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国师之道 >

第13章

国师之道-第13章

小说: 国师之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要看天气。”公输定说,“如果天气好,陆路水路都好走,最多也就一个月吧。”
  楚离有些难以置信。她素来知道临山友人都是些能工巧匠,可没想到可以这么“能”这么“巧”!又想,公输定的祖先鲁班曾为楚国造云梯,九设攻城机变,却被墨子九次挫败,最后技穷智竭,投械认输。可见鲁门有技,缺法度。春秋时墨家乃显学,自成一大学派。墨家学派极为繁复,工巧数理无不精通。门下弟子不计其数,百工之强尽在其内。鲁班以一己之技输给墨派,实乃情理之中。只是没料到鲁班后人竟与墨家交好,且有如此才能,着实令人唏嘘。                        
作者有话要说:  

  ☆、钗头凤16

  上谷公主醒来时,楚离正守在她床边,“公主你醒啦!”楚离喜形于色,又满是担忧,“感觉如何?可还有哪里不舒服?”
  “无碍。只是皇宫怕是一时半会儿回不去了。”上谷公主眸色黯淡,勉强一笑。
  “那跟我们一块回上洛郡吧。”楚离看看她苍白的脸色,不由一声轻叹,“公主,不要和亲。”她听香儿说,皇帝不仅有意让上谷公主出嫁,更想将公主远嫁和亲。可自古和亲的公主,哪有落了好下场的?不说别人,只说上谷公主的母后和如今的左昭仪,小国远嫁,势单力薄,背井离乡何其凄苦。楚离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让上谷公主也落入此路。何况上谷公主还于她有恩,楚离道,“我向皇上请命!”
  拓跋迪见她眸中怜惜,竟不由心中一暖,然而心思辗转,垂眸道,“如今无处可去,便只好求国师多加照拂了。”
  “公主哪里话,”楚离拉住她的手,轻声开口,“在平城你待我不薄,现今我正好投桃报李,何况咱们还是朋友。”
  上谷公主拓跋迪望着楚离真挚的笑容,心中一颤,却掩下情绪勉强回之一笑。出宫是计划好的事情,她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却没料到左昭仪会为她绝食,险些丧命。上谷公主不过是跟她父皇商量好了演一出戏,谁想那深深宫墙里竟真有一人为她如此搏命。偏偏实情她还一个字都不能吐露。更意外的是,左昭仪为了她竟能背着皇帝私下散尽钱财打通关系将她送出宫去。这可是大不敬的欺君之罪。皇帝倒是乐得顺水推舟,让侍卫追了她几日几夜。连日的奔波和震惊,让她不堪重负昏了过去。
  只不过来到代郡就清醒了。可她不想醒。她其实从没有把左昭仪算进她的未来里。毕竟,辈分上,左昭仪怎么说也是她名义上的母后。在上谷公主的规划里,最多到护着左昭仪衣食无忧。可而今左昭仪为她做的一切,却让她心中极为震动。
  上谷公主拓跋迪生在皇家,她的父皇刚毅冷酷,母后早逝,兄弟们又各怀心思,唯一一个能说上话的皇姐南安公主竟早早出嫁病逝。整个皇宫里的人谁不是看菜下碟,察言观色地过日子。对于她这样无依无靠又绝无可能翻身的公主,宫人有几个能好好待她。长在那样一个无情无义人心叵测的环境里,她从来不相信感情。但她又极为缺爱。想来也是可笑,大魏唯一的公主——上谷公主,民间都传她深得皇帝宠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她实际上却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一个人在那后宫深处孤独而寂寞的长大,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戴上了面具,她看不清别人,别人也看不清她。看起来纵性肆意,实际上如履薄冰。所以她贪恋女子的温柔,恨不能躲在温柔乡里永眠。尽管她比谁都清楚,那些愿意跟她好的宫人,不过是因为她的身份。倘若有朝一日她不再是公主,她身边那些人只怕一个比一个躲得快。
  甚至是左昭仪。一开始的时候,不也是因为她是大魏的公主,所以才刻意接近她吗?唯一的例外,恐怕只有楚离了。楚离为人坦荡,有如朗月清风一身正气,从来待人以诚,倾心相交。楚离拿她当朋友。“朋友”这个词,对上谷公主来说实在太陌生了。她不相信人心,不相信感情,又如何能相信朋友?可她却不由自主地相信楚离。
  左昭仪竟肯为她冒生命危险,而楚离一如既往地信任着她,心无芥蒂地与她言笑晏晏。拓跋迪心中蓦地一软,一种从未有过的奇异感受贯穿了她的心房。这种感觉太让拓跋迪动容了。她眼眶竟然有些发热。许是因为楚离真诚的笑,许是为了正在深宫里担忧着她的左昭仪。又或许是别的……她还没有真正体会过的情绪。
  “公主,你怎么了?”楚离吃了一惊,上谷公主眼中是不是含了泪光?
  “没事。”拓跋迪掩住口鼻,微微打了个哈欠,“大概是尚未痊愈,有点头昏。”
  楚离道,“那你多休息会儿。”又招来香儿随身侍候。
  刚回到自己房间,就听小吏来报,说门口站着一个粗布麻衣的僧人求见。楚离如今身为国师,对这些僧道不敢怠慢,便着人请进来。那僧人合掌道,“贫僧昙无成,特来拜会小国师。”
  因为楚离年纪小,百姓为了区别她和前任国师寇谦之,私下都称她为“小国师”。她打量着昙无成,“大师所为何事?”
  昙无成笑道,“贫僧有些疑问,想来请教小国师。”楚离向来待人谦和有礼,遂请昙无成详谈,“大师有话尽管说,小女子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昙无成双手合十,“多谢小国师。”又问,“贫僧月前听小国师在清凉峰的妙论,实在佩服。只是不知小国师从何悟得如此高论?”
