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大宋女汉子 >

第197章

大宋女汉子-第197章

小说: 大宋女汉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厮拿了杨德仪的信,就去了安平街,找到了才搬到此处的梁家,并且把杨德仪的信给了梁三郎。
  梁三郎看了信,不由得弯起了唇角。
  他就知道,事情最后会这样,因为杨德仪的肚子不等人,她不能放任此事不管。那个高傲的女人,说到底也只是个女人,女人为了孩子会变成另外一种样子。
  他相信,胡杏花的软肋也是孩子,就是春生。
  既然杨德仪愿意派人手给他用,当然他是要不客气地用了,他觉得对胡杏花的报复这才开始呢。
  过了三四日,杨德仪果然派人给他送了钱来,整整一千五百贯,比他要的多一倍不止。
  梁三郎高兴之余,又给杨德仪回了信,让她派几个身手灵活的人给自己,三日后他要用。
  三日后,果然来了三个有身手的男子,这三个男子来见了梁三郎,四人就一起出门了。
  梁三郎告诉家里人,他要出去一段儿日子才回来。
  自从搬家之后,梁二娘再次把豆腐铺子打开,请了个妇人回来帮忙做豆腐,她也不要梁三郎干活了,当然也不管他。梁三郎给她钱,她也不要,梁三郎只得把钱给老娘,让他拿去补贴家用。
  梁二娘见梁三郎又要出去,便对他说,要是他再惹祸,就搬出去,不要再跟自己一起,又或者干脆把家分了,两姐弟不要再住一起了。
  梁三郎看了梁二娘好一会儿,道:“等我这一趟回来,就跟姐分家罢,我晓得你是怕了,我说的那些你也听不进去……”
  梁二娘也看了梁三郎好一会儿说:“那就这么定了。等你回来,咱们就分家。”
  柯氏听他们两姐弟这么说,不由得着急,说梁二娘脑子是不是有病,说她一个妇道人家,要真跟儿子分家了,家里没个男子,以后是要被人欺负的,再说了她养的秀儿是个女儿,又不是儿子,这家谁来撑。
  梁二娘道:“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我不怕,在这官家脚下,汴梁城里,我不信谁能无法无天。”
  梁三郎:“姐,我们虽分了家,可我不会不看顾你,你放心,只要有我在,没人敢欺负你的。”
  柯氏摇头,然后说自己坚决不同意分家,她让女儿别那么固执,她说儿子注定了跟她们母女牵扯不清,即便分了家,也不能分开彼此之间的关系。一家人总是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就算是到天涯海角去,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一家人。
  梁二娘听了无语辩驳,她只觉得无比头痛,真想带着女儿离开这汴梁城去一个小地方过些安稳的日子。
  然而这汴梁城里却还有那么一个她牵挂的人,让她不舍得离开。
  她想起在告诉齐氏,梁家将要搬到南城的安平街时,齐氏黯然的神情,她还想起自己那一晚在被窝里伤心痛哭。因为搬走之后,梁家虽然也在汴梁城,可却离喜家那么远,要去见齐氏,光是在路上也要耽搁一个时辰呢。要见齐氏一次,再也不比以前在枣树街住着那么方便了。再加上自己忙买卖,能抽出空的时候很少,这下子一个月也见不着两三次了。同在一个汴梁城,那相思的煎熬丝毫都不比从前在杨柳镇少。
  梁二娘现在有些后悔了,不该搬进汴梁城里来。要是没有搬进汴梁城,弟弟就不会认识那个杨德仪,就不会跟杏花闹得像仇人一样。弟弟也不会变得她越来越不认识,眼睁睁看着他踏上了一条看似美好,实则荆棘丛生的路,也许,这还是一条不归路。
  她开始疑惑了,为了虚妄的爱情,为了一个从来没有给自己承诺的女人,做这一切值得吗?
