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窃听系统 >

第240章

崇祯窃听系统-第240章

小说: 崇祯窃听系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清其实从崛起开始,一直是一个劫掠型的势力,到了皇太极这一代,才稍微有点改变。但总体来说,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劫掠型势力。
  然而,如今不好劫掠了,就自然而然要转变才行。在范文程和宁完我等人的提议下,就是想要皇太极把辽东的资源,向农事倾斜。比如,提高农夫的待遇,至少要让他们吃饱,甚至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他们从事农事的积极性。兴修水利什么的,也不是嘴巴说说,那是要调集人力、物力的。
  听到他们的建议之后,皇太极皱着眉头说道:“我大清物资匮乏,就那么一点,如果往农事上倾斜的话,兵事上怎么办?不管怎么样,我大清以武立国,武是根本,不能有影响。不过卿等说得也有理,农事方面,要是不重视的话,一旦发生饥荒,对我大清国力的打击,也是朕难以承受的!”
  他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武力不能废,农事也要重视,而资源又有限,这就有点头疼了。
  这满清的君臣之间,就开始讨论起来,该怎么分配资源才好?
  正在这个时候,尚可喜的奏章到了。
  听到侍卫禀告的声音,范文程表面上没有任何表情的变化,但是心中却还是有点酸:孔有德,耿仲明,还有这个尚可喜,前后投奔大清,都是先后封王。就算那个包衣奴才伍忠,突然之间也翻身成了皇帝驸马。而自己呢,只是一个大学士头衔而已,说难听点,就是皇太极的一个师爷而已!
  要说智谋,自己会输给谁?就算是勇力,也能和那些封王嫁女之辈一分高下的。唉,文武双全,却奈何命运不眷顾,被这些武夫给赶超了!
  想到这里,他忽然动了念头,要不,改走武将这条路好了。刚才皇上都说了,大清以武立国,武是根本,不能有影响的。如此一来,要是自己改走武将这条路的话,未来成就会输给他们?就这个尚可喜,还封了个什么智顺王!呵呵,自己才是文武双全好不好?
  范文程正在想着时,皇太极已经把奏章看完了。随后,他略微皱着眉头,对范文程和宁完我说道:“智顺王的意思,是想要扩充我大清水师的实力,卿等以为如何?”
  人的本能,对于一望无垠的大海,都是会畏惧的。如果可以选择,一定会觉得脚踏实地才会安心。
  这个年代,根本就没有气象监测,就算经验丰富的渔民,也不能避免大海的变脸,不说飓风了,就只是海浪变大,就能让多少海上的人再也回不去。
  不要说皇太极了,就连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都畏惧大海,不想踏足大海,去探索大海的未知。
  因此,皇太极在看了尚可喜这份奏章之后,他本能地有点抗拒。
  不过尚可喜在奏章中也详细讲述了大清水师要是强大的话,会给大清带来什么好处。因此,皇太极也没有立刻否决,只是想再听听谋臣的意见。
  最先接到尚可喜奏章的范文程看了之后,转给宁完我看,而他自己,似乎是在思索,并没有立刻说话。
  事实上,范文程也确实在想事情。
  他在想着,要是大清水师正如奏章中所言,扩充强大起来的话,那统帅之人自然非尚可喜不可,毕竟他在明国那边的时候,是一直执掌水师的。水师强大,尚可喜实权更大。要是达到尚可喜在奏章中所展望的那样,那他的权势,怕是几位亲王,都要看他脸色,就更不用说自己了!
  想到这里,范文程心中没来由地多了一点戾气。不过好在他城府够深,就算他心中骂死皇太极,估计表面上都能露着笑脸奉承皇太极的这种。因此,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
  他在寻思着,这事该怎么给皇太极反馈。
  正在这时,后看完奏章的宁完我却先开口奏道:“陛下,奴才以为,此事还需慎重!”
  “哦?”皇太极听了,只是回应一声,要听他的理由。
  “陛下请想,其他不说,就如智顺王所言,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大清水师出来!”宁完我立刻恭敬地说道,“可是,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出征明国,要跨越那么远的海路时,突然天气骤变,一个不小心,那可是要全部打水漂的。此事不是奴才危言耸听,当年前元征讨倭国,第一次,飓风突至,使前元损失军力近两万,战船两百来艘。第二次,前元派出军队近二十万,战船合计达四千五百多艘,如此庞大的水师,也同样被飓风突至而全军覆没!”
