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

第104章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104章

小说: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儿,她三下五除二走下凤座,一把扯掉李宝儿头上的贵妃凤冠,轻蔑的说道:
  “一个粗使丫头,就算被皇上宠幸,那也只能按照我朝钦定的妃嫔等级提升,一下子提升为贵妃,如何信服众人?”
  李宝儿刚才还得意洋洋,突然被蛮横的张皇后这一闹,顿时头发蓬乱,身子趔趄,一不小心,跌倒在地下,她忍不住嘤嘤嘤的哭泣了起来。
  “皇上!”
  李宝儿像个无助的孩子一样,干脆跌坐在地上,向着朱高炽的高高的王座,哇哇的大哭起来。
  “宝儿。”
  朱高炽赶紧从王座上下来,气急败坏的一把推开挡在下面的张皇后,去扶起李宝儿。
  张翠云猝不及防,身子后扬,重重的跌在地上。
  毕竟是快五十的人了。张翠云,一时之间,竟然跌在地上,起不来。
  可是新皇帝朱高炽全然没有注意到倒在地上的结发妻子,心里只有新欢李宝儿。
  他扶起李宝儿,抱在怀里,环视着众妃嫔,沉声道:
  “李宝儿,朕之所钟,为何不可为贵妃?朕就是喜欢她那种娇憨与无邪。
  在后宫的女人,要么是愁眉紧锁的怨念,要么是心机深沉的阴狠,朕难得看到这样一个笑容犹如一泓清泉的女子。”
  说着,他朝着地上的张皇后,朗声道:
  “皇后刚才说朕任性,没错,朕就是这么任性。朕今天不仅要破格提拔李贵妃。朕对于父皇的过去的一些旨意,都决定要拨乱反正。”
  “什么?你要扭转父皇的大政方针?”
  张皇后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正是,圣人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儿子,最大的孝顺,就是对于尽力弥补父皇为政的一些缺失,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朱高炽不亏是多年混翰林学院,搞理论研究的大文人,说起话来都是一套一套的,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外人自然无从驳倒。
  “朕在太子位上已经做了二十年,对于父皇的一些吏治沉珂感同身受,所以,朕要决定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对于很多人事安排都会有重大调整,册封这个贵妃,就是朕将要改革的信号。”
  “什么?改革?”
  此时,张皇后只觉得面前这个一直在她面前唯唯诺诺的大胖子,忽然之间,变得有点令人难以置信。
  她想站起来说两句,却发现腰根本使不上力。
  她跌坏了腰部。
  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
  此时,一直随侍在朱高炽身边的御前侍卫张兴,看到了这一种情况,他赶紧跪下,向朱高炽禀报道:
  “皇上,皇后惹你生气,该罚。不过看她现在,似乎把腰扭伤了。皇后比皇上还大一岁,马上就五十的人了,不如派人扶她一把。”
  此时,朱高炽才注意到,张皇后狼狈不堪的在地下已经躺了很久了,才赶紧叫人把张皇后扶起。
  然后,朱高炽还不忘教训张翠云说:“张侍卫都说,皇后是快五十岁的人呢了,有些时候,还是要改改脾气。”
  “皇上。谢皇上提点。”
  张翠云从地上爬起来。
  朱高炽的目光俯视下来,她第一次感到了一种威压。
  她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朱高炽带着他刚刚册封的“李贵妃”,意气风发的离开。
  之后,新皇帝果真开始大刀阔斧的开始他的一系列变革……
  远在山东的汉王,忽然发现家门口突然来了几匹高头大马,只听门外有人高声叫嚣:“汉王接旨。”(未完待续。)