  曾经,她对齐氏说过,她会等齐氏二十年,等到齐氏的一双儿女长大,各自嫁娶,然后两个人在一起。
  进了汴梁城,经历了许多事情,尤其是弟弟跟杏花的情变,弟弟挨打铺子被砸,她跑断了腿,才找到了一个铺子搬了家后。她发现自己的决心动摇了,遥望前路,二十年,她发现前路满是厚重的烟云,她看不到路的尽头,只觉得疲倦。
  至少现在她是疲倦的,亲情让她疲倦,爱情也让她疲倦。
  跟姐姐的疲倦不同,梁三郎则是充满干劲的,他的情绪前所未有的高涨。
  带着两个杨德仪派给他的帮手,他带着三人去了杨柳镇,他让两人去胡家买东西,让胡家两夫妻送货。胡家店里没人了,他又派另外一个人去买杂货,让守着店铺的杏花送货。
  杏花一出门儿,他就进去压了一封信在柜台上的算盘下头,接着抱了春生离开,上了不远处停着的一辆骡车,然后让车夫将骡车赶回汴梁城。
  胡家夫妻和杏花送了货回来,发现春生不见了,吓得不得了,杏花当时就给吓哭了。
  直到后面他们发现柜台上算盘底下压着那封信才知道梁三郎来过了,还带走了春生。
  梁三郎在信里告诉杏花,她要是想要春生,就跟自己和离,不然这辈子她都见不到春生了,他会把春生送给没孩子的人家养。还有,这是先礼后兵,不要逼他做出更狠的事情,那就是让杨家跟杨柳镇的里正打招呼,胡家在杨柳镇呆不下去。若是好好配合,答应自己和离,春生他会还给杏花,让杏花养,以前答应给她的一千贯也会一文不少。他给杏花三日考虑,三日后他会派人来问此事考虑的结果。
  胡家夫妻和杏花看了信,不由得大骂梁三郎不是人,使出这种卑劣手段逼迫杏花和离。
  不过,他们大骂了一阵儿,最后坐下来商量,一家人商量出来的结果却是答应梁三郎和离。
  和离了,杏花可以得到一千贯钱,胡家就是杨柳镇的首富了,还有春生也归杏花,杏花老了有子傍身,又有钱,会比不少女人过得好。成了杨柳镇首富的杏花,还可以招赘郎君为夫,有钱了,比梁三郎更俊的郎君也能找着,梁三郎算什么。
  可若是不答应和离,杨柳镇那个郭里正受了杨家的指使,是一定干得出来让胡家没法在杨柳镇安身立命的事情的。这可是个实际的威胁啊,胡家两口子都挺怕的。


第147章 
  梁家人搬走了; 这让齐氏沮丧,好几天都提不起劲儿来,让刘氏也感叹,以后跟好姐妹见面聊天也不容易了。
  谢二娘和顺娘倒是齐齐松了一口气,两人私下里悄悄议论此事; 觉得梁家搬走; 梁三郎也跟杏花闹和离; 不管他们最后离不离得了; 喜家会因为此事可以早一点儿搬家了。
  顺娘就找了人去把新宅子洒扫一番,又陆续买了些小样的物件,以及帐幔等物装饰起来。
  原本打算十二月份才搬进去的,现在却是可以提前两个月搬进新宅子了。
  进入十月; 顺娘对家里人宣布了搬家的消息; 包括刘氏和齐氏都欢喜起来; 大家开始收拾各自屋子里的东西。
  这一次搬家众人的心情又跟以前不一样,毕竟这一次喜家人是要搬进一个宜居的豪宅里面去。
  刘氏翻着黄历,挑了个宜于搬家的黄道吉日; 十月初六日,喜家人高高兴兴地搬去了梧桐巷的宅子。
  这一处宅院因为是三进宅,比顺娘原先租住的宋玉姐的宅子更大; 所以第一进院,顺娘安排成了外院,将来用于待客,还有家里的两个男孩子所住的院子也在这一进。有了这样大的私宅; 肯定是需要雇佣门房和打扫的小厮的,所以顺娘把石头父子调来做门房了,平时给开个门扫个地什么的,另外又雇了个小厮取名叫平安,让他在外院帮着石头父子看门儿扫地,来了客去二门上传个话。外院还有车马房,因为喜家是普通百姓,不够格用马车,所以那里面停放着一辆骡车,平常由石头照管,不管是顺娘还是喜家人要出门儿,就由石头赶车。只不过石头跟着顺娘的时候多些,谢二娘等人要出去需要提前跟顺娘打招呼,石头才能赶车送她们。
  顺娘没有多买一辆骡车,多配一个车夫还是因为她觉得生意人应该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现在她的收入水平要多买个骡车,多配一个车夫也不是不行,只是她认为这一笔开销有些浪费了。
  毕竟喜家的女人们平时出个门儿也就是在附近逛一逛街,买些生活用品买些菜什么的。
  骡车没有多买一辆,但仆妇顺娘却是请了一个,主要由她跟平安去买菜。
