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窃听系统 >

第441章

崇祯窃听系统-第441章

小说: 崇祯窃听系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穷山恶水,直接管辖的成本太高。
  不过这些问题,在将来都将不是问题。
  以前的南越之地,也是被中原给嫌弃的,可是,后来呢,还不是中原王朝非得不可的地方。
  说起来,其实就是生地和熟地的区别而已。用心经营了,就算是西伯利亚,都能成为大明的行省!
  因此,崇祯皇帝一边,便提高了一点声音,带着一丝训斥的语气说道:“交通不便,那就开路搭桥,把交通修方便好了。只要用心去做,将来总有一天,一日便能到辽东,跨海的大桥,直接到朝鲜!”
  “……”听到这话,所有臣子都知道,皇上这是圣意已决,竟然连这么不着调的话都说出来了,跨海大桥,你怎么不说飞过去呢?
  亏了没有那个臣子敢说出这话,要不然,估计崇祯皇帝会说,当然可以飞啦!
  算是在崇祯皇帝的坚持下,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文华殿内的这些文武官员,其实也没太在意。毕竟如今连辽东都还没光复,不管是辽东设省,还是朝鲜设省,都还远着呢!
  他们却不知道,崇祯皇帝这是在打伏笔。如今已有定论,朝鲜也是大明的一个省了;以后倭国就算不和建虏勾结,只要他们敢出现在朝鲜,那就是侵略大明。到时候,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
  议完了这个事情,这一次,是崇祯皇帝开口说道:“辽东建虏已经退居鞍山驿堡一线,已有不少辽东土地是安全了。只要筹集够大军的粮草,朕再次亲征,就算不能完全消灭建虏,至少也能夺回沈阳。”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看着首辅才继续说道:“就由薛卿牵头,会同吏部在候选官员中选拔能吏,准备前往辽东为官,安抚地方,重建辽东!”
  这也算是未雨绸缪了,对于大明即将在辽东取得最终胜利,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怀疑。因此,这份旨意,薛国观倒是接得干脆。
  崇祯皇帝接着转头看向武将这边,脸上露出笑容道:“从崇祯十一年之后,对虏战事开始有了转折,一直到如今辽东即将光复,全赖诸卿奋力拼杀。今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又是马上要过年了,朕以为,当要好好地表彰卿等,以为他人之榜样!”
  崇祯十七年啊,在原本的历史上,是大明灭亡的一年,是崇祯皇帝在煤山歪脖子树上吊的一年,是华夏沦入黑暗的开端,这一年,真得是太特殊了。
  不过如今,建虏却大势已去,而大明则蒸蒸日上。由此,可不就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但是这个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别人却是不知道的。哪怕崇祯皇帝此时说了,在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也是迷迷糊糊,赶紧想着有什么特殊意义?
  崇祯皇帝自然不会给他们解释,在这些武将露出惊喜之色,还没来得及反应之时,便宣布道:“年底之日,朕将额外论功行赏!”
  之前的时候,每次打完仗回京之后,都是有相应奖赏的。没有到总兵官的,会升任总兵官,比如吴三桂等人;已经到总兵官的,会有加衔,左右都督之类的。这些武将,要想再上一层,那就只有封爵了。
  但是,在大明朝,虽然武将可以封爵,可武将最终能得到爵位,那也是条件非常苛刻的。换句话说,明朝皇帝非常吝啬。
  不过崇祯皇帝此时的意思,就很明显了,他在年底会封爵!


第527章 授课
  因此,文华殿内的这些武将一听,顿时都是大喜。原来皇上把他们叫来文华殿内议事,其实是为了说这个事情吧?
  对于武将来说,要想得到爵位,真得是太难太难了。不少皇上,就其一生,压根就不会封一个爵位给武将。如今这崇祯朝,终于要开封了!
  这么想着,这些武将,不约而同地抱拳谢恩。
  这让边上的文官,都不由得有点羡慕。这些武夫,天天跟着皇帝打仗,终于有成正果了啊!
  他们正想着,忽然就听到崇祯皇帝转头对兵部尚书道:“大明能有如今这个中兴的局面,都是将士们浴血厮杀出来的。对他们的奖励,朕也没有吝啬。这一次年底,朕祭拜太庙之后,便会封爵以酬。卿把朕历次奖赏的内容,也都整理一下公之于众,让朕之子民看看,朕可不是一个吝啬的皇帝!”
