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

第50章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第50章

小说: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固然驸马是无法休妻的,可看湘平的神情,就算陈家人不敢有所表示,她心里必定梗着一根刺:哪怕身为金枝玉叶,这子嗣的问题还是令她烦扰不已。
  魏太后不禁遥想当年,莫非真是当年那碗落胎药损了身子的缘故,以致于她所生的儿女个个子嗣不丰,皇帝就不说了,湘平至今毫无所出,就连邺王府中也独得一个世子,桩桩件件未免太巧合了些。
  魏太后从不后悔当年用那碗药除去齐氏,更不怕齐氏前来冤魂索命,可眼前种种,不得不让她联想起是否报应:因为她曾经造下的孽,老天爷才要报应在她这些儿女身上么?魏太后的身子不禁微微战栗。
  湘平长公主按着母亲的手劝道:“女儿知道您跟林氏多有龃龉,可看在她为皇兄生下孩子的份上,多少宽宥些吧,好歹也让女儿跟林氏相处起来不那么费力,女儿还想到她宫里多沾些喜气呢。”
  成见到底是不容易消除的。魏太后见一双儿女俱站在林若秋那边,难免有些恼火,“她有何喜气可沾?说到底也只是个公主,来日生下皇子你再去道喜不迟。”
  湘平公主实在拿这位顽固的母后没办法,只得努力露出笑颜,“能生公主,自然也能生皇子,您还怕等不到那一日?儿臣知道您属意三哥,可邺王的资质差陛下远矣,就算要立其为皇太弟,您倒不怕难以服众?楚兰还小虽看不出什么来,可如今面目有损,将来要过继陛下一脉亦是困难重重,您与其指望这一家子,还不如指望陛下早日生一位龙子出来,省得让其余宗室拣了便宜,须知陛下可不止邺王这一位兄弟。”
  见魏太后有所动容,湘平公主索性再下一剂猛药,“陛下虽然柔善,您忘了太宗皇帝和先帝么?若您这方催逼得太紧,只怕陛下效仿太宗皇帝也是有可能的。”
  太宗皇帝嗜杀,不少兄弟都折损在他手里,史官们至今谈起来仍脊背发寒。
  魏太后登时眉立,“他敢!他倒不顾虑百年名声?”
  湘平公主笑道:“名声虽好,不及江山,母后您细想便知,太宗皇帝再怎么被人说他暴戾,如今还不是安享宗庙,百年之后,谁还记得那些枉死之徒?这才叫功过留给后人评哩。”
  魏太后不禁愣住。
  湘平公主言尽于此,再度施礼之后,便转身告退。她望着长乐宫屋檐上飞扬的兽头,情知魏太后教这些年的荣华富贵迷晕了眼,以致于许多事都看不清了。
  但愿她这回能有所了悟。
  林若秋坐月子做到第十天,长乐宫派人送来一把金灿灿的长命锁,看样子是新打造的,十分精美,只是戴在婴儿脖子上未免太沉重了些。
  可林若秋仍是含笑收下,哪怕不为实用,拿来赏玩也好。何况金子的分量这样足,看出魏太后是破费了,这番心意怎能不要?
  至此,宣告了长乐宫与琼华殿冷战的结束,亦宣告了皇帝与太后的冷战结束。之后楚镇抽空去长乐宫探望一趟母后,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随后而来的是另一个新闻,因西南今年水患大作,淹坏了不少房屋田舍,竟至饿殍遍野。楚镇每日为忙着整顿灾情与赈济流民几乎忙昏了头,好在谢相那方有了对策,暂且将局面控制住了,只是赈灾一事仍刻不容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止城中富户官吏纷纷募捐,后宫众人亦不敢有所怠慢,纷纷掏出了自己的小金库。林若秋原本算不上财力丰厚的那类——主要是没得家中支援——但幸而她刚生下一位公主,光贺仪拢共起来便是不小的数目。
  有了银子便有了底气,林若秋自然乐得表示慷慨,何况这是济世救民的善举。虽不敢比肩谢贵妃赵贤妃二人,可她拿出的捐赠也算赵谢之下独一份的了。
  反正也是借花献佛。
  与此同时,宫中却有一项流言悄悄散播开来,道是如今城中灾民都在忍饥挨饿度日,可皇帝却打算为初生的小公主大肆举办满月宴,未免有伤人和。
  林若秋都快气笑了,“这话是谁说的?好没道理!难道因外头有人在挨饿,咱们就连饭都不要吃了?”
  赈灾的银子是赈灾的银子,满月宴的银子是满月宴的银子,两件事怎么能搅在一起说?
