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镇国公主 >

第173章

镇国公主-第173章

小说: 镇国公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我求得烦了,便指着同列在侧的阿欢道:“你自内书堂中选一二人,送到她府上,日后专一替她做这应和之事。”
  阿欢道:“说到诗文,宫中最好的自然是上官承旨与崔尚宫,崔尚宫手下张、郑二人,亦有才名。不过郑氏是罪没之人,不如张氏来得妥帖。”
  母亲挑眉道:“郑氏是何罪入宫?”
  崔明德瞥了阿欢一眼,躬身道:“她本姓裴,丈夫坐郑朗逆案流放,死于道中,因她怀有身孕,经州县上禀,敕赦免流,没入掖庭,妾则因她识字能文,选做了局中编校。”
  母亲偏头想了一回,道:“是叫做裴兰生么?”待崔明德点头,便笑道:“你倒是念旧。”
  崔明德面色不变:“宫中识字之人不多,能识经义者更少,她又非逆案正犯,妾以为可用。古人举贤不避亲,不讳仇,妾亦不过遵循此义,照章办事罢了。”
  母亲颔首道:“她既曾与你们同学,倒是好人选,就是她罢。”看我一眼:“你可满意了?”
  我故意道:“裴兰生擅书判,不擅诗文,只她一人怎么够?”
  崔明德轻咳一声,道:“天下尽多能士,公主若真有心,可延请一二文士在府,专司往来应和之事,不必只看内书堂的人。”
  我道:“一则我是女流,往来应酬——尤其是入宫时——总带着男子,似不大方便,二则我这里庙小,也请不来什么大才,横竖阿娘这里人才济济,匀一二人给我也没什么关系…”
  话未说完,被母亲一瞪,便改口道:“兰生很好,就是她了。”念及往事,忽地又想起从前那一群小娘子来,韦家两个、兰生、阿敏、崔二都确知下落,却不知房家两个与王家两个如何。
  房遗则算是最早依附母亲的那些人,倒是在三品位上干到了老,几年前病殁,还得赠了司空,有二子皆做着上州刺史,可见圣眷依旧,然而他的女婿们却未知如何。王氏虽素为母亲所厌,毕竟是大族门第,也未见得就差了——再差,总也差不过兰生去罢?
  母亲多半也与我想到一块去了,向我道:“从前你们那些人,到而今还能聚得四人,倒也是有缘,你不要薄待人家。”又看崔明德:“我记得独孤敏已成了亲?有子女么?”
  崔明德道:“已育有一子一女,都在洛南公府抚养,子名忠,随洛南公姓氏。”
  母亲道:“既随了独孤元康的姓氏,恩荫之事便不要忘了。”
  崔明德躬身一应,表示记下,正要退开,母亲又想起什么,笑着开了口:“独孤敏已诞育子女,独孤绍却至今尚未成亲?”
  崔明德道:“独孤郎将身在军旅,不能如寻常女子一样操持家务,所以于亲事上有些难处。”
  我分明看见阿欢面上现出些促狭之色,轻轻上前笑道:“洛南公一生戎马,为国尽忠,独孤绍亦是尽心为国,若因此而耽误亲事,倒显得国家寡恩,陛下阖不为之赐婚,以示荣宠?”
  无论古今,提亲论媒之事似都是女人们的心头爱,母亲左右这些大大小小的女官近侍一时都鼓舞起来,纷纷凑趣道:“王妃所言极是,陛下可要为独孤将军选一佳婿,方不辜负忠臣。”
  母亲亦是兴致勃勃,含笑道:“你们不要只顾着说,有好的人物,自管荐上来,待朕见过,才好择选。”
  我暗暗替独孤绍捏了把汗,又怪阿欢多事,偷眼瞪她,她假装没看见我的眼神,自顾自地向母亲提议:“百年才出独孤将军一人,又是陛下赐婚,她的夫婿虽未必是五姓中人,也必要是清望大族,最好三代中都是官身,自己也要通习武艺,年纪没甚所谓,性情倒要温和些,崔尚宫与她有些交情,私下里可以先去问问,看她中意什么样的人选。”
  崔尚宫明德看了她一眼,半晌才向母亲道:“陛下如有意,妾便先去向独孤郎将打探一二,只是此事不仅牵涉闺誉,还干系朝中大臣,请陛下及左右诸位,千万保密。”
  母亲兴致绝高,笑道:“依你。”看我一眼,顺口吩咐:“这事交你和太平去办罢。”
  我喏喏而应,见崔明德退到一旁后右手两指慢慢捏住她自己的衣袖,猛地用力,指节先红后白,霎是吓人,再看阿欢在旁笑得既甜且欢,只好苦笑。
  作者有话要说:  太平:宝宝心里苦/(ㄒoㄒ)/~~。
  独孤绍:宝宝心里才苦/(ㄒoㄒ)/~~。
  崔明德:…我不苦,我只想打人。
  阿欢:我也不苦,我只是单纯想看别人苦。
  以上均属胡编乱造,并不代表正文人物心声。
  by今天也没吃药的精分允。
  注释:
  中宪:唐人非常喜欢用别称,御史中丞别称中宪、独坐。