  ☆、209章 朱瞻基的来信

  原来是新皇帝的圣旨驾到。汉王和朱高炽之间,明争暗斗了十几年,听说新皇圣旨,都吓了一跳。
  “这老大一上台,会不会对本王来个下马威?”朱高煦担心地说。
  “王爷,你放心去吧,也就是几个钦差官。若是真的有什么不利于王爷的旨意,王爷千万忍着,别跟他明着翻脸,我们暗暗筹划,只等将来一举起事。”
  温哈喇王子一片亲自给汉王整理衣冠,一边在他耳边再三叮咛。
  “我明白。”朱高煦心事重重的出去接旨。
  只听钦差官大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新皇登基,十分想念远在山东的二弟,念汉王劳苦功高,特意增加其俸禄。
  同时,朕的几个小侄子已经长成,父皇当日已经有封赏,今日再次加封爵位,再请各位小世子接旨。受封。钦此。”
  接过圣旨,此时,朱高煦确实吃了一惊。
  不过,他也并没有做出感激涕零的样子,只是不卑不亢的磕头谢恩。
  等钦差官一走,汉王将那封圣旨,“啪”得一声,拍在温哈喇王子的手里,冷哼道:
  “我那脓包哥哥,没想到还有两下子,给我玩加恩、笼络这一套呢。我看他是小看本王了,几个小钱,就能把本王收买?哼,朕想要的,他给不起!”
  朱高煦得了封赏,还很生气。
  其实他生气的不是他的哥哥,而是生气他自己。
  “我竟然低估了这个大胖子,看新皇帝这手段,很像父皇做事的风格。看来,本王夺取皇位之路似乎并不是那么易如反掌。”
  朱高煦感到了一种压力。
  温哈喇王子当然也感受到了汉王这种焦躁,他迅速瞟了一眼圣旨,苦口婆心的劝道:
  “王爷,话虽如此,王爷今天对钦差还是太冷淡了些,特别是谢恩的时候,你应该表现得更加诚挚一些,这样才能麻痹敌人啊。”
  “哼,本王才懒得跟他装,就是那脓包哥哥,全副武装,跟本王正面迎战,也斗不过本王。”
  朱高煦赌气似的说道。
  “王爷,你不要急躁。朱高炽在太子位上做了20年,又多次监国,早已经有了很多治国和用人的经验,这一点我们肯定是欠缺的。
  而且我们远离京城又快8年了,朝中具体什么情况,我们根本不知道,如果您莽撞了,操之过急,可能根本不需要他动手,他手下的那么多能人,一哄而上,我们就会溃不成军。”
  温哈喇王子赶紧劝阻汉王。
  “那你就赶紧探听一下,我那好哥哥新官上任,到底做了些什么!”汉王着急的说道。他觉得这次真的低估了他的大胖子哥哥。
  “这还用探听,你看,这是什么?”
  温哈喇王子忽然将垂下的袖口一摊开,手心里赫然躺着一个小铁管。
  “这是?。。。。。。”汉王已经猜到了八九,他看着那小铁管里的密信,忍不住有些欣喜的确认道。
  “正是,这是朱瞻基给吴婳的通信?”
  温哈喇王子得意的一笑。
  “吴婳不是已经知道了神鸟为我们所用了,难道她还笨到用神鸟传信?”
  汉王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不是吴婳笨,而是你那小侄儿朱瞻基笨啊。”
  温哈喇王子得意得撕开小铁管的封皮,一边笑道:
  “吴婳当然不会再给朱瞻基写信。可是若是他们从此断了音信,那朱瞻基必然会怀疑,所以这个通信还得继续!只是由本王子义务当起他们之间的联系人罢了。”
  说罢,温哈喇王子把信打开,匆匆看了一眼,递给汉王道:
  “所以,本王子就模拟吴婳的语气,给皇太孙写信,回信,让她们继续鱼雁往来,只是这每封回信,到我这儿来之后,便不会到吴婳哪儿去了。”
  汉王哈哈大笑,赶紧接过信。
  只见上面写着:
  亲爱的婳儿:
  父皇终于登上了皇位,这是我最乐于看见的。我们父子连心,我也可以自由的将我的意见给父皇表达。
  皇爷爷在马上打下这广袤的大明帝国,却匆匆撒手西去,他留下了盛世辉煌,也留下了满目苍夷,
  我和父皇,任重道远。
  我和父皇共同商议了很久,决定要开创一个新的大明帝国。
  首先改革吏治。
  父皇决定,通过改组内阁,授予某些心腹顾问显贵的品位,用著名的翰林学士和干练的官员充实行政官署,来开始组织新政府的工作。
  在父皇新任命的官员中,许多人在父皇在南京或北京摄政时已经为他效劳,有的人在他与皇爷爷有分歧时支持过他,为此受到了惩处。
  特别是在永乐十二年中因被汉王朱高煦诬陷被撤职的黄淮,还有在同一时期被监禁的杨溥,现在,都被父皇任命为翰林学士兼大学士。
  父皇原来的老师及最亲密的顾问杨士奇成了首辅大学士和少傅;杨荣和金幼孜也留任大学士。
  为了补偿他们以前所受的屈辱,每个人被封为一品的高官,并有兼职。
  例如杨士奇兼任兵部尚书,杨荣兼工部尚书,黄淮兼户部尚书。这样,他们就能直接过问在职大臣们的行政事务和施加政治影响。
  父皇经常召见他们进行正式会议,要求在他对重要事务作出决定前,在密封的奏章中提出意见或建议。
  这样,内阁不再是像之前皇爷爷和太祖皇帝两朝的咨询机构,由大学士亲自参加了决策,这对父皇大力取消皇爷爷的一些不得人心的计划,以及在全帝国建立正规的文官政府的行动来说,这种集体领导是必不可少的。
  ……
  此时,看到这儿,汉王不由得对温哈喇王子说道:
  “皇兄这一招可真凑效,他启用了那么多重获新生的人,这些人为朱高炽办事,那一定是肝脑涂地,死而后已的忠诚、尽职。不可小觑啊!”
  温哈喇王子也忧心忡忡的叹气道:
  “是啊,新皇帝朱高炽或许在打仗习武上是一个脓包,但是在治理国家方面,却是一把好手。特别是他有了你那小侄儿朱瞻基的帮助,更是如虎添翼。我们的颠覆计划一定要找准时机,不然就会一败涂地。”(未完待续。)

