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

第186章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第186章

小说: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宁婉被这出意外惊得说不出话,林若秋却镇定地看向对面,嘴角反而噙着一缕笑。
  她素来是如此温和的,慈煦的,让人如沐春风。这是,他的母亲。
  楚瑛跪倒在地,转首间已泣不成声。


第225章 景嫦
  大周定国百年; 从未有过太子主动逊位之事,可它确确实实发生了。众人原以为太子是想借此博个谦逊的美名; 实则是挂羊头卖狗肉; 直至见太子的车驾出了宫门、一径去往蜀中; 众人这才恍然:原来宫中实实在在变天了。
  那,莫非是太子在与二皇子的斗争中落败,以致于落得如此下场么?众人难免有此猜疑,可听去送行的太监说,蜀王离开的时候脸色仍是好好的,与诸兄弟亦是有说有笑、眷眷情深; 众人于是如陷云里雾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继而圣上改立二殿下为太子的旨意下来; 众人虽有些莫名其妙; 却也只能高呼圣明。难得有这样兄友弟恭、退位让贤的义举,他们不跟着称颂,难道上赶着去打皇帝的脸么?何况,二皇子的资质亦是不差的; 赈灾途中更是表现优异; 颇有美名,某种意义上,或许比蜀王还要强些。
  至此,尘埃终于落定。群臣知晓蜀王这一去,日后是不可能再竞逐皇位了,只得歇了站队的心思; 规规矩矩准备服侍未来新君——这一位怕是不易打发呢,若犯在他手里,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林若秋知晓外头有些传言,可她也不主动澄清,让朝臣对楚珹多些忌惮是好事,也算帮他立威。一个深不可测的储君,总比容易糊弄的要强,阿瑛不就差点栽在这上头么?
  林若秋向皇帝叹道:“阿瑛这回难得决断了一次,自请退为蜀王,免去朝中一场风波,陛下的心也终于能安了。”
  楚镇不言。
  林若秋见他脸上犹有愠色,小心问道:“陛下还在生他的气么?”
  楚镇冷声,“他是真糊涂!”
  “他不是糊涂,他是真的傻。”林若秋叹道。
  “你相信他所说的那些缘由?”楚镇斜睨着她。
  林若秋坦诚点头,“我信。”
  阿瑛或许真的不想她生下这孩子,但,他不可能知道魏宁婉在其中做了另外的手脚。林若秋也相信,他的确有担心母后身子的缘故——毕竟林若秋自己都不确定能否坚持得住,她毕竟这把年纪了。
  至于阿珹,兄弟俩并无仇隙,但,阿珹的存在对于阿瑛的确是一重威胁,阿瑛又这样敏感多思,被人轻轻一挑拨便上了当。可他最初的目的,想必只是想将阿珹赶出京中,而非举刀相向。
  楚镇见她这样维护,脸色总算缓和了些,望着她道:“所以你哪怕知道魏氏密谋,也按兵不动,就是想看看他会不会真的动手?万一他真让你喝下那碗汤呢?”
  “他是我生的,我怎么会不信他?无论结局如何,我都给他一个机会,就算是看错人,我也认了。”林若秋从容道,“幸好,阿瑛不也没叫我失望么?”
  他终究爱他的母亲,这份意志,绝非一个才来了短短数月的女子所能撼动,魏家终究打错了主意。
  林若秋不由唏嘘,“他其实是个很善良的孩子,但,真的不适合作为一国之君,蜀中景色秀美,多崇山峻岭,去了那儿,他的心性想必会陶冶得更开阔一些。”
  皇帝哼了一声,算是默认,却不免嘀咕,“还好那魏氏没留下阿瑛骨血,不然,如今恐怕得闹出更大乱子。”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吵吵着选什么太子妃,白费功夫。
  林若秋道:“怎么可能有孩子?那魏氏仍是处子。”
  这回轮到皇帝惊着了,“处子?怎么可能?”
  他的儿子再傻,不可能傻到这份上罢,连男女之事都不懂得?他当初有心无力的时候,好歹也没这般懵懂呢!
