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大宋女汉子 >

第38章

大宋女汉子-第38章

小说: 大宋女汉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觉得自己女儿定了亲最好要跟一个男人在一起一辈子,哪有定亲退亲,再找别家的理。
  吴氏给了他额头上一指头,说他聪明一世,在这事情上可不是糊涂了么,自己什么时候要女儿再嫁别人了。
  “那你这是……”谢乙狐疑地看向吴氏问。
  吴氏就对他解释了,说自己的这个主意不过是想套住隔壁的喜二郎,让他跟自家二娘定了亲,以后这个亲说什么也是不会退的。她还说喜二郎这个好后生,也只有趁着眼前这个事儿才能套住他,让他成为谢家的女婿。
  谢乙这才明白了,不由得也称赞吴氏糊涂了半辈子,就这会儿聪明了一下,然而他还是担心,人家喜二郎并不喜欢自己家二娘,既然跟人家说了以后可以退亲的,就算谢家以后不退,可人家喜二郎要退又怎么办?并且他还认为强扭的瓜不甜,这样硬把自己家二娘和喜二郎凑一起,两个人就算在一起了也会是怨偶。
  吴氏就说谢乙是死脑筋,她说人是会变的,很多人多处处,就会改变先前的看法,喜欢上对方,喜二郎和自家二娘多处处也会这样。
  她还说看得出来喜家二郎是个正派人,会为人考虑,别的不说,就凭他方才听了自己的权益之计,立即就说退亲会让自家二娘不好再找婆家就看得出来,这个人心肠好,自家二娘定给他,一定错不了。
  换言之,只要定了亲,以后喜二郎一定是不会伤害自家二娘退亲的。
  谢乙听完吴氏的话,不得不承认吴氏说的也在理,那就先等一等,看喜二郎怎么说。要是他不答应,那自己再想办法。
  吴氏道:“若是你的法子还是打打杀杀,我劝你还是算了,适才我听喜二郎说,似乎他可以找到人教训那赵家母子,万不得已,教训那赵家母子的事情不如交给喜二郎去办,咱们顶多出些钱就行了,你说呢?”
  谢乙沉吟了一阵儿,终于还是答应那就按照吴氏的说法办,毕竟这么一来谢家可以不用牵扯到官司里面,买卖可以照做。
  顺娘回了家,她娘和嫂子都迎上来问她去隔壁向谢乙夫妻打听,可打听到些什么了。
  “娘,您去把门关了,然后过来坐下,我有事情跟您和嫂嫂商量。”顺娘到屋中的桌旁坐下后朝着刘氏道。
  刘氏应了,去把屋门关上后在顺娘身边坐下看向她,等她说话。
  顺娘就把刚才去了谢家从谢乙夫妻嘴巴里听到的赵家母子是造谣的人,以及吴氏提出的那定亲的权益之计都对老娘和嫂子说了,然后说自己告诉谢乙夫妻就算是假定亲这也是牵涉终身的大事,所以不敢自己一个人决定,要回来跟家里人商议了才能定下。
  “娘,嫂嫂,你们说隔壁吴娘子提出的这权益之计可行么,她说到时候让谢家退掉我,如此一来,就能让谢家二娘以后照常可以找婆家。”顺娘看向她们问。
  “……”刘氏和齐氏听了顺娘的话之后,一时之间都懵了,她们怎么也想不到顺娘去一趟隔壁谢家,回家就说出来了这样一个事。这让她们从一开始听到顺娘说那背后造谣的人是赵家母子的愤怒都转变成了惊讶。
  过了一会儿刘氏才说话:“就晓得这一次造谣的人十有八九是姓赵的,果不其然。那吴娘子提出来的权益之计,也就是假定亲确实可以让镇子上的人慢慢就不传这些不利于咱家和谢二娘的谣言了,然而……为娘总觉着定了亲,以后就不容易退亲了……”
  齐氏也在一旁连忙点头:“奴家也是这么想的,吴娘子说以后谢家退了叔叔,可若是谢家不退呢,难不成咱们喜家去退,那时必定对谢二娘的名声有损,她难再找好婆家。那样一来,今日的好事以后就得变成坏事了。”
  顺娘沉吟一会儿,说她刚才在谢家也是想到了这一层,所以没有立即答应吴娘子,然而若是不采用吴娘提出来的那权益之计,又该怎样来解决目前的难题呢。
  她提出的这个问题可是难倒了一致对吴娘子的权益之计表示不妥的刘氏和齐氏。
  屋子里静悄悄的,慧儿趴在她娘身上瞪着两只亮晶晶的小眼睛直直望着齐氏,可成趴在刘氏的腿上貌似也在思考这个难题。
  良久,还是刘氏先开口了,道:“为娘虽然觉得吴娘子提的那权益之计也不甚妥当,然而现今不快些平息谣言,拖一日越对咱家不利,这事情说是火烧脚背也不过分,要是真无计可施了,少不得也只能答应吴娘子,先让两家孩子定了亲度过眼前难关再说。”
  齐氏问:“可以后咋办,过上一年半载,到了办亲事入洞房的日子,若是叔叔真是男子,眼一闭,娶了那谢二娘就是,可是,叔叔他不是呀。奴家觉着,答应了吴娘子,谢二娘的终身怕是终究会误了。”
  顺娘紧跟着道:“嫂嫂说得对,谢二娘的终身我可担待不起,看来要平息这一次的谣言还得另外想法子。”
  刘氏问:“那你可想出来了什么别的法子么?”
