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窃听系统 >

第436章

崇祯窃听系统-第436章

小说: 崇祯窃听系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能想到,这辈子还能回来,还能回到大明的地方!
  不少百姓到锦州城外之后,翻身下马,跪在地上,伏下身去深深地吸一口自家泥土的气味!不管怎么样,这里泥土的气息,就比充满膻腥的辽东泥土要好闻得多了。
  经过确认没有问题,吊桥放下,一队队的明军将士排列两边,放这支风尘仆仆而来的队伍入城。
  看到经过自己面前入城的百姓,不少明军将士不约而同地会对他们说道:“回来啦!”
  “回来就好!”
  “好好歇歇,放心好了,没事了!”
  “……”
  如果在以前,他们可能会冷血,会因为看惯了生死离别而变得麻木不仁。
  可是,如今是皇上费劲心思救了人回来,这其中的人心暖意,同样是能干扰人的。这和将熊熊一窝的道理,其实是差不多的。人类内心原本所拥有的同情善良之心,就都表现了出来。
  城里头,不少锦州的百姓,也同样如此,男女老幼,全都出门,在街道两侧看着回来的这些苦命人,一个个同样安慰着他们。
  面对这一切,这些曾经绝望过的大明百姓,一个个激动不已,含着泪水,或者流着眼泪,除了点头,还是用力点头。此时的他们,内心感动之余,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人世间,就应该充满温暖!这才是盛世该有的吧?城头上,洪承畴看着这一幕,心中不无感慨道。
  此时的他,已经获悉吴三桂和孔有德等人并没有回转,而是要牵制建虏,掩护这些回归的百姓,还有策应皇上那边的战事。对此,他有点担心,不过此时,却也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是去接见了孔有德的家眷,安抚了他们。
  两天之后,锦州城再次迎来了喜讯。
  “大帅回来了,大帅回来了……”
  随着夜不收的禀告,锦州城再次轰动了起来。
  洪承畴以总督之尊,也亲临锦州城头前去观看。
  他知道,吴三桂真回来了,这一次的功劳就不小,至少在皇上那边,绝对是受重视的一员武将了。
  蹄声如雷,一队队地明军将士出现在城外远处,“吴”字帅旗,迎风招展,格外的醒目。
  看到军队人数不少反增,就知道吴三桂所部并没有遇到建虏的强烈攻击,都平安归来了。于是,锦州的百姓,再次兴奋了起来。这样的结果,他们是最喜欢看到了。
  救的人,回来了,救人的人,也回来了,并没有出事,这是最好到了!
  等到了洪承畴面前,风尘仆仆的吴三桂当即抱拳行礼禀告道:“末将在救得辽河平原的百姓之后,直袭沈阳,掘了叛逆努尔哈赤的陵墓,围攻沈阳……最后,按皇上旨意所交代,在建虏信使连续突围,估计到达海州之后,便撤军回来了。”
  吴三桂打不下沈阳,就以沈阳为中心,祸害了方圆百里,能破坏的都给破坏了。庄子,粮田,沟渠、水井等等,还把努尔哈赤这个罪魁祸首的骨灰也撒了,听着这一切,洪承畴不由得笑容满面。皇上安排吴三桂所做的这个事情,绝对是对建虏最沉重的一击!
  在吴三桂的身后,是孔有德,他在又一次见到大明穿绯袍的封疆大吏时,就想起了以前对他不错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就感觉对不起孙元化,也为自己投降建虏的事情,心中隐约有些不安。此时,他低着头,等待吴三桂和蓟辽总督说完话。
  不过洪承畴自然早就注意到他了,在听完吴三桂的禀告之后,他就亲自走到孔有德的面前,和蔼地问道:“你就是奉旨揽了建虏粮仓的活,回头又一把火烧了建虏粮仓的孔有德?”
  他没说你是东江军的参将,也没说建虏的恭顺王,只是就孔有德回归大明所立下的这个大功为开场白,这让孔有德听到,不由得心中松口气,连忙跪下去,低头请罪道:“迷途罪将孔有德,见过总督大人!”
  “哈哈哈……”洪承畴见此大笑,伸手扶起孔有德道,“皇上下旨,务必把你一家老小都给平安地带回来,由此可见,在皇上心中,你是功大于过。以前的事,就不用提了,真要有什么事,你自己回头见了皇上再说也不迟!”
