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

第8章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8章

小说: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醉心明白”,姚清华看贤妃神色之间,竟然是很清醒。
  可是,她怎么那么肯定,皇上整个七月都不召见她呢?
  难道她能神预测,皇上整个7月都会烦于国事?
  朱棣可是一代战神,眼前虽然有本雅失里的烦忧,但也只是这元室后裔野蛮的做法让朱棣恼羞成怒,且被一个黄毛小儿猜透心术,颜面上有点过不去,要解决他也容易,远远达不到长期心腹大患的地步。
  倒是权妍儿的话里话外,似乎有一种争风吃醋的味道。
  难道皇上这一个月要去陪另外哪位娘娘?
  可是偌大的皇宫,似乎没有谁可以让朱棣专宠一个月吧?
  “妹妹,你别不信我,”权妍儿脚步踉跄的在姚清华耳边说,“你猜,咱们皇上这一个月,天天陪着的是谁?”
  皇上还真有新欢了?这可是个严重问题。姚清华半信半疑的道:“陪谁?”
  “皇后!”权妍儿凄然一笑。
  自徐皇后过世后朱棣宣布终身不立后,现在这明宫里哪里还有皇后?
  看权妍儿的眼神,难不成,她指的就是徐皇后?
  可徐皇后已经死去两年了,早已葬入陵寝,阴阳分隔,皇上怎么去陪在身边?
  难道皇上天天出宫去在徐皇后陵寝边睡觉啊?这不太可能。
  权妍儿似乎看出了姚清华的疑惑,神秘的指指东边的宫殿,“咱们皇后,哪里就到陵寝去了,她就在凤藻宫呢。”
  皇后还在凤藻宫?死的?活的?
  太凌乱!
  学霸姚清华清楚的记得,历史上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薨于永乐五年七月。
  这贤妃娘娘看来真是醉的不轻,净说胡话。
  姚清华还想追问,李尚宫娘娘派来的小丫鬟已经来催促了要表册,她只好迅速将贤妃宫中的各色等级的丫鬟,仆役等人,造了名册,同小丫鬟一道回了尚宫局。
  “二红姑娘,你在宫里走动方便,不信,你留意着皇上,看他这一个月是不是天天都去凤藻宫?”权妍儿在身后大喊。
  ……
  就在宫里看似一片歌舞升平,人人都在准备过乞巧节时,七月初三日,朱棣不动声色的召来淇国公丘福,命他为征虏大将军总兵官,“武城候”王聪、“天安候”火真为副帅,“靖安候”王忠、“安平候”李远为左右参将,率精骑十万,北讨本雅失里。
  这一仗,算是朱棣筹谋已久的打击本雅失里的扬威、复仇之举,朱棣对这场战争寄予厚望。为了严防战机泄露,所以选择在七夕节前三天大军正式开拔,这样,敌人的探子,看皇宫一派喜气洋洋,只知道永乐帝正准备合宫宴饮,哪里知道谈笑间,战争的风云已经再起。
  大军出发前,朱棣亲自召见总帅丘福,告诫他,要瞅准战机,一旦机会来临,即刻开展;一旦开战,不要轻敌;一旦战败,要保存实力,以等待下场战争再拼输赢。
  不曾想,一心只想立大功的淇国公丘福,却没有将战神朱棣告诫的这三个“一旦”放在心中。反而起初不适应北方环境而休整部队,延误战机,后又轻敌冒进,中了本雅失里的埋伏,最后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朱棣的征讨计划血本无归,颜面尽失。
  丘福自知罪不可赦,在战场挥剑自杀。自杀前写下血书托人带回,向朱棣表达痛悔之意。
  正在华盖殿里与各宫妃嫔共度七夕佳节的明成祖朱棣,接到丘福从战场上带回的血书,猛地将手中的杯子一掷,杯子砸到了正带领各宫妃嫔给皇上请安的贵妃张玲珑身上。
  这是姚清华第一次看见传说中的张贵妃。
  那张贵妃年纪大概25、6岁,身量高挑,身材婀娜、刚健,暗含一股隐隐的英气,一看就是将门之女;可是再看脸蛋,却生的花肌雪肤,明眸皓齿,五官妩媚娟秀,衬在一身华贵雍容的贵妃吉服里,当真是高贵美丽,美艳不可方物。
  姚清华以前只觉得芙蕖算是漂亮了,今日才相信芙蕖说的,张贵妃的美貌的确比她美上千万倍。
  玉杯不偏不倚的砸在张贵妃的饰满珠玉的发髻上,酒水溅到她脸上,还好碎片没有划在她脸上,要不然会有毁容的危险。
  那张贵妃泪水在眼眶里打了几个转,又硬生生的收住,一切只在分秒之间。
  反倒张贵妃第一个眼疾手快的冲到皇帝身边,一把抓住皇帝扔杯子的手,急切的查看,温柔的轻抚了一下,声音急促道:“皇上没事就好,臣妾罪过。”那样子生怕皇帝的手被玉杯碎片划伤。
  也不知道她是太过疼惜皇上?
  还是已经习惯受气?
  可是永乐帝丝毫不领情,一甩手,拂袖而去,留下合宫盛装隆重出席的娘娘们,尴尬而胆怯的怔在原地。
  华美悠扬的宫廷丝竹之声,杳渺的飘散在皇宫漆黑的夜空。
  今夜的奉天殿,即使隔着几十米远的外庭,也能听到皇帝那竭嘶底里的,不知道是骂声还是哭声的嘶吼。
  虽然相处不久,但是姚清华早已经看出,朱棣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平时她还一直感慨,原来小皇孙朱瞻基的深藏不露,正是皇祖父朱棣给潜移默化形成的。不曾想,朱棣,这次竟然是如此方寸大乱。
  一想到帅气的小皇孙,姚清华忽然觉得,进宫以后,在皇上身边最近很少看到他了。难道是因为太子禁足,皇太孙也受到了什么牵连?
  原以为,可以借着这次七夕节大庆,皇帝心中高兴,可以趁机问问朱瞻基的近况,没想到皇帝今晚却是这般反应,只好将那心中的疑问,压在喉头。
  只是,朱棣今晚的反应,也实在有点太大了。
  直觉告诉她,皇帝的心中,一定还有着别的不可言说的烦闷。
  要知道朱棣一生,经历过多少战争,应该早已深谙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
  这次全军覆没的伤亡固然惨重,但根本没有达到伤国本的程度。
  这一仗,也远远没有达到一仗定输赢那么重要。
  死了一个淇国公丘福,难道朝廷征伐就没了人选了么?
  皇帝如此失去理智,还是显得有点反常。

