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

第60章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第60章

小说: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柳颔首,“应该是,与娘娘您这儿隔得也不远。”
  林若秋长长吐了口气,还好皇帝顾念规矩今夜没召她侍寝,否则在道观两人还搂搂抱抱的不松开,成什么样?
  但愿皇帝夜间别悄悄闯入,林若秋思及此处,一激灵从床上爬起来,只见这禅房窗户的榫卯结构十分精巧,看来防贼效果还是很实用的,只是里头的人若遇急事想翻窗出去,似乎也不容易。
  林若秋见天色已经不早,因朝红柳道:“今夜你就在我房里歇吧,不必到外头值夜。”
  更深露重的,难免着凉,道观毕竟不比宫中暖和。
  往常是为避忌陛下,红柳等人才不好近身,今夜林主子既独宿,红柳只得答应下来。她将铺盖拖到床尾,很快就闭眼轻轻打起了呼噜。
  林若秋却辗转难寐,一忽儿想起那老道姑的话,觉得楚镇对自己的钟爱都是梦幻泡影,不久的将来定会失去;一会儿又觉得那道姑不过是个江湖骗子,自己凭什么三语两语就相信她?早知如此,自己就不该到白云观来,好好一趟出行的心情都给毁了。
  直到将近子时,林若秋才终于合眼,浓重的困乏席卷全身。
  迷迷糊糊不知睡了有多久,林若秋被一股烟气呛着,忍不住咳了两声,还以为是口干的缘故,及至那股浓烟的味道愈发刺鼻,她这时才觉得不对来,忙一把推醒身旁的红柳。
  红柳亦是个警觉的,一骨碌坐起身子,但见白烟袅袅从窗纸的缝隙透入,不禁有些慌神,谁知那木门受热变形得格外厉害,一时难以推开,红柳只得从窗棂上想办法。
  林若秋见她铆足了劲儿折腾那些木条,情急生智,从床底摸出一把生锈的斧头来,三五下就已将门劈开,看来当初造这禅房的人并不糊涂,事前已预料到可能的危险情况。
  两人夺门而出来到院中,林若秋用力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本想看看是哪里失的火,随即却想起皇帝来:她一个昭容娘娘无足轻重,莫不是有人想行刺皇帝?
  林若秋的脸顿时白了三分,顾不上细问就转头朝楚镇的禅房飞奔而去,红柳在后头都还追不上她。
  然而没走几步,浓密的树荫下忽有幢幢黑影过来,林若秋瞧着那轮廓有几分熟悉,不敢贸然上前,只站住脚步问道:“是陛下么?”
  那人声音迟疑,“若秋?”
  借着月光认出彼此形容,林若秋悲喜交集,忙不迭的扑进他怀中,眼中泪光闪闪。皇帝若真出事,那她也不想活命了!
  楚镇虽被她抱得有些尴尬,心中其实亦有几分欢喜,面上却沉声道:“方才朕一听到消息,生怕你出了意外,便立刻想着来瞧瞧究竟……”
  林若秋在他肩膀上蹭了蹭,将眼泪鼻水擤去,“妾也是。”
  天晓得她担了多大的心,还以为有人想对楚镇不利——要说得罪,皇帝得罪的人想必是天底下最多的,谁叫他是皇帝呢?
  楚镇耐心哄着她止住哭,又掏出手绢细细为她拭去眼泪,林若秋这才破涕为笑,“见您没事,妾便放心了。”
  但既然两人都好端端的,到底是何处出了岔子?
  林若秋正在狐疑,魏安气喘吁吁的从后方跑了来,怀中仍不忘抱着那柄拂尘,“陛下不好了,太后娘娘她……”
  楚镇脸色一变,“你说什么?”
  他再无迟疑,急遽迈开步子,向魏太后所住的东厢房赶去。林若秋亦连忙跟上,就算魏太后与她之间曾有多少不快,可那位毕竟是皇帝的生母,于情于理楚镇都不可能扔下不管。
  两人到了近前,只见周遭一溜厢房都已腾起滚滚黑烟,浓云卷天而上,从窗棂中也能窥见隐约火光。因魏太后喜好清静,这一带只住了她一人,原本有几个打地铺的小女冠,也都被住持赶出来,省得打扰太后她老人家歇息。
  虽说自己观中的人俱安然无恙,住持可不敢流露出丝毫庆幸之意,反而越发低眉敛目,毕竟太后此刻仍生死不知。
  一行人团团簇拥在庭院中,取水的取水,灭火的灭火,其中不知是谁忽然叫道:“妙衡呢,妙衡去哪儿了?”
