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

第50章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50章

小说: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红在夜色中回到了柔仪殿。小欢、小乐两个宫女自从隐约知道二红不会当未来的太孙妃后,对二红已经没有了那么上心,所以主子这时回来,她们也根本不过问。
  二红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到了夜半时分,捧出那五彩洒金的凤尾裙细细抚摸,权贤妃当日分别时说话的声音还犹在耳边。
  这世界上还在依然想念贤妃的人,只有我吴二红了吧。
  皇帝已经有了新人了,他再也不会想念权妍儿了,他有了更年轻、可爱的复制品韩妍儿了。
  二红忍不住为贤妃感到不值。贤妃当初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宁愿赴死,以为换来的是皇帝对她一生一世的想念,可是皇帝的爱情又能持续多久呢?
  爱上一个三宫六院的皇帝,这大概是女人最悲哀的事情。
  朱瞻基将来不也是要当皇帝的么?
  此时,二红更加庆幸自己没有选择当他的皇太孙妃,
  作为一个现代人,能接受自己深爱的人,一个又一个的女人么?
  她虽然有着一个古代的身体,可是她脑子里的思想是一个完全的现代人呀。
  光是一个孙灵微,二红每天看着朱瞻基跟她卿卿我我,都已经难受至极,何况将来还有那么多女人。
  做一个母仪天下的从不吃醋的女人,这一个光荣的任务,看来只有交给未来的皇太孙妃了。
  不知道那一位占卜出来的济水畔的女子家住何方,长什么样?自己将来和她如何相处?
  皇帝既然已经宣布了这位未来的皇太孙妃的位置,为什么却迟迟不揭开这位神秘的皇太孙妃的面纱呢?
  这个即将入住重华宫的皇太孙妃,到底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呢?
  七月初七日七夕节,宫眷穿鹊桥补***中设乞巧仙子,兵仗局伺候乞巧针……,
  宫里今年要举办一次大型的穿乞巧针的活动,不仅宫女可以参加,连后妃,命妇,公主等都可参加。
  最最难得是,永乐帝朱棣将亲自参与,皇帝在朝会上宣布,他还会作“穿七巧针”的唯一裁判,胜利的将获得由皇帝亲自颁发的“乞巧仙子”的殊荣。(未完待续。)