  他心中其实明白,孔有德这次立下大功,皇上肯定是会赏的。因此,对于手下这些武将,他也是态度和蔼,以拉拢为主。当然,如果换成孙传庭的话,估计说话就不会这么和蔼了,这也是他们性格不同,做事方式也不错的原因。
  “你的家眷也都在锦州城内了,一会回去好好团聚下吧!”洪承畴笑眯眯地拍拍孔有德的肩膀,在孔有德站起来之后,再次说道。
  孔有德听了,却没接这个话题,而是脸上露出关心之色,立刻问洪承畴道:“总督大人,不知道皇上那边打赢了没有?”
  一听这话,洪承畴不由得沉默了下,随后摇摇头道:“建虏探马屏蔽,至今未有消息!”
  “呀,早知道就应该多骚扰盛京,不该这么早回来了!”孔有德一听,顿时就担心地说道,“建虏尽起全国之兵,下至十五岁,上到五十岁,全部征发赶赴海州决战的。”
  听到这话,吴三桂心中顿时有点不高兴。
  事实上,也确实是,在撤军的时候,孔有德曾有说过,还可以再坚持几天,夜不收放远点,有消息再撤好了。但是,吴三桂没有答应,说旨意就是让他要撤退的,因此他们就撤了。
  此时,孔有德这么一说,就显得他吴三桂有点不在意皇上安危的意思。或者孔有德没有这个意思,但他这么说了,吴三桂就能感觉到这个意思。
  洪承畴之前并不知道建虏是集全国之兵和皇上去决战的,因此,这一听之下,顿时就大吃一惊,立刻皱了眉头说道:“竟然如此?那建虏军力岂不是几倍于皇上所领之军?难怪建虏会加强探马,要遮蔽消息……”
  “大人,末将愿领军赶往海州增援!”吴三桂没等洪承畴说完,就立刻急切地禀告道。就算打断了洪承畴的说话,他也没有顾忌。
  洪承畴并没有在意这点,听到吴三桂的话,转头看了下还在陆续进城的骑军,紧皱的眉头并没有松开,摇摇头道:“你部骑军已是疲惫不堪,须得休整才能再战!”
  吴三桂所部骑军,从出发之后,其实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了。特别是从辽河平原到沈阳的这段时间内,更是连续作战,再匆匆撤回来,那是绝对衣不解甲,随时做好打仗的状态,精神的弦是一直绷着的。
  吴三桂当然是知道军中情况的,不过此时,他看了孔有德一眼,然后又立刻对洪承畴说道:“如此,末将愿挑选精锐,从驱逐建虏探马开始,否则末将寝食难安。”
  洪承畴听了,这次倒是点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与此同时,洪承畴自己也开始准备起来,一旦骑军休整过来,他这边也决定出兵增援。
  他是文官,是封疆大吏,在知道皇上身陷险境之时,哪怕有旨意让他守城,他也得去救才行。
  随后,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城内传开。
  锦州百姓和平安归来的百姓,听到皇上还在和几倍于自己的建虏大军打仗,他们也都立刻担心了起来。
  “皇上这是为了能救出我们,才把建虏的兵力都吸引了过去,皇上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是啊,当今皇上这么好的皇帝,一定不会有事的!”
  “要我说,怕建虏干什么,要比人多,我们大明的人多的是,他们能从十五岁到五十岁的,难道我们大明就没有?”
  “锦州城都有五万军队吧,皇上有难,还考虑什么,赶紧去救啊!”
  “……”


第522章 国家赔偿
  锦州城内,不管是百姓还是军卒,不同于以前的观念,什么皇帝高高在上,一个不在换一个便是,和小老百姓有屁的关系;这个时候的他们,念着皇上的好,全都担心了起来。
  当今皇上在这几年以来,逐步打击了建虏,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包括补发军饷,清查被祖家军的将门世家所吞并的粮田,把他们从建虏手中救回来等等。这些还只是他们亲身经历的,更有听说皇上极重民生,以抗灾救灾为大明国策第一要务,更有在陕西时候亲自参与扑杀蝗灾等等。
  这么好的皇帝,他们遇到了,当然不希望有事,甚至是真心祝愿这样的好皇帝,真得能够万岁万岁万万岁的!
