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窃听系统 >

第66章

崇祯窃听系统-第66章

小说: 崇祯窃听系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勇卫营在此之前,并没有和满清军队作战,一直在镇压各处流贼。而且,原本的勇卫营,虽然也算是大明精锐,却没有如今这一次那么拼命。
  而如今之所以拼命,是因为崇祯皇帝的那份旨意,杀了王之心等人在前,又提拔了勇卫营监军刘元斌、卢九德等人在后,还表彰了两个领军总兵孙应元和黄得功,告诉他们回京之后另有封赏。
  在这种情况之下,不管是总兵还是监军,都必须要好好表现来回报皇帝才行。也因此,夜不收侦得济南被满清军队攻破,藩王出事,那就是他们这支勇卫营要出力的时候,战场上的表现,就比以往都要凶猛得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多尔衮得不到想要的答复,就决定亲自过去看看。
  于是,他立刻下令,调集城外的预备军队,包括他直属的满清军队一千,蒙古八旗和附属蒙古部族各两千,一共五千人马往南而去。
  当然了,离去之前,他也发出了命令,要城内正在劫掠的满清八旗军队和其他军队都动作快点。
  才离开济南府大概十里路左右,就有看到有明军夜不收的身影了。这些夜不收,显然是绕过了正在作战的战场,往后探知军情来了。
  多尔衮知道明国太大,派兵驱赶这些明军夜不收,要一个不剩,全部拦在这边,不让他们往济南城而去是不现实的。因此,他就压根没管,领军继续南下。
  可还没过十里路,多尔衮就看到前面两军在交战。或者可以说,其实不是交战,而是大清军队边战边退,明显不敌那支明军。
  南下济南城的满清军队,有满清八旗,蒙古八旗和附属蒙古部族三个部分组成。多尔衮领军,自然不可能做到一视同仁。因此,入城劫掠这种好事,当然会偏向满清八旗,其次是蒙古八旗。
  所以,留在外围警戒,预备的军队,大部分是附属蒙古部族的人。这支被派来拦击明军的军队,大部分也是附属蒙古部族的军队,其战斗力是满清军队中最差的一支。
  可就算是这样,眼前看到的一幕,也让多尔衮吃惊了。
  一杆“黄”字大旗,一杆“孙”字大旗,竟然都在阵前,也就是说,这支明军的两个总兵都是身先士卒,领军冲锋。由此带动明军军卒,无不奋勇厮杀。
  什么时候,明军对阵大清军队时,士气竟然如此之高了?
  这么想着,多尔衮马上想起了一个人,就是卢象升。这种情况,也只有在卢象升这边见过。可没想到,明军中竟然又多了两个了。
  心有隐忧,也只能暂时按下,多尔衮立刻指挥手下开始和这支明军作战。也是他这支生力军赶到之后,才算稳住了战局,不过却也没有击退这支明军。
  看着这支明军盔甲鲜明,一个个都是精锐之士,多尔衮就知道,必须抽调更多的兵力过来才行。
  可是,如今大部分军队都在济南城内劫掠,一时半会撤不出来。就算撤出来,估计也没有死战的军心。更为糟糕地是,大清军队奔袭济南城之后,又一直在兴奋地劫掠中,就没好好地轮休过。原本想着明军没这么快反应的,因此也不担心休息地问题。
  如今竟然这么快冒出一支精锐的勇卫营,这事情就有点棘手了!


