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养了一只小狼崽 >

第43章

养了一只小狼崽-第43章

小说: 养了一只小狼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比当初深圳发行股票全民抢购的情况,上海证券所今日开张就仿佛只是一个小杂货店办了个优惠活动一样。不过也正是此时的冷清才造就了以后的疯狂,陆云泽重活了一辈子,当然不可能放过这样一个时代的机遇。他们两个也去排了队,贺邵承内袋里分散着放了五千,证件则在外袋,用手插着以防被偷。陆云泽的大棉袄里则还有五千块,藏得严严实实的,根本看不出来。
  刚刚吃馄饨的暖意已经过去了,天这会儿也没亮,还阴沉沉的,让他更感觉到空气中的凉意。陆云泽一边排队一边和贺邵承小声的说话,抱怨这个冬天太冷了一点,说不定整个过年都要下雪。贺邵承低声说瑞雪兆丰年,冬天冷一冷也是好事,等到来年就有好收成了。陆云泽抿着唇想了想认购证,又想了想他们家的辣椒厂子,觉得对方说的也没错,明年肯定是个好年。
  他继续把双手插在兜里,佯装自己是一个蓝白色的球,连耳朵都用帽子仔细的遮住了。
  身后又过了一会儿才来了下一个人。
  两个小时过去,天也亮了,证券所门口只是排了六七十个人,实在算不上什么排面。一直关闭着的大门也终于被打开,预备好的五个柜台里都坐着销售员。人们分别走了进去,各自找了队伍站着了。他们两个也不着急,还打算好好的瞧一瞧别人买多少的呢,因此等着其他人站定后才找了一条的末尾跟了过去。
  陆云泽本来以为这些愿意过来排队的人或许能买多一些,但他还是高估了这会儿上海人的财力。
  在平县,一个工人的月收入是四十;从正经大学毕业,进厂子做小领导的高些,大约能有六十一个月;正儿八经的领导大约能有一百来块,算是高收入。在上海,大多数普通人的收入也就是这个范围,一本三十块的东西还是挺贵的,要他们把自己全家几千的积蓄拿出来全买这个,肯定不现实。他听着前面两三本、两三本的买,都有些无奈。最多也就是有个人买了十本,给了三百块。
  “我们……先少买一点吧。”他轻声和贺邵承说了,“先拿一百本,连号的。放回旅馆之后再来买下一轮。”
  贺邵承“嗯”了一声,等轮到自己时,大步就走了过去。
  他的相貌虽然还年轻,但是此时根本不会有人怀疑他已经年满十六周岁。销售员也只是拿了他的证件看了一眼,接着就收拾好了前面一个给过来的九十块钱,对着他露出了一个礼貌的微笑:“请问您需要多少本认购证?”
  “一百本。”贺邵承的嗓音并不高,但却很沉着,在略微有些喧闹的大厅里都清晰无比。这个数字一说,身边所有的人都转头看向了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只见对方一身皮夹克,脚上还是亮闪闪的皮鞋,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出来的。空气都安静了一瞬,接下来才传来了细小的议论声,显然被一百本这个数字吓到了。
  那可是三千块钱啊……普通人家,就算收入好一点的,一年也攒不下这么多来。
  只有那些做生意的老板和开出租的师傅能有这么多钱。
  销售员也有些诧异,因为之前的十来个人都没要这么多,她还以为今天就一直这样两三本两三本的卖了呢。不过很快,脸上的笑就又露了出来,她立刻就去点起了一百本认购证,十本一沓,用一个牛皮纸条直接勒好的。陆云泽在边上帮忙拿,一个大塑料袋顿时装得满满的,而贺邵承则从衣服内袋里直接拿了三千出来,交给销售员用验钞机去清点。这个年代假币情况也严重,销售员来回走了三遍才收下了这三千块,接着又开了一张发票,递给了对方。
  第一个一百本认购证,就这样轻易的买到手了。
  他们路上也没浪费时间,直接就回了旅馆,关上门拉好锁,检查一下身上携带的现金。陆云泽则去把衣柜打开了,找出了他们的行李箱,又瞧了瞧自己藏在里头的钱。一百本认购证已经挺多的了,虽然每一本都不厚,又小小的,但这样堆在一起还是很轻易的占了一大块地方。他一边把已经买到的认购证放到行李箱中,一边又笑眯眯的和贺邵承说话:“我们回去得再买一个箱子拎这些东西了……衣服塞不下就扔了,反正里面的毛衣裤子没什么值钱的。”