  ☆、第十六章 凤藻宫的秘密

  皇上雷霆震怒,可苦了身边这些服侍的宫人们了。
  王喜公公就是最为悲催的了,职责所在,他必须和皇帝寸步不离,可是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掉脑袋的危险。
  姚清华在尚宫局里和李尚宫一道整理完册录,步入尚宫局女官房准备休息时,忽然听见门外有隐隐的敲门声。
  原来是王喜公公竟然找到她这儿来了。
  “二红姑娘救救老奴。”姚清华一打开门,王喜公公纳头便拜伏在地。
  “发生什么事了?”姚清华赶紧把王公公迎进来。
  “皇上今夜又要去凤藻宫。老奴已经发现,每次皇上只要出了凤藻宫,脾气便会一次比一次差。老奴担心今晚,皇上再进了凤藻宫后,只怕老奴这颗项上人头难保。二红姑娘一向足智多谋,皇上经常私下跟我唠叨,说这满宫里,竟然只有二红姑娘一人是他的知心人,所以,今晚冒昧前来请求姑娘助我,凤藻宫走一遭。”
  这王喜公公在宫里多年,早已经修炼成老狐狸了,按说宫廷经验应该很丰富了,应该有处变不惊的胸襟了,可是今晚看他这样惊慌失措,一定也是走投无路了。
  当日在北京城,也多得他一路照管,和芙蕖,贤妃一样,也算是姚清华在宫里的老朋友了。
  对于他的恳求,姚清华是断然做不到袖手旁观的。
  可是看他这样害怕无助,她今晚跟着去了,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危险呢?
  可是学霸姚清华那颗天生好奇的心,迫使她迅速下了决心。
  就算今晚不幸去“领盒饭”了,也一定要去查看一下这凤藻宫里面的秘密。
  对了,该给王公公科普一下,“领盒饭”的意思啦:这是21世纪网民们的网络语言,意思是那些电视剧电影里的龙套演员被人打死、毒死,总之是死,或者其它龙套戏份杀青,可以去领到一盒盒饭,后来“领盒饭”就专门代表一个人死了的意思。
  姚清华忽然觉得,“领盒饭”这个词是多么适合自己啊。
  自己莫名其妙来到明朝,本来就像一出戏,而且一看也不是主角,就是一龙套演员,今晚要是真“领盒饭”了,就是有点舍不得小皇孙朱瞻基了,反正这半年也见不到他,说不定死前有机会见他一面。
  心念及此,姚清华扶起王公公问道:“那凤藻宫到底住着谁?徐皇后不是已经过世两年了么?”
  “皇上和皇后结发情深,皇后薨逝前,皇上答应皇后,要带她回到盛满他们夫妻往事的北京,方才风光大葬。所以,徐皇后的棺椁至今一直被置于皇宫内未葬。皇后是两年前的六月下旬开始得病,病势凶险,七月就薨逝了。所以每年的六月到七月间,皇上脾气就变得喜怒无常,最近更是频频去凤藻宫,也不知道是中了邪还是想到什么伤心事。只要皇上一出宫,就会立刻杀一批宫人。”
  王公公一路带着姚清华,一路在她耳边说道。
  穿过长长的宫殿回廊,绕过御花园,就可以看到“凤藻宫”三个鎏金大字在夜色里隐隐发光,凤藻宫里灯火通明,皇上的銮驾已经摆在外面。
  自朱棣公开宣布终生不再立后,徐皇后生前所居住的凤藻宫,便无人有资格入住,宫里一切皆为原样。
  只不过,以前,那里是一个鲜活的女主人在忙着为丈夫张罗百事,而现在,只有一具漆黑的棺椁在灵床上静默。
  姚清华轻轻的绕进殿内,发现朱棣支开了所有宫人,独自坐在皇后牌位前,嘀嘀咕咕的说话。殿外有好心的值守在凤藻宫的守灵宫女,用眼神示意姚清华快快闪开,但是好奇心驱使,她偷偷的藏在棺椁后,侧耳细听。也无人敢进来赶走姚清华,她正好落得自在。
