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窃听系统 >

第618章

崇祯窃听系统-第618章

小说: 崇祯窃听系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观历史,不止是中原王朝会做,就是他们塞外民族,也经常有虚兵之策。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难,马尾巴后帮上树枝之类,扬起的尘土就能达到这效果。
  “回汗王,绝不是虚兵,属下看得很清楚,绝不会有错!”哨探头目立刻用斩钉截铁地语气回答道,“为了赶回来送信,属下的备马都已经跑废了。”
  没错,如今这些哨探,回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备用马了。
  可是,巴图尔珲实在想不明白,这么多明军,按理来说,绝不可能这么快赶来增援啊!这绝不可能!
  心中如此想着,便抬头看向哈密城内,那里有小一万的明军,眼见着就能宰了的啊!
  此时的巴图尔珲,心中非常不甘心。他正在犹豫时,忽然脸色明显一变,因为,他隐约感觉到了大地似乎在颤动。虽然很不明显,可毕竟他对大量骑军奔驰的迹象是熟悉地不能再熟悉的。
  这一下,他不用再质疑,就已经知道答案绝对不会有错了。
  不甘心,非常地不甘心!
  巴图尔珲看着哈密的明军,忽然仰天狼嚎了一声,听着都能感觉出来他在滴血,犹如受伤的狼王一样。
  费尽心思,拼着损失不小,眼看着小老虎终于要吃到嘴里,却发现母老虎回来了。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已经没用了。
  巴图尔珲一勒缰绳,转了码头就不甘心地一夹马腹,往西跑了起来。
  眼看着王旗移动,随着军令传下,其他准葛尔部的军卒看到,就算再和他们头领一样不甘心,却也没有办法,全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向西逃窜了。
  要是晚上一些,被明国援军咬上的话,就铁定会完蛋的。
  这不,哈密东面的准葛尔部骑军,开始撤离的时候,都已经看到东面极远处,已经有一条红线出现,大地的震动,也已经非常地明显。隐隐的雷声,从天边传过来。
  “驾驾驾……”准葛尔部骑军全都呼喝着,争先恐后地,绕过了哈密城,西窜而去。
  而哈密城内的明军将士们,看到准葛尔部骑军并不进攻,而是向西逃窜,便都明白过来,肯定是援军到了。
  说真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不敢相信:援军真得来了?自己真得等到了援军?
  不止是他们,或者说,比他们还要震撼的,是甘肃巡抚吕大器。他在屋顶上努力地站了起来,转身东望。果然看到了一条红线正往哈密而来。不是大军增援那还能是什么?
  这一刻,他都呆住了,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洪总督怎么可能来得这么快?”
  在沉静了一会之后,哈密城内,忽然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大明万胜!”
  明军将士们喜极而泣,纷纷靠近城头,眺望东面,用手中的兵器挥舞着,和自己的同袍打着招呼。
  这个时候,援军已经离得近了,哈密的明军将士能看得清清楚楚。无数的同袍,骑着战马,威风凛凛地正疾驰而来。
  这一刻,真是感到无比地亲切!
  援军并没有到了哈密就停下,而是绕过哈密,滚滚向前,继续追击西逃的准葛尔部骑军。只是在路过哈密的时候,他们会挺起上身,向哈密城内的同袍挥手示意!
  看着无数的骑军飞驰而过,吕大器就算再不相信,也知道是洪总督的主力赶到了。这么快的速度,让他真是非常地惊讶。
  不过惊讶归惊讶,此时的他,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一直站在屋顶上,也不顾骑军卷起的尘土掩盖了哈密,一直在那锊着他的白胡子呵呵傻笑。
  这要是换成以前,打死他都想不到,他也会有这样失态的时候!
  大概有两万左右的骑军飞驰而过之后,过了小半个时辰,又有一万余骑大明骑军出现在东边。一杆“洪”字帅旗迎风飘扬,显然是洪承畴到了。
  吕大器见此,更是惊讶,竟然连洪总督都赶到了?这正是不可思议!
