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窃听系统 >

第455章

崇祯窃听系统-第455章

小说: 崇祯窃听系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份旨意还没送出去,鞍山驿堡的城墙就被大明的红夷大炮给轰塌了。
  这个时候,只是中午时分,看着步军攻上了鞍山驿堡的城头,卢象升亲自登上城头观阵。
  只是一看,他就明白地对身边的李过说道:“本官就知道建虏没来反复争抢城头,就是想打巷战!”
  “末将愿领兵夺下鞍山驿堡!”李过一听,立刻抱拳请命道。
  谁知卢象升听了,却是摇摇头道:“皇上有交代过,辽东反正已经烂了,战事之目标,当以尽量杀伤建虏,保全我军将士为要。”
  说完之后,他便果断地一挥手下令道:“让后面送猛火油上来,烧了这鞍山驿堡,把藏在里面的建虏都给一起烧了!”
  还想着和明军将士肉搏,想都不要想!
  李过一听,脸上明显露出了笑容,当即抱拳领命,连忙去安排了。
  如此一来,一场苦战便没了,只是轻松地看热闹而已。
  当猛火油往城中投掷的时候,躲在城中的建虏,就犹如受惊的老鼠都蹿了出来。没法攻打严阵以待的城墙,就全部试图从东北门逃往辽阳。
  然而,卢象升又岂会让他们如愿。军队早已绕过鞍山驿堡,就埋伏在东北门的城外,守株待兔,把火烧出来的兔子全部给一锅端了。最终逃回辽阳的,就没有几个建虏。
  傍晚时分,卢象升就已经在打扫完的战场上巡视了。他看着建虏一个个明显因为营养不良而变得瘦弱的尸体,不由得很是有点感慨。原本强大无比的建虏,战力都没发挥出多少,就这样被大明活生生给欺负了!
  皇上这征辽之策,的确是妙啊!
  “大人,末将领军去辽阳逛逛?”李过明显有点兴奋,向卢象升请战道。


