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

第104章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第104章

小说: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怕的是,即使明知皇帝图谋不轨,她还是只能按照皇帝划出的道走,皇帝对她们每一个人的心性都摸得无比透彻,却只肯给予林氏宠爱与宽容。
  何止老天不公,这宫里的天从来就没公平过。
  =
  林若秋眼看着周遭刚消停了一阵子,如今因皇贵妃一事重新卷起波澜,心中固然有些负疚,但更多的却是快意。就算皇帝此举不太厚道,可赵贤妃若非早有此意,也不会轻易上当,可见她跟谢婉玉的盟约本就是不稳定的,轻易便土崩瓦解了。
  而林若秋则获得了暂时的平静,不必担心两位刽子手来向她出招。
  为了答谢皇帝的美意,林若秋特意治了一桌简单的酒席,请皇帝来赴宴。自己也换上一身薄纱制成的单衣,香肩微露,颇有春日融融的迹象。要是皇帝不介意的话,她很乐意用肉体来偿还,反正对两人都是享受,她并不吃亏。
  席间楚镇盘膝而坐,微睨着她道:“有用时对朕笑脸逢迎,无用时对朕弃若敝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你便是这样对待一位天子的?”
  林若秋心道她什么时候敢对皇帝这样使过性子?她可不记得自己有找死的胆量。不过有时候情绪不太好,她总不能对皇帝硬挤出笑脸吧,她又不是卖笑的,那是娼妓的活。
  但看皇帝两颊酡红,林若秋料着他有了几分醉意,喝醉的人说什么胡话都能被原谅,林若秋便不与他计较,只软语温存开解一番,又将他衣领稍稍揭开,用热毛巾润泽肌肤,好使酒意散去。
  楚镇一手晃着半空酒盏,双眸清亮,似乎醉得不深,“下月朕将离宫南巡,你可愿随朕前去?”
  林若秋脱口道:“什么?”
  虽说太宗皇帝和先帝爷都南巡过,皇帝还为太子时也曾两次奉旨南巡,不过她总以为那该是朝政稳固的情况下,如今立后之事尚未决议,皇帝就想一走了之,该不会是诓她的吧?
  楚镇的模样却不似说笑,反倒认真点点头,“你要不要跟朕前去?”
  正常情况下皇帝根本不必问她的,想带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林若秋不由猜测起其中是否有何阴谋,会不会楚镇另择了立后的人选,所以决定带她出去旅游一趟,当做补偿?也好一壁瞒着她,一壁暗中行事。
  毕竟南巡一趟少说得费三四个月,这其中的变数可太大了,而等她回来,正好是宋皇后薨逝一年,很可以另立一位新后。若她这几个月里光顾着游山玩水,只怕后宫权柄会被谢赵两位牢牢把持,再想从她们手中夺权,可就难了。
  楚镇仿佛看出她的心事,摸了把她滑溜溜的下巴,微笑道:“如何,决定好了吗?你可得想清楚,等南巡回来,说不定朕就不想立你为皇后了。”
  林若秋瞪他一眼,这男人心思也忒坏,光会吓唬人。不过,她倒是毫无纠结就做好了决定。
  在后宫权柄与男欢女爱之间,林若秋很没骨气的选择后者。比起丧失这一点统辖人的权利,她更担心皇帝身边会出现更合意的新人,却将她抛诸脑后——江南的水土多养人呀,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数不胜数,也许用不着十日,皇帝就能把她给忘了。
  何况,她这人本就没啥志向,管理六宫非她所长,还不如到山水间逍遥一阵子,让这段时日的烦恼悉数散去,至于楚镇会否因她无能而更易皇后人选……管他呢,只要自己过得尽兴便够了。
  林若秋放下筷子,耍赖般的拱进男人怀中,要是楚镇不带她前去,她才该生气呢,凭什么由他一人在外风流快活?她也想出宫优哉游哉。
  楚镇轻吻着她带有馨香的乌发,一面含笑道:“傻姑娘,朕怎放心舍你而去?咱们自然该形影相随、永无离分才是。”
  林若秋安静的躺在他胳膊上,心想她很可以将这次南巡看成一场蜜月旅行,毕竟等封后之后,肯定不能惬意安排日程,那时繁琐的事情便多了。这也算提前满足一个愿心。
  或许皇帝也是这般打算的罢?