  顺娘想了想,忽然灵机一动:“我这就去找里正,求他出面平息谣言,惩罚造谣者赵家母子。”
  “找里正?可咱们喜家是外来户,里正能愿意帮咱么?”刘氏瞅着顺娘问。
  顺娘:“不试一试也不知道是不是?娘,您去给我拿三贯钱来,我带上。”
  刘氏惊:“三贯?你这一下子就送三贯给里正?送了三贯咱家可就剩下不到两贯钱了。”
  顺娘告诉刘氏这钱以后还能赚的,若是能顺利解决这一次的事情,还愁以后赚不回这钱么,让她快去拿来。
  刘氏想一想也是,这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现如今要见个官求人办个事情,哪有不花钱的,心里虽然肉痛,还是上楼去拿钱了。顺娘则是去打水来洗漱了一番,让嫂子帮着梳了头,裹了软巾,换了一身见客的男子衣衫穿了,接了老娘的钱裹在腰间,出了门,往镇子南边的里正郭诚家里去。
  杨柳镇的里正郭诚今年六十有余,做此地的里正已经超过十年,家住城南的一座两进的宅子,家中有两子一女都已经婚嫁。幼子和长女都在汴梁城里居住,长女嫁给了一个城中工部的小吏杨青为妻,幼子则是做了个从八品的秘书省校书郎,娶妻麻氏,在汴梁城里安家,长子娶妻在家中侍奉父母,平日做些粮食买卖。
  顺娘到了郭里正的宅子跟前,上前去叩响门环,不一会儿里面出来个婢女开了门,问顺娘是谁,来此做甚。
  向着那小婢拱了拱手,顺娘就自报身份,向那小婢说了自己的来意,恳求她代为通禀,让自己见一见郭里正。
  小婢见顺娘面相老实清秀,而且说话诚恳,一口一个姐姐的喊自己,嘴挺甜的,顿生好感,随即答应了顺娘所求,让她在外面稍等,她这进去禀告郭里正。说完,关了门儿,往里去了。顺娘在外头等着,不免心中忐忑,害怕郭里正不见自己这样一个陌生人,吃个闭门羹。
  没等多久,顺娘正焦躁时,门开了,那小婢笑着请她进去,说郭里正叫她进去一见。
  顺娘登时高兴起来,忙向那小婢道了谢,小婢就领着顺娘进了这所宅子的第二进坐北朝南的一间厅堂里去。进去之后,小婢向上行礼,接着对顺娘说,上头的就是郭里正了。
  于是顺娘便向上头坐着的一个六十开外,须发花白,身材微胖的老者恭敬行礼,方才带顺娘进来的小婢退了出去,上头一把扶手椅子上坐着的郭里正便让顺娘直起身来说话,让顺娘自我介绍一番,以及求见自己所为何事。
  郭里正之所以愿意见顺娘这么一个陌生人,乃是明白凡是上门来求自己的人都会送钱,这钱送上门儿来了,岂有不要之理。
  顺娘深吸一口气,就把自己姓甚名谁,以及自己做什么营生养家糊口都对郭里正说了,她特意提到了她现在发种生送到甜水巷的宋家正店里头,但现在自己被赵家母子造谣中伤,谢家二娘也被牵扯其中的事情对郭里正说了,求他彻查此事,还自己以及谢家二娘一个清白。她还说赵家母子这样造谣中伤自己,会影响到自己给宋家正店送种生。
  紧接着顺娘不忘大拍这个郭里正的马屁,说自己虽然是外来户,搬来杨柳镇不久,但久闻郭里正是本镇百姓交口称赞的父母官,所以坚信郭里正能够主持正义,为自己这个小百姓出头。
  话说完了,顺娘偷偷抬眸去觑坐在上头的郭里正,只见郭里正捋着下颌胡须沉吟了会儿,接着问顺娘送种生的那家甜水巷的酒店老板是何人。
  原来郭里正的长女所嫁之人乃是工部的一个小吏,顶头上司就是曹侍郎,曹侍郎的管家名叫宋贵,宋贵有个妹子叫宋玉姐在甜水巷开了家宋家正店,这些情况郭里正可是了解得十分清楚。因为他长女回娘家探亲时,总会说起跟丈夫有关的工部的那些官吏们的八卦,其中就有这个曹侍郎,以及曹侍郎的管家宋贵及其家人的八卦。长女的丈夫每年逢年过节,都要带着礼物去顶头上司曹侍郎家,出来接待他的人就是这个叫宋贵的曹家的大管家。
