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穿成黛玉她侄女 金推完结+番外 >

第49章

[红楼]穿成黛玉她侄女 金推完结+番外-第49章

小说: [红楼]穿成黛玉她侄女 金推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林姑父给的,托我们照顾林妹妹她们。”
  见贾琏这么大方的把银票给了自己,王熙凤狐疑的看了他一眼,以她对贾琏的了解,这贾琏可不像会把全部都给她的人。
  不过她一边说着林姑父真是太客气了,一边收下了银票,她打算等回头就搜查一下贾琏的行礼,看看他有没有藏私。
  该说的都说了,这下子贾琏才心满意足的搂着王熙凤钻进被子里去逍遥。
  贾琏夫妻久别重逢恰如新婚燕尔,宝玉却一夜孤枕独眠,第二天又早早的去了黛玉的院子。
  不料黛玉已经出门了,门上的人说她跟林祯两个出门去给几位姑娘和奶奶们送礼去了。
  宝玉又追去三春那里,却被告知三春也不在家,她们和黛玉一起去了李纨那里。
  他追了一大圈才在宝钗那里找到黛玉她们,只是不光黛玉、三春等人都在,他幻想中的跟黛玉独处多说一会的机会却是没有的。
  林祯见他笑的别有深意:“宝二叔来了,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和姑姑本来打算过一会去给你送我们从扬州带来的土特产的。没想到你来了,这就不用我和姑姑再多跑一圈了,宝二叔你真是体贴人。”
  黛玉看了她一眼,心道这丫头真是睁眼说瞎话,她们原本的打算是差遣一个婆子去给宝玉送礼的,到她嘴里就变成她们亲自去了。
  黛玉本来就对宝玉观感一般,这一次在扬州肖氏又耳提面命跟她们姑侄说要注意男女大防,那话里话外的意思就差明说防着宝玉了。
  肖氏一直待她很好,黛玉也很听她的话,更何况这一次肖氏说的话不无道理,她也就记在心里了。
  于是她昨天跟林祯分派礼物的时候就商量好了宝玉那份她们不亲自去了,林祯还出主意让她们一大早就出门活活绕了宝玉一大圈。
  林祯的话说的好听,还不得罪人,黛玉心知是怎么一回事也不拆穿她。
  众位姐妹凑在一起,对彼此收到的礼物品头论足,宝玉也只能看着黛玉跟其他姐妹亲亲热热的说话,自己离得远远的。
  说了一会话,宝钗笑道:“今个人都来的全,一会都别走,我做一个东道,也算是跟这个院子作别。”
  林祯一愣,没听说薛家会离开贾家的啊,她忙问了一句:“宝姑姑要搬走?”
  一旁迎春笑道:“因为要盖省亲别墅迎大姐姐回家省亲,这梨香院也要用上,姨妈她们另搬了一个院子。”
  探春也在旁边给林祯讲解宝钗和薛姨妈即将要搬去的院子在贾家哪个位置。
  林祯点头:“我知道那个院子所在,听起来要比梨香院这里去我们院子远些,那宝姑姑以后去上课要多走一段了。”
  黛玉听了说道:“要是宝姐姐不嫌弃可以来我们院子暂住。”
  宝钗听了心中一动,她们母女将要搬去的院子确实没有这里去黛玉她们院子方便,要是好的天气走走也无妨,遇上风雪天真要折腾人的。
  偏偏周师傅上的课她真的很喜欢,又想趁着客居贾家的时候多听上一听,要是将来离了贾家她可没有这个机会了。
  于是她笑道:“那就要打扰林妹妹和祯姐儿了。”
  黛玉姑侄忙说不麻烦。
  就林祯而言,虽然她更喜欢黛玉,可是相处久了她也必须承认,宝钗是个会让人觉得很舒服的人,她并不讨厌宝钗。
  接下来黛玉和林祯又问宝钗和三春最近跟周师傅学了什么,她们离开的这一段时间,周师傅并没有停课,反正她跟黛玉姑侄住一个院子,等她们回来补课也是一样的。
  于是三春和宝钗又告诉她们姑侄最近学了什么,几人相互交流心得,弄得一旁的宝玉反而插不上嘴。
  “还是云妹妹好,她才不愿意去听那什么劳什子的周师傅的课。”宝玉嘟囔了一句。
  林祯耳尖听到了这句,这云妹妹自然是指那史湘云了。
  她就问三春她们,史湘云最近可来了。