第128章 恶报
  多尔衮地担心,不是说会被这支一万多人的明军打败,而是担心好不容易劫掠来的物资,没法安全地送走。
  如今之计,只能多抵挡下这支勇卫营,让济南城那边尽快完成劫掠,尽快撤出休整才行。
  他还有点担心,不知道明国这么大,还会不会从别的地方,再冒出一支像勇卫营这样能打的军队出来?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次的满清军队入关,是前四次入关走得最南的一次,不过也遭遇了勇卫营,加上劫掠到了足够的物资,就没有再往南,但是却试探出了大明的虚实,以至于满清的第五次入关时候,更是肆无忌惮,分兵而动,视明军于无物,南下,西进,随便行动,甚至还在关内大摇大摆地休整了一个月才依依不舍地出关而去。
  此时,正如多尔衮所担心的,他虽然挡住了勇卫营的攻势,双方在离济南城只有十多里的地方暂时对持。这就给了明国地方府县机会,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从而大了胆子,纷纷派出人马前来助战。
  邻近的卫所,不管能不能打,你几百,我上千的,都闻风往勇卫营这边赶来。
  每次,当多尔衮看到有小股明军汇入对面的勇卫营时,他的心中担心便多了一分。这个时候,他终于体会到了客场作战的劣势,有点后悔身边没有一个熟悉明国各地情况的人可以问。
  他心中打定主意,济南城尽快劫掠完了之后,就不再去别的地方劫掠了,汇合岳托、杜度所部出关。
  不过,让多尔衮想不到的是,情况或许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糟糕。
  “报主子,北方德州附近发现有明军出没,从旗号上看,是卢象升所部人马。”
  “什么?”多尔衮一听,当即惊讶地一下站起来,脸色异常严峻地确认道:“看清楚了,确实是卢象升来了?”
  要说他最忌惮的人,还是要算卢象升。可他就没想过,卢象升会这么快追过来!
  “回主子,未看到卢象升本人的旗号,只是他麾下将领的旗号。大约已有一千多骑。”
  多尔衮一听,松了口气,没有发现卢象升就好,来得兵力也不够多,还行。
  可等他回过神来,顿时,就又担心上了。
  济南城南边,是一万多的勇卫营,这是能打的,拖住了大清仅有的休整军队,更为关键的是,明军兵力在越聚越多;同时北边出现明国骑军,这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而且他还担心,北边的明军也会越来越多。
  这时候,多尔衮忽然冒出了一种感觉,就犹如一艘孤舟飘在大海上,有点这样的感觉。
  他有点怕了,再在济南城这边待下去,还不知道形势会怎么样发展。最为关键的是,经过济南城地劫掠,估计所有参与劫掠的都劫了不少地财物,打仗的意志会消磨掉好多,对付普通明军还是没有问题,可要是遇到强敌要死战的话,那就有点不合适了。
  这么想着,多尔衮没有再犹豫,立刻传令,不管济南城的劫掠有没有完都立刻收兵。至于济南城中剩下的,放火烧了便是,不可能留给明国一个完整的城池。
  让人有点遗憾的是,能打得勇卫营的人数,确实太少了点,也就一万出头,还不都是骑军,面对五六倍的满清军队,要想打赢他们却是不可能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烧了济南城,而后押着掠去的人口物资北归。
  跟在他们后面的刘元斌和卢九德一合计,便派人绕过满清军队的行进路线,把消息飞报京师。
  崇祯十二年一月末,在多尔衮领军回到河北境内时,一支明军终于出现在了京师郊外。
  “禀陛下,三边总督洪承畴已领军到达京郊。”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一喜,总算是来了一个能打得了。
  在此之前,他已经接到山海关那边的急报,说建虏皇太极携红夷大炮攻打宁锦一线,无法分兵回援关内。
  不管是谁,都知道山海关的重要性。要是山海关这边落到满清手中,满清就不是一年或者几年一次入侵关内,而是时时都能入侵关内了。因此,关宁军不回援,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包括现在的崇祯皇帝,也没有深究。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是不可能骗人的。
  不过如此一来,就少了一支强军。而秦兵虽然有些问题,以前调去辽东时有半路溃散的情况,可这些年在关内镇压流贼时,战绩倒也可以,特别是洪承畴所部和孙传庭所部。
  在如今这个时候,要说军力相对比较强的,也就只有这两支军队了。
  当然了,还有一支,是左良玉所部。不过崇祯皇帝在后世听闻过左良玉的名声,并不好。此时从原有的崇祯皇帝记忆中,也知道地方上有巡抚弹劾左良玉倨傲不逊,不听调遣,擅自行动。
  这事就发生在崇祯十年,应天巡抚张国维三次发布檄文要左良玉进入山中搜剿溃散之流贼,左良玉没有响应,而是纵兵在当地掳掠妇女。包括河南监军催促他,也不为所动。甚至淅川陷落,流贼东下袭击六合,攻占天长,兵分几路占领瓜洲、仪真,打下盱眙等等,左良玉全都不去救援,拥兵自重。
  当时的崇祯皇帝对此很无奈,每天焦头烂额的,也没有能力处罚左良玉,甚至还被迫给他官复原职,让他能为朝廷出力,继续征讨流贼。
  此时,左良玉还在陕州镇压流贼,并没有回援京师。或许是恶事做多了有报应,朝廷奈何不了左良玉,他的手下却趁他领着亲信部队离开老巢许州之际,就在前不久,发动兵变,灭了他满门。
  崇祯皇帝想着这些事情,并没有寄希望于左良玉能回援对付满清军队,甚至心中还打定主意,等自己掌握军权,理顺手头的事情之后,对于拥兵自重,为祸地方的那些军阀头子,必须要杀一儆百才行。
  祖宽是一个,左良玉也逃不了!
  不过此时,崇祯皇帝的心思已转到了城外的洪承畴身上,心中想着,孙传庭又到那里了呢?