  如今,这样的皇帝处在了危险之中,面对几倍的建虏兵力。建虏的凶残,他们又体会最深,皇上那边,肯定陷入苦战之中了。而且皇上是为了救辽河平原的百姓而陷入了这样的危险之中,只要还是人,又怎么可能会对此无动于衷?
  请战的声音非常热烈,不但军卒纷纷向他们的上级将校,仍至总督大人请战,甚至连锦州城的百姓,也纷纷要求参战。至于救回来的那些被掠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洪承畴感受着巨大的民意、军心,这一刻,他也是被震撼到了。
  他可以说是博览群书,可就算如此,纵观历朝历代,他也没见过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不管于公于私,洪承畴都立刻应下,整军备战,明日一早,他就亲率大军出征。
  不管怎么样,大军开拔,并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如今已是下午,明日一早再出发,就已经是非常快的了。一般来说,这还是太仓促了。
  为此,洪承畴有点吃惊,就怕因为出征的太仓促,结果是去添乱的。因此,他亲自巡查,督促出战前的准备。
  但是,让他吃惊的是,这一次的出征准备,效率竟然是异常地高,很多项准备工作,远比他预计的要快准备好。而且,如果缺少东西,城里百姓也纷纷捐了出来。比如粮袋不够,只要传出衙门,就立刻在衙门口堆了一堆的粮袋。绳子不够,一会之后在衙门口连裤腰带都能发现一堆……
  锦州身处对虏战事的前沿,可以说百姓的日子是很苦的,他们所拥有的物资也非常地匮乏。可就算如此,为了让大军能快点去救皇上,早日救出皇上,他们把自家的东西,只要能拿出来的,就全都拿出来了,这个盛况,真得是前所未见!
  洪承畴见此,不由得又是非常地感慨,皇上,真乃千古仁君!有百姓如此拥护的皇上在,大明何愁不中兴!
  第二天一早,所有百姓都早早地起来,赶到军营这边来送行。
  洪承畴也是早早地起来了,他知道在这样的民意之下,要是他刚怠慢的话,不管皇上有事没事,只要传出去,他就不会有好果子吃。
  军营门口,面对大街两边的男女老少,面对热情地百姓,洪承畴双手抱拳示意道:“诸位乡亲放心,建虏要想对付皇上,就先从本官身上踏过去!”
  此时此刻,他虽然是文官,可也学起了武将的话。不得不说,这种话的效果还是很好的。百姓纷纷还礼,对洪承畴的好感也一下增加了好多。
  正在这时,从城门方向,忽然飞驰而来一名轮值军官。马蹄声急促地响着,顿时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看到这名将领如此匆忙的样子,顿时,所有人的心中一“咯噔”,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洪承畴也看到了,他的神情一下紧张起来。
  “报……”这名轮值军官,快到近前时,立刻勒马禀告道,“城外有建虏自相厮杀,非常奇特!”
  “……”听到这话,所有人,包括洪承畴都愣住了。还以为是什么紧急军情,是不是皇上那边有什么坏消息,比如情况危急,急需救援之类的。没想到竟然是城外建虏自相残杀,这可是从没听说过的事情啊!
  过了一会,洪承畴回过神来,便再确认一次道:“你说是有建虏在城外自相残杀?”
  “回总督大人,是的。”这命轮值军官连忙再次禀告道,“建虏探马逃,另外一伙建虏追,城头上刚好能看到。”
  一听这话,洪承畴便立刻吩咐出征军队待命,他自己一挥马鞭,急赶城头,要亲眼看个清楚。
  看着总督大人匆匆离开,其他人不由得讨论了起来。
  这种情况前所未见,也前所未闻。难道是建虏内讧,可这时候不真是海州那边战事的关键时候,怎么就会有内讧呢?
  他们议论纷纷之下,顿时就分成了两种观点。
  一种是建虏打赢了,为了抢战利品,比如说抢抓皇帝的功劳,互相之间打了起来,毕竟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建虏不可能不眼红。
  另外一种观点,则是建虏已经掌控局势,海州战事尽在他们的控制之中,然后建虏的奴酋之间开始内讧了。
  不管哪种观点,对大明这边都非常地不利。因此,所有人在议论之余,都是非常担心起来。
  而洪承畴则来不及想那么多,一口气赶到城头,早有在城头的大明将士指着城外给他看:“大人,您看那边,快厮杀结束了!”
  洪承畴闻声望去,果然,在锦州东北角,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