  在她和黛玉住在贾府的这一段时间里,也是见过湘云的。贾母不时的会接湘云来贾家小住,有时候她就住在黛玉她们院子里。
  对于湘云,林祯现在的印象就是是个爽朗的女孩,可是过于爽朗了。
  如果不是知道宝玉的官配是宝钗的话,她觉得湘云倒是很配宝玉,两个人彼此很有共同语言。
  湘云既有视功名如粪土的一面,也不喜欢什么教养嬷嬷。
  在黛玉姑侄刚来不久的时候,她来贾府小住,当时黛玉她们也是邀请她去一起听周师傅的课,可是她一听是宫中出来的女官就直皱眉,说那些女官老嬷嬷有的是整人的法门,讲的又都是古板的东西,她才不要听。
  当时宝玉也在一旁,听完立刻就把湘云引为知己。
  所以在刚才三春等人跟黛玉讨论周师傅的课的时候,感到自己受到冷漠的宝玉不由得想到了湘云。
  听林祯问起湘云,探春对她说:“年后云儿到是来过,就是这段时间没有来。宝玉前个还要老太太去接她,只是老太太说家里现在忙着大姐姐的事情,正忙乱着,要等忙完了再去接她。”
  林祯点点头,不再多问。其实她对湘云并不反感,只是有些感慨她生错了时代,要是在没有那些礼教规矩压迫的新时代湘云应该活的很舒心的。
  这天在梨香院,众人乘兴而去。
  李纨回到自己居所,靠在榻上醒酒,她今天多喝了两杯。
  手边还放着林家姑侄送来的礼物,她已经细细看过了,都是上等的好东西。
  李纨不由得想起了心事,这两年她冷眼旁观,越发觉得那林祯确实适合贾兰。
  这两年那姑娘长得越发的出挑,虽然比不上她姑姑黛玉,也算是一个小美人。
  而且她还跟着那周师傅学了很多规矩,做一个当家主母是够用的。
  更重要的是林家不光有官场上的势力,还有不菲的家资,她还记得昨天黛玉交给贾母两万两银子的震撼。
  李纨苦笑,前一阵子婆婆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让她回娘家筹点钱回来,可她娘家却是连五千两都拿不出来的。
  贾珠已逝,他们母子只能靠那一点点出息过日子,将来有宝玉在还不知道贾兰能继承多少家产。
  这要是有一个有丰厚嫁妆的儿媳妇就好了,起码他们母子的日子会松快许多。
  李纨越想越觉得这林祯就是为贾兰定做的媳妇,她想着等明年林家出了孝,那林家大爷赶考得中她就跟老太太提一句,拼上这个脸面也要把婚事弄成。
  只是等到年前的时候一道从江南来的奏折在朝中掀起巨浪,也让李纨打消了跟林家结亲的想法。
  林海赶在年前皇上封笔的时候上了一道奏折,在奏折中列举了甄家数条罪状,请皇上治罪。


第60章 朝堂内外
  又一年新年要到了;弘兴帝也要封笔得到难得几天的休息。
  也就在这个时候,林海从江南递上一份奏折,在奏折中他陈述了甄家的几条罪状;请皇上查办甄家。
  本来这个时候;皇帝和群臣的注意力都会放到即将到来的春节上,大家的心都被难得几天的休息给带走了。
  可是林海的这份奏折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立时激起波澜。
  因为太上皇还在;这朝中的大臣未必都效忠着如今的弘兴帝,更何况还有那些没有扫除掉的他那些个不省心兄弟的势力。
  甄家原本是三皇子一派,可是三皇子在夺嫡之争中已经死掉了;现在他们究竟是谁的人有些扑朔迷离。
  但是当林海的奏折一来;朝中就炸锅了。
  除了忠于弘兴帝的大臣;其他那些人要么幸灾乐祸看弘兴帝的热闹;要么就推波助澜。
  一时之间这个朝堂就变成了一只正逐渐加温盛满水的锅子;逐渐变得沸腾热闹起来。
  “陛下;这林大人所列的甄家相关罪状如果是真的,那这甄家真的其心可诛;请陛下下令派人去查证。”一个忠于弘兴帝的大臣当时就出来摇旗呐喊。
  弘兴帝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又一个大臣出列:“皇上;这甄家已经为官几代;他们伺候过先帝、太上皇,他们的忠心可鉴啊!这林海信口雌黄;请皇上下旨把他锁拿进京治罪!”
  “甄家狼子野心……”
  “那林海污蔑忠心,罪当该诛!”
