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

第81章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81章

小说: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雨中,火借风威,风助火势。
  眼看着火越来越大,宫中已乱作一团。
  宫女、太监、侍卫纷纷跑来救火。
  “天啦,我的奉天殿!我的皇城!赶紧救火!”
  永乐帝在远处痛心疾首的呼号,岂奈火势太大,再多的水也根本无法泼灭。
  永乐帝脑袋轰的一声,他突然意识到一个更可怕的问题:这雷火犹如天火,就算把皇宫里的水都用光,全部浇在火焰上,也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可是,尽管这样,他还是忍不住大声命令道:“把所有的水,全部浇上,全力扑火!违者杀无赦!”
  古代没有灭火器,于是一阵锅碗瓢盆的叮当直响之后,火势没有减弱,反而越窜越高。
  直到太子朱高炽悄悄来到朱棣面前,悄声说:
  “父皇,如果你再不下令停止救火,恐怕我们明早起来,全皇宫的人都要短米断水了,宫女太监们侍卫们,也死伤无数,这火,好像越浇越旺啊!”
  “你说什么?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你想着烧掉这个北京的皇宫,还有一座南京的奉天殿么?你是不是做梦都想跟那帮愚蠢的老臣一样,想要朕迁都回去?”
  永乐帝朱棣两眼血红,上了年纪,又熬了夜,整个人变得极度虚弱,可是却更加暴躁。
  “父皇息怒啊。”
  太子扑通一声跪在永乐帝面前,再不敢说一句话。
  这时,他最信赖的胡善为和马公公连忙赶来,看到跪着的太子,她们也只好先跪下了,一句话也不说。
  永乐帝这时也才慢慢清醒过来,用梦一般的声音问道:“真的没有水呢?”
  太子和马云还有胡善为不说话,只是含着泪重重的点点头。
  “皇上,这火是雷火,也称为天火。只能越浇越旺。”闻讯赶来的其他大臣小声说道。
  “是啊,天火怎么可以被浇灭呢。罢了。看来是老天故意惩罚朕啊。”
  此时的永乐帝,忍不住热泪纵横,看着地上的朱高炽,无力地朝他挥挥手道:“父皇先回去更衣了,这里就交给你吧。”
  胖太子朱高炽得到父皇指示之后,赶紧命令所有的宫人和侍卫停止浇水,撤离火灾现场。
  此时,身在“养心殿”的永乐帝,只好眼睁睁的看着,蔓延起来的大火,从奉天殿,一直烧到华盖殿、谨身殿,把皇宫的天空染红了,火光之处,就像一片血海。
  大火延续了几天,雷火无情地烧毁了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
  永乐大帝朱棣犹如重重挨了一记重拳,颓坐在龙椅之上。
  在古代讲究天人感应,如果帝王有失德之处,上天才会降下诸如地震、洪水、干旱、雷火等等灾异之兆。
  这次三大殿全部被毁,对朱棣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举全国之力营建北京的宫殿,现在一场雷火把皇宫最重要的,也是刚刚建成的大殿毁于一旦。
  “是不是上天,真的认为朕做错了什么?”
  怀着这样的担心和疑问,朱棣下诏群臣上疏直言。
  诏书要求,臣下根据当朝皇帝当政的缺失,实事求是地提出批评意见,以便于改进。
  永乐帝“求直言”的诏书刚一下达,那些一直反对迁都的人乐开了怀。(未完待续。)

