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窃听系统 >

第494章

崇祯窃听系统-第494章

小说: 崇祯窃听系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可此时,一个昏迷,明显憔悴不少;女人在哭着,满脸的泪;男人也变得非常憔悴,胡子拉碴。
  不是崇祯皇帝记性不好,而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变化太大了。
  他正想着,就听到那中年男子对这家人喝道:“走走走,这里是医馆,不是慈善堂,东家说过不治就不治。再不走,就真报官了!”
  说完之后,他向崇祯皇帝一礼,伸手示意道:“这位老爷,里面请?”
  见他如此,那夫妻两人,这才转头看向崇祯皇帝。他们心中也是知道,堵着人家医馆的门,确实不合适,但是,为了孩子,又没有别的办法,就想着求求有钱老爷,要是能出钱给孩子治病的话,卖身为奴也无所谓的。
  可这一看之下,夫妻两人,顿时就愣在了那里。
  虽然他们夫妻两人变化很大,可崇祯皇帝就算换了一身衣裳,那变化也不可能大的。再者说了,当初能在大街上遇到当今皇上,还一起聊了天,孩子还被皇上摸了脑袋瓜子,这样的事情,他们这辈子也不可能忘记。皇帝的相貌,那是深深地刻在脑海中的。
  因此,他们夫妻两人,在第一时间便凭着第一直觉就确认,眼前这人,绝对是当今皇上!
  之所以愣住,是他们两人都没想到,这辈子竟然还有再遇到当今皇上的机会。
  正在这时,那中年男人的脾气似乎是耗尽了,厉声对这夫妻两人道:“你们竟然不识相,那就没办法了。来人,把他们拖一边去,报官……”
  “报什么官?”崇祯皇帝冷冷地接过了他的话道,“医者仁心,为何不给看病?”
  见到这位有钱老爷好像生气的样子,那中年男人便陪着笑脸,露出无奈道:“这位老爷,鄙馆也要养家糊口的,要是这些穷人都来鄙馆……”
  他的话还没说完,忽然就见到那对夫妻又连连磕头了,不过这一次,不是给他,而是给这位有钱老爷。
  这中年男人见了,以为是他们想求这位有钱老爷帮出钱,就想说什么时,却听到那个男的开口说道:“请陛下救救草民儿子吧,请陛下救救草民儿子吧……”
  第一句话,或许听不明白,可这男人一直在重复地说。顿时,这中年男人,包括周边的围观人群,就全都惊呆了。
  身为京师百姓,对于“皇上”,“陛下”这些词,那是绝对敏感的。一听之下,所有人,都不会去想什么“毕夏”、“碧霞”之类,而是“陛下”。
  该不会,真是遇到微服私访的皇上了?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顿时,所有人都立刻看向那位被这人称之为“陛下”的人。
  只是这一看,顿时,他们就觉得这个有钱老爷确实不一般,身上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气质。这一点,他们在事后和别人说起的时候,也都是这么说的。甚至有一些人还更有感觉,说皇上当时走过来时,他就感觉到非常冷,那是皇上的杀气(龙气)什么的。
  崇祯皇帝却不管他们这些闲杂人等,被当众叫出来,他也没有生气,反而上前一步,伸手去扶那男人,同时关切地说道:“来,起来说话!”