  原先想着搬进来,嫂子和娘子能像以前那样继续买菜,结果才几天,顺娘就发现这样不行。因为这一条巷子住着的邻居们没有自己家的主家娘子挎着个篮子去买菜的。
  仆妇廖氏和平安一起去买了菜回来,就帮着齐氏和谢二娘打下手做饭,吃完饭后洗洗碗,空闲的时候就在谢二娘跟前伺候着,听她吩咐做些洒扫的事情。毕竟房子大了,光靠谢二娘和齐氏两个妇人打扫不过来的。多出来了第三进房后面的一个小花园,两人隔三差五地还要去后花园拾掇一番。
  至于第二进院,是由顺娘和谢二娘住着的,还有两个孩子,以及乳娘楚氏。
  第三进院子住着的是老娘刘氏以及服侍她的杏儿,嫂子齐氏还有慧儿。因为可成已经入学,所以顺娘跟谢二娘给他安排了个一进院的院子,他从华氏族学回来就住在一进院了。这让齐氏有些舍不得,可是她也明白顺娘的安排是有道理的,儿子回来,她只能去他的院子里瞧他了。
  至于原先租住的宋玉姐的房子顺娘还是继续租着,她把那里的正房改成了一个接待生意伙伴的办公地点,楼上放的是账本和平日买卖的流动资金,有时候累了,也可以在楼上歇一歇。
  至于院子里的东西厢房就给了曲大郎夫妻还有顺娘后来请的管事账房先生住。
  这样一来,外院住着的伙计们也能住得更加宽敞了些,顺娘的石炭买卖做得好,聘请的雇工也比以前多了。现在送种生和石炭的牛车,出去见客的骡车都是顺娘自己购置的。
  搬进了新家,顺娘也请了客,直接在一进院摆席,请好手艺的厨师来做的席面。
  做了好几十桌,来的人不少,除了顺娘和谢二娘各自的朋友,还有喜家的姻亲谢家,谢家的姻亲陆家,以及梁家人,还有以前枣树街的跟喜家来往的邻居们。
  众人恭贺喜家喜迁大宅,从此以后就能安心在汴梁城里安居乐业,家业越来越兴旺发达,子孙上进有出息。
  谢乙夫妻别提多高兴了,他们两个在吃席之前,就由谢二娘陪着把这个大宅逛了个遍,一边逛一边赞叹这宅子好,还有就是他们的眼光不差,果然女婿是个能干的。
  他们还说杏花算什么,她现在因为跟梁三郎和离,得了一千贯钱,成了杨柳镇的首富,胡家不做杂货买卖了,还重新盖新房也比不了自己女儿女婿的房子。
  梁三郎跟杏花和离的事情,谢二娘也是最近从齐氏嘴巴里晓得的。
  齐氏跟她说,这是梁二娘最近来串门儿说的,梁二娘还说杏花要去了春生。
  然而对于梁三郎跟杏花和离,给了她一千贯的事情,梁二娘却没有对齐氏说。大概梁二娘认为那一千贯钱是杨德仪拿出来的,这钱来路不正,说出来都是个耻辱,故而她开不了口。
  梁三郎和离之后,梁二娘就坚持跟弟弟分家,找了安平街那一片的耄老来做见证,把家分了。
  没过几日,梁三郎就搬走了,他告诉梁二娘,用手里的钱买了个小宅子,离安平街不远,以后梁二娘若想他了,可以去看他。柯氏因为不放心儿子,就跟着他一起去了他买下的小宅子照顾他衣食起居。于是安平街的铺子里就只剩下了梁二娘和女儿秀儿,以及她请的那个帮着干活的妇人申氏。
  一开始,梁二娘还有些不习惯,身边一下子少了两个人,桌上少了两双碗筷,屋子里也少了熟悉的说话声。到了晚上睡觉时,更觉得屋子里寂静得令人不适。头几日,她莫名地怀念搬走的弟弟和老娘,也想带着女儿过去看一看他们,毕竟他们住的地方离安平街也不远。可是铺子里头的买卖离不得人,她抽不出空去,时间一长,她也就习惯了身边没有弟弟和老娘的日子。
  好在她雇的那个三十出头的死了丈夫又死了儿子的妇人申氏是个爱说话的人,有她陪着一起干活一起说话,梁二娘觉得日子也不是那么难捱。
  因为她做豆腐的手艺实在是好,做买卖童叟无欺,豆腐店打开,没半个月,生意就跟以前在枣树街的豆腐店一样好了,每天开门,门口已经排起了老长的队。凡是在她这里买了豆腐回去吃的多半都成了回头客,一想起买豆腐,必定到她这里来买的。现如今她的目标已经不是赚好多钱,开连锁店,将来要让齐氏来跟她一起过日子了。
  喜家现在是越来越有钱,齐氏的生活条件也是越来越好。
  这让梁二娘明白了仅仅凭自己做的这个豆腐买卖,无论怎样努力也做不到像喜顺那样买下两千贯的大宅供齐氏居住,让她过上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