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

第28章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28章

小说: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他微蹙的双眉之间,好象藏有很多深沉的心事,这些丝丝缕缕的心事,却跟着眉心一道上了锁。
  二红和孙灵微也心情沉重。虽然知道朱棣会尽力保全他心爱的皇孙,可是她们也深知,刀剑无眼,不管你是天子还是士兵,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特别是二红,从她见到朱瞻基穿上戎装到大军开拔,她都刻意不和朱瞻基道说再见。
  再见?再见?再也不见?
  一想起上次北征时和贤妃娘娘在这明宫道别,结果好好的权妍儿,就回不来了,二红的心里,就更怕讲出再见这两个字。
  对于16岁的朱瞻基来说,生平第一次走上战场,第一次去直面鲜血和死亡,说不害怕,只是讲给皇爷爷听的。
  可是,此前,朱棣已经让朱瞻基体察了民间疾苦,学习了处理政务。现在,朱棣认为,只有再让皇太孙在战场上磨砺之后,才会让他日后成为文武兼备的一代圣君。
  于是,16岁的皇室少年朱瞻基,人生中第一次冒险旅程开启。
  早在永乐八年,朱棣第一次北征时,蒙古鞑靼部首领阿鲁台脱身远遁。
  由于当时正值炎夏,明军缺水、缺粮,所以停止追击,班师回朝,朱棣第一次御驾亲征结束。
  可是,明军回师这几年,另一个蒙古部落瓦刺部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击败鞑靼部,杀死本雅失里,阿鲁台被迫归附明朝,被封为和宁王。
  但瓦刺部日渐壮大,新的威胁正在向大明王朝靠近。永乐十一年十一月,瓦刺部首领马哈木率部向漠南进逼。
  天生好战的朱棣,怎么容许自己的地盘上有人来撒野?
  于是,永乐十二年三月,朱棣发兵五十万,以安远侯柳升领大营,武安侯郑亨领中军,宁阳侯陈懋、丰城侯李彬领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谭青领左、右掖,都督刘江、朱荣为前锋,再度亲征漠北。
  朱棣虽然让心爱的皇孙披上战甲,走向疆场,但是却并没有让朱瞻基荒废学业,他命随军大臣杨荣在行军过程中继续教授他经史,所以,在随军的大营里,朱瞻基的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军中授课,这对于远征在外的将军们来说,也实在是一道特别的风景。
  四月,明军进至兴和,举行阅兵。朱棣让皇太孙跟随他检阅部队,学习战法。
  “瞻儿,你对于今天的阅兵有何想法?”
  第一天的阅兵仪式结束,朱棣兴致勃勃的来到朱瞻基的大营,亲自与孙儿交流阅兵心得。
  正在大帐里奋笔疾书的朱瞻基看到皇爷爷突然驾到,脸上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恐慌,他赶紧将笔下写满字的宣纸一把抓住,偷偷藏在一本《孙子兵法》里。
  但是眼尖的朱棣显然已经发现了孙儿的小动作,他脸色一沉,假装不经意的踱步到书桌边上,右手伸在半空中,似乎马上就要拿起那本《孙子兵法》。
  “写什么呢?”朱棣的手依然在半空中。
  “没……没什么,就是想念……娘亲了,想给她写封信。”朱瞻基结结巴巴的说。
  “哦,你倒是个仁孝的孩子。可是,这大漠里,也没驿站,你写了信,也没法送回皇宫,给你母妃看啊。”朱棣的脸色要缓和了一些。
  他收回了手,转而拍在孙儿的肩膀上。那大手像鹰爪一样有力:“瞻儿,你知道,你知道皇爷爷为什么要把你带到这杀人不眨眼的战场?”
  朱棣的脸上的肌肉抽动,忽然有了一种既骄傲又失落的矛盾表情,“瞻儿,你知道么?你二叔汉王朱高煦,当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独立领兵打过一仗了。”
  “可惜……这孩子,打仗是个天才,可是其他方面,却一塌糊涂。也怪我,当年在那样的年代,除了打仗,什么也没有教他。”朱棣的脸上,已经是一种情郁于中的伤悲。
  “瞻儿,皇爷爷如今亲自带着你上战场,就是不想你将来,在继承储位的时候,有任何一方面的缺失。你明白皇爷爷的苦心么?”
  朱棣说得动情,似乎眼眶都快要湿润了。
  朱瞻基立刻郑重的敛首下跪:“孙儿知错了,皇爷爷,我一定跟着你好好学习行军打仗。”
  大军继续向前。
  大漠的阳光直射,烤的人眼睛都睁不开,在马背上的朱瞻基,似乎更加没精打采。
  “瞻儿,你在想什么呢?打起精神来!”马背上的朱棣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朱瞻基面前,厉声说道。
  “是,皇爷爷。”朱瞻基小声说道。
  “不要再让我看见你这种失魂落魄的样子,男子汉大丈夫,不要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朱棣叮嘱完孙儿这句话,就一扬马鞭,汗血宝马飞快的驰骋在大漠,扬起一片烟尘。
  五月二十二日,五十万大军至通泉泊这个地方,丰城侯李彬领左、右哨探得敌情:“报告,前方有瓦剌兵五千人正在东行。”
  “前锋都督刘江听命,命你率领两万精兵追击瓦剌。”朱棣当机立断。
  “瞻儿,你知道么?劳师远征,只宜速决,不利持久作战。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兵力和物资准备,要运用重兵,在兵力对比上形成绝对优势,这样才可一击制胜。在粮饷上,要制造好武钢车,提前作好进退的全局准备。”
  朱棣转头给皇太孙传授远征经验,忽然发现,朱瞻基的马又已经落后于皇爷爷一丈了。
  这一次,朱棣已经顾不上生气了。他没有再调转马头去寻找皇孙,而是狠狠地一拍马屁股,策马向前。
  这是这么多年,朱棣第一次看见,这个让他引以为傲的皇孙,在他面前如此心不在焉的举止。
  他心中疑窦顿生。孙儿到底怎么了?
  到底是什么牵肠挂肚的事,让他如此失常?
  朱棣忽然想起朱瞻基那天往《孙子兵法》里慌慌张张藏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亲们,这皇室帅哥在战场上为何如此反常呢?且听下回分解。本说书人累了,票票,打赏,书评猛烈的来吧。作者君立刻灰来了精神。)