  所以,当郭里正听到底下站着的喜顺说起宋家正店时,疑心他是在撒谎哄骗自己,说他给宋家正店送货,想以此来让自己卖人情给他,帮着他出头,平息关于他的那些不利的谣言。
  其实最近两天,就有镇子上的人来见郭里正,说起一个名叫喜顺的外来户不但轻薄谢屠的女儿,还跟他寡嫂勾搭成奸,有伤风化,建议把喜二郎和喜家人都逐出杨柳镇呢。
  当时他听了之后,打算按照来人的意思办,只是这两日接待了两批城里下来催缴税赋的官员,没顾得上处理此事。
  没想到如今这个喜顺自己却是找上门来请求自己平息谣言,还他清白呢。
  郭里正初见喜顺这个人,见他一脸老实相,且又相貌堂堂,不像个奸佞淫邪之人,故而就有点儿怀疑前头来自己跟前说这个喜顺如何不堪之人所说的话的真实程度了。
  但是郭里正怀疑虽怀疑,可没打算帮喜顺这么一个外来户,直到他说出来他在给甜水巷的宋家正店送种生时,郭里正才打算受理此事了。他想若是喜顺真得在给宋家正店送种生,那至少说明他跟宋家正店的老板娘有交道,否则人家是不会要他的种生的。如果喜顺所言为真,那他倒打算帮一帮这个叫喜顺的人,不为别的,这个人跟宋家的人认识对大女婿有用,自己卖了这么个人情给他,往后可以通过他跟宋贵搭上,对于大女婿的仕途是有助益的。
  故而他才开始向顺娘发问,详细问宋家正店的老板是谁,以及关于这个老板的一些事情。
  顺娘就把自己知道的宋家正店的一切都告诉了郭里正,比如说老板娘叫宋玉姐,她的容貌和年纪,以及她家里的家人,父母,儿子,还有她那个在曹侍郎府上做管家的大哥等等。
  郭里正听完脸上有了点儿笑容,因为底下站着的年轻人所说的跟他所了解的分毫不差,甚至有些情况还是他没有听到长女说过的。
  看来人家是真得在给宋家正店送种生,郭里正又问顺娘跟宋家正店老板娘的关系如何,顺娘说宋玉姐跟自己关系很好,还帮自己介绍生意,让自己把种生送到宋家正店底下的那一百多家脚店去售卖,而且自己明日就要去了。
  这么一说,郭里正就已经决定要帮顺娘出头了,出面平息那赵家母子造出来的谣言。
  他捋着胡须对顺娘说,让她回去等着,此事自己一定会秉公办理,待查实是赵家母子造谣中伤顺娘以及谢家二娘后,定会惩罚赵家母子,还顺娘和谢二娘一个清白。
  顺娘一听,立刻激动起来,连连向郭里正道谢,并且将自己腰间缠着的三贯钱解下来,要送给郭里正做辛苦费,买些茶酒来吃。
  要是平时处理这镇子上的百姓们的事情,郭里正不收钱就不办事,可这一次他却不收顺娘的钱,想要让自己变身清廉的父母官,以后这个叫喜顺的年轻人在宋家人面前说起,自己也落个好名声。等到自己长女的女婿通过喜顺搭上宋贵时,人家也会更加高看女婿一眼。郭里正在心里盘算已定,便让顺娘把钱收回去,说自己既然是本镇百姓的父母官,那么为被谣言中伤的镇民主持公道,还人清白,那是他分内之事。顺娘以为郭里正是推辞之语,便又把那三贯钱奉上了两次,不曾想那郭里正坚决不收,并且说自己还有事情要处理,说完转身离去。
  顺娘见钱送不出去,也不知道这个郭里正心里到底怎么打算的,而且人家已经拂袖离去,显然是真不打算收钱了。
  于是她追了出去,向着郭里正的背影躬身道谢,郭里正背对着顺娘继续走他的路,抬抬手,让在外面候着的小婢把顺娘送出去。
  顺娘揣着钱出了郭家的宅子,在回家的路上反复猜想这个郭里正葫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