趁着大伙儿都喜气洋洋,崔媪一鼓作气劝道:“您也进去看看皇子罢,不知那孩子会长得更像陛下还是先帝爷。”
  都说孙子类爷爷,也许魏太后会在那孩子身上看到先帝爷的影子也说不定。崔媪是知道的,无论先帝爷生前对魏太后多么刻薄寡恩,魏太后可从未忘了他,有时候梦里还会叫出那人的名字。
  魏太后迟疑片刻,轻轻摇了摇头,“还是算了,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哀家去惹得不痛快做什么。”
  因扶着崔媪的手将要回宫。
  崔媪以为她仍为皇帝方才的话耿耿于怀,因劝道:“陛下只是见林妃娘娘生产辛苦,情急之下才口不择言罢了,您无须放在心上。”
  “无心如何,有心又如何,他说的是实话,哀家都该受着。”魏太后叹息道。
  她既然做得出,自然也能担得起。何况皇帝给她的不过是些冷言冷语,虽然难听,却伤不了她分毫,不像先帝,几乎毁尽了她的一生。
  =
  林若秋浑身热乎乎的躺在楚镇怀里,感觉就像一个火炉靠上了另一个火炉。她以为自己出的汗就够多了,结果皇帝比她流的汗还要多,简直像从锅子里捞出来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