  ☆、第56章 谁解相思苦

  夜晚,大军安营扎寨。
  朱棣不声不响地来到了皇孙的营帐。他遣退所有侍候在营帐的卫士。“瞻儿,那本《孙子兵法》你放哪儿啦?”朱棣沉着脸,话里有话的说道。
  那本《孙子兵法》明明就在面前的书桌上。
  心虚的朱瞻基自然也知道皇爷爷,要找的是什么。
  此时的他,也暗暗懊悔,自己这是怎么了?
  刚才,他的近身服侍李谦,已经将白天皇上临场讲战法,而发现皇太孙未在场的事情给朱瞻基讲了一遍。
  “皇上对你很失望,殿下。”李谦十分关切的说。
  这位李公公,说是公公,其实很年轻,才刚刚20岁出头,是这次朱棣亲自指派服侍皇太孙的宦官,也是近身侍卫。
  他自小习武,人长得高大英俊,看上去一点也没有太监的阴柔,相反,像一个相貌堂堂的大将军。这位李谦也最反感别人叫他李公公,十分喜欢别人称呼他为“李侍卫”。
  朱棣这次能把他带上北征,又指派给皇太孙当护卫,可见十分器重他。
  太监在明朝得到重用,也自朱棣开始。比如著名的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朱棣一手促成的。那郑和人也长得高大英武,人称“三保将军”,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地位,这小宦官李谦,早就把郑和当做自己榜样,梦想将来成就一番大业。
  此番皇帝亲征,这李谦就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自己建功立业的时候快要到了。
  刚才他毫无隐晦的把今日皇上批评皇太孙之事,原原本本告诉皇上,就是想让主子振作起来,带着他一起建功立业。
  听了李谦的话,皇太孙朱瞻基在朱棣来之前,就已经懊悔而又忐忑,此刻,见皇上劈头就是那样一句话,也知道再也隐瞒不住了,皇爷爷肯定已经看到自己藏起来的信了,便一把跪下,痛哭流涕的抱着皇爷爷的腿说:“皇爷爷,孙儿知错了。”
  “你错在哪儿啦?”朱棣不紧不慢的说。
  “孙儿错在不该骗你。”
  “你那信,真是写给娘亲的?”
  “不,是……是写给微妹妹的。”朱瞻基忽然解脱似的从地上站起来。
  “皇爷爷我不该骗你。孙儿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出门在外,会那么想念微妹妹。平日里大家一起在宫里玩而,也没有什么特别对微妹妹多一点想法。可是这次,一离开皇宫,我脑子里整天都在胡思乱想,当我早晨听到第一声军号吹响的时候,我就会想,微妹妹这时大概还在梦中;当我和军士们一起大口吃肉时,我又想起微妹妹的亲手做的冰糖雪梨膏了;当我坐上马背,在这沙漠中行军时,恍惚看见,微妹妹就在前面,她在朝我笑呢……”
  “哦……我的孙儿长大了,开始有了喜欢的女子,尝试思念的滋味了。”朱棣说这句话时,脸上的欣慰之情一闪而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隐隐的不悦。
  “‘遥怜小儿女,未解相思苦’”朱棣打趣似的化用了诗圣杜甫的这句诗词,转而严厉的告诫道:“瞻儿,这是你第一次亲历战场,以后未必有这样好的时机,你要珍惜,不要被太多儿女之情所累。”
  “皇爷爷,我明白你说的道理。你以前叫孙儿做任何事孙儿都做得到,但是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孙儿一直努力不去想微妹妹,可是到了这儿,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我睁眼还是闭眼,眼前总是出现微妹妹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我好想立刻见到她,跟她说好多好多的话,可是她不在我身边,我这些话没处说,觉得心里有个地方好堵好堵……。”