  见林若秋脸上露出疑惑,红柳悄悄向她解释,“便是先前的昭仪娘娘,虽说为太后祈福,可离宫修行总得赐法号的。”
  话音未落,忽见寥寥火光中,一个纤弱的身影背上背着一人蹒跚地走出来,众人忙七嘴八舌迎上前去,“妙衡,怎么你会在里头?”
  又有人发现她背上正是魏太后,楚镇忙走到近前,见魏太后还有鼻息,忙命传太医。还好随行的侍从中就有颇通医术者,黄松年虽无法亲手前来,也派了几个经验丰富的下属代为照应。
  几人检视了魏太后的脉象,面容,舌苔,俱松了口气,“陛下放心,太后娘娘只是受惊过度晕过去了,并无大碍。”
  楚镇颔首,“那便好。”
  林若秋适时的提醒道:“陛下,也请看看昭仪娘娘的伤势吧。”
  众人这才发觉那女子半边胳膊都快烧烂了,焦黑如炭一般,甚至已无鲜血冒出,只剩下死黑翻卷的皮肉。
  有胆大的女冠上前揭开衣裳看了眼,吓得忙后退两步,若非身在道观而非佛寺,只怕她该念阿弥陀佛起来。
  太医验看了魏语凝的伤势,皱起眉头道:“昭仪娘娘这伤可实在不轻,若要痊愈,少说得三个月往上,且这条胳膊也未必能复原如初。”
  楚镇虽对魏语凝并无男女之情,但见她这样舍身相救魏太后,亦难免有所触动,因点头道:“朕会不计重金与人力,你们务必拿出十分本事来,尽力医治,不得有误。”
  太医只好点头。
  林若秋见魏语凝面色灰败,神情却出奇的镇定,心中不免有些疑惑,本想发问,但见楚镇一脸忧心与关切望着魏太后,她想了想,还是将那些话咽回去:当局者迷,此刻皇帝必然听不进那些言语的。
  林若秋便只扯了扯他的衣袖,柔声道:“陛下,此处尘灰扑鼻,还是赶快为太后娘娘挪一处所在,好让娘娘安生静养。”
  楚镇忙命人依照她的话办去,一面握着林若秋的手,“还是你想得周到。”
  林若秋赧然垂首,并未注意到魏语凝眼中流露的一线冷芒。
  没多会儿,两位病者都已被人抬走,原本忧心忡忡的众位女冠也都欢喜散去。虽说房子走水了是极大的损伤,可皇帝说了,会从宫中拨出钱银与人工来重新修建,等于白得了一座新的观宇,如此岂不美哉、
  林若秋望着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屋舍,总觉得仿佛忽略何事,因抓着魏安问道:“方姑姑呢?”
  那种不安的预感越来越强烈,她忽然觉得自己不该问的。
  魏安已垂下头去,“方姑姑为保护太后娘娘,已然殒命其中。”
  =
  魏太后用了药,隔天就已清醒过来,只是年纪大的人难免心智脆弱,未免太后动怒,众人也不敢拿走水之事去打搅她。
  比较起来,魏昭仪——也即她们称的妙衡女修伤势却重得多,太医们费了好大的劲才将腐肉拔除,再敷上伤药,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会复原如初。魏昭仪倒真是个有骨气的,上药的时候疼得那般厉害,她却一声不吭,难怪能从火海中将太后救出来,果然不似寻常女子。
  林若秋悄悄叫来一位女冠查问,“太后娘娘所住的禅房离妙衡仙姑很近么?何以她那样快就能发觉。”
  并非她多疑,只是这件事实在太巧了些,正赶上魏太后来白云观就出了事,且看眼前的形势,魏语凝是非回宫不可了,道观里毕竟不方便养伤。
  那女冠摇头,“倒是称不上多近,不过咱们观里每夜都有轮值的人,可能妙衡师姐就在其中罢,且太后娘娘跟妙衡师姐乃姑侄,可能妙衡师姐也对那处格外注意。”
  也对,魏语凝再怎么丧心病狂,想必也不至于要将亲姑母烧死,且她自己都身负重伤。眼下太后安然无恙,只可怜了那位方姑姑,从此便再没这个人了。
  林若秋虽跟魏太后关系不佳,那位方姑姑倒着实不错,几次还帮她在太后面前遮掩,林若秋心下十分感伤,因留下一袋银子,嘱咐那女冠做场法事,好帮方姑姑超度亡魂。
  仪仗在白云观停了四五日,魏太后的情形看来已好多了,未免朝政累积过多,皇帝便不愿再耽搁,因决定就此启程。
  魏语凝则仍未有复原的迹象,虽然敷了药,可伤口每日都在溃烂,人也因发烧而昏迷起来。这种情形皇帝自然没法扔下她不管,因去向魏太后请旨,魏太后道:“那便让她回宫罢,这伤也只有宫里的太医才治得好。”