  进宝打听得清楚,遂上前一步蹙着眉道:“小的抓了几个人细问,仿佛最初只是长乐宫中人私底下议论,不知怎的就传开了。”
  看来魏太后还是不肯跟她好好相处,林若秋还以为经过湘平公主一番忠告,魏太后多少会消停些呢,看来是她把人想得太好了。恐怕此事也少不了其余宫里的人推波助澜,否则消息怎么传得这样快?
  林若秋眼下可谓骑虎难下,就算她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也得顾虑皇帝的名声——女儿是他们两个人的。
  进宝迟疑的看向她,“娘娘打算怎么办?”
  林若秋叹道:“也只好让他们如愿了。”
  与其等别宫里的人来“仗义执言”,倒不如她自己装得豁达些,也好落一个贤惠的名声。好在满月过了还有周岁,到那时想必再没有天灾出来捣乱了。
  林若秋计划已定,晚间楚镇过来时,她便娓娓提起将满月宴用度减半的事——当然不能不办,这毕竟是景婳的大日子,只是少不得得办得简单些了。
  谁知她甫一开口,楚镇便断然摇头,“不可,朕的女儿凭什么受这种委屈?朕不会同意的。”
  林若秋只当他是以退为进,索性将事情摊明了说,“陛下的家事再大也大不过国事,若为了一位刚出世的公主大肆操办筵席,又恰逢多事之秋,外头人难免会说陛下不爱护您的子民,臣妾不愿让陛下受流言所累。”
  楚镇冷哼道:“朕的子民?朕的子民又非个个都是朕生的,朕偏心自己的孩子何错之有?”
  林若秋愣住了,虽然皇帝的态度很无赖,听着却很有道理——因为他是天子,任何自私的话都能说得理直气壮么?
  楚镇盛了一碗奶白色的鲫鱼汤端到她身前,“放心,此事朕自有安排,定不叫你为难便是。”
  林若秋只得保持缄默,她埋头啜饮了小半碗才想起来,鲫鱼汤貌似是下奶用的。
  所以楚镇还是嫌她奶水太少了么?呃,这话听起来怎么怪污的……


第57章 满月宴
  不过她还是非常尽职尽责地将那碗汤喝了个罄尽,照乳娘的说法; 她喝再多鲫鱼汤猪肘子汤都是白搭——反正她也没有奶。
  晚饭之后; 林若秋又喝了一碗桃红四物汤; 天天喝这些汤汤水水的,她觉得自己都快变成水库了; 戳一戳都能漏出来。不过却十分有用,这才两周不到,她产后的恶露已经排得差不多; 听说有些妇人过一个月都还滴滴答答的哩。
  只是有一桩十分痛苦; 红柳仍不许她洗澡,务必要她待足了数目再说。林若秋拗不过她; 只得服软,虽则她是琼华殿的主人,但看红柳才更像这殿里实际掌权的人物——也许过上三年五载; 红柳会被她培养成一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容嬷嬷。
  林若秋只得让红柳打水为她擦身,好在如今天不算热; 她又不太出去,算起来并没出多少汗,自然也就不太难受; 晚间清风一吹,反倒凉丝丝的十分宜人。
  擦身之后林若秋便换上轻便的小衣,两条白花花的胳膊坦然露在外面; 她自个儿却盘膝而坐; 在床帐内捣鼓起来; 又是屈腿,又是下腰——说是跳舞,倒不如说像跳大神。
  楚镇是个男人,自然看不懂这些,只好奇咦道:“做这些好玩么?”
  林若秋白他一眼,“自然是有用处的,太皇太妃传授我这项秘功,说是能早日恢复肌肤嫩滑,若二八佳人。”
  楚镇:“……其实你离二八佳人也只多了两年。”
  林若秋当然知道,正因如此才格外担忧,听说女人生完孩子之后就会加速衰老,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还没过完呢,她怎么能甘心?