第545章 筹粮
  大明的九边重镇之一辽东镇,就是设在辽阳的,是大明在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军事指挥中心。可以说,辽阳是辽东最为重要的城镇,至少在建虏把伪都设到沈阳之前,就是这样的。
  而自从辽阳被建虏攻占之后,大明就再也没有回到辽阳。哪怕毛文龙时代的东江军,敢到各地偷袭牵制建虏,也没敢到过辽阳。
  因此,明军要是重新出现在辽阳,那意义绝对是非常重大的!
  不过眼下,明军这边,连攻打鞍山驿堡所需的粮草,也是凑凑才凑出来的,就这,也只能供应五千人马而已打几天而已。不得不说,建虏被粮食给逼死了,但明军这边,也因粮食问题无法展开大规模行动。总得说起来,算是十步笑一百步的比较。
  此时,卢象升听到李过的话,想了想,点点头说道:“你且带着五百骑去辽阳亮相一下也不错。本官马上发捷报回京师,要是凑集到粮草的话,就趁此机会攻打辽阳,拿回辽东重镇!”
  对于夺回辽阳的意义,卢象升这个文官看得更重。因此,他虽然知道关内有粮食的话,皇上肯定会运往辽东,但是,基于辽阳的重要性,他决定还是给皇上提上一提。
  于是,卢象升所部不再前进,开始收拾鞍山驿堡,以便将来能以鞍山驿堡为出发点,前去攻打辽阳,这样比从海州出发,要少了将近六十里路。而李过领兵去辽阳的同时,报捷信使也赶往京师报捷。
  一如之前一样,都不用报捷信使赶到京师,崇祯皇帝通过窃听系统就知道了鞍山驿堡的战况怎么样。卢象升所想的事情,他也是第一时间便知道了。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如今确实是难得打击建虏的机会,不由得认真思考起这个事情来。
  倭国准备入侵朝鲜的事情,其实不用建虏把多尔衮女儿送过去,从郑芝豹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反馈的消息看,他们已经是箭在弦上,为了倭国的未来,他们绝对会做的。这也就是说,大明在今年出了要攻打建虏之外,和倭国也要有一战。如此一来,粮草物资的需求也就将大大增加。
  南洋那边,冬天的时候,收购到的粮食就比较少,至少也要等南洋第一批粮食收获之后,才能送来大明。那个时候,大明自己南方的粮田以及补充的高产作物也能有收获。不过时间就有点晚了,真要等到那些粮食都有了之后再动手的话,建虏和倭寇就真有联手之势。
  最好的机会,还是在倭国出兵之前,就先把建虏给灭了。如今建虏已经去催倭国出兵,从倭国那边的准备看,就算倭国不会立刻大规模出兵,但肯定也会派前锋部队登陆。毕竟倭国自己也急着占领朝鲜,用建虏承诺的两年时间在朝鲜站稳脚跟。
  既然最好的战机在眼前,那粮食从哪里来呢?
  京师这边,包括通州那边存储的粮食,真不多,就算挤一挤,估计也只能支持万余军队行军打仗一个月左右。而要想消灭建虏,那是要深入辽东腹地,战线拉长,粮食消耗就更多,只是这么一点粮食,并不现实。
  虽然去年就定下了要移民关内百姓去河套,还有宁锦一线,关内的粮食压力在今后会减轻。但是,今年是大规模移民的第一年。先期消耗并不少,也等于事实上不会有粮食节约下来。
  那么,还能从哪里挤下粮食出来?
  崇祯皇帝想着这个问题,不由得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还是想不出一个头绪来,便回想起后世,看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还真别说,就那么一回忆,崇祯皇帝立刻便想起了后世解放战争时期的事情,顿时,他眼睛一亮,或者在这个时候,凭着自己的威望也可行!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召见东厂提督王承恩和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分别吩咐他们两人去核实自己的想法。
  只是一日的功夫,厂卫两边就把消息报了上来,情况和崇祯皇帝所想的差不多。
  “呵呵,这样就好!”崇祯皇帝松了口气,吩咐他们俩人在三天之内要核实清楚更具体的情况。
  之所以给三天,就是在等卢象升报捷信使到来,以此为契机来做那个事情。
  三天时间其实说快也很快,卢象升的捷报信使很快快马驰入京师,报捷官军已经攻克鞍山驿堡,大明将士重新出现在辽阳附近了。
  对于京师这边的百姓来说,当然知道辽东的情况,也知道攻克鞍山驿堡的意义是什么。虽然他们早就知道,攻克鞍山驿堡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如今真攻克了,还是非常高兴的。
  一时之间,京师的酒楼茶馆,街头巷尾,难得地转移了话题,大多数人,不再讨论做什么实验好,而是在议论朝廷官军什么时候攻克辽阳、沈阳,消灭建虏,光复辽东!
  收到卢象升的捷报,崇祯皇帝立刻召开六部九卿,内阁和司礼监以及京师中勋贵参与的大会,地点是在武英殿内。
  看着底下人头滚滚,崇祯皇帝扫视他们,笑着说道:“诸位,卢卿的报捷奏疏,卿等都看完了吧?”
  听到这话,首辅薛国观为首,带着文武百官一起向崇祯皇帝行礼,恭喜大捷。
  不过这并不是崇祯皇帝想要的,因此,在他们行礼完毕之后,他便收了笑容,沉声说道:“卢卿在报捷奏疏中言明,如今建虏被饥荒威胁,这个冬天刚过,实力大减,正是讨伐建虏的好机会。如果再拖延下去,让建虏找到吃的,恢复过来的话,战事就会难打不少。他提议朝廷应该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对建虏用兵,朕深以为然,诸卿以为呢?”
  他自己先说了,我觉得卢象升说得很对,我很赞成,你们谁敢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又确实有道理,自然没人敢反对,不过户部尚书还是出列奏道:“陛下,时机确实是难得的时机,但是,大军所需之粮草物资,暂时难以筹备齐全……”
  也不知道是不是怕皇帝不满,他接着就详细把京师这边的粮草储备全都细细地说了一遍,以表示这是实情,不是他想反对。
  对此,崇祯皇帝也不打断他,就让殿内群臣都听清楚了再说。
  等户部尚书说完之后,崇祯皇帝点头说道:“粮草情况确实如此,不过朕从厂卫那边所获消息来看,京师应该还是能凑到粮食的。”
  说到这里,他从御案上拿起两份奏章,扬了扬后,对底下群臣说道:“这是东厂和锦衣卫分别核实上奏的,基本上内容是差不多……”
  听到这话,底下群臣都有点好奇,不知道厂卫给皇上说了什么,粮食还能从哪里来?
  他们正想着,就听到崇祯皇帝继续说道:“从前些年因为兵灾导致的京师粮草危机之后,京师中但凡有点钱的,都注意存储粮食以备不测。因此,朕有个想法。是不是有谁能把这些多余的粮食暂借给朝廷打建虏之用,等南方和南洋的粮食到了之后,朕再把粮食还了,诸卿以为,这样如何?”
  “……”一听这话,底下所有臣子都愣了下,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盯着皇帝手中的那份册子,想着自家情况到底有没有被厂卫给查到?
  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刻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此法甚妙,奴婢在宫外的庄子里也确实有点粮食,愿意全部拿出来,以补朝廷所需!”
  他算是个人精了,知道皇上这个时候提出来,那绝对是要做的。而谁第一个响应,那么谁就最能获得皇帝的好感。因此,他是第一个跳出来拥护了。这审时度势的能力,也算是他能一直当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原因之一了。
  他一开了头,那些司礼监秉笔太监,立刻纷纷站出来拥护,七嘴八舌地奏对,有一种很热闹,很热烈的感觉。
  事实上,他们这些太监在宫外的家人仆人并不多,平时吃喝都在宫内,因此,在宫外其实就没多少粮食。就是全部都拿出来,其实也不心疼的。这个时候还能表个态获得皇上好感,对他们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对于文官武将和勋贵来说,那就不一样了!此时的他们,都是恍然大悟,明白皇上为什么召集这么多臣子议事,原来就是冲着这个粮食来的。但他们家大业大,虽然粮食多,可同时也养活好多张嘴的啊!
  但是,此时此景,就算再吝啬的人,看着崇祯皇帝手中的那两份奏章,他们也不敢不表态啊!否则的话,自己府里存储了好多粮食,却不肯拿出来,回头皇上一对厂卫报上去的数字,心中就肯定会给自己一个差评,那前程还要不要了?
  再者说了,皇上不是说了么,等那边运来粮食了,还是会还回来的。
  基于这么一个想法,文官武将以及那些勋贵,就都纷纷表态,愿意挤出自己存的粮食,以补朝廷之所需。
  对此,崇祯皇帝很是表扬了一番他们,而后下旨贴出布告,把这个情况进行说明,并公示谁家粮食出多少,说是要表彰他们,让他们的这份忠君爱国之心,为大明百姓所知。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用意而已。如果就只是这些议事大臣中凑集粮草,那显然是不够的。京师还有很多官员和富商什么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大头。
  武英殿内的这些人,其实就是引子而已。他们带了头,如果那些官员和富商识相的,就不用朝廷做恶人,自己把粮食给拿出来,那就是皆大欢喜的场面。要不然,回头就会有点不好看的。
  可谁知,事实还是出乎了崇祯皇帝的意料。