第601章 吃饭看病
  于是,这对夫妻站起来了,但周围所有人却跪了下去。
  崇祯皇帝没理其他人,关心地问那男人道:“是没钱看病?”
  当初的时候,他可是记得非常清楚,他们一家子省吃俭用出来的粮食,全都拿出来捐给朝廷打建虏的。不是借,是真得当作捐的。当时,他就知道,这家子不富裕。
  这男人非常激动,真是老天垂怜,竟然再次遇到了爱民如子的当今皇上!
  听到皇帝问话,想起儿子的病情,就连忙点头说道:“小儿的病情一直不好,家里再也拿不出一点财物来看病了。”
  崇祯皇帝听了,伸手摸了下小孩的额头,是有点烫,显然还在发烧着。
  于是,他转过头,低头看着跪在那里,明显看到还在慑慑发抖的中年男人一眼,而后严肃地吩咐道:“立刻给小孩看下病,朕会给你诊金的。要是没把握,也要告诉朕!”
  “不敢,不敢,草民不敢!”中年男人那还敢要皇帝的诊金,此时的他,在震惊这个穷得叮当响的穷夫妇,竟然认识当今皇上,而且看样子关系还不错,早知如此,打死都不敢如此怠慢这对夫妻了啊!
  崇祯皇帝虽然对这个中年男人没什么好感,不过却也没有生气,对他喊打喊杀的。
  毕竟人家确实是开医馆,并不是开慈善堂。所谓医者仁心,能给穷人看病,不计较诊金那种,本身就是因为非常罕见,才被人所称颂传扬。很显然,这一家医馆就不属于这种,但也不能说人家多坏。
  “休得啰嗦,快点给孩子看病!”崇祯皇帝冷声吩咐道。
  那中年男人不敢再啰嗦,连忙磕头,然后才起来,立刻开始初步诊断起来,然后马上低头向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此病小人能治!”
  “那就快治!”崇祯皇帝听了,心中松口气,看来是个常见病来的。于是,他的语气也缓和了一点,当即吩咐道。
  “草民遵旨!”那中年男人连忙回应一声,然后带着那一家子赶紧去里面开始诊治去了。
  到了此时,崇祯皇帝才环顾四周,看着这些凑热闹的人,淡淡地说道:“这家子是穷,可当初朝廷借粮打建虏的时候,却是毫不犹豫地把他们好不容易积存起来的粮食拿了出来。当时,他们都还不知道朕的身份,只是路边偶遇,但在朕问起之时,却是明言告知,就算朝廷不还粮,他们也愿意心甘情愿地捐出来打建虏,以尽他们的一份心意。”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忽然感慨一声再说道:“没想到,他们有难的时候,竟然又遇见朕了。由此可见,好人终归是有好报的。多行善事,方是持身之道!”
  有机会,崇祯皇帝不介意教导下他的子民,说完这些之后,便让他们平身散了去。
  这些围观的人群,可不敢有半丝大气,一丝退出很远,有的甚至回到自个家之后,才开始缓过神来。回想起刚才的一幕,各种心思都有了。
  有的人,羡慕那队夫妻,竟然前后两次都遇到了当今皇上,这是怎么样的运气,才会有这样的奇遇?
  有的人,在感慨羡慕那队夫妻之余,忽然又非常地后悔。要是当时自己伸出援手,而不是待在人群中动动嘴巴而已,那么这一幕就会被皇上看到,入了皇上的眼,这种好事,又有几个人能遇到,可是自己遇到了,却偏偏错过了!
  回想这次的遭遇,他们不得不承认,皇上说得没错:好人终归是有好报的。多行善事,方是持身之道!
  他们这些围观的人,当然不会把这次千载难逢遇到的事情,就憋在自己心里,而是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八卦,于是,崇祯皇帝所说得话,也就随之传开了。
  再说百草堂这边,由当今皇上在等着结果,医馆自然不敢怠慢,效率奇高,很快就处理完了小孩的病情,然后来禀告说,吃一个疗程的药,大概七八天的样子,小孩就应该能康复了。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便又高兴了一分,点点头问道:“李卿,给他诊金!”
  李若琏听了,倒不敢说,这钱咋变成我来付了?而是立刻躬身领旨道:“末将遵旨!”
  然后就问那中年男人多少诊金?
  这中年男人听到他们的对话,再去看李若琏时,他就大概猜出来,眼前这位李卿应该是锦衣卫指挥使。
  如果说因为皇帝爱民如子的名声在,他一个小老百姓还不怎么怕的话,那对于锦衣卫指挥使,那是真得怕。这时候的他,那敢要什么诊金。
  但是,皇帝都说了的,李若琏也不可能违背,强行给了诊金。
  这个中年男人在这次的事情之后,心中非常地后悔,要是能不计较那么多,给那小孩看病,说不定还能得一块皇上御赐的“医者仁心”。这下好了,皇上虽然大人大量,应该不会计较,可那些锦衣卫呢?
  思前想后,他倒也想出了一个办法,第二天就挂出了一块牌子:感皇上教诲,每天上午义诊,绝不收诊金。
  这个事情,后来传遍京师之后,其他医馆那边,也都纷纷仿效起来。宁可钱少赚点,但是,多行善事,说不定就能有好报不是!