  ☆、99章 暗潮涌动的七夕节

  投针乞巧巧的活动,在二红来明宫这几年,这是第一次举行。
  一时之间,报名者蜂拥而来,不管是那已婚的,还是未出闺阁的,都想在皇帝面前露一手,以博得一个巧手之名。
  以往因为徐皇后在大明宫尸骨未寒,皇后又薨逝在七月,宫里都要在皇后祭日举哀。
  即便过了徐皇后的祭日,永乐帝朱棣在整个七月都要发魔怔,杀人如麻,宫里哪里敢大肆庆祝!
  所以往年的七夕节都是走一下过场,表明宫中有这么一个节日就行了。
  今年,一来因为徐皇后早已归葬北京长陵,安然的享受着香火供奉;
  二来恐怕是两位深得朱棣欢心的朝鲜娘娘韩贤嫔,黄婕妤的到来,让渐入暮年的朱棣老树逢春,心情如沐春风,因此得以破例。
  在七夕节前三天,尚宫局原来的李尚宫,没有缘由的忽然宣布告老出宫。
  新继任的尚宫姓胡,此前已在宫中多年,据说是太祖洪武年间就进宫。年纪大约在35、6岁了,应该属于那种非常低调、谨慎的类型。
  二红见到胡尚宫的第一天,就惊呆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35、6的女人竟然还可以这样美丽。
  只见她梳松鬓扁头,将鬓发和额发朝上掠起,编成一个扁髻,蓬松高卷的发际,给人以端庄典雅之感。
  穿着一套浅紫色宫装,领抹深青一色织成银缕,腰配飞真紫双环结就金霞,真是绝代之色。
  这胡尚宫一上任就要二红造好这次七夕节所需要的物品名录账簿,特别是乞巧针,她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提早给兵仗局造好名录。
  但令二红奇怪的是,胡尚宫为何只叫二红准备乞巧针,却不叫准备红丝线呢?
  难道是新任尚宫娘娘不熟悉业务,给忘了?
  想了想,二红还是决定提醒一下她:“尚宫娘娘,这个穿乞巧针是比赛谁穿针最快?对了,既然是穿针比赛,怎么只准备针,不准备线呢?”
  “谁说要准备线了?”胡尚宫故弄玄虚的说。
  “唐朝诗人林杰《乞巧》诗写道: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难道不是穿红丝线么?”
  二红只觉得一头雾水。
  “那是唐朝人的玩法,我们大明宫自然要有大明宫的创新。”李尚宫表情显得更加神秘了,“丫头,你只管照我吩咐的去兵仗局取来乞巧针就行。”
  宫里所有人都在因为皇帝的加入而欢欣鼓舞,可是二红总觉得,永乐帝朱棣做事情是有目的的人,他不可能单纯只是出于好玩的目的参与这次七夕盛会。
  特别是七夕前一天,当二红看到嘉宾名单上居然又有一个“老朋友”的时候,她更加觉得,这次七夕节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玄机。
  而这个“老朋友”就是阴魂不散的久违的彭城伯夫人。
  二红当然知道,这个彭城伯夫人从来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和他的皇帝亲家一样,她每一次进宫都一定是有目的的。
  看来这场盛大的七夕庆典,背后一定暗潮涌动,不知道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到了七夕那天,宫里到处张灯结彩,人人都穿着牛郎织女补子的吉服。
  首先是朱瞻基带领翰林院的读书人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管功名,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常常遭到周围人的嘲笑。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朱瞻基在一群读书人中间,依然显得气质出群,温文儒雅,御座上的永乐帝哈哈大笑道:“瞻儿若是去考取功名,必定是状元之才。”
  二红一看,果真,朱瞻基还真有点状元范儿。
  他穿着一身紫红色直裰朝服,腰间扎条同色金丝蛛纹带,修长的身体挺的笔直,整个人丰神俊朗中又透着与生俱来的高贵,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被镶碧鎏金冠高高束起,一双剑眉下却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充满了多情,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高挺的鼻子,厚薄适中的红唇这时却漾着令人目眩的笑容。
  朱瞻基今年已经19岁了,完全长成一个美得摄人心魄的俊逸少年了。
  拜完魁星,又拜天地,正式的拜祭仪式算是结束,接下来就是轻松的各种活动。
  御膳房首先为大家送上七夕的应节食品——“乞巧果子”,这些果子并不是真的水果,而是用油面糖蜜做成的,款式极多。
  “乞巧果子”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手巧的孙灵微,又一次将她的画画天赋发挥在食物中了。
  她带领御膳司的人,用油面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那些栩栩如生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玉皇大帝,自然不在话下。
  可以说,每一个巧果,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不忍心下口。
  其中还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朱瞻基祭拜完毕,挑起这个形状奇异的巧果。
  他笑着问孙灵微:“这也是妹妹的杰作,敢问这玩意也与七夕有关?是妹妹一时手拙了吧?”
  看朱瞻基那种存心打趣的笑嘻嘻的表情,二红担心孙灵微似乎要小小出个丑了。
  这个门神样的巧果的确与这个七夕节不应景,难道是孙灵微揉捏巧果的时候,走神了?
  谁知道孙灵微却悄悄的回敬皇太孙一个“少见多怪”的眼神,认真的说:“殿下,岂不知道这巧果的名字?”
  “哦,愿闻其详。”朱瞻基一点也不恼,依然笑嘻嘻的望着孙灵微。
  “它叫……这巧果号称‘果食将军’”。孙灵微沉吟了一下。
  “‘果食将军’!好名字!果实中也有将军啊。我天朝真是人人尚武,果实皆兵啊!”
  这时刚好从旁边走过的永乐帝听见了这一对小儿女的对话,忍不住龙颜大悦,大笑着说:“给朕也来一个‘果食将军’!”
  “是,皇上。”孙灵微毕恭毕敬的给永乐帝上了一个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巧果。
  此时,远远在角落里的彭城伯夫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未完待续。)