  不过虽然有点想不明白,他还是立刻领着哈密的手下,来到了哈密东边迎接洪承畴。这个时候,也只能如此了,根本没法再迎出更远的路。
  这支骑军并没有接着往西追击,而是到哈密就停下了。
  洪承畴也是一身戎装,骑马进入哈密,看到勉强站着迎接,甚至还有不少明军将士都背靠着墙坐在那迎接,就知道自己来晚一步的话,估计这前锋部队就要全军覆没了。
  “参见总督大人!”在吕大器的带领下,明军将士们带着欣喜感激之色恭迎洪总督。
  洪承畴倒没有什么架子,看到这情况,便翻身下马,没想到没站稳,稍微晃了下身子才站稳,显然也是骑马时间太久的缘故。
  他倒没有在意这点,走向吕大器,笑着说道:“看来本官总算没有来晚!”
  吕大器也笑了,带着一点愧意道:“下官无能,差点全军覆没,实在愧对全军,愧对皇上啊!”
  “本官也是没想到,这准葛尔部竟然如此狡猾,不但不逃,反而前来突袭,真是胆大包天!”洪承畴笑着说道,说了实话,也替吕大器缓和了下愧疚之意,同时伸手扶起了吕大器。
  “总督大人过谦了!”吕大器听了,真心地说道,“如果不是总督大人料到了,又怎么可能会这么快赶来救援。说真的,下官真得以为要去忠烈祠了呢!”
  洪承畴一听,心中不由得有点尴尬。他之所以这么快就赶来,能及时救下前锋军队,并不是他后来料到了这个情况,而是因为他知道崇祯皇帝已经出京前来和他汇合。
  他不想墨迹着等皇上赶到,那样他就做不出成绩。因此,他一路上是紧赶慢赶,督促着大军连续行军,这样才能甩开皇帝,尽量晚点汇合。如此一来,才比原本预期的行程要早了好多天。
  有的时候,真得是一点点的变化,往往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就比如崇祯皇帝的这次御驾出征!


第779章 日子很悠哉
  追赶准葛尔部骑军的大明骑军,最终还是收兵回来了。
  那些准葛尔部骑军就属兔子的,蹿得飞快,大明骑军又是连续急行,实在无法一直追下去。
  就这么的,大明西征的第一次战事,就这么结束了。
  怎么说呢,这一仗,先是准葛尔部给了明军一个突袭,击溃了一部分明军,围住了大部分明军。但可惜的是,最终准葛尔部没能吃掉围住的明军,并且在交战中,因为明军的精锐,还有装备的精良,超出了准葛尔部的想象,给其造成了不少的伤亡。
  如果说,洪承畴所部的援军没有及时赶来,那么这一仗确实是准葛尔部大胜了。但是,正因为洪承畴所部及时赶到,救下了被围的明军将士。
  综合起来看得话,其实准葛尔部骑军的这次突袭,并没有捞到什么便宜。放弃立刻吞并消化其他部族的机会,改为主动在哈密进攻明军,也是有代价的。
  一万五千左右的明军前锋,溃散了小五千,战死了两三千,剩下的小一万明军,虽然粮食上来能吃饱喝足,过不了几天就能恢复过来,但是战马都已经杀了吃了,要再想获得上万战马,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调度到的。
  因此,总的来说,如今征战西域的明军,也就是洪承畴所领的三万五千左右骑军了。
  这一战,也证明了准葛尔部的狡猾,超出了预估。从而给所有人一个提醒:大明这次出征西域,并不会想象中那么简单!
  洪承畴经过这哈密一战,也收了想早点建功的心思。
  这次出征,他是主帅,前锋军队遇袭,他是有责任的,当然,责任更大的还是前锋统帅吕大器了。
  另外一点,洪承畴这次能及时赶到,救下吕大器所部,也算是有功劳的。
  反正打死他都不会说出,他是因为想立功,不想等皇上赶上汇合,急急赶路才救下吕大器所部,而是说他有隐忧担心,为万全之计保持两军合适距离赶路,这才救下吕大器所部,这样他就是功大于过,多少能垫一下他的立功心思。
  就这么的,洪承畴一边下令在哈密休整,等待这次日夜兼程所落后面的粮草物资,一边要保护吕大器所部,照顾他们早日康复过来,另外,就等待皇上到达再说了。当然,夜不收是肯定要放出去的。
  ……
  崇祯皇帝通过洪承畴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了解到前方的战况之后,就加快了行军速度,带着骠骑营在崇祯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二赶到了哈密。
  这个时候,吕大器所部的大明骑军,或者现在应该叫步卒,已经康复地差不多了。不过吕大器本人的身体,因为年事已高,恢复地并不好。
  崇祯皇帝到达之后,首先便对第一次战事做出了定性:这是一场大捷,粉碎了准葛尔部叛逆的阴谋,在哈密坚守无投降,正是体现了大明坚强不屈,保家卫国的军魂,因此,所有在哈密坚守的大明将士,均被记功,并受哈密纪念章一枚。
  甘肃巡抚吕大器有过有功,但功大于过,升左都御史,兼太子少保,准其告老还乡,休养身体。
  另外,哈密之战中战死将士,全入大明忠烈祠享大明香火,家属按律得到优待;
  但是,在哈密之战中溃逃的那一部分,就和当初辽东部族投降大明一样,全部降为奴隶兵,准他们随军继续作战,戴罪立功者方能重新转为正式的大明将士。当然,对于那些百户以上军官溃逃的,崇祯皇帝没有手软,军前斩首示众!