  当然,这些事情,此时的崇祯皇帝还是不知道的。他看到抱着孩子出来的这对夫妻,又要向他行礼时,便伸手虚扶,带着微笑说道:“不必如此多礼!”
  随后,他又问起这对夫妻住在哪里,自身的情况如何等等?到了最后,索性就陪着他们回去,顺便看看情况。
  一路上,孩子的妈抱着孩子,坐着轿子回。而孩子他爹,却陪着崇祯皇帝步行,并回答皇帝的各种问题。
  通过对于这种民间底层百姓的直接对话,崇祯皇帝了解到,像这家人一样的情况,其实比比皆是。穷苦人家,看病真得不容易。很多时候,都是硬撑着的,能撑过去最好,撑不过去,就是命不好了。
  就这件事情来说,或者类似的情况,要谴责那些医馆的话,其实也说不过去。毕竟人家也确实是要养家糊口。就算不养家糊口,那也想着要多赚钱,让家人活得更好一些。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不能苛责这些普通人。
  到了最后,崇祯皇帝给这家子留了五十两银子,并嘱咐李若琏看着点这家子之后,便回宫去了。
  一路之上,他都在想这次遇到的看病的事情。
  不管是前世今生,不管再富有还是贫穷,人都离不开两个大事。
  一是吃;二是看病。
  从穿越这几年来,自己一直致力于吃这件事情。防止出现饥民,防止出现老百姓活不下去而造反。从目前来看,吃这件事情,勉强算是合格,不过也不能松懈。
  那么这看病的事情呢,以前都是忽略了。甚至可以说,以前的时候,一直顾不上。
  但是如今不一样了,辽东建虏已灭,北方草原的蒙古部族也被征服地差不多了。虽然有倭国,但那局限于朝鲜,大明是打出去的了。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国库的收入,一年比一年有钱。
  有钱,就有底气!
  有钱,就好办事!
  国库里的钱,留着腐烂,那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皇帝会做的事情。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该是时候开始做了。
  这看病的事情,崇祯皇帝想着,自然第一时间便想到,要设立公立医院。不过在这古代这样的条件下,公立医院该怎么设立,这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才行。
  于是,就这么地,街头偶遇那对夫妻的事情,就成为大明医疗史上重大变革的导火索。
  不过,崇祯皇帝回宫之后的第一件事,还是先着手解决大明货币体系的事情。
  详细考虑之后,又召集朝廷重臣商议。
  让崇祯皇帝有点意外的是,他才一提说要多印点银票,准备用银票来代替流通的实物银子时,薛国观为首的一群人,就立刻反对,甚至还提到了大明宝钞的例子。反正就是苦口婆心,想要劝皇上息了这个念头。
  对此,崇祯皇帝也是无奈,只好给这些大明重臣先讲解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也就是有关货币的知识。告诉他们,要是不怎么搞的话,银子终归会不够,到时候会引发大规模的社会问题。
  好在这些大明重臣都是人精,经过崇祯皇帝的一番解释之后,算是了解了这其中的原理。还真别说,他们看皇帝的眼神,那是立刻就不一样了:皇上竟然连这样的事情都能想到,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而后,崇祯皇帝又给他们讲解,他不是随意多印银票,而是根据来年的国库收入预估,并以此为抵押担保,适当地多印一些银票,通过让各省银行放贷的方式,向社会上流通,以达到平衡货物货币的关系。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也不可能像后世那样精细,光是各种数据的统计就不现实。只能是先按照国库收入,而不是国民生产总值等其他经济指标来定货币发行量。
  不管如何,这个事情,做总比不做要好!
  取得共识之后,君臣就都为此忙碌了起来。
  与此同时,京师这边还粮食的事情,也已经到了尾声。而有人,也在这个时候,终于到了传说中的明国京师,天底下最繁华的地方。


第602章 刘姥姥来了
  “哇,果然名不虚传啊!”
  站在城外,看到高大的城墙,看到城门处进进出出的无数人流,男女老少,商贾士子,各色人等都有,看着他们穿着华丽,车臣汗的儿子巴布,就忍不出发出了感叹。
  陪同他来的那些车臣部手下以及另外两个部族的代表,也都纷纷附和着,站在那里跟着感慨了起来。
  前去漠北三族宣旨的方以智骑马在前面走着,听到动静,转头一看,发现那些人都站那说话。虽然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