  “嗯。”如果要买一千多本,他们是要再添一个行李箱。
  接下来还要继续去证券所,陆云泽本想跟着去,可外面天真的不大好,冷飕飕的,他就被强制留在了旅馆看行李,由贺邵承单独去证券所再买一百五十本。贺邵承也很谨慎,第二次去时特意挑的人少的中午,在其他人都吃饭去了的时候换了个柜台又拿了一袋子认购证。他傍晚时又去了一次,这次还和销售员聊了聊情况,得到的回答是很出乎意料——这次认购证的销售完全没有达到他们的销售预期。
  然而内部人员是禁止自己购买认购证的,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盼望着第一批印刷出来的能够快一点销售完毕。
  第一天,他们的行李箱中就多了有四百本上海股票认购证。
  认购证做的还挺精致,封皮是一圈绿色花纹,仿佛是一张五十元的钞票。最顶端印刷着1990,接下来是“上海股票认购证”七个字,底下还写了发行机构,股票代理。最为重要的则是印刷在左侧的红色代码,每一个都是日后摇号的凭证。因为购买时是一百本、一百五十本的连续购买,他们手里的号也都是连着的,几乎不用担心摇不到的情况发生。翻开内页,则可见到预留的,用来书写购买股票的空位。
  陆云泽看着那半箱子小册,心里终于踏实了。
  他把所有东西连带着现金都藏在了衣柜里,用衣服遮掩着行李箱,再上锁,总之谨慎极了,连窗户都是死死的锁着的。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因为他当初来上海的第一天,在宿舍里头,放在裤兜里的十块钱生活费就被半夜进来的小偷偷走了,实在是坏的不得了。彼此的钱都仔细的藏好了,他也不乱逛了,就只是晚上出去买个了饭。贺邵承也不介意呆在旅馆,一整个晚上都在认真的读着前天买来的书。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认购证销量:文中描写的少量市民提前排队,两三本两三本的买,都是我查阅资料看到的回忆,是真实情况。后来认购证也确实没卖得出去,只能由机构内部消化了。
  ②关于市民购买力:真实的认购证在1992年发行,大部分普通人的收入还是一个月五六十到一百出头,三十块钱一本的东西还是挺贵的。但这个时候已经有下海潮,做生意的人,开出租的人都很有钱,万元户已经越来越多。(贫富差距的情况大家应该不难理解,就像现在大部分普通工人家庭一个月收入才四五千,但是大学生毕业直接月入上万甚至上两万的情况都不罕见)
  根据网络上看到的回忆,有人购买了两千本认购证,但在截止销售的前一天要求全退了,两千万元便与他失之交臂。
  ③真实的认购证只能上海本地人购买,本文中除去了这个限制,请大家谅解~


第59章 平安夜
  陆云泽和贺邵承在上海又呆了五天。
  一千六百五十本认购证陆陆续续的买到;全是赶在记名之前入的手。他们接着又去上海本地的百货大楼买了一个行李箱,十分结实;不用担心路上被碰坏。尽管这一次还没有在上海好好的放松旅游;但买到了认购证,陆云泽心里已经十分满意。曾姥爷在家里也想他们两个了;每天打电话都表示出了浓浓的惦念;两人便不再浪费时间;把多余下来的衣服赠送给了路边乞讨的孩子后,一起拎着那两个沉甸甸的行李箱;又一次坐火车回了平县。
  贺邵承回来时还戴了个黑色的费多拉帽,上身黑皮夹克,下身黑长裤;脚上黑皮鞋;几乎像个从《上海滩》里走出来的黑社会。
  曾老头终于瞧见了外孙和小贺;虽然才一个多星期没见面,却是感觉两个孩子都变了不少。尤其贺邵承;那说话的气度和模样那还能和当初刚从陆家村接回来的时候比呢?他是亲眼看着这个孩子从瘦竹竿变成如今这个结实的模样的,心里也颇为感慨,拍着小伙子的肩膀迎接他们进门。贺邵承还十分礼貌的和曾姥爷问好,而边上的陆云泽却是不搞这些客气的,赶紧就把小心了一路的两个大箱子拎进了门。
  “呼……放心了!”一路上都盯着行李,也没放松,他这会儿真的是累极了,“姥爷;我和贺邵承买了一千六百五十本认购证……都在这里了!”
  “这么多啊?”曾老头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五万块钱都买了?”