  只听朱棣叹了一口气:“婉儿,为什么你一不在,朕就万事不顺呢?都说你是朕的福星,难道离开你,朕就一事无成么?”
  姚清华深感惊讶,不曾想,这样自视甚高、文韬武略的皇帝,竟然这样妄自菲薄,可见他对皇后的倚重至深。
  此时,学霸姚清华再次用她脑中自带的高速搜索引擎开始细寻朱棣口中的徐婉儿生平。
  徐婉儿史书载:幼时性格贞静,好读书,称女秀才。是开国大将徐达的长女,朱元璋听说了她的才情,找到徐达,对他说道:“你我布衣之交,何况自古以来,君臣相契便可结为姻亲。你的长女就嫁给我们家老四吧。”
  朱元璋和徐达是少年时一起放牛的伙伴,后来又一起打拼天下。被封为魏国公。皇上亲自替儿子求亲,作为臣子的徐达自然不敢有违。徐达连连谢恩,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洪武九年,婉儿被册为燕王妃。
  这位徐王妃,身体里流淌着大将徐达的血液,平常文静有加,但毕竟是将门之女。就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朝廷派李景隆围攻北京,而此时的朱棣前往宁王朱权那里去求援,北京城空,危在旦夕。就是这位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战甲,挽救了北平。
  因为当时李景隆的军队号称五十万,北京城在他日夜攻击之下,情势真是千钧一发。北京是元朝的大都,城墙高大,护城河宽水深,易守难攻。于是李景隆就下令军队主要攻击北京的九个城门,正南方的丽正门,是攻击的重点,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城里的男子都已经登城战斗了,没有后备的男子,于是她就亲自率领城中妇女,登城助战,奋力厮杀。她一登上城墙,守军的士气顿时大振,立刻就把朝廷军队攻城的气势给压了下去。
  同时,足智多谋的燕王妃命令燕军将士连夜在城墙上泼水,那时正是寒冬,水很块在夜里结成冰,结了冰的城墙又冷又滑,第二天,李景隆的军队,无法攀登,溃不成军。
  就这样,一座仅仅有守军万人的孤城,抵抗了数十万人的日夜进攻。
  而这位徐王妃也凭此一战,青史留名。
  (亲们,将皇后停灵几年,不入土为安,也只有徐皇后才又这特殊的待遇。呃,求推荐,亲们,喜欢你就推荐,票票,币币随意啦。))

  ☆、第十七章 客串一回心理医生

  只听朱棣继续喃喃自语:“婉儿,朕登基为帝,只因为不是嫡子,朝内诸如方孝孺之类,视血脉正统为王道的迂腐之士,宁愿逼迫朕犯下诛十族的罪恶,也不愿意拜服在朕身下。见朕变得暴躁、乖戾,你整日为朕苦思良策。
  记得朕称帝的第一个新年,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这部经书的序言正是你夜以继日撰写的。你在文中写道,父王驾崩的那一年,你正在焚香读经的时候,身边忽有紫气金光弥漫,恍若梦境,随后便看见观世音菩萨徐徐走来,赠此功德经一部。观音临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