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大宋女汉子 >

第22章

大宋女汉子-第22章

小说: 大宋女汉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娘跟黑娃一起果真用牛车搬运了两次柴火,才将放在原先租住的何家老宅柴房里的柴火搬完了。
  谢家肉铺旁边的这小屋后面的院子跟何家老宅的院子差不多大小,顺娘把搬过来的柴火放在东墙,打算明日泥瓦匠过来,就让他们在东墙哪里盖一个柴房,也免得再搬动柴火。
  西墙那边她想好了,就盖一间厨房以及一间生发种生的屋子,当然为了少花钱,这些屋子都是最简单的土坯房。
  饶是如此也不少花钱呢,顺娘估算了下,盖这些土坯房,工钱加料钱也得花上三五贯,也就是说加上买家具在内,谢家为了让喜家这租户住进来,花掉了至少五六贯钱,这和喜家给的五百文一月的租金相比,简直多太多了。
  顺娘想,除了谢乙夫妻如此大方,恐怕这杨柳镇上再找不到这样的人了。
  哎,此种恩情,该何以为报呀?
  顺娘觉得这世上除了赵三郎那样的恶人,还是好人为多的,比如说宋玉姐,陆展和陆全两兄弟,以及谢乙夫妻。
  总之,她想,等到自己有能力了,有出息了,她会尽力报答他们的。
  喜家人在吴氏和谢二娘的帮助下,到黑总算是把搬过来的东西都归置好了,吴氏考虑到喜家今日不能动火,还给她们送了些粥菜过来,让她们将就吃。
  自从搬过来之后,顺娘等人不知道向谢家人说了多少次感谢的话了,如今吴氏又让人送了粥菜过来,她们只能把这种感激放到心里,想着以后报答谢家人……
  吃罢饭之后,谢乙夫妻跟谢二娘又过来看了看,问顺娘和刘氏等人可有什么缺的,有就尽管说。
  顺娘赶忙说一切都齐备,没有缺的,实在是太感谢他们了。
  谢乙粗声笑道:“不值什么,你们住得好,我这个房主也欢喜,我家二娘还说,你们家那个小男娃跟我家三郎年纪相差不多,以后三郎可找着玩伴儿了……”
  刘氏道:“我们家可成也缺伴儿,如今可有人陪着玩了,就连我跟媳妇也有人说说话了,此番搬家真是搬对了!”
  又寒暄了几句,谢家人告辞而去,顺娘就上了门板,去后院拿了水桶和扁担去隔壁大院子里的水井里挑了些水过来,一家人擦洗一番,各自回屋去睡觉。
  今日搬家实在是把顺娘等人累坏了,搬到如此称心如意的新家带来的喜悦都没有冲淡她们的困意,一家人早早地上床睡了。
  半夜,顺娘被隔壁猪儿的嚎叫声给吵醒了,那边杀房的动静不小,又是猪叫,又是人大声说话的声音。
  顺娘躺在床上想,可能唯一搬到这里不如意的地方就是隔壁半夜杀猪动静太大,不象原来住着的小院子那么安静,也不知道楼上的老娘和嫂子被吵醒了没。