  ☆、162章 奇特的辩论会

  礼部主事萧仪应诏上疏。
  他提出这次雷击三大殿正是由于迁都北京所至。
  因为这一年正月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萧仪提出迁都北京,丢弃了南京的明太祖龙脉陵寝之地,而且迁都也给官员和百姓造成了诸多不便之处,所以这是上天降灾示警了。
  萧仪请求皇帝立即把都城迁回南京皇宫。
  看到这份奏疏,朱棣气得浑身发抖。
  “好你个萧仪,仗着朕‘求直言’的机会,不好好为君分忧,却故意诽谤朝政,蛊惑人心,妖言惑众!杀无赦。”
  此时,这个萧仪到死都没有明白,迁都之事,乃是永乐大帝一生中最重要的功业,就算九死也无悔。
  所以,不管出现任何情况,皇帝绝不允许任何人反对此事。
  永乐帝立刻下令杀了萧仪。
  可是,人虽然杀了,众人之口却难以封住。
  大部分言官是同情并支持萧仪的。
  明代的言官,由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组成,他们大多慷慨敢言。
  杀了萧仪,朝堂上言官们反对迁都的声音依然没有平息。
  而这些官员多代表了江南士绅的利益。
  就迁都这事,他们觉得迁都离开江南富庶之地,去北方苦寒之地,是不明智的。
  而部院大臣多是追随朱棣靖难起兵的老臣,他们本身来自北方的居多,他们对北京充满了好感,因此极力支持朱棣的迁都决议。
  朱棣面对在迁都问题上的这两派意见争执,思索良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传旨,朝堂上对于朕迁都的正确与否意见不一,为了不让人说朕独断专行,堵塞言路,特命反对迁都的科道言官,还有支持迁都的部院大臣,开一个露天辩论赛。道理是越辩越明嘛。”
  永乐帝这个看似十分民主的方法,立刻得到了两派大臣的一致赞同。
  于是,朱棣让正反两方大臣在午门外的广场上相对跪成两行为迁都的利弊展开辩论。
  而他作为“裁判”,站在午门之上,聆听群臣关于迁都利弊的争论。
  正赶上秋雨连绵的季节,这两伙人都挺直了胸脯,鼓动唇舌,滔滔不绝。
  一方面强调天下大势,一方面渲染祖宗基业,唾沫星子就着雨水,嗓子到事一点也不干。
  他们争得面红耳赤,直到被浇成了落汤鸡,也不甘示弱。
  第一天辩论没有结果,第二天接着又来。
  两派大臣跪在地上辩论,朱棣打着黄罗伞趴在城楼上看热闹。
  对于地下激烈的辩论,朱棣看在眼里,只冷冷地说了一句话:“彼书生之见,怎知朕英雄之略哉!”
  意思是这些人都是书生,根本不懂得我英雄的情怀!
  那朱棣英雄的情怀是什么呢?
  迁都北京其实是朱棣经过深思熟虑,定下的关于明朝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国策。
  首先,他在北平封藩、起兵并以之为后勤基地。应该说他对北平的感情是极其深厚的。
  其次,考虑到明朝建国后最严重的边患来自北方蒙古人,地形极利于防守的北京,也就成为了首都的最佳选择。天子守边,朱棣把自己陵寝放在了北京昌平,就是要后代子孙坚守北京,决不能放弃北方。
  再次,他心中一直有一个超越古代帝王的梦想。前代元朝就是以北京为都城,控制四方,威震天下。他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可谓“得位不正”,他要用自己的功业证明自己夺取皇位的正确性。而以北京为都傲视天下,称霸四方正是他的必然选择。
  最后,跟随他起兵的靖难功臣基本都是北方人,而文官很多来自于南方。他们在南方势力盘根错节,而且很多人都是建文帝的同情者甚至拥戴者。定都南京更容易受到这些人的势力影响,为了政权的稳固,摆脱南方文官集团的影响,朱棣更希望通过迁都来满足北方靖难功臣集团的利益。
  其实,朱棣令大臣们冒雨跪辩,也是刻意挫辱士大夫的士气!说到底,迁都也是他一人之独断,这个辩不辩论,答案都只有一个。
  双方争论了好几天,正方个个精神头十足,反方却渐渐耷拉着脑袋,没劲了。
  明知道皇帝是站在正方一边的,你再瞧他那架势,就算雷公再劈他十座大殿,他也不会迁回旧都的。
  就更不用说,跪着争论,膝盖要受多少折磨,还有秋日的凄风冷雨,也浇透了他们的衣襟。
  不少年老体弱者瑟瑟发抖。于是,最后反方纷纷弃权了了,毕竟泡在雨水里的感觉也不好受,于是,永乐帝宣布正方获胜,从此再也没有人借题发挥,提出反对迁都的事情了。
  可是,虽然用强权和诡计让大臣们不敢再提反对迁都了,但是,永乐帝的心里还是有些心有余悸的。毕竟,营建了十三年的北京新宫,竟然在落成不到四个月时,说没有就没有了,朱棣的心痛还是无以复加的。
  他诏令停止一切不便于民及不是当务之急的工程,免除永乐十七年以前拖欠税粮、课程、盐课、马革等项,及永乐十八年受灾地区的粮草。
  十七日,本为万寿节,也因三殿发生火灾,而停止朝贺。
  就在永乐帝内心惶惶而一再反思自己为政的得失的时候,三大殿全部烧毁的消息,传到了山东的汉王府。
  “哈哈哈哈,父皇英明一世,竟然怎么也想不到,这天火,其实人人为,哈哈哈!”
  汉王得意的笑声再也掩饰不住。
  “王爷,莫非,这次南京三大殿火灾,是殿下的人所为?王爷说笑了吧?你能引来雷火?”
  温哈喇王子有些不可思议。
  “我们在南京皇宫的细作跟着也去了北京。那雷火不是我引来的,可是,王子,有听说,火上浇油这个说法没有?”
  汉王诡秘地一笑。
  “王爷英明,我还以为,王爷这段时间跟吴婳姑娘捣鼓些空玩意儿,就已经忘了大事呢。没想到,一切都在王爷的掌控之中。
  ”温哈喇王子赞许的看着汉王,霎时之间明白了。
  原来那晚雷火的确集中了奉天殿的屋脊,可是汉王的细作却趁机在宫里放火,在浇水灭火的时候,又故意往火里泼油,那“天火”当然是越来越大,越浇越旺了。(未完待续。)