第129章 简在帝心
  在之前的时候,崇祯皇帝有通过陈新甲身上的窃听种子获悉,孙传庭早已经到了山西境内,曾派人向陈新甲这边请求沿途所需军粮,不过陈新甲给出地答复,是粮草原本就不多,要给三边总督洪承畴所部用。
  如今,后来的洪承畴都已经到了,那孙传庭到哪里了呢?
  崇祯皇帝正在想着,忽然又有内侍来报,说陕西巡抚孙传庭领军也到京郊了。
  一听之下,他便有点奇怪,孙传庭竟然这么快,几乎和洪承畴同时到了,难道他没受军粮制约?
  正想着,内侍又报内阁辅臣杨嗣昌请求觐见。
  崇祯皇帝都不用猜,知道京师外面来了两支勤王军,外廷都知道的,杨嗣昌自然也不例外,此时过来,十之八九是为了洪承畴和孙传庭这两支军队。
  这么想着,他便传旨让杨嗣昌觐见,心中倒是想看看杨嗣昌有个什么说法?
  一番见礼之后,杨嗣昌果然一开口就提及了京郊外的两支勤王军道:“陛下,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皆已赶至京师。但据臣听闻,沿途粮草,皆是先供给了洪总督,微臣心中纳闷,不知孙巡抚一路赶来,所需军粮从哪里来?”
  说到这里,他偷看了下皇帝的脸色,而后又继续奏道:“陛下先前刚有严惩扰民之援剿总兵祖宽,就是警示其他各路军队,要引以为戒。这孙巡抚身为文官,微臣料他不至于和武夫一般,因此,臣愿意前去核实一二,以释孙巡抚之嫌,请陛下恩准!”
  从表面上,还真找不到任何他想搞掉孙传庭的蛛丝马迹,反而是一心为孙传庭考虑得样子,不明底细的人,还真容易被他骗了。
  崇祯皇帝心中评价着,表面不动声色,当即点点头准奏道:“杨卿所言有理,准奏!”
  杨嗣昌听了心中一喜,马上接着又奏道:“陛下,洪总督这边没什么不妥,千里来援,朝廷理应犒赏,慰问一二,如此军心可用,有利接下来的战事。”
  言外之意,就是要崇祯皇帝立刻接见下洪承畴,至少要做出表彰其千里来援之姿态。
  从道理上来说,也确实是这个理,崇祯皇帝也应该这么做。
  在原本的历史上,杨嗣昌也使出了这一招,其实是进行区别对待,建议崇祯皇帝接见了洪承畴,却不让孙传庭入京师觐见,使得孙传庭心中不服,有了怨气。导致杨嗣昌再出招之后,中计而气得耳聋,做出了一些不适当的举动,从而被杨嗣昌攻击,最后被下狱问罪。
  杨嗣昌在说完之后,便看着崇祯皇帝,等待答复。对此,他心中还是有把握的,因为他所提的建议,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皇帝不至于反对。
  可是,崇祯皇帝其实是明白他真实目的的,又岂会上了他的当,因此他看着杨嗣昌,脸上似乎微微笑了下,笑得让杨嗣昌心中一咯噔,怎么有种不好的预感?
  正想着,就听崇祯皇帝开口说道:“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朕了,既然这样,那就一起召他们两人觐见,朕要亲自问问孙巡抚,看他是怎么答复的,就不用劳烦杨卿跑出京了。”
  “……”杨嗣昌一听,有点傻在了那里。早知道这个答案的话,就不应该提后面的这个事情,先奉旨出去为难孙传庭一番,然后回禀说孙传庭有问题,单独召见洪承畴就顺理成章了。
  此时,崇祯皇帝已经这么说了,他也没法阻拦。毕竟孙传庭好歹也是一名封疆大吏,又在对流贼的战事中,常打胜仗的,本身就有觐见皇帝的资格。
  怎么办?杨嗣昌心中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