  说到这里,宁完我表现得非常恳切,一心为大清着想的表情劝谏道:“陛下,我大清国力可不像前元那般,耗不起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此等后果,水师越强,则万一发生的后果,就越难承受。奴才为大清,为皇上着想,智顺王之提议,万万不能答应啊!”
  皇太极之前可从未关注过海上的事情,因此听到他这话时,顿时大吃一惊。前后两次,一次比一次兵力多,战船多,结果都没有例外,全部被飓风毁灭。这么严重的后果,一如宁完我所说,他压根就承受不起。
  不过,他还是转头看向范文程,带着一点惊疑之色问道:“范卿,前元之败,真如宁卿所言?”
  “陛下,此乃史书所载,确有其事!”范文程不知为何,心中很通畅,立刻恭敬地回奏道。
  听到这话,皇太极再无怀疑,稍微想了一会,便提起御笔,就给尚可喜这奏章做批示了。
  不用说,他肯定是不同意尚可喜的这个建议了。不过回话比较委婉,只是告诉尚可喜,目前五十来艘战船,已经差不多能保护明国商人和大清做买卖了,其他事情,以后再说。
  当然了,为了宽慰尚可喜,皇太极也忍痛拨了一些物资过去,让尚可喜修补战船,修造港口,训练水师之用。至少比起之前把水师给荒废掉,是要进一步了。
  批复完了之后,便让人快马送回金州。
  与此同时,在山东半岛尖上,有一座刘公岛,这个岛的面积并不大,只有三平方公里多点,岛的海岸线也就长三十里左右。
  这个时候,大明还是漕运为主,鲜有海船来往。因此刘公岛这里,偶尔才能见到有船只停靠休整。
  可这一次,却有两艘大船一起停靠了过来,让岛上少得可怜的住户都过来看稀奇。
  但是,奇怪的是,这两艘船上的人,却都躲在船舱里并不出来,也不让人上去,只有几个人下了船,上了岸。
  为首那人,一口大明官话,说得比谁都好,施礼问岸上人群中的一名老者道:“请问老丈,这里可是刘公岛?”
  听到这口音,那老者就不敢怠慢了,连忙回礼说道:“这里正是刘公岛。”
  此时,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也立刻得到了一个结论:原来伍忠刚登上了刘公岛!


第311章 苦了你了
  虽然崇祯皇帝不知道刘公岛在哪里,不过有了地名,就不难查了,很快就知道是在威海卫那。
  这个伍忠,到底变节了没有?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是很想搞清楚的。
  要是没有变节的话,他是这次满清两艘船的首领,让他做事就会方便很多;要是他变节了的话,那就比较麻烦了!
  这么想着,他便传旨给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让他做好离京准备。
  没过多久,又是一道旨意,让他立刻赶往武英殿觐见。
  对此,李若琏其实是有点纳闷的,如果南方民变之事未平的话,他估计皇上是很可能会派他去处理民变的事情。不过按道理来说,似乎东厂提督王承恩去,会更合适一点,毕竟是东厂的人被杀。
  可是,如今南方民变早已平息,一口气摘了一百多个官员的乌纱帽,更是让南方整个官场都知道了皇帝的态度和决心,又有律法为前提,且有为民防灾的大义在,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官场,压根就再也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一直等到他赶到武英殿前的时候,李若琏忽然回过神来,猜测着皇上该不会是让他去调查吴昌时的死因。因为吴昌时之死,虽然表面上说是病死的。可从种种事件联系起来的话,好像也不止病死那么简单。只是失足落水染了风寒而已,怎么就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死了呢!
  这确实是个疑点,不过从一国皇帝的角度来说,这种事情,也犯不着如此兴师动众,让他堂堂一个锦衣卫指挥使出面吧?