  林若秋见他这般诧异,只得忍笑同他解释,“是真的,臣妾命人到暴室去验过,那魏氏的的确确是清白之身,做不得假的。”
  她也是怀着和皇帝一样的顾虑,才想去弄个清楚——魏宁婉蛊惑储君,意图犯上作乱,死罪自然是免不了的,可万一她谎称怀了蜀王的骨肉,岂非有脱身之计?林若秋自然得问个仔细,谁知请了几位积年的老嬷嬷一验,才知两人并未同房,魏氏又羞又恼,这才被迫坦诚了真相,原来她想待两人大婚之时再行周公之礼,亦即是被册为太子妃的时候,唯有这般,才能令楚瑛对她念念不忘。
  林若秋不得不承认,魏宁婉是个高手,甚至比昔年的魏太后、从前的魏昭仪都要强得多,在如何吊人胃口上尤其精通。奈何魏家早就大不如前,这女孩子业已失去竞逐的资本,只能说时运不济。
  楚镇摇了摇头,“蠢儿子。”怎么会相信这种话的?简直匪夷所思。
  不过这会子他倒是肯定楚瑛没多少坏心了,能被一个女人糊弄到这种地步,想做坏事也做不成的。
  还是让他清清静静做个藩王吧,远离京城,对他而言才是最好的去处。
  楚镇沉吟道:“如今阿珹定为储君,这选太子妃之事……”
  他可不想再冒出一个魏家了,事到如今,皇帝对于母族简直讳莫如深,得亏魏太后远在寺中,早已不问世事,否则,他定得将这笔账算在魏太后头上。
  林若秋摇摇头,“我可管不了他,那孩子主意大着呢。”
  但这也是阿珹的好处,他心志一向比阿瑛坚定得多,绝不会被人三言两语所迷惑。倘若有人想在他的婚事上投机取巧,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林若秋也只能放手由他去,她不想做那种传统的封建大家长,她只想当一个开明的母亲,只是心里也难免惴惴:照阿珹的口味,儿子该不会给她娶一个野人进门吧?那就不好办了。
  后来赐婚的旨意下来,林若秋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却也有些意料之外的失望:阿珹亲自选定的太子妃人选,原来是王氏的一个娘家侄女,林若秋曾在省亲的时候见过,那女孩子恰好来家中做客,模糊有些印象。
  王家官阶不高,只是寻常的京中士族,但既然儿子喜欢,林若秋也就不多说什么,只是她很奇怪,阿珹为何会挑中这样一个人,那女孩子与京城闺秀并无不同,他不是不好这一款的么?
  林若秋将楚珹叫来问话,楚珹难得俊脸泛红,他素来是很洒脱的性子,此时却只含含糊糊告诉林若秋,到时候就知道了,说罢,就忙不迭地撒手离去,羞于谈论自己的婚事。
  林若秋见儿子拼命卖关子,只得按下狐疑,直至年关将近,她叫了王氏和王盼盼来宫中说话,美其名曰思念娘家人,实则是相看一下未来的太子妃。
  王盼盼经人指点,规规矩矩地向她屈膝行礼。林若秋见她体格匀称、面容清丽,心下稍稍放心,阿珹的审美还是很到位的。
  况且这女孩子说话细声细气,吐字却很清楚,举止也很斯文,再挑剔的婆婆也挑不出错来。林若秋虽然喜欢,但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出她是如何跟楚珹好上的,难道缘分这档子事纯靠天意么?
  直至说了半天话,林若秋让人取了消闲的糕点来——不过是做做样子,京中闺秀大多是一副小鸟胃,进了宫更是紧张得什么都吃不下了。
  谁知一盏茶毕,林若秋就看到那点心盘子已经空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王氏小声训了侄女两句,方扭头朝林若秋笑道:“这孩子没用早膳,定是饿了,娘娘别放在心上。”
  王盼盼亦规规矩矩的告了罪,灵动的大眼睛里有些不好意思,还恋恋不舍的舔了舔嘴唇。
  林若秋含笑道:“无妨,东西摆出来就是要人吃的,再说咱们都是一家子,何必拘着礼。”
  王氏谢了她的宽宏,又悄悄拧了侄女两把,显然是要她注意点形象。
  林如秋见那女孩子意犹未尽的模样,心中便洞若观火:她哪是没用早膳,她就是胃口太好而已。
  敢情阿珹喜欢的就是这一款的?难怪都说子肖其父,这父子俩的口味也是没谁了。不过,大概这就叫反差萌吧。
  林若秋夸了夸儿媳妇,顺道又在心里夸了夸自己,一缕矜持的笑意爬到脸颊上。
  选太子妃一事,至此便尘埃落定,林若秋命钦天监择了个黄道吉日,亲自主持小夫妻完婚,这个新年,于是过得分外热闹。而那些觊觎外戚之权的臣子们,也终于歇了妄念,一心一意恭贺起新人来——王家在京中的地位无足轻重,对他们自然是毫无妨碍的,总比死对头得了势要强。在这样明争暗斗的心思之下,众人反倒感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待得春回大地之际,琼华殿中的林皇后又诞下一名公主,母女俱安,宫中于是又添一层喜气。且因时隔多年,众人倒有些恍然之感。
  林若秋欣喜的看着襁褓中的女儿,她的肌肤雪白,瞳仁乌黑,轮廓虽还不十分明显,却已经叫人挪不开眼。谁都知道,她是个天生的美人胚子。
  饶是皇帝这样自矜相貌的,也不得不感慨,“这孩子活像是钟了天地灵秀所生,别是嫦娥仙子下凡转世吧?”
