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镇国公主 >

第210章

镇国公主-第210章

小说: 镇国公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素未谋面的亲戚家中过了夜,到了清晨满怀着必受责骂的心回来,连推托应对之辞都已想好了,她却一字未提,好像原本准的就是一日夜的假一样。婉儿不信这么大的事,她会置之不闻,这些日子以来,时刻小心,真听她提起,反倒舒了一口气,刚要开口辩解,却又听她笑起来:“若是要解释那事,那就不必了,你阿娘唯有这么一门亲戚,对你们又一向多加存抚,你在他邸中过一夜也没什么——何况你又未去别处。”
  她到底还是防着自己,婉儿抿了抿嘴,适时地谢过圣恩,见她一手去捏笔,便轻轻上前,为她铺开纸札,压上镇纸,看墨研得不好,又挽起袖子,将墨重新匀开,候她提笔蘸墨,她却迟迟未有吩咐,婉儿抬眼看她时,却见她两眼盯着砚台,发现婉儿在看她,便将笔搁下:“太平方才来过。”
  原来是公主磨的墨,倒怪不得别人侍奉不尽心。婉儿静静等她再说,她却停住,好一会才道:“不错。”
  婉儿怔了怔才明白她指的是自己手上的银镯,不过比她手腕略粗的一圈,却镂下了三十二朵形态各异的宝相花,前些时候都遮在袖子里,研墨的时候露了出来,倒叫她一眼看见了——方才她看的大约也不是砚与墨,而是这镯罢。
  明明是正当物件,婉儿却莫名地觉出些心虚,轻轻地收回手,任袖子遮下去,低头道:“是舅母给的见面礼。”
  她哦了一声,忘了公主的事,却执起了婉儿的手,撩起袖子,一手握住那镯子,头向后偏,眯着眼打量:“只一只么?”
  婉儿应了一声是,听她轻笑一声,将自己的手轻轻放下,手却不松开:“若是一对,想必更好看些。”
  婉儿不知该说什么,若是换做了徐长生那样的人,这时候就该撒着娇和她再要一只了罢,可婉儿做不出这样的事,不但做不出,甚而还有些怕她说出再赐一只的话,然而她真的什么也没说,婉儿却又觉得有些失落,不动声色地收回手,轻声问:“陛下方才想和妾说什么?”
  她笑道:“人上了年纪,就是易忘事——太平说,要办个‘拍卖’,外面的一切事她都已备好了,只缺一个协理命妇的执事,向朕来讨人来了。”说着便将“拍卖”的事解释了几句,笑道:“你道她想讨谁?”
  婉儿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崔明德,此人士族出身,素有干才,又与公主交厚,然而看她的脸色,又觉不像,再想了一想,隐约地想到一个人,不敢回答,想再答崔明德时,窥一眼她的脸,改口道:“既是公主要办,她那里宋佛佑、裴兰生之流都可。”
  她故作不悦:“你也和她们学了那些坏毛病,说的话不尽不实的——若是那些人,何至于巴巴地跑来求朕?”
  婉儿道:“若能藉陛下的旨大办,自然是更风光。”
  她笑瞥了婉儿一眼:“太平想请你出面。”
  虽是已有预料,婉儿依旧惊了一下:“妾…不合适罢?”
  她笑而不答,只问:“你想做么?”
  婉儿指尖一动,情不自禁地抬了眼,偷偷觑她的表情,恰见她也正看向自己,四目相对,婉儿的心小小一跳,赶忙低头道:“妾听陛下的。”
  她笑:“朕问的是你。”
  出宫所见倏然浮现在眼前,以脚书写佛经的乞儿、攀旗杆变术法的胡人、当垆跳舞的胡姬、吟哦咏叹的举子…天津桥畔那些红红白白青青绿绿的行人看着与宫中人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看着却比宫中要更生动千百倍,婉儿不自觉地又抿起了嘴,“想”字在嘴边绕了好几遍,最终出来时却依旧是:“谨候陛下旨意。”
  殿中忽地一阵沉默,婉儿知道她在看自己,将腰深深地弯下去,束手低头,候她的发落,她却没有如意想中那样恼怒,甚至连装都不肯装一下,过了好一会,竟叹了口气,语声中亦带着惆怅:“你们是不是都觉得朕老了?”