  他说得这个话有点重了,直接和他的名誉挂钩,兵部尚书再怎么样也不敢反对,连忙应下。
  对于普通将士的奖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军功升官,还有一种是军功换奖赏,比如银子,粮田等等。
  对于大部分普通将士来说,他们都是选择军功换银子,或者粮田的。比如已经战死的满桂,就是这样的,以至于他很久之后才慢慢地升到总兵一职上。还有黄得功,也是喜欢拿军功换赏银,他能当总兵,也亏了名声在外,要组建勇卫营,才把他提拔上去的。不过这种越级提拔,并不是军中常例。
  由此,对于拿军功换赏银,就会感觉好像这些立功的将士没什么变化。但是,兵部这边,要是把列年来的奖励,都总结之后公布出来,那就很震撼人心了。
  就算有军卒把赏银拿去赌了,结果又是一无所有,但是,在兵部的账册上,他到底立下多少军功换取了多少赏银,却是一直又记录的。
  在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对于崇祯皇帝的这个要求,并没有多想。其实,崇祯皇帝是有非常大的用意的。
  他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又是封爵,又是公布历次对大明将士的赏赐,除了崇祯十七年是特殊的一年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就是要让大明百姓都认识到:哇,原来当兵,也能有这么大的好处啊!
  西北实行全民兵役制,是个特例;如今,在辽东那边,也让洪承畴开始实施全民兵役制。这个事情,迟早会在关内传开,而后就会有人猜到皇帝估计是想在整个大明推行全民兵役制。
  如果当兵没什么好处,不让人羡慕,那这个推行全民兵役制,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可是如今,崇祯皇帝让他们都看到当兵的好处之后,这个阻力就会少很多了。毕竟白花花的银子,大批的粮田,那可都是非常实在的东西,更何况,还有爵位,崇祯皇帝也不会吝啬。这些,都是非常诱人的。
  相信会有不少读书人,到时候估计也会投笔从戎。
  也只有如此,慢慢地,文贵武轻的局面,才会得到扭转。
  这个时代,也不要怕没仗打,就没军功可立。这个时代,有的是仗要打的!
  总体来说,皇上班师回京之后的第一件大朝议,气氛还是很和谐,让人高兴的。
  崇祯皇帝定下基本的基调之后,至于具体的细节,就由底下的臣子开始商议了。包括向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派出使者,给出什么要求等等,都是要商量之后定下来的。给三边总督和宣大总督那边去旨意,要求把受灾的秦晋两地百姓,如何迁移到河套地区去,也是要好好商量的事情。
  等他们商量得差不多时,天色已近黄昏。
  崇祯皇帝见此,便下旨散朝。临走之前,他又对底下群臣微笑着说道:“明日,朕要亲自给太子讲课,诸卿不妨都来听听。”
  听到这话,众人又是一愣。皇帝亲自讲课?
  讲什么?是治国之道,这需要文武群臣去旁听?
  难道是领军打仗么?如果是,那这应该是武将去听的吧?
  想不明白,就很好奇。不要说皇帝已经邀请了,就是没有邀请,估计有资格的大臣,说不定会开口旁听。
  散衙之后,他们才发现,皇上这个讲课,根本就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在文华殿议事之前,就已经决定,并且消息也传开了。
  给太子讲课,太子伴读的那些自然会参加。就连太子伴读的那些家长,崇祯皇帝都邀请了。比如说,被“罢职”了的郑芝龙,他在京师,也被邀请了的。
  虽然是傍晚时候了,可皇上要给太子授课的事情,忽然之间就成了全城关注的焦点。所有人都好奇,皇帝要给太子授课,为什么要邀请那么多人旁听?皇上到底要讲什么呢?
  在这种好奇心之下,第二天天一亮,京师的茶馆酒楼,就非常地热闹了。
  京师百姓,都聚集在这些地方,人多才聊得有意思不是!纷纷在聊着这个事情,等着宫里传出消息来,看到底是不是自己猜得内容?
  这也得是亏了如今的生活水平好了,要不然,哪有这个闲心,忙着求活都来不及!