  雷厉风行地做出了赏罚之后,崇祯皇帝的身边,就是四万左右洪承畴所部,以及一万多骑骠骑营将士,人数重新达到了五万多人。
  不过这其中,有五千多成了步卒。这些人就不方便继续随军,因为赶不上大军行进速度。因此,崇祯皇帝下旨,他们在哈密就地驻守,修筑哈密,为将来大明掌控西域做准备。
  然后,他就领着四万五千多骑,再次西征,从哈密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这一次,全军并没有分散,所有骑军,都合在一起,最多各部之间,相差一日行程,分散成南北两线,向乌鲁木齐方向推进。
  当然,崇祯皇帝这么做,并不是没有一点目的的。
  在哈密出发之前,他就释放了十二名准葛尔部骑军的俘虏,明确告诉他们道:“朕来了,给你们准葛尔部最后一次机会。朕会在轮台等你们,期限半个月,立刻无条件投降。过期不候,灭族!”
  这十二名准葛尔部的倒霉蛋是在洪承畴所部救援的过程中,俘虏的没能及时逃走的准葛尔部哨探。他们原本以为会被明国皇帝杀了祭旗,没想到还有命活着回去,不管他们是否真心,都是连声答应,保证把话带到。
  他们自然不会想到,崇祯皇帝在他们之中的三个小头目身上,各自放了一颗甲级窃听种子。把这些人放回去,就能让他找到准葛尔部骑军躲藏的地点。要没有这个金手指的话,而且他们不投降大明,那就真得是杀了祭旗了。
  所谓轮台,其实就是后世的乌鲁木齐,是贞观年间大唐始设。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在此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这里北上就是准格尔盆地,南下就是伊犁地区,西进则是塔城地区,是准葛尔部原本活动区域的中心位置。
  对于崇祯皇帝的这番部署,洪承畴其实是看不懂的。不过崇祯皇帝乾坤独断,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也不敢对此有意见,就只能这样了。
  如果要问洪承畴意见的话,他认为还是要分兵。他带一路,皇上带一路,预定目标,包抄合击,这样如果准葛尔部真在预定地点的话,就能合围消灭准葛尔部的可能。
  可如今大军在一起行动,这么庞大的骑军,就算能知道准葛尔部的所在,还没到,对方也肯定逃之夭夭了。至于限期让准葛尔部无条件投降,洪承畴认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他们真怕了大明,能无条件投降的话,也不会叛变大明,早就乖乖地跟着鄂齐尔图汗一起归附了。
  当然,分兵行动还有另外一点好处,就是他洪承畴有可能可以做出一点成就,也算是他的私心了。
  不过,洪承畴也明白,根据皇上以往的战例来说,他做什么事情,哪怕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一点用处的做法,在最后也往往证明是非常英明的。皇上最为厉害的一点,就是能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出事情的真相。换句话说,就是皇上很可能会在行军过程中,推算出准葛尔部主力所在。
  至于从南方传过来,说皇上有天上的圣物赏赐给远处的军卒,从而能让很远的军卒得到直接禀告皇上消息的能力。对于这一点,洪承畴作为儒家子弟,他是不相信的。
  这种情况,哪怕在说这个的人,说得活灵活现,洪承畴也是不信的。他更相信,类似这种,其实就和大军出征前,抛一个铜板看正面反面来获取上天对这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