  楚离道,“在上洛郡时时不时会有僧人来化缘做客,我旁听得悟。”
  “不知施主可还记得他们法号?”
  “法号倒是记不大清,”楚离略作思忖,“他们不常来,来了也就胡乱说些话,没正经听过他们说过自己的法号。隐约记得好像叫什么肇生、什么融的,倒是不敢确定。不过近些年没见他们来过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昙无成念了句佛号,“可是僧肇、竺道生、道融?”
  “噫,大师你这么一说,好像就是这几个法号。”楚离惊讶道,“大师认识他们?”
  昙无成合掌笑了笑,“乃是贫僧同门。”
  楚离立刻站了起来,恭敬道,“原来大师您和那些老人是同门啊。”虽然完全不了解那三位僧人根底,但是楚离从他们的言谈中也明显能感觉到其文雅气度,心中非常钦佩。
  她八岁起就跟着成公远居深山,所接触的人不超过上洛郡,对外界的信息了解非常少。生活的圈子里,人的才干学识都相差无几,她自幼跻身其中不知世事,故不知她身边人和自己到底几斤几两。在她心中,大家都稀松平常,不过都是些普通人罢了。更甚者,她还讨厌成公等人谈仙论道以求长生。
  昙无成点头笑笑,示意她坐下。楚离想到昙无成是要“请教”问题的,顿时就有些心虚。她知道的东西糊弄糊弄这些自命高人的僧道还可以,真要和僧肇、昙无成论,她始终都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
  昙无成看出她的紧张,道,“施主不必紧张,贫僧确实心中有惑,才来请教。”
  楚离不敢怠慢,坐定细听。哪料你一言我一语,楚离越聊越有精神。她已经很久没和人这么痛快无碍的沟通过了,昙无成的学识见解果然和当初在上洛郡时遇到的人不相上下,楚离兴致盎然。两人不知不觉竟秉烛夜谈,待天际泛白,鸡鸣时两人还兴味不减。
  昙无成也大感酣畅,“阿弥陀佛,贫僧已许久未曾如今日这般畅快,小国师堪为良友!”楚离更是欢欣,“大师愿意和小女子做个忘年交,小女子求之不得!”
  “哈哈,”昙无成笑道,“我的师兄们恐怕都是你的忘年交吧?”
  楚离不好意思地吐舌,“这几年已经没见过他们了,心中甚为挂念,不知他们现下可好?”
  “嗯,”昙无成微笑着合掌,“阿弥陀佛,三位师兄已经涅盘。”
  涅盘……楚离心里一咯噔。这两个字听着好听,可实际意义却并不那么讨喜。她脸色一白,“……圆寂?”
  “正是。”昙无成始终面带微笑,楚离却不觉流露出哀痛神色,“怎么……这么……”
  “小友无须伤神,”见她竟哽咽,昙无成轻叹一声,“生死有命,三位师兄已化身成佛,小友该喜才是。”
  楚离垂眸,“大师你也相信仙佛之事?”
  昙无成道,“贫僧往年曾听僧肇师兄提过,说有一小友,甚为聪慧悟性极佳,然性子执拗,业障不破,难道正是小友你吗?”
  “我不知道。”楚离摇头,“我从不信神佛。每次他们说到这方面时,我便没了兴致。”
  昙无成久久不语,半晌笑道,“小友且随缘。”
  楚离勉强笑笑,“这么些年没见,还以为他们一如过去一样硬朗,不料竟是阴阳两隔。我虽然不信仙佛,然而如今倒也希望真有此事,如此,便能让他们永存于世。”顿了顿,又问,“大师可是自己前来?”
  “还有同门慧严、慧观两位师兄弟。”
  “何不请他们也前来歇息几日?”
  “他们已先行离去,贫僧代为谢过。”
  “大师怎么说客气话,我是诚心诚意请大师多住几日。”楚离心下黯然。眼前的昙无成也是胡子花白,只怕今次一别再无相见日。
  “缘起缘灭,本是天理,小友无须为此伤怀,”昙无成眸中染了三分怜惜,望着楚离道,“小友小小年纪,已有如此造化,实属不易。贫僧今日既与小友有一面之缘,有两句话想送给小友。”
  “大师请说。”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天地之道无穷尽,人有不能至,当虚怀若谷以求大道。”昙无成念了声佛号,又道,“物极必反,因果自造,不怨人。”
  楚离似懂非懂。字面意思楚离明白,可是为什么特地送她这两句话呢?她心中不解,正要发问,昙无成却道,“小友不必多问,天机不可泄露。”
  “……”这句话简直是搪塞利器,楚离只好缄口。她暗自嘀咕,为什么总有这样好似知道什么却又什么都不肯说的人呢?虽然是高僧,可这点着实让人不好接受。装神弄鬼的作风,倘若不是昙无成确有大德,楚离一定把他当神棍。
  昙无成观其神色,不由莞尔。楚离看见这笑容,大有弥勒佛大度能容的气度,便只好笑叹,“我只是不喜欢这种说了不如不说的方式。”
  昙无成哈哈一笑,“小友当知,人心不古,欲壑难填,即便我们能够预知未来,却不能把握人心。唯一能做的,只有尽力趋利避害。而小友本该是方外之人,却被人心牵涉其中,贫僧不忍,故有此忠告。”又道,“万般法相,各有其理,可知而不可言。小友只要问心无愧,便足矣。”
  “多谢大师提点,在下定当顶天立地,绝不负人。”楚离作揖相谢,昙无成扶住她,“贫僧也该告辞了。”
  楚离苦留不住,只得送他离去。
  其时晨光普照,万物乍然生辉。楚离目送昙无成消失在视线里,在这熹微中久久伫立,心中似有千结万丝,却理不出头绪。
  远远地看见昙无成回头,朝她合掌施礼,楚离也双手合十,恭送他离开。
  隔得太远,她听不见昙无成那声仰天长叹,“我佛门当有此浩劫,但愿小友能帮扶一二,少造杀孽。”                        
作者有话要说:  