  带着这些疑惑,他进殿给崇祯皇帝见礼,等待着谜底的揭晓。
  让他有点意外的是,在殿内屏风上挂着一幅大明地图,有朱笔划了线条并有标记。
  李若琏立刻明锐地意识到,皇帝召见,肯定和这幅地图有关。不过这样一来,就让他更为疑惑了。
  就见崇祯皇帝面带着微笑,让他免礼之后,从御座上站起来,走到那块屏风前,示意他也向前,而后指着地图对他说道:“伍忠回来了,他眼下还在这里,刘公岛,定于今晚出发前往这里,海州,并在那里休整十天半月的,朕要卿立刻南下,赶去和伍忠见面。”
  海州,属于淮安府所辖。对于这个,崇祯皇帝并不熟悉,不过问了之后,才知道这个海州在后世叫做连云港,那就清楚多了。当然了,李若琏是肯定知道海州的。
  他听崇祯皇帝这么一说,顿时大喜。
  说实话,当初把伍忠放出去,他是并不看好的。这种潜伏密探的事情,基本上是九死一生。不过没想到的是,伍忠竟然传回了消息,还救了人回来。但出关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这都过去一年有了吧,他都以为伍忠很可能是死了。
  出乎意料之外,听到伍忠竟然回来了,伍忠是他以前的心腹手下,他当然是大喜过望的。
  不过立刻,他就又反应过来了,皇上是怎么知道的?那刘公岛离京师这么远,是除非是提前给皇帝传了消息,要不然这个距离,皇上不可能知道的,又不是有顺风耳!
  这么想着,他再一次确定,皇上还掌握着另外一支力量,或者还是厂卫,刺探消息的能力,至少要比他李若琏所知都要高明得多。更为关键的是,传递消息的手段诡异,让人无从探知。
  想到这里,李若琏心中更是凛然,对皇帝的敬畏,便又多了一分。
  崇祯皇帝却没想他心中一下想了那么多,只是笑呵呵地对他说道:“伍忠此人,劳苦功高,哪怕建虏收买,却又坚持气节,朕心甚慰!卿之识人之明,朕亦欣慰。”
  李若琏又听得迷糊,就伍忠那样被掠去辽东,还能被建虏收买?
  不过他心中疑惑,表面却很谦虚,同时自然也是高兴的。
  崇祯皇帝也不再废话,接着便开始给他布置任务了。
  不用说,崇祯皇帝之所以能了解到这些消息,当然是通过关注伍忠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所传回的消息。
  原来,伍忠在登上刘公岛之后,先是阻止了手下对于刘公岛百姓的屠杀灭口,理由是大清和明国江南商人通商,以后说不定会经常到这里落脚,如果眼下就杀人的话,搞不好明国这边会注意这边,不利于通商。
  就这,崇祯皇帝就觉得伍忠基本上不会变节,且对伍忠有了信心,而后又继续看下去。
  随后,就在伍忠的安排下,高价补给了两艘船的航行必需。同时,他借口嘴巴淡出鸟来,就在岛上刘姓族长家高价钱大吃一顿。在这中间,他找了个单独和族长说话的机会,明确交代这个族长,等他们一离开,就立刻前去官府,让他们转达给锦衣卫指挥使,说伍忠回来了,会在海州休整一段时间。
  虽然他没有明说,让这个刘姓族长一脸懵逼,可崇祯皇帝却是知道,伍忠根本没有变节,只是一回到陆地,就在想方设法地想联系锦衣卫指挥使,就足以证明这点了。
  得到这个关键的信息,崇祯皇帝大喜之余,才立刻秘密召见李若琏的。
  没过多久,李若琏便带着兴奋之色,匆匆离开武英殿,赶回锦衣卫衙门,召集早已点名了的一群锦衣卫精锐,立刻离开京师,快马加鞭赶去海州了。
  ……
  海州,这个时候并不大,也不算繁华,毕竟大明为开海路,南来北往,不管是货还是人,都是走运河。
  伍忠一行人两艘船到这里之后,一艘船停在外面的竹岛,只是藏有金银珠宝的船到了海州而已。
  随着船只缓缓靠上码头,听着码头上嘈杂的乡音,嗯,虽然口音不同,可全都是官话,入眼的全是大明服饰,再也没有见到刺眼的金钱鼠尾。伍忠脑海中闪过在辽东时候的一幕幕挣扎求活,看到一个个瘦骨嶙峋、麻木神情的同胞,而眼前却是热火朝天,南来北往客,表情不一,欢声笑语,愁眉苦脸,不管如何,都看得是如此地亲切。
  忽然之间,他很想大声地喊出来:我终于回来了!
  可是,不能这么做。要是表现得如此欣喜的话,身后的这些手下,肯定就会怀疑自己对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