第28章 
  楼上,齐氏和刘氏也被隔壁谢家半夜的动静给吵醒了,两人在床上翻来翻去,都听到了对方翻身的声音,刘氏就在漆黑中问齐氏是不是也醒了。
  齐氏说是。
  刘氏就发出了跟顺娘所想的一样的感叹,说这房子什么都好,就是半夜猪叫恼人。
  齐氏低声笑道:“谢家总不能一直杀猪到天亮,咱们才搬来不惯,日子久了也就惯了。”
  刘氏嗯一声,说顶多晚上没睡好,晌午的时候补补觉也一样。
  婆媳两个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些杂七杂八的家常话,一个多时辰之后,隔壁谢家没杀猪了,两人才又重新睡着了。
  这一睡,就睡到了大天亮,比往常的时候醒得晚,倒是可成和慧儿早醒了,两人在那里瞎玩。
  楼下,顺娘早起来了,开了门,她知道谢家找的泥瓦匠今天就要来搭建厨房和柴房,果然刚开门,她还没吃下一个凉的炊饼,谢家请的匠人带着几个徒弟就来了,他们赶了牛车来,牛车上有建房的土坯和竹木茅草等材料。
  他们进来跟顺娘打了招呼,顺娘就带着他们去后院把哪里搭建什么,要多大的面积等要求对他们说了,他们听了就动起手来。
  柴房和厨房这样的简易房屋,搭建起来十分快,这几个人一起动手,晌午之前就把厨房和谢家大院和喜家小院之间的围墙建好了。
  接着他们去隔壁谢家吃晌午饭,谢家烧了些猪下水招待他们,以及提供了些几文钱一斤的薄酒,这些工匠吃完饭又过来继续干活。
  顺娘一直在前前后后地招呼这些人,给他们送个茶递个东西什么的。
  谢二娘也被她娘派来送茶水,茶水是用大茶瓶装着送来的,每次送过来,都是刘氏和齐氏去接着,再交到顺娘手上,顺娘提到后面去给那些工匠喝,只有一次,谢二娘提着烧好的茶瓶过来,刘氏和齐氏在楼上哄孩子睡觉,是顺娘过去接的。
  不知道怎么的,顺娘的手碰到了谢二娘的手,谢二娘就跟被开水烫了一样猛然缩手,要不是顺娘眼疾手快,那茶瓶就得掉到地上了。
  顺娘不由得看她一眼,见她面上表情古古怪怪的,就问她怎么了。
  谢二娘红着脸瞪了顺娘一眼,一拧身就跑开了,弄得顺娘一脸懵逼,不知道小辣椒那古灵精怪的丫头发什么疯。
  后来,吴氏再叫她过来给喜家这边送茶水,谢二娘说什么也不来,吴氏骂了她一阵儿,只得叫了伙计黑娃把手边的活儿放一放,代替自己女儿送茶水过来。
  傍晚时分,谢家请来给喜家租住得小院儿这边搭建的厨房柴房和大灶都已经建好了,他们收了工具去隔壁谢家吃了晚饭,领了工钱就各自回家。
  谢家把招待这些工匠的剩菜给喜家这边也送了些来,让她们将就吃,待到那大灶晾上一日,明日晚间就可以烧火做饭了。
  顺娘吃完了晚饭,跟老娘和嫂子带着两个孩子在后面小院子里转悠,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整个小院子散发出一种簇新和温馨来,看到眼前的一切,顺娘自觉无比舒心和惬意。
  以前的这小院和隔壁谢家大院儿只有道篱笆墙,篱笆墙拆了,现如今搭起了个土墙,土墙上还开了个门儿,门闩在喜家这一边儿。齐氏见了不由得夸赞吴氏想得周到,说吴氏让工匠建了这堵墙十分必要,一是安全起见,毕竟那边大院子进进出出人多,而喜家这边除了“喜二郎”都是老弱妇孺,当然是有堵墙更安全,免得有意外发生。另外,谢家那边谢二娘是个未及笄的在室女子,喜家二郎又是个未娶妻的“男子”,为了避嫌,也该搭建这么一堵墙起来。第三,就是墙上开门儿,门闩在喜家这边儿,可见谢家人是完全相信喜家人的,不然门闩就该在谢家那边了,喜家要过去挑水,还得跟谢家人说声,人家开了门儿才能过去。
  还别说,刘氏不说这一番话,顺娘和齐氏都不能想到隔壁吴氏让建墙的原因。
  她们又一起去西墙下那间顺娘让工匠搭建的简易的生发豆芽的屋子看,前几日发的豆芽明日就可以采收了。
  顺娘道:“这些种生明日送一些给隔壁谢家,剩下的咱们拿来做菜招待人,明日不是开灶吗,我看了下明日也是个吉日,咱们就办上两桌酒席,请谢家人和陆家人来吃饭。请完客,咱们也算是在这里正式住下来了,之后就一心一意过日子吧。”
  刘氏和齐氏都道好,于是又一起盘算明日请客要做些什么菜,买些什么东西。
  顺娘道:“明日我还是去晨钓,钓上几尾鱼来待客,再砍上一担柴,然后我就去请人,让谢家和陆家的人明日下晌过来吃饭,娘明日就去买些菜蔬果子回来,务必买新鲜的好看的,对了,再打上几斤好酒,至少得二十文一斤的,嫂子就看家带孩子。”
  刘氏和齐氏点头,商量妥当,洗漱了各自回去歇息,自从搬到谢家肉铺隔壁,顺娘和老娘嫂子半夜被隔壁猪叫吵醒,就决定了晚上要早点儿睡,那样一来等到下半夜丑时前后隔壁猪叫,她们也已经睡得差不多了。