  ☆、100章 七夕节的高科技玩法

  真正的乞巧的瓜果端上来了。这些瓜果有的雕成奇花异鸟,有的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七夕食品的标配了。
  而这一切,都不过是七夕节目的前戏而已。真正的高潮“投针乞巧”开始了。
  这个环节由胡尚宫主持。
  此时,胡尚宫命小丫鬟端上来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华盖殿的天井里,然后高呼:“请倒入‘鸳鸯水’。”
  “什么是‘鸳鸯水’呀?”二红对这名字可是闻所未闻。
  “就是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也可以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过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孙灵微轻轻告诉她。
  “那什么是‘验巧呀?”二红觉得新问题又来了。
  “这个我不告诉你,一会你看别人是怎么玩的,就知道了。”孙灵微也卖起关子了。
  在把鸳鸯水放到太阳下爆晒的时候,这时,兴致很高的永乐帝朱棣,开始兴致勃勃的给他的两位爱妃韩贤嫔和黄婕妤讲七夕节的其它风俗了。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所以,后世七夕节,人们就有了晒书的习俗。唐朝的时候,干脆把七月七日称为‘晒书节’。”
  “皇上,七月七日那天,大家真的要把书拿出来晒么?”
  “也有不晒书的。”朱棣摸了摸肚皮,笑嘻嘻的说,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中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有个叫做郝隆的人,跑到太阳底下去仰面躺着晒肚皮,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也在晒书’。
  “这是为何?”韩贤嫔大惑不解。
  “傻瓜,这个人是在变相的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啊。”朱棣宠溺的说。
  “这人真可调皮。皇上,你知道的可不少。”
  两位小娘娘笑声清脆如银铃,引来一众妃嫔侧目,就连一向不苟言笑的胖太子朱高炽都被这笑声吸引住了。
  他望着两位比他还小20多岁的“母妃娘娘”,脸上的表情有点奇怪。
  不知不觉,日上三竿,午时已过。胡尚宫宣布:“开始‘验巧’!
  主裁判永乐帝坐在那面盆的上方。
  首先是张贵妃带领几位后妃“乞巧。”
  被皇上冷落已久的张玲珑才30多岁,整个人却已经有了一种老态龙钟的暮气。
  不过今天,她倒是打扮的格外明**人,毕竟,名义上,她还是后宫之首。
  二红一直觉得这张玲珑可怜,可是想想她当日因为嫉妒,谋害贤妃,才生出那么多事,心里便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真有道理。
  张贵妃从小丫鬟手里挑选了一枚乞巧针,轻轻将针平放在水面。
  令人奇怪的是,这细细的铁针竟然不会下沉。这时,胡尚宫往盆底一看,高声宣布道:“不得巧!”
  张贵妃怏怏的向皇帝告退。后面上来的依次是王贵妃以及其它妃嫔,婕妤。胡尚宫皆呼:不得巧!
  她们在皇帝的面前很没兴致的告退。
  最后上来的是韩贤嫔和黄婕妤。
  那韩贤嫔原本也不懂,只是随便的取了一只绣花针,像前面的人那样,轻轻平放在水面上,胡尚宫看了看说:“皇上,贤嫔娘娘蕙质兰心,乞得巧来!”
  于是,龙椅上的朱棣赶紧跑到面盆前去,眯缝着眼往盆底细细查看一会儿,高兴的说:“果真得巧!我的妍儿难道就是今天的乞巧仙子?”
  “皇上,不急呢,接下来还有命妇,诰命夫人,以及未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