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gl]南城旧事 >

第118章

[gl]南城旧事-第118章

小说: [gl]南城旧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启年微微点头,脸上是欣慰的笑容,父“子”心意相通,再好不过了。王启年想到了逝去的长子王子砚,又想到顽固的父亲,笑容敛去,长长叹息,如果当初。。。
  可惜没有如果。。。
  “王福,将他们都叫来吧。”王启年坐回书案后,轻声道。
  一会儿,五个中年男子跟着王福进来,向王启年行礼。
  “你们莫要向老夫行礼。”王启年打断,指着王子墨说道:“你们向墨儿磕头,从今往后,她便是你们的新主人!”
  除了王福,其他五人俱是惊讶不已,在他们犹豫间,老迈的王福率先行跪下,王子墨怎么扶他都不愿意起身,那五人在王启年凌冽眼神示意下,缓缓下跪。
  “墨儿,他们都是老夫平日倚重之人,忠心无二,才能颇显,你若看得上,便用之,若不合心意,也不要糟蹋,为他们置一份家业,聊以度日。”
  “二老爷,您。。。”那五人闻言,痛哭不已。
  五人知道王家已经倒了,他们也担忧自己的前程,可是他们打小就是跟着王启年,除了主仆之情,亦有亲情,昨晚王启年回来,他们知道王家的遭遇,已经下定决心要与王启年共存亡,可是,没想到,真没想到,王启年居然在这种时候还为他们打算。
  恩比天高!
  “二老爷,我们就是死也要跟着您!”
  “胡闹!老夫的话现在不管用了!还是你们能心安理得看着墨儿势单力孤!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们跟着我这个糟老头能有什么作为!你们抬起头,好好看看,看看她,这是老夫的最后一滴骨血!”儒雅的王启年狠狠拍着桌案,双眼通红,那瞪圆的眼中,有失望,有无奈,有愤慨,还有对王子墨无尽的期盼。
  这是一个悲剧的人,也是一个坚毅的人,女儿肖父,王子墨绝境中的坚强源于王启年,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他依然不言败,不低头,他为王子墨谋划周详,他会好好活着,让老头子看看,他二房的人是如何的出彩!
  五人泣不成声,王福潸然泪下,一屋的老爷儿们,哭得如丧考妣。
  王子墨咬着牙,抿着嘴,不住眨眼将泪逼回去,直挺挺跪在王启年面前,郑重道:“二老爷,子墨记下了!”
  “小二少爷,如若不弃,老奴愿将残躯交于您!”
  那五人终于明白了王启年的打算,知道这是最好的安排。如果是三年前,他们是绝不会答应的,就算跟着王启年死,也不会选择王子墨。但如今的王子墨,早已不是曾经那个懦弱自卑的孩子,她有手段,有志气,有魄力,她的经历像是传奇,她凭借自己创造了成就。这个少主人,值得他们帮扶。
  五人恭恭敬敬向王启年磕头,这是告别,然后齐齐向王子墨磕头,就是投身。
  “小的们拜见小二少爷!”
  王子墨刚想去扶他们起身,王启年断然道:“往后再让老夫听到有人唤她小二少爷,老夫就打断他的腿!”
  这便是彻底要将王子墨摒弃在王家之外。
  “小的们拜见小爷,愿为小爷鞍前马后,出生入死!”
  “在二老爷面前,我留下一句话,只要忠心,我必不相负。都起来吧。”
  待众人退去,王子墨再次跪下,真诚道:“二老爷,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今日算是告别了,过了今日,父女俩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说话。
  “请允许孩儿叫您一声父亲。父亲,您为孩儿做的,孩儿永记在心,还有大哥,孩儿这辈子都忘不了他对孩儿的好。大哥临终前曾有遗愿,放大嫂归家,孩儿不孝,还请父亲大人应下此事。”话毕,王子墨重重磕了三个头,敲得地“梆梆”直响,白洁的额头一片通红。
  王启年听到王子墨第一次开口叫他爹,他老怀安慰,只是她所提出的要求,让王启年为难。
  王子墨见王启年踌躇,恳求道:“大哥待孩儿之恩重如泰山,孩儿曾亲口答应大哥,孝敬父母,养育言儿,孩儿至死不敢忘。若是往日,孩儿万不敢提此事,只是如今家里这般光景,又何必紧守那已不存在的体面,不若结个善缘,许有后报。大嫂尚且年轻,实不该受这般苦楚,大哥也不想大嫂孤独终老。父亲若是不放心言儿,不若将言儿交由孩儿与林氏抚养,孩儿定当视如己出,珍之爱之。”
  王启年再一次叹息,都是好孩子啊,叫他如何割舍,如果当初他能有今日的果决,也许。。。
  罢了,尘归尘,土归土,老了,还能计较些什么。
  “这事老夫应下了,你回去吧,过几日,王福便会带人过去,往后的路,好好走。”
  在回程的路上,王子墨脑中一直盘旋着王启年语重心长的交待,心里涩涩的。特别是离开之时,隐约听到从内院中传来的哭闹声,似是三房与长房对骂。
  身后,王家大宅的轮廓渐渐模糊,这个让她充满了自卑,耻辱,可望而不可及的王家终于倒了,她应该高兴的,可是她笑不出来。
  回到别院,王子墨将复杂的心绪收拾好,到书房看张不才等人对账,她是真正的一家之主,她再也没有任性的资格了。
  当晚,王子墨就将王家的事告诉了林芷岚