第546章 奴婢心思阴暗了
  筹粮这个事情,当然是越快越好。因此,武英殿内朝议散了之后,就全都为筹粮的事情忙碌了起来。
  职责在身的辅臣、户部等等,赶紧去看看能挤出多少粮食来。而其他人,特别是勋贵们,则直接回府去了。
  这不,襄城伯李国桢刚回到府里,他夫人就闻声迎了出来,带着期待之色连忙问道:“老爷,皇上召见,是有什么好事么?”
  从崇祯十二年开始,李国桢就仿佛被遗忘了一般,只有爵位,根本就没有一个实权,闲了这么多年,真是闲得发慌。突然得到皇帝召见,当然是以为有好事来了。因此,李国桢在上朝之前,那是全府上下都是喜气洋洋的。
  可此时,李国桢一听自己夫人的话,嘴角微撇,冷笑一声道:“什么好事?有好事难道还能轮到老爷我?”
  “没好事?”李国桢夫人听了,不由得有点不信地说道,“肯定是有事情吧?没好事,难道是有坏事?可是,这些年我们又没有干过什么让皇上不满意的事情,还能有什么坏事?”
  说到这里,她看着李国桢,又再次说道:“真要有坏事,老爷也不可能这么平静!”
  对于自己老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当然是有发言权的。
  李国桢听了,一边继续往内堂走去,一边回答跟在身后半步的夫人道:“你说破财算不算坏事?”
  “破财?”一听这话,他夫人顿时就吃了一惊,明显神色有点不淡定了,连忙问道,“破什么财?难道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