第279章 邀约
  出来时我特地与崔明德同行,一路上等她开口说独孤绍之事,她却只是一直沉默,待到宫门分别时方叫住我,提的却是裴兰生:“今日时候已晚,明日再知会掖庭局,让他们送郑氏到二娘第中。”
  我道:“以前便听阿欢提过,也辗转叫人关照,却未得与她相见,明日既是她来,我便在家里设一席,连你和阿绍在内,我们四人一道聚一聚如何?你得空么?——正好也议一议阿娘交代的事。”
  崔明德看我一眼,慢慢道:“二娘相邀,我自无不应之理。明日又是独孤绍休沐之日,想必她也没事。”
  我眼盯着她看:“是么,那明日便劳烦你探一探她的口气,看她可已有了心仪之人?”时隔四年,不知独孤绍对她到底还有没有意思,倘若情意已淡,那么早些了结也好。
  崔明德不肯直接答我的话,却道:“有一事要提醒二娘,兰生当年举家流放,受狱吏欺压,为保清白,引刀自毁了容貌,到现在常年戴着帷帽,二娘若见了,不要惊讶。”
  我怔忡片刻,暂时忘了独孤绍的事,重复道:“自毁容貌?”
  崔明德淡淡道:“她一向恪守妇德,丈夫既殁,本拟自杀殉节,因为怀着身孕,所以忍辱偷生至今。也正因她容音不雅,所以陛下虽屡次下诏自内廷中拔擢人才,却只能在内书堂做个编校。”知我想问什么,又道:“她生了一子,养到两岁,登为官户,送到教坊抚养,而今在张四娘那里学徒。张四娘已告以老病,专一只管着年轻乐人,也养了三四个义女。”
  我挑眉道:“是阿绍托的人?”见崔明德微微颔首,略觉羞惭:“我说是照拂,却是什么人也没帮上,还是要靠着你们。”
  崔明德道:“也是因你曾嘱咐过,所以掖庭才肯痛快给人,不然宫中衣紫、绯者何止上百,凭我一人,怎么轻易讨得到她?”
  我道:“大伙自小相知,也不必说这些场面话,能帮到的地方彼此帮一帮,这一时我顾不到处,你或阿绍,或阿欢想到,又或是你们一时想不到,我去做了,都是一样,也未必就一定分出个谁帮得多,谁帮得少——不单是兰生,你或是阿绍若有事,也是一样。”
  崔明德垂了眼,平静地道:“洛南公在一日,陛下或迟或早,都会想起阿绍的婚事,此事既已避无可避,又何必多费心神,徒劳无益?”
  我看着她,不知为何想起了从前她与我们一道坐在廊上,荡着腿听阿杨讲故事的时候,那时的她也常常是这副冷淡的神情,可是言行举止间总是忍不住要露出些少女的稚气,短短数年之间,那个偶然流露少女心的崔二已经不见了,宫中留下的只是一位崔尚宫,与韩剧或是随便什么剧中那些梳着古板的发式,说话一板一眼的老成嬷嬷们简直如出一辙。
  我相信,倘若她没有这么年轻便做到尚宫之位,得以参赞朝政、筹划国事,宫中虽是险恶,却也绝不至于将她磨成这个样子。如今女主当政,崔明德做不了后宫,不能靠着外戚这途径提拔家族,而以崔氏之族望,若非后妃,一个女儿在宫中受宠或不受宠,根本便没什么影响。是以当初崔峤所求,亦不过是让她入宫,远离纷争,曲结人心,以她之家世、人才,实在不必将自己逼到这地步的。可她偏偏将自己迫到了这地步。
  这样汲汲营营,若说只为家族,任谁也不会相信。而阿欢虽一向总爱做些险事,其实心中自有分寸,忽地说出这样的提议,也着实有些耐人寻味。
  我笑向崔明德道:“如此,明日我便禀过阿娘,请你与兰生一道去我家小酌一二。”打定主意要先于崔、裴二人之前寻独孤绍探一探,却见崔明德微微睁圆了眼道:“其实二娘身为公主,又已是这样年纪,邀一二亲友、设一二小宴之类的细务,未必要事事向陛下报知。”
  我心中微动,将她这话品了一品,轻轻笑道:“好。”转身登车,先不回家,却向北侧玄武门屯兵营去。
  到时已是薄暮时分,各处都已收了营,只有来来回回巡逻站岗的人。天子禁卫,看着个个恭敬,规矩却着实森严,独孤绍的营房更是如此。