  朝臣们吵成了一团,只有上面的弘兴帝看起来格外的平静。
  等到大臣们吵的差不多了;他就宣布封笔,等到过完年再议林海的奏折。
  他拍拍屁股走人回后宫去过年了,可是这道奏折的余波还在继续。
  甄家自然在京中有人手在;这些人已经听到了有关奏折的消息,当即开始活动起来。
  过年期间,诸位首辅阁老六部尚书等朝臣都收到了来自甄家的比往年更丰厚几层的年礼,这用意自然是不用说了。
  后宫中也受到影响,那在儿子死后就依附太上皇安静与世无争的甄贵太妃也换上了一身素服,在大明宫门前脱簪请罪。
  甄贵太妃是太上皇几十年的宠妃,这爱妃死了儿子已经够可怜的了,身子差了不少,如今却要在宫门长跪不起请罪,这太上皇如何能受得了。
  他一连派了几个太监去把弘兴帝叫到大明宫来:“就说他再不来,朕就好龙御宾天随了他的心意了。”太上皇说话的时候,手上的拐杖狠狠的杵着地。
  太监们自然不敢把太上皇的原话说给弘兴帝听,可是也是告诉他太上皇气的急了。
  于是弘兴帝又急急忙忙的跑去了大明宫见他那位难搞的父皇。
  刚到大明宫门口,他就看到了甄贵太妃柔柔弱弱跪在地上。
  “太妃请放心,甄家为人如何朕自然是知道的,一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弘兴帝连忙边安慰她边示意一旁她的宫女赶紧把人扶起来。
  甄贵太妃未说话眼泪已经先流出来了:“皇上说的哪里的话,这后宫不能干政,臣妾也是知道的。臣妾是来请罪,因为先三皇子去世,臣妾伤心过度,对这娘家也是疏于管教,他们要是真的做了什么事,臣妾也不敢姑息的,呜呜……”说着刚被扶起来的甄贵太妃又一下子跪了下来。
  要说当年还是皇子时的弘兴帝对这位后宫第一宠妃的印象就是刚硬,这位就是凭着在满宫柔弱娇花中的飒爽英姿得到太上皇的宠爱的,他甚至还见过甄贵太妃赏了某个哭哭啼啼的小妃子两巴掌的事情。
  弘兴帝记忆里可没有这位宠妃哭的凄凄惨惨的印象,今天这一场景可是深深的印在了他的心中。
  他示意宫女把甄贵太妃扶回去,自己步履匆匆的进去见太上皇。
  “唉,太妃你终是让自己活成了自己最不屑一顾的样子。”弘兴帝叹了口气。
  进到宫中,原本意气风发的弘兴帝立刻又变的窝窝囊囊,任凭太上皇好一顿痛骂。
  “别看你已经坐在龙椅上,朕还活着呢!朕能立了你,也能废了你!你还好几个兄弟呢!那甄家是跟了我几十年的老臣子,他们一直忠心耿耿的,又怎么能犯错。那个林海,朕还记得他,当初看他还像个样子才让他去扬州做巡盐御史的,看来也不行,你把他押解进京问罪!”太上皇说话的时候那原本杵着的拐杖都抡了起来,大有直接把当今皇上打一顿的冲动。
  弘兴帝在太上皇面前唯唯诺诺,直说他是相信甄家的,只是现在都已经封笔了连玉玺都封了,只能等着过完年再说。
  一番数落下来,加上弘兴帝的曲意逢迎,太上皇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要远比他在年轻的小妃子身上得到的那一星半点的满足要多的多。
  等到出了大明宫坐上御撵,弘兴帝那一脸窝囊一扫而空。
  他回忆着临来大明宫前夏秉忠递给他的几道密折,那都是来自江南的密折,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的。
  林海奏折把甄家告了的事情也传到了贾家,那个时候黛玉姑侄正和三春等人在贾母面前凑趣。
  贾母最近的心情很好,因为那省亲别墅已经建好了,贾家也已经上了折子要迎元春回来省亲,这时间就定在了正月十五。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就要到了,贾母一边在心里盼望着跟最心爱的孙女见面,一边想象着那一日贾家是有多么的荣光。
  正因为贾母心情好兴致高,黛玉她们更是在她面前一起说话凑趣,这种场合宝玉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因为前一阵子秦钟故去,宝玉很是伤心了一阵子,贾母怕他伤了身子,就没有让他去学堂念书。
  贾政本来是想管教他的,每次贾母都会阻拦,最后他也只能叹口气撒手不管。
  众人正说话间,王夫人从外面进来。
  她这些日子也很忙碌,毕竟要回来省亲的娘娘是她的亲生女儿。偏偏最近王熙凤一直喊着身子不舒坦,管不了太多的家事,她只能自己上阵。
  她正里里外外的忙碌着,就听外面贾政给她递了个消息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