  林若秋偏过头,在他眼中发现一点澄明笑意,可见两人真是心意相通。


第116章 有感而发
  皇帝准备南巡的消息; 很快经由魏安之口传遍宫里。林淑妃要跟着去的打算; 众人也都知道了。
  赵贤妃便哂道:“真是个傻子; 放着好好的淑妃不做,倒跑去游山玩水; 可知此人毫无宏图大志。”
  须知宫中人心浮荡; 一日百变。林若秋靠着皇帝好不容易攒了些威望; 如今却轻言放弃,等她回来,这宫里还有几个肯敬畏她信服她的?到底年轻,光晓得一味争宠; 须知男人的宠爱岂能靠一辈子; 把权势捏在手里才是真的。
  川儿笑道:“也不尽然,听说江南多佳丽; 没准淑妃娘娘是怕陛下被外头的野花野草迷住心窍呢?自然得从旁防范着。”
  “那就更不该去了; ”赵贤妃感慨道,一壁摇了摇头; “陛下好好的出去松散一遭,她去碍事做什么?也是皇帝从前太过宠她; 才纵得她不知天高地厚; 以后她就知道苦头了。”
  男人在追求爱侣的时候; 嘴里甜言蜜语说得比什么都好听; 对方吃醋使小性子也成了乐趣。可惜啊; 绝大多数男人的耐心都是有限度的; 爱意来得快去的也快; 此时喜欢林氏那份骄纵任性,可当耐心去了,皇帝只会觉得她面目可憎,转而投向其他女人的怀抱——扬州多瘦马,用不着他亲自找寻,自会有大把官吏送上门来。
  赵贤妃从前只觉得林若秋心思诡诈,专好与己作对,如今发觉她不过是个为爱所困的蠢女人,反倒生出几分同情。但这样也好,可见皇帝对林氏的资质亦心知肚明,这趟肯带她出去,半点没有替她巩固权利的意思,可知同玩物无异。
  倒是谢婉玉那头不得不防着,这些年皇帝对谢氏虽无宠幸,却不少尊重,一个皇后得以安身立命,可不就凭着这份尊重么?
  赵贤妃心头警铃大作,林氏这一走,谢婉玉在宫里必将只手遮天,她愈发得好好留神才是。
  川儿端了碗退火的薏米百合粥给她——这些天赵贤妃四处奔走,为了争取皇贵妃一事日夜操劳,嗓子都喊哑了,眼睛里更是布满红丝,可知累得不轻。
  赵贤妃接过来慢慢饮着,一面便告诉他自己的计划,尤其要防范甘露殿的异动。林氏已经不足为虑,她可不能沦为鱼肉任谢婉玉宰割。
  川儿好奇的看着她,“既如此,您何不跟着陛下躲出去呢?”
  赵贤妃不屑的道:“本宫可不是淑妃那样毫无志气的女人,再说了,谢婉玉都不走,本宫凭什么要走?”
  在这关口,先退一步的人,就已经输了。林若秋愿意自甘堕落那是她的事,赵贤妃可不愿轻易放弃手中之权——她唯一值得珍视的也就这些了。
  川儿算是看出来了,这位主子纯粹没事找事。相比起来,青山绿水对赵贤妃的吸引力都没一个谢婉玉大。难怪她之前虽与谢贵妃暂时交好,眉宇间却总有一股郁郁之气——唯有争斗才能给她带来乐趣,谁叫宫里的日子太闲,不斗就太无聊了。
  见她抖擞精神、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川儿便不敢再劝,不过他总觉得林淑妃此番陪伴南巡的动机没那么高尚。尽管赵贤妃认为林氏是个执着情爱的蠢女人,可川儿却直觉林淑妃狡猾得过了分,无它,只因这位娘娘的心态太好了,“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没准林淑妃会是最后的赢家呢。
  =
  甘露殿中,谢贵妃也同样谢绝了来人的邀请,眼见魏安假意黯然地离去,谢贵妃眸中不禁浮现一丝冷笑。
  明芳咦道:“陛下专程派魏公公前来,娘娘何不干脆允了陛下的美意?”