  “嗯,都买了。”大门被锁上,贺邵承已经弯下腰去拎起了箱子进屋,一手提着一个也不嫌累。陆云泽长长的舒了口气,正口渴呢,就盼着进屋去喝一杯热茶,“上海本地销量不是很好,买的人很少……比深圳当初的情况差太多了。但就是这样,我就更放心了。”
  “姥爷,我要喝茶。”
  曾老头“诶诶”了两声,进屋去拿暖水壶给外孙和小贺一起倒水了,“为啥?别人都不要的东西,买那么多……”
  “等到他们看到股票时常能够一夜暴富的时候,就会来买了。”陆云泽颇为笃定,刚好暖水壶里倒出来的水也已经有些凉了,只能算是温水,吹都不用吹就能直接喝。贺邵承已经把两个箱子拎到了卧室里,这会儿才下了楼,帽子也拿在了手里,没有再继续戴着。陆云泽把水杯拿起来递给对方,他也不介意么儿喝过,直接就把剩下来的一半吞饮下肚。曾姥爷还傻着呢,不过总算是稍微摸清楚了一点。
  “你们到时候……要把这个认购证卖了?”
  “嗯。”贺邵承此时接过了话,“想要买股票,就必须要有摇号摇中的认购证,因此那些后续想要进场的股民势必要从别人手里购买。根据深圳的情况看,只要股票市场大涨,根本不用担心别人不参与。我和么儿已经商量过,手里的认购证会留到摇号之后,再去上海卖掉。”
  “噢……到时候别人要是抢的话,一本价格就翻个倍,也能赚点。”曾姥爷还想象不到后来的疯狂,心想着卖到六十一本就是极限了。
  陆云泽只是偷偷的笑。
  不过一时半会儿认购证还不能变现,至少还有大半年需要等待呢。他也就放下了这个话题,打算先弄点晚饭吃。一个下午的火车坐得累极了,屁股都颠得疼。他又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兀的想起来自己还给姥爷带了礼物呢!
  曾老头刚去厨房打算热点菜饼给两个孩子先垫垫肚子,就听到身后外孙猛的高喊:“对了,我还买到了《知音》89年合集!”
  老头顿时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哎呦,那可太好了!快,就放我房里头去,我刚把这个月的期刊看完了,正心里痒痒呢!”
  他一个守寡老头,也没什么别的爱好,现在就是一个读《知音》。特别喜欢的文章还摘抄下来,打算年前给爱人扫墓的时候,一起烧了送给地下的她也瞧一瞧。曾老头这下乐呵呵的了,觉得外孙和小贺去趟上海可真不错,连合集版都买到了!他美滋滋的把菜饼热了,先让两个孩子一人吃一块,接着则跑去街上买了一只陆云泽心心念念的烧鸡,还带了两个小凉菜。
  他一个人吃饭都吃的简单,今天终于吃顿好的了,也就拿了瓶啤酒。不过这会儿也大冬天的,陆云泽不太想姥爷喝冷的,硬生生去把啤酒放在热水里泡温了才给姥爷。曾老头心想哪有喝热啤酒的,可尝了尝味道居然还挺不错。他笑眯眯的,也不抽旱烟了,一边吃一边和两个小伙子聊厂子的事情。
  邻近过年,他们家辣酱销量可好了,每天平均要出五百罐的量!
  在平县范围内,当然是饭店用的最多,因为现在人出来都追求重口味,没点辣都说不过去;而之前拿过一千多罐的中间商这会儿也回来开始大量的进货了,大概中间有赚头,现在附近小城市过来联系的人还不少。两台炒货机天天都在干,还好有机器帮忙,否则换了人工炒,手炒断了估计都供不上量!曾老头还想再加一台机子呢,不过这会儿还欠着银行的钱,他也不敢乱来了,打算再攒一攒,等到余钱多了再扩张扩张。
  “说实话……姥爷都想不到,这生意能这样好。”他长叹了口气,“怎么说也是两块钱一小瓶的东西,别人怎么就那么有钱呢?换作之前,我们家哪舍得买这么贵的辣酱啊……”
  陆云泽吃着米饭,眨了眨眼睛,笑了,“咱们家的销售对象其实一直是条件好一些的那一群。姥爷,你别看现在国营厂工资还不高,那些下海做生意的,跑货车的,开出租的,一个月挣几千都是常态。上海的出租师傅一个月都能挣一万呢!”他说到这里就不禁有些感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