  婉儿怔忡着抬头,难得地自她面上看出落寞来:“陛下…何出此言?”无论自哪一面看,她都不像是她这年纪的人,倘若只看她的脸,说她不到四十岁也不为过,可她毕竟已是这个年纪,动作不及从前迅疾,眼神不及从前锐利,就连思绪…也不似从前那般好捉摸了。
  她又叹了口气,语气却严厉起来:“朕再问你一次,若单以你本心而论,你想做这件事么?不许骗朕。”
  纵是跟了她这么久,婉儿依旧被这严厉吓了一跳,慢慢跪下去,仰起头,半晌才道:“回陛下,想。”
  她笑起来:“则依你之见,朕该准太平之议么?”
  作者有话要说:  太平:别人坑爹我坑妈,我妈还要把我夸~
  欢&崔二&婉儿:……
  则天:吾儿类我。
  欢&崔二:……
  婉儿:陛下所言极是。
  欢&围观众:陛下所言极是&颂扬太平一万字。
  崔二:……
  #论帝国风气的扭曲##谄媚之风的形成##大周帝国的谄媚链#


第345章 则天(十)
  太平这小东西的鬼主意越来越多了; “拍卖”还没做起来; 先已折腾出一个慈善堂——虽说只是个无品使职; 可总没有叫主官白身行事的道理,这会又跑来和她讨人; 讨的还不是别个,正是她越用越觉顺手的上官婉儿。
  她倒不疑心太平与婉儿之间有什么勾结; 毕竟婉儿也曾教导过太平; 说是两人半是师徒也并不为过,她只怀疑太平这小东西是不是又借着这事要怂恿这些女官们干权与政。
  其实这些人既是她的心腹,婉儿与崔明德平日里便亦早有草敕拟制之职,与朝政有染本也是应有之义,可是有些事就是这样; 可做,不可说。
  太平近一二年愈见沉稳; 遇见挫折或是惊吓,亦能不惊不怒,处之泰然; 然而正因如此,对想做的事,也更执着,更不怕艰辛曲折。小时候这小东西说的什么“男人女人都一样”的话,还可当做孩子话一笑了之,略长大些,可凭做母亲的威望强使她闭嘴; 可到了现在,除非是凭借皇帝架子,强行堵住这小东西的嘴、关住她的人——就这样还管不住她的心——否则绝难以使之屈服。
  她揉了揉太阳穴,既有些骄傲又带着些头疼地看了太平一眼,这小东西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堆之后,忽地住了嘴,睁着一双大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她,她觉得好奇,斜着头问:“又怎么了?”
  太平的回答瞬间令她直起了身子:“阿娘为天后时便曾多方进言,意在提高女人地位,未登基前也颁布种种制令,为天下女子谋福利,怎么登基之后,反倒对女人们的处境漠不关心起来,是因阿娘已登了天下至高之位,所以失去往日雄心了么?”
  她不知道怎么说这小家伙才好。这小东西孝顺的时候真是极孝顺的,便是现在,也是揉肩研墨,做得一切孝顺儿女所做之伏低做小,毫无天家公主的矜持,气人的时候却也真是气人,一句话就戳得她面上变色,偏偏孩子已经大了,三十郎当的年纪,打也不好打,为这一句话骂也伤脸面,她只能拍了拍几案,以音声高低表示不悦:“太平!”
  这小家伙貌似恭敬地住了嘴,又见好就收地告了辞,时机把握之熟练,既令她气不打一处来,细细一想,却又觉自己实在是太大惊小怪——她自然是未丧失雄心的,不然何以顶着满朝文臣的反对执意出兵、收复安西四镇?又何以大胆任用独孤绍这样的女将出镇大斗拔谷这样的险要关隘、做营田这样的男人才能做的事?她还听了太平的主意,开创了前人所未有的军学、奉天局等新物事,默许奉天局大量使用女工,若她这样还算没有雄心,则历代那些男人皇帝,又有几个算是有心的?而她既未失雄心,又何必斤斤计较于太平这不懂事的小娘信口开河说的胡话?她分明只是因不愿大意冒进,损伤执政之基,所以有些求稳而已,旁人再不理解,她也大可不必在意,方才在几案上那一拍,反倒是有些…露怯。
  她心里有些烦乱,自顾自地在殿内踱了一圈,对着镜子将自己的脸看了又看。这张脸还维持着四十许的模样,虽是发髻中白色渐多、脸颊上皮肉松弛,看着毕竟还是赏心悦目的,手倒是有些显老,所以她将袖子垂下,遮住了手背,背上佝偻已有些醒目了,一定要时刻挺直,方能不显颓气——还是要多和年轻人们待着,沾沾他们的锐气,不能失了精气神。