  朱瞻基把手放到心脏的那个地方,觉得那儿好像真有什么东西堵住了想要抠出来的感觉,他的声音变得有点飘忽:“我只好把这些话写成信,哪怕是在信纸上倾诉一下,我的心里也觉得畅快一些……其实有时候我也好瞧不起自己,为什么不能像皇爷爷一样,拿得起放得下,谈笑间儿女情长随风过……”
  朱瞻基似乎心中早已困顿太久,此刻被人点开话题,便有点恣情纵意,话题收不住了似的滔滔不绝。
  他忘了面前的人,既是他的皇爷爷,也是一个统领天下的王者,怎么容许有人一再忤逆他的意旨。
  朱棣刚才能够放下皇帝的身份,像个长者一样倾听少年朱瞻基的心声,已经是破例了。可是,当朱瞻基说到“像皇爷爷一样,拿得起放得下”之语时,显然作为孙辈,已经僭越了。
  “是么?瞻儿?”朱棣硬生生的截住孙儿那似乎止不住的倾诉,忽然大手一挥,从袖袍里甩出一叠白花花的信纸,散落在营帐里,然后冷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朱瞻基顿时像打了个寒战一样,僵坐在那儿。半晌,他又缓缓站起来,小心地一张一张把那些写满相思的信笺捡起来,纸张又不少,放在一起,厚厚的,朱瞻基认真地把它们叠成一个大大的心形,然后存放在自己紧挨心脏的地方。
  这纸张纸质坚硬,原本是行军打仗绘图用的,朱瞻基找不到信笺,竟然就用它来充数,将相思之情涂满宣纸。纸张有不少,这几乎是一本随军日记了。放在一起,厚厚的,就像一本大书。
  朱瞻基认真地把它们叠成一个大大的方形,然后存放在自己紧挨心脏的地方。
  把那些写满相思的信笺紧贴于心脏的皮肤放好,朱瞻基再一层层的穿好衣服,这样,谁也看不出来,皇太孙的胸口间,会有什么异样。
  藏好信笺的朱瞻基忽然变得精神一振,就如把自己的心事也深深的掩藏了一样。
  从小就伴随在他血液里的使命感,使他渐渐冷静。
  和皇爷爷相处多年,早已经心灵相通的朱瞻基,也终于意识到自己这次真的太让皇爷爷失望了。
  他暗暗在心里下决心,后边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做出一点让皇爷爷满意的举动来。
  六月。大军进至撒里怯儿。
  (亲们,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一个人的滋味,你可曾体会过?感谢各位书友书后的宝贵留评,谢谢大家的票票推荐。特别是盗紫侠客,每天17。18票,好感动。特别鸣谢。)

  ☆、第57章 救命的情书

  “瞻儿——”,此时,心碎欲裂的朱棣大吼一声,一刀从后面朝“把秃孛罗”砍过去,那“把秃孛罗”本能的把头一偏,大刀砍中他肩膀,顿时鲜血直流。
  而此时,武安侯郑亨领中军,宁阳侯陈懋、丰城侯李彬领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谭青领左、右掖,一起冲杀了过来。
  马哈木和“把秃孛罗”见围歼皇太孙计划不能成功,反而自己已经身处险境,便趁明军将领解救朱瞻基的当儿,趁机逃出包围圈,脱身远遁。
  此时朱棣心里焦急,他眼见瓦剌首领“把秃孛罗”那一剑正中孙儿心脏的地方,深怕皇太孙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