  ☆、210章 永远不要成全男人?

  此时,在北京皇宫的钦安殿里。
  新皇帝朱高炽进行第二步改革:进行吏治整顿。
  朱高炽当堂宣布:可有可无的官员被解职,其他的官员在70岁就奉命退隐;失职的官员降职,有突出才能的官员升任更重要的职务。
  为了取得直率的评价和揭露贪污腐化,朱高炽给予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稍后还有夏元吉,每人一颗银印,上刻“绳愆纠缪”的格言。他命令他们用此印密奏关于贵族、甚至皇族胡作非为的案件。
  监察御史被派往全国各地去调查官员的政绩,并为官僚机构的任命寻求合适的人选。
  朱高炽在朝堂上语重心长的告诉大家:
  “众卿务必直言不讳,不必担心报复,不管你的话多么难听,就算朕有时在激动之下会训斥或惩处少数官员,但朕冷静之后,一定会后悔并要求大家的原谅。”
  “陛下圣明。”
  所有的大臣们欢欣鼓舞。
  可以说,现在的大臣们,再也不会担心,在朱棣时期,因为与皇帝一言不合,就被革职下狱操家的危险,因此各个建言献策,分外踊跃。
  看到满朝文武重新有了新的活力,朝堂不再像过去一样,皇帝一发言,其余人都噤若寒蝉,朱高炽真是满心高兴。
  一下朝,他赶紧往他的李贵妃的咸福宫中跑去。
  李宝儿摇身一变,成了贵妃,那些她从前要三叩九拜的嫔妃们,现在除了张皇后和郭贵妃,其他人都要向她恭恭敬敬的行礼,连她都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皇上!”
  李宝儿虽然穿着贵妃的服饰,却依然一副小丫鬟的心态,听马公公说皇帝要来,她赶紧跑到咸福宫的宫门外候着。
  “宝儿,你怎么又到这儿来等朕,现在春寒料峭,你最好不要出来。”
  此时,虽然是阳春2月,但是北京的天气,却依然是风刀霜剑。
  朱高炽看着李宝儿那张冻得紫红得小脸蛋,赶紧心疼的让宫女们把她先扶回宫内。
  等到朱棣和她躺在鸳鸯枕上,李宝儿忍不住娇嗔的说:
  “皇上,臣妾哪儿就那么娇气。臣妾以前就是大冬天,也得拎着个大水壶浇花呢。这点霜冻,不碍事。”
  “现在你是贵妃了。就得把自己稀罕着。不过朕还是喜欢你的率直。”朱高炽笑道。
  “皇上就这样,把我封为贵妃,臣妾惶恐呀。皇上不是因为跟皇后赌气,才这样提拔我,过几天皇上跟皇后娘娘和好了,会不会又让臣妾回储秀宫浇花呀?臣妾总担心,皇上不会跟我开玩笑吧?”
  李宝儿依然是不可置信。
  “贵妃惶恐什么,君无戏言。朕提拔人才不拘一格,但是又都有缘由,绝对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你知道现在内阁有个叫做‘权谨’的新提拔官员吧,他本是一名低级官员,但是现在朕破格提拔他进入内阁,完全是因为他极为孝顺。
  朕想用他的破格提拔来告诉大家,在任命官员时,朕特别重视儒家道德和个人品德。”
  朱高炽笑眯眯的说道,
  “当然,朕并不是只拘泥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