  想到年轻人,她不自觉地抬头向外望了一眼,恰望见婉儿已替下了贺娄氏,站在了门外,心里的烦乱忽然像是找到了出口,一下便消失无踪,她轻笑着张口,唤道:“婉儿。”
  婉儿乖巧地走了进来,虽是弯腰躬背、蹑手蹑足,却依旧行止轻盈、动静轻巧,她满心欢喜地看着这年轻人,想到夜里那些辗转缠绵,不知不觉便暂忘了年纪这事,兴高采烈地与这小女娘说起话来。
  小东西倒还是一贯的谨慎,她不过略动一动,便已殷勤上前,侍奉起笔墨,提袖间那一截手臂自袖中露出,肌骨均匀,皓白如玉,见之便觉怡人,更可喜上面挂着一只细巧银镯,雕琢精美,正宜与美人相衬,她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那手臂上,伸出手去,在上摩挲,入手光嫩顺滑,正是青春少年的触感。
  她留恋地看着这小女娘,纵是隔得这么近,也依旧不能从小东西脸上发觉任何瑕疵,那张脸竟似是天工巧心雕琢、反复研磨过一般,精细得不似凡人,自脸而下,至脖颈等处,亦无不完满,而那年轻人所独有的锐气与傲气,虽经掩饰,却依旧清晰可见,更为这张脸添了许多生动之处——正是这生动之处,像极了她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像极了方才的太平。
  她又想起了自己的三十岁,野心勃勃的年纪,抓着一切可抓住的机会向上爬,一意孤行,虽历荆棘而始终不改,这小女娘现下的野心不知有无这样大,但不甘心是肯定的,不然也不至于又是说什么国士之类的话,又故意出去一日夜,对女人而言,漫漫深宫,确不是什么好地方,对这小女娘而言,空有一身才气,若只能施展在那些细小琐碎的地方,恐怕也不是什么愉悦的事情。
  她觉得自己的心出奇地柔软,像是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会为着某个人便雀跃心动,也会为着某些小事便心怀激烈,久违的心情萦绕着她,令她忍不住要去设想将来,倘若…倘若她能再进一步会怎样?不但做第一个女皇帝,还要做一个人人敬爱怀念的女皇帝,功炳千秋,光耀万古,为前人所不能,创先人所未创…
  婉儿冷静的声音将她自幻想中拉扯回来,“谨候陛下旨意”这样的虚话,她已听过不下千万遍了,听得多了,早已有些厌烦,可为人主君,却又不得不听,这小东西很懂事,知道该在何时说什么样的话,虽然有时这样的话的确有些讨人厌,就好像朝上那些烦人而絮叨、天天劝着她立储的大臣。
  她像个酣梦初醒的孩子一般叹了口气,知道刚才的思绪是不切实际的,却依旧忍不住问婉儿:“你们是不是都觉得…朕已老了?”人老了,贪图安逸了,不思进取了,一些微小的变化,都足以引来恐慌——在婉儿心中,她是这样的么?
  婉儿避而不答,这亦是明智的举动,她却愈觉无趣,重新端出帝王的架子,颇带几分严厉地逼问婉儿:“你想做这事么?”
  婉儿识趣地答出了实话,她稍觉满意,语声却更加严厉:“则以你之见,朕该准太平之议么?”
  有那么一瞬间,小东西茫然地抬了头,不解地看她,片刻之后,小东西便领悟了她的意思:“妾以为,公主所提议的‘拍卖’之事行之繁琐,耗费巨大,所得却有利有弊,以宫中女官掌管此事,一则可示天下此事非出公主之私心,乃是陛下之圣德,免陷公主于沽名钓誉之议,一则可令陛下严知此事进展,一切行事,皆在陛下掌控,谨遵圣意而行,上下人等,亦畏于天威,不敢欺瞒轻慢,故妾以为,陛下当从公主之议。”
  她点头轻笑:“若是自你和崔明德之间选呢?你觉得谁更胜任此事?”
  婉儿定定地看着她,眼神坚定,毫无避让:“崔明德胜在出自清河崔氏,待人接物之才具远胜于妾,失亦在出自清河崔氏,氏姓所限,总未能全心尽力、存抚各方,妾为宫妾,长在深宫,一切所有,皆是陛下所赐,虽未必能事事尽善,却必定尽心全力、竭忠尽智,谨守陛下吩咐,绝不敢有逾分寸。私以为,妾比崔明德更能胜任此事。”
  她深深地点了点头:“此事就交你去做。看着太平,不要叫她太出格,不过…也不必太拘谨——朕虽不年轻了,毕竟也不算很老。”看婉儿茫然的脸色,忽地生出些促狭心来:“婉卿明白朕在说什么么?”
  婉儿恭恭敬敬道:“妾虽不明白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