  故而找黄松年验过那张方子的真伪,林若秋便立刻试用起来,这些稀奇古怪的动作也是太皇太妃教她的,说是配合使用,可事半功倍,尤其可使那处紧致若处子一般——大概就类似现代常用的深蹲。
  林若秋虽不晓得是否有此奇效,但每日晚间这么试一试,倒觉得神清气爽,睡觉也更加香甜,只当是做一套瑜伽或者柔软体操。不知是否心理因素,每日照镜子,气色也好了许多,比起生完孩子后那几天憔悴的光景,着实显得年轻又鲜嫩。
  至于对下部的作用嘛……则有待实际验证。
  可能是受楚镇的情绪影响,林若秋觉得自己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一丝焦急——这男人最近看她的眼睛都能冒绿光了,她除非是瞎子才能装作不知。
  景婳的满月之期很快就来了,林若秋因先前的提议被驳回,只好眼睁睁看着楚镇做成了一场热热闹闹的盛宴。她本来以为楚镇是想从自己的私囊取出一部分来添补,免得落人口舌,谁知这位皇帝陛下的主意更绝,他竟假借祈福的名义来为公主贺喜,于庆典上大肆举办祭礼,祈祷国运昌隆、天灾平息。
  如此众人还能说些什么?既然这场盛事为图上达天听,那自然花再多的银子都不算奢靡,毕竟小公主是本朝的祥瑞之兆,难道要说他们不愿小公主平安康健?那等于是在污蔑国祚。
  不止如此,楚镇借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齐聚一堂之机,亦趁机提出募捐的建议,之前赈灾皆仗着国库出银,全凭自愿,可如今人都来了,皇帝又发了话,再不出点血未免说不过去。何况当着许多亲朋的面,谁又肯说自己悭吝无德?自然得竭尽全力的表示慷慨。
  林若秋抱着女儿站在一边,笑得如沐春风,心底却不免暗暗吐槽一番,皇帝也忒狡猾了,连亲生女儿都舍得利用,她还以为这人单纯是为她出气哩。
  尽管如此,她亦不得不对楚镇竖起大拇指,换了她绝对想不出这样精妙的主意,这样婳婳的风光有了,国库也更充裕了,岂非两全其美?
  只是对有些人而言,事情就不那么美好了。
  宴会结束之后,林若秋随魏安等人一同盘点这回募集到的钱银,便听皇帝在那慢悠悠的发话,“如今百官们都肯踊跃分忧,朕的后宫也该出一份力。传旨下去,自今日起,各宫每月的份例减半,应季的绢匹布帛也都裁减四成,俟西南风波平息之后再行恢复。”
  魏安小心翼翼道:“长乐宫中就不必了吧?”
  楚镇面无表情,“太后乃朕的母后,自当体同一心,为天下人之表率,想必母后若得知此事,亦会大表赞同。”
  林若秋心道您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谁都知道满宫里就魏太后最奢靡,每月宰的肥鸡嫩羊数不胜数,吃不完的还得拿去喂狗,您这一下子猛然减半,岂非要了她老人家的命?
  但既知晓楚镇此举是在帮她出气,林若秋便不多说什么了。谁叫魏太后故意拿小公主扎筏子?她既要跟婳婳过不去,就别怪婳婳的爹跟她过不去。
  果不其然,月例减半的诏令刚颁下去,长乐宫就传来了魏太后肝气疼的消息,林如秋估摸着她这回真气着了。毕竟这些年皇帝虽跟她明里暗里有些隔阂,可面子上对这位母后仍是恭恭敬敬的,从不许旁人诋毁,魏太后更想不到皇帝一出手便这样厉害,偏偏楚镇所用的借口又是这样冠冕堂皇,她还不能反驳过去。
  魏太后再气,也只好忍耐着先过两三个月清苦的日子,谁叫她喜欢拿灾民说事,如今外头人人都在吃苦,独她一位尊贵的太后享福,未免太说不过去。
  比较起来,林若秋这厢的日子却好过多了,毕竟宫中的份例是按人头算的,她和婳婳两人的份例加起来绰绰有余,就算做做样子减去一半,可景婳本来也只在吃奶的年纪,日常自有奶娘服侍,哪怕少掉她那份,林若秋的日子依旧如常。
  皇帝的主意看似公平,其实对琼华殿最为关照,林若秋不得不感慨,这男人真是太狡猾了——可她就是喜欢这份狡猾。
  楚镇再过来时,林若秋便抱着女儿,亲自向他鞠躬致谢。
  楚镇被她逗弄了,“爱卿何须行如此大礼?”
  林若秋一本正经的道:“陛下为天下万民计,甘愿殚精竭力,甚至不惜得罪太后娘娘,委实可敬可佩。”
  “朕怎么得罪母后了?”楚镇笑道,“是母后自己说外头流民失所,心中忝不自安,朕才成全她这番心意,难道这也能视为不孝?”
  林若秋心想,敢拿母亲开涮,还真是够不孝的。不过也是魏太后自己把这个儿子越推越远,谁叫她不肯好好养尊处优,反而偏要在宫中搅风搅雨——但若不折腾,那大概也不是魏太后了。
  楚镇叹道:“朕连长乐宫的份例一并裁减,倒不单是因为母后那句话的缘故,你可知承恩公府里……”
  林若秋会心的道:“可是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