  “你当他是真心邀请本宫?不过是碍于面子,随口一问罢了。”谢贵妃冷声道。
  她素以贤惠闻名,怎么会去坏皇帝的好事。皇帝明知这点,所以才放心大胆的询问——吃准了她不会答应。
  再说,赵贤妃这个死敌都留在宫里,谢贵妃怎能放心出宫?她前脚刚走,赵采薇后脚就敢将她身为贵妃的职权给架空了——两人斗了这么些年,对彼此的心性可谓了若指掌,甚至很容易就能猜到对方走的下一步棋。
  “贤妃娘娘总是如此,您无须与她计较。”明芳压抑着怒气道,其实她也对赵贤妃这种搅屎棍的做派极为不满,若非宫里不能口出污言,她老早就将赵氏一家骂到祖宗十八代去了。
  “贤妃也罢了,倒是林淑妃,不假思索就跟随陛下前往,似乎对宫里殊无留恋之意。”明芳不解道。要是个刚进宫的小丫头,她一定会认为是真爱无疑,可林淑妃孩子都生了两个了,怎么仍似毫无心眼一般?她倒不担心自己麾下的势力被人瓜分了去。
  谢贵妃淡淡说道:“我情愿她是真傻。”
  奈何那林氏看似胸无大志,样样不争,冥冥中却如有神助一般,自有人拱手送上。如今宠爱有了,孩子也有了,唯独位分上差了那么一点儿,且看她能走到哪一步罢。
  两位娘娘相继拒绝了皇帝邀约,林若秋心中自是无比畅快,不过这也在她意料之中。像谢贵妃和赵贤妃这样事业心强的女人,尤其害怕失去所拥有的一切,比起冒着被夺权的风险出宫,她们自然更愿意固守在一方小天地里。
  有失必有得,不舍哪能得,这两位也是当局者迷了。
  绿柳在屋内收拾行李时,红柳便蹙眉向林若秋提议,“保险起见,奴婢就替娘娘留在琼华殿看守吧,方才问过进宝的意思,他也愿意留下。”
  否则等林若秋回来,底下人还肯不肯听她的指挥就很难说,若要重新将人心聚拢来,亦是难上加难。因此红柳自愿做她的眼睛和喉舌,替她传达指令,这样林若秋人即使不在,威望也不会降得太低。
  红柳自是一心替她着想,可林若秋却只按了按她的肩膀,轻笑道:“无须劳神,既是出游,放自在些便好。”
  她并不觉得自己会因此吃亏——除非楚镇有意亏待她。位分可以拔高,威望可以建立,说到底,这宫中的大小事都越不过皇帝,她把底下人抓得再牢,也挡不住皇帝一句轻飘飘的言语——她只要抓住皇帝一个便够了。
  弄清了主线,细枝末节自可以先放一放。况且,林若秋也不愿红柳错失一趟好不容易出游的机会。
  何况魏安也会跟着皇帝前去,林若秋就更不能将红柳留在宫中了——送佛送到西,她这位红娘也得好人做到底才是。
  南巡的人员名单差不多确定,只剩下至关重要的一位。林若秋踌躇再三,还是亲自去了长乐宫相邀,毕竟魏太后身为皇帝生母,再让魏安前去就有些于理不合了。
  这一年多来,除了正规场合,林若秋甚少与魏太后打过交道。也许等正式立后之后,她将不得不到这位婆母面前恪尽孝道,至少在那之前,她仍想自在几日。
  这次南巡则被她视为自身的一次考验,若魏太后一定要跟去,她当然也不能拦着。至于出巡的途中魏太后会否再难为她,就……再说吧。
  至少在她生下皇长子之后,魏太后对她的态度已好转了许多——虽只是井水不犯河水,在她看来已深感宽慰。从负值到零值也是一种进步。
  林若秋命进宝上前叩门,出来回话的是崔媪,她低低施了一礼,便陪笑道:“太后身子不爽,就懒得舟车劳顿了,但嘱咐奴婢交代一声,淑妃娘娘与陛下只管玩得尽兴,无须挂念宫中。”
  后一句多半是崔媪自己加的,林若秋可不信魏太后能这样嘘寒问暖说话,那太阳得从西边出来了。
  她亦还了个笑脸,“那便请太后好生休养,有姑姑您陪着太后解闷儿,陛下与本宫自然安心许多。”
  崔媪诚惶诚恐的道:“应该的,应该的。”
  林若秋心头一块大石落地,不管魏太后是真的懒怠动弹还是不愿打搅一对小年轻,林若秋着实感激她老人家的好意。凭心而言,若魏太后真的去了,她反而不知该如何相处,对楚镇也颇为不利——再厉害的男人,夹在妈跟媳妇之间,也会有点想哭罢。
  这厢林若秋便兴兴头头回宫收拾起东西,此番南巡和去行宫还不一样,路程迢迢,所需准备的物件自然也多上许多,更别提还有一双儿女。连着厨子奶娘,这么拉拉杂杂一串下来,仅她宫中的便有十数人之多。
  难道谢贵妃等人不肯前去,这要是都去了,御船都挤不下罢。
  与此同时,宫外亦有一桩喜讯。湘平长公主在经历九个月艰难的怀胎后,终于平安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且是一位小世子。这正了应了她之前为林若秋编造的“神迹”,可见那洗澡水果然颇有奇效,在里头泡过身子的人没准便能一举得男。
  原本过了年关,林若秋的声势已减弱不少,这会因公主府喜得麟儿,京中重又议论纷纷起来,而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