  受到邀请的各府,全都穿着代表身份的礼服,庄重地一早收拾好,赶去宫门外等候。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郑芝龙。
  他和崇祯皇帝聊过几次,经常被崇祯皇帝突然的想法给震惊到了。就如大洋的彼岸,都要有大明的旗帜,这种想法,以前哪个皇帝会有?包括其他人,甚至是他自己这个海盗王,都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可崇祯皇帝在当时建虏还强大时,就已经有这样的想法了!
  因此,可以说郑芝龙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好奇。因为他知道,崇祯皇帝既然如此隆重地给太子授课,必然不会是什么四书五经,帝王之术之类的内容,而是会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东西!
  想了半天,想不出什么。郑芝龙便转头看看身边的儿子,如今已经是二十岁,个子都差不多高了,长得仪表堂堂。在所有的太子陪读中,算是表现得不错的一个。这一点,郑芝龙是欣慰的。
  不过他也觉察出来了,好像自己儿子对于农司陈子龙和开物司宋应星所讲得内容,并没有多少兴趣。
  这一点,郑芝龙是有点不满意的。那是皇上重视的东西,你就得学好了,要不然,万一哪天皇上知道了,不喜欢你了怎么办?这年轻人啊,就是比较任性!
  反正还在等着进宫,郑芝龙便开始隐晦地提点起儿子来。
  郑成功很聪明,一听就知道他爹是在说什么,便有点抵触地说道:“爹,孩儿感觉那些东西没什么用!”
  一听这话,郑芝龙不由得把眼睛一瞪道:“没什么用,皇上为何还让两位心腹大臣教导太子?你用脑子想想,这个事情,到底有用没用?”
  在他看来,其实根本不在所教授的内容有用没用,而是皇上在意这个事情,那就是再没用的东西,也会变得有用!也就是说,不在意内容,而在意讨皇上喜欢,这才是重点所在!
  不过很显然,郑成功没有他爹这样老于世故,听到他爹的话之后,直着脖子辩解道:“又不是只有孩儿这么认为的,太子也是这么想的,他亲口对孩儿说过。授课之时,也有些抵触了。”
  “……”听到这话,郑芝龙不由得愣了下。忽然之间,他有点明白了,为什么皇上才班师回京,就这么急着要亲自授课,还这么大规模的让这么多人去听,搞不好就是和太子这态度有关系。
  想想也是,其他人,皇上用得着在意么?唯独太子如何,皇上肯定是高度关注的。如此看来,今天皇上亲自授课,很可能要训太子,并且让太子陪读,以及太子陪读的家长都看着,就是给警告。不得和太子一样,一旦太子有这种苗头,就要劝谏太子。
  这么想着,郑芝龙感觉自己已经领悟到了崇祯皇帝亲自授课的用意所在,便沉下脸,训了郑成功几句,而后语重心长地提醒他,虽然太子是将来的皇帝,可毕竟还只是太子。当今皇上英明神武,身体又一向康健,因此,首先要做的,是让当今皇上满意。
  就比如说就这个事情,如果别人都有抵触,和太子一个样了。你为什么就不劝谏太子一二,哪怕有这个意思也行,如此一来,皇上闻之,必然会继续对你刮目相看。
  说了一大堆,郑芝龙叹了口气说道:“你能成为太子陪读,郑家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虽然皇上以后还会倚重于爹,可你自己也不能当扶不起的阿斗,爹可不希望,你这一辈子都是爹在庇护你!”
  在他看来,是他明确服从崇祯皇帝的调遣,答应了崇祯皇帝领着舰队北上,并且还把每年收到的保护银子,分了一半给朝廷,为朝廷一直购买南洋粮食等等事情,作为回报之一,崇祯皇帝才如此看重自己的儿子,不但给儿子赐名,还让儿子成为太子陪读等等。
  不可否认,确实有这些原因所在。但是,郑成功原本历史上的功劳,其实也是有相当一部分原因的。要不然,崇祯皇帝也不会给郑森改名为郑成功了。
  听他这么一训,郑成功的脸顿时涨得通红。只要是个有志气的,谁愿意被人说是扶不起的阿斗?
  此时的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爹看看,将来他到底是靠爹还是靠自己的能耐!
  又等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有内侍前来传旨,让他们都进去了。
  地点不变,还是在东宫。不过,来得人多,殿内不够大,内侍领着他们,就在殿前站了。
  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