  ☆、钗头凤17

  一行人在代郡休息数日,便再次出发。一路上楚离担心上谷公主没吃过苦,处处照拂。竟然时不时还是有人来刺杀,都被公输定挡住了。这才见识到公输定的厉害之处,不仅□□了得,木车更是脚程极快,不过月余就已经到达泰州境内。
  楚离兴致颇高,“过了泰州就到荆州啦!”
  四人下马寻客栈休息。珠儿照例读书习字,公输定宝贝他的木车,一脸哀怨地望着楚离。楚离被他看得头皮发麻,索性拉了拓跋迪出去,“公主,我们去逛街吧,看看东泰州可有什么新鲜东西。”
  公输定一直守在木车旁,哀怨的目光追随着楚离,直到楚离逃似的拉着拓跋迪快步消失在他视线里。
  泰州已经临近南朝,民风民俗与魏朝国都平城差异甚大。这里的百姓不好勇斗狠,多半习儒学,民风温和。连街上两边叫卖的商贩或者店家都显得柔和多了。
  这会儿正是立春不久,嫩蕊新发,薄雪化开,丝丝冷冽里透着生机,让人神清气爽。
  两人在市肆闲逛,楚离正瞅见一个挑货郎在卖鱼,便道,“这节气也能捉到鱼啊。”上前看了看,“龙困浅滩,鱼游浅水,莫不是凶兆?”
  上谷公主看她一眼,“什么?”
  “啊?”楚离回神,不好意思地一笑,“我乱说的。咱们这一路不都是大凶吗,还有什么吉凶可言。”说着却不由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