  我派了内侍几层通报,方将她自内里请出来,她着了男装,只是头上幞头改为红巾,身上是浅色单衫,前后下摆都掖在细布腰带里,一臂上衣袖高高挽起,腋下还夹着一只皮毬,足下穿着鹿皮小靴——自红巾至单衫全被汗水浸透,衣料紧紧贴肉,勾勒出绝佳的形状,一走出来,便有左近的校尉嬉皮笑脸地道:“独孤将军踢毬怎么没叫我,我最喜欢看独孤将军的毬…”话音未落,被独孤绍单手一毬掷过去,两手背在身后不动,右膝一提、一顶,足尖再一勾,将那毬斜斜一踢,正往独孤绍的侧面飞来。
  独孤绍轻轻一哂,右足点地,极快扭身,将那毬以数倍的速度踢了回去,再落地时人又继续面向这头,慢悠悠地继续走:“等你先练好怎么踢到毬再说罢。”
  那人因毬飞回去极快,两手两脚跳起都未接住,却也不恼,只笑嘻嘻道:“你又不在衙署待着,偷偷跑来踢毬,仔细大将军看见,罚你上更!”自捡了毬,被周遭众人一阵哄笑,又嘀嘀咕咕地说了几句“败在独孤十六手里,算不得败”。
  独孤绍笑着摇摇头,走到我跟前,将我上下一打量,手伸出来,似想将我肩膀一拍,最后却只拱了手道:“你出来了。”
  我对她笑:“前几日事忙,也没空寻你。明日因裴兰生要到我第中,我设了一宴请她,想让崔二和你作陪,正好许久未见,一起叙叙旧,你意下如何?”
  独孤绍怔了怔,喜道:“兰生派到你府上了?那是要好好见见,明日什么时候?”
  我道:“总是午后罢,你若不嫌弃,早些来也好。我们先去外面逛逛——我已有好几年没见着天津桥的模样了。”
  独孤绍笑道:“明日休沐,早上我就找你去,天津桥现在比先更热闹了,有好些新开的酒肆,一家里请的倭国的女乐,弹唱甚妙,还有一家羊肉绝好。”
  我见她意兴甚高,颇迟疑了片刻,便未将议婚之事说出口,只叮嘱道:“那你一定早些来,我久未见你,着实有话要同你说。”
  她一口应着,因那毬被几个长上踢了一圈,又踢回来,便顺手接过,捧着毬向我一笑:“你而今技艺如何?要不要与我们踢会毬再走?早过了视事时候,又已换过班值,不妨事的——都是自己人,不会将你与我们踢毬的事传出去的。”
  我掂量自己技艺生疏,兼之久不运动,有些虚肥气弱,贸然下场,徒惹讥嘲,便一口婉拒,车行时自窗中看去,见她已与一众备身、长上、校尉嘻嘻哈哈地踢着毬,笑闹成一团,显然与这些兵汉处得都不错,不免一笑,关窗时抬头一瞥,见城门旁远站着一个红衣身影,看身形竟有些像是才与我别过的崔明德,凝神细看时,那人却又早已远远地消失在城门中。


第280章 兰生
  说是与独孤绍出去玩,结果次日竟下起了雨,天一下便冷了,我大早在被窝中便已感受到那股寒意,在床上挣扎良久,终是没能起身,蜷在被中问仙仙:“叫人去看看阿绍出门了么?若是没出门,我再睡一会。”
  仙仙捂嘴直笑:“这么巧,独孤将军早上也派人来,说天冷,又下雨,不好出门,她等午初再过来。”
  我放心地躺回去,仙仙见我单只是赖床,不像是要睡觉的样子,又道:“早上宫里七娘子来了,送了四件衣裳,说是自己宫里做的,还有一封书信,是说昨日的什么事。”听我说要看,便走出去,不一会几个人拿了一大包衣服进来,颜色倒是搭得很合适,只是看着都是单衣,花花绿绿的,像是春天的衣裳。我本来还想试一试,正预备叫人快把炭盆点上,仙仙将那衣裳一展,翻开里面给我看,才见原来都是绒里的——外面做得极精细,用的也还是单衣的布料,只是里面多了一层厚厚的毛绒内衬,不知用的什么毛,有黄褐色的,有灰黑的,最难得的是虽然夹了绒,做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