  ☆、163章 进退为难的太孙妃

  “我就是要用这一团火,烧得他们自乱阵脚,只要皇宫越乱,我就越高兴。”
  汉王恨恨的想。
  此时,他没有想到的是汉王烧的这一把火,却正好烧在了另外一伙人的心头上。“这把天火来得好。我们可大有文章做。”
  此时,端木宫的太子府的里,太子妃张翠云正在和胖太子朱高炽把酒言欢。
  “太子爷,皇上虽然斩杀了萧仪,但是看来对这次蹊跷的雷击事件,还是心有余悸。”
  太子妃话里有话,胖太子朱高炽紧紧的听着,他不知道,他这个精明的夫人又会有什么新的主意或是见解。
  “皇上连万寿节都不过了,可见他对这场大火心中的忌惮。既然这样,我们也该对这场大火做些文章才是。”
  太子妃张翠云神秘的一笑。
  过了几日,宫中不断有人传言,说是这次的天火,其实不是在惩戒皇上,而是因为太孙妃这胎所怀的孩子,煞气太重,将来必定是灾星。
  消息传到柔仪殿,正在亲手给未来皇儿做小衣服的太孙妃胡善祥一个激灵,气得浑身发抖。
  “大胆!怎么会有这种谣言传出,我儿,连皇上都说,是好兆头,如何成了妖孽!”
  胡善祥气得快哭了。
  “娘娘息怒,一定是春和殿那边散步出来的,那边肚皮一直没有动静,就看我们不顺眼,编造出这些谎言。”
  胡善祥的贴身大宫女麒麟悄悄道。
  胡善祥不置可否,继而叹了一口气,脸上全是凄惨郁闷之色:
  “那孙姑娘生的比我貌美,皇太孙又对她情深义重,虽然没有怀子嗣,可是却有很多人宠着她,爱着她;不像我,怀了孩子,还在受人中伤,却没有一个人可以保护我。”
  也许是怀孕中的人本来就娇气,也许胡善祥心里也的确有很多委屈,在这一刹那之间,忍不住哭了起来。
  “娘娘别哭,娘娘不是还有姐姐么?我这就去告诉胡尚宫娘娘,叫她帮你想办法。”
  麒麟赶紧帮主子想办法。
  “别,别,千万别去。我这个姐姐呀,是个急性子,我不想让她搅和进来,再说,她也只是个小小的尚宫。”
  胡善祥赶紧制止了麒麟的好意,她心里寻思着:“我这姐姐,心思最是不正,当初若不是她先用诡计,让人家太孙妃变成太孙嫔,现在我又如何会遭遇到别人的暗算?”
  想到这,胡妃心里更加郁结于心,索性连汤也喝不下了,闷闷不乐地就倒头睡去了。
  “娘娘,你好歹喝点汤,再跟我去御花园散散步啊,孕妇最忌讳生气郁闷,一动不动,对胎儿不好啊。你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你的皇儿考虑一下啊。”
  麒麟着急的跪在床边,恨不得把胡妃娘娘从床上拉下来。可是她又不敢造次。
  “我知道,麒麟,我也想啊,可是宫里到处都在乱传,我怎么好意思出去见人!至于喝汤,我这胃里已经气得饱饱的,哪里还喝得下?”
  胡善祥呜咽着说。
  见状,麒麟只好无奈的离开了。
  此时,“随安室”里,胡善祥的姐姐,已经迫不及待的找到了永乐帝。
  “皇上,宫里这些人,竟然敢诅咒未来的皇重孙,皇上该彻查此事。”
  “善为,只是一些流言,不足为惧。朕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