  林若秋心中一动,当即为小女儿取名为景嫦,反正她也担当得起嘛,不至于有人嫌弃名不副实的。
  楚镇对此自然毫无异议,只是在乳母抱着景嫦去隔间喂奶的时候,他却悄悄朝林若秋道:“在朕心中,只有你才是真正的人间仙子。”
  林若秋脸红得都能滴出血了,含嗔瞥了他一眼,老不羞的,多大年纪还说这种话?
  不过在内心深处,林若秋却由衷感到一阵甜蜜,甚至于倾向他说的话是真的。
  她觉得自己越来越厚脸皮了。

第226章 喜丧
  小公主楚景嫦长到三岁; 上头那对比她大不少的哥哥姐姐也都告别单身,各自寻了人家; 林若秋原本很担心阿瑾和景姝的婚事; 实在是这俩好得非常; 许是因同出一胎的缘故,比一般的兄弟姊妹还相亲相爱十倍,两人玩家家酒的时候,甚至击掌为誓,约定这辈子长留宫中,永不背弃; 林若秋就愁啊,该怎么把这对活宝拆开; 谁知到了成年; 用不着她出手,俩人就“劳燕分飞”了——果然是塑料兄妹情。
  景姝的性子不同于长姐,一向贞静腼腆,林若秋还以为她会喜欢文弱书生的类型; 谁知找的女婿却是个话痨; 非但能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甚至恨不得将整本族谱都背给这位美丽的公主听——然后景姝就被他迷住了,两人当即对了生辰八字,回家各自禀报父母,比坐火箭还迅速。
  林若秋叫来女儿,责备她不该冲动行事; 景姝却很从容的道:“女儿思至烂熟,并不草率,八字也都合过了,母后您看,很投缘吧?”
  林若秋低头一瞧,唔,还真挺合适的,可随即她便严肃道:“别光看八字呀,他人怎么样?”
  有时候林若秋也会相信命运,可生辰八字万万迷信不得,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呢。
  景姝便低了头,娇容泛起晕红,“他说了,以后府里的一概应酬功夫都交由他来,半点不用女儿费神的。”
  林若秋真是服气了,敢情女儿不是馋人家的身子,而是馋人家的口才,好今后在人情交际上省点力气?这份懒劲儿怎么像极了她呢。
  算了,总归是她生的,她就不指摘什么了,只嘱咐景姝以后少带女婿进宫,有什么悄悄话小两口自己说就成了,老丈人和丈母娘肯定是受不了这份唠叨劲的。
  至于第三子楚瑾也到了该分封的年纪,林若秋与皇帝商量之后,决定让他自己挑一块封地。横竖阿珹就这么两个同胞兄弟,阿瑛去了巴蜀,剩下的自然可以随意挑挑拣拣。
  楚瑾没经过犹豫,欣欣然带着王妃去了鲁地,据他说,是因为新王妃自幼在齐鲁长大,颇为怀念幼时光景,因此有意带其领略一番。
  林若秋只得扶额,背后跟皇帝嚼舌根道:“这就是个耙耳朵。”
  “朕也是呀,可见阿瑾跟朕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皇帝笑道。
  林若秋白他一眼,“阿瑾不敢凶她,您却敢凶我呢!”
  “朕什么时候凶过你?”皇帝亲昵的贴着她的耳畔,似乎打算在那白腻的耳垂上咬一口。
  林若秋灵巧的挣开他,并不打算翻旧账——实际上也没啥旧账可翻的,皇帝哪怕最生气的时候,顶多也就是将自己锁在书房里,对外冷着一张脸,这是他男人的风度。不过对林若秋而言,效果也差不多就是了。
  当然,时过境迁,说这些都没意思了,两人仿佛比年轻时还腻歪十倍——孩子们都有了各自的归属,不必担心他们来煞风景,最小的景嫦则还没长大呢,压根不懂人事。
  皇帝听她絮絮叨叨发牢骚,只当她不满意老三所结的儿媳妇,因笑道:“你若不喜欢,以后不叫他俩回来就是了,咱们也自在。”
  林若秋哪舍得放过一家人团聚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