  第二日是个晴朗的好天气,顺娘被隔壁的猪叫吵醒,正好起来拌鱼食,弄好出门儿去正合适。
  这一日钓了两条大鱼,三条小鱼,顺娘觉得今日这请客的鱼是够了,便去砍了一担柴,提着鱼回了家。
  吃完早饭,她先去把豆芽摘了,然后让嫂子拿个篮子装了几斤给隔壁谢家送去。
  吴氏见了这些绿豆发的豆芽只觉新鲜,就问齐氏这绿豆发的种生可是也是如那黄豆发的种生一样,放在面条里,或是拿水烫了,拌酱吃。
  齐氏尴尬的摇头,说这些绿豆发的种生是她家二叔做主发的,才发些出来,还没来及做菜吃,所以她也不清楚这种绿豆发的种生可是如同黄豆发的种生那样吃。
  吴氏收了这篮子豆芽,一时兴起,就带着女儿跟着齐氏一起去了隔壁喜家,见着顺娘挽起袖子,正在厨房杀鱼,笨手笨脚的实在可笑,不禁取笑她是否从来没干过厨房里面的活儿。
  顺娘笑道:“只这杀鱼不太熟,可若是炒菜倒还是在行。”
  吴氏“哦”了一声,便又问顺娘:“喜二郎,那你跟我说说你用绿豆发的种生如何做着吃才好吃,可是和黄豆发的种生一样的吃法。”
  顺娘就停下手上的活儿,告诉吴氏,说这绿豆发的种生炒着好吃,只需放些生姜,丢下几粒花椒下去,用大火快炒几下,放些盐,就可以装盘上桌了。当然,这是最简单的做法,还有别的吃法,蘸酱,配着炊饼辣芥菜也很好吃。
  吴氏不禁好奇地问顺娘,是从哪里知道这种绿豆发的种生的吃法的。
  顺娘便说,是一日碰见一位四川的老道,自己请他喝了碗茶,他告诉自己的。
  吴氏了然了,说果然蜀人会吃,难怪汴梁城里除了南北风味的饭馆,剩下的就是川味饭馆自成一家了。
  顺娘呵呵笑,心说,要是有了辣椒,放下去炝炒风味更好呢,可惜了现在辣椒那东西还没传入大宋。想到辣椒那种东西,顺娘不由得去看了站在吴氏身边的小辣椒一眼,见她睁着圆圆的大眼睛,听得很有兴味的样子。
  接着顺娘又说了晚上请谢家人过来吃晚饭,她会亲自下厨做些新鲜别致的菜给他们吃的话,吴氏笑着答应了,顺口问顺娘可还请了别人,顺娘道:“还要请陆大哥一家人。我想着我们搬家也多亏了陆大哥说了这么个地方,不然这会儿我们还不晓得在哪里呢。”
  吴氏:“那好,甚么时辰开席,我好带着我家官人和孩子们过来。”
  顺娘说申时末(下午五点)左右就开席。
  吴氏便说他们一家人一定准时到,又跟齐氏闲聊了两句,就带着谢二娘回家了。
  一回家她就跟谢乙说了隔壁喜家请吃晚饭的事情,并对喜二郎夸赞不已,说他不但干活是一把好手,竟连厨房里的活儿也干得,果真是里里外外的一把手,真是勤快。
  谢乙瞥她一眼,说:“是谁说的不是还要且看看么,这么快就对人家赞不绝口了。”
  吴氏哼一声,敛了笑道:“这不是看着么,对了,下晌我早些过去看一看那个喜二郎可是吹牛,说他炒菜也是一把好手,我倒要看他能炒出些什么好菜来。还有啊,他说了那绿豆发的种生怎么做着好吃,晌午我就依照他说的法子炒一盘子来吃吃看……”
  在吴氏带着谢二娘走后,齐氏就忙挽起袖子去夺顺娘手上的刀:“叔叔,你歇着,这杀鱼的活儿让我来,你不会杀。”
  顺娘微微一笑,握着菜刀的手不松,对齐氏道:“就是不熟,才要多做做,你在一旁看着就好。我不是喜家二郎么,连杀鱼也不会像什么话,以后呀,我还要杀鸡杀鸭,你跟娘就歇着罢。”
  齐氏听她如此说就也依了她,在一旁笑盈盈地看着顺娘杀鱼,不时指点她两句,那鱼鳞该怎么去,又该怎么在鱼身上打花刀,一会儿炸出来的鱼才好看。
  不一会儿,刘氏买菜回来了,提了一罐子酒以及一大篮子的东西,什么烧鹅烧鸡酱鸭子,新鲜猪肉,还有许多蔬菜和果子,都是按照顺娘的要求买的。顺娘杀完鱼,洗了手,说自己要上陆家去一趟,请他们晚上来喜家吃饭,然后回来跟老娘和嫂子一起备准备席面。


第29章 
  陆家老夫子陆谦今年四十出头,下颌几缕细须,头戴方巾,上襦下裳,算是杨柳镇上数得上号的斯文人。他以前也是个秀才,考了若干年也不能再进一步成为举人,年纪渐长,娶妻李氏,生了两个儿子之后要养家糊口,便接过了他父亲手里的这家学馆,开始教书。
  陆家学馆有六七十个学生就读,平时就由他跟他长子教他们,收取的束脩也够勉强度日,在杨柳镇属于中等人家。
  陆家的院子在杨柳镇东西向大街上的中段儿,顺娘很快就走到了他家门前,拍开了门儿,依旧是上次那个叫荷叶的小婢来开的门儿,荷叶已经知道顺娘是她们家二郎陆全结拜的兄弟,这一次见了顺娘对她客气得很,行了礼,语气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