  众人虽不知魏太后先前为何让这位侄女离宫祈福,但不管从前有何矛盾,如今魏昭仪舍命相救,想必两人总能冰释前嫌。
  车轮辘辘向京城驶去。
  林若秋坐在马车上,楚镇悄悄捏紧她的手,“这次的事让你受惊了,朕保证,日后不会再让你置于险地。”
  林若秋微微一笑,“臣妾不怕危险,只要有陛下陪伴,臣妾便甘之如饴。”
  在那一刻,她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心意,她不能因为对未来的恐惧就舍弃掉眼前的幸福,只要楚镇还在她身边,她便不会将他推开。天命又如何?还未发生的事,谁能知晓是福是祸,即便真是命里注定,她也会竭力挽回——人的幸福是要靠自己争取的,争都不争的,若不是傻子,那便是懦夫。
  她望着京城一片繁华气象,头一次庆幸自己身处其中,当然更庆幸的是有身边这个人,与他共度山河辗转、岁月变迁。
  林若秋靠着楚镇的臂膀依偎了一会儿,便轻轻跃下马车,“妾去看看太后娘娘。”
  楚镇愕然,“你不是……”
  林若秋微笑道:“陛下是孝子,妾自当以陛下您为楷模,这才叫君为臣纲呢。”
  楚镇委实拿这油嘴滑舌的小妮子没办法,只得摆摆手,“快去吧,到了母后跟前可别说这些有的没的。”
  魏太后最厌轻浮之人,这个林若秋自然知道,她点点头,轻手轻脚的来到魏太后马车旁,献上一盅自己亲手煲的老鸭汤。
  好不容易学会这道菜,没让皇帝尝个鲜,倒令魏太后拣了便宜。不过林若秋也懒得计较这些了,她素来极有同理心,即便此刻受伤的不是魏太后只是个普通人,她也会慰问一二,因轻声唤道:“太后。”
  魏太后的眼睛淡淡扫来,“怎么是你?”
  她看起来已和常人无异,只是气色仍不是上佳,不知是那日的惊吓还未过去,还是为失去多年的老仆而伤心。
  林若秋笑了笑,努力使自己的表情看上去忠厚诚恳些,“臣妾听说娘娘您近来食欲不佳,因此特意煲了一盅汤饮来,还望娘娘莫嫌弃臣妾手艺粗苯才好。”
  “哀家没胃口,拿回去吧。”魏太后别过脸,正眼也懒得看她一下。
  “太后娘娘莫非还在为方姑姑伤心么?”林若秋不知何时已经敛容,安安静静的道。
  魏太后眉心一跳,显然被她说中了。到底是多年的老仆,魏太后虽总嫌方含太过聒噪,脑子也笨,可如今没了那个人日日来烦她,魏太后反倒愈发不自在。
  林若秋轻轻叹息,“方姑姑服侍您多年,恰如家人一般,若臣妾处在您的位置,只会比您更加伤心。可人死不能复生,太后您再伤心,也须保重自己的身子,方姑姑若泉下有知,定不愿见您这般消沉的。”
  魏太后冷笑一声,到底还是将汤羹接下,嘴上却不饶人,“你说这些鬼话是想诓谁,你以为哀家能被你三言两语哄骗了去?别以为哀家和皇帝一般傻,才能被你玩弄于鼓掌间。”
  林若秋笑道:“太后娘娘自然睿智过人,才能得上苍庇佑。”
  魏太后冷声道:“哀家当然福大命大,你倒一心盼着哀家葬身在白云观里吧?哀家岂能容你如意。”
  “太后娘娘也太看得起臣妾,臣妾自然惟愿太后您凤体长安,只是臣妾更加惜命,如魏姐姐那般奋不顾身相救,臣妾恐怕做不出来。”林若秋平静说道。
  魏太后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你还算老实。”
  “臣妾自知无用,不敢与昭仪姐姐比肩,唯有在心底道一声佩服罢了。”林若秋轻轻叹道,“说来那夜并非昭仪姐姐值更,她却立刻能知道太后娘娘您房中走了水,这般关切委实叫人可敬可叹。”
  魏太后眼中不禁出现一丝疑窦。


第67章 鸿门宴
  林若秋说完这句带钩子的话; 便知趣的行礼告退——说再多就成挑拨离间了。虽然她的确有那么点挑拨离间的意思; 但有时候真真假假的才更有用; 魏太后若起了疑心,她自然会去调查; 就算查不出什么来; 这对姑侄想必也不可能如之前一般融洽。
  林若秋自己是毫无证据的,也不可能光明正大提出质疑; 谁都知晓魏语凝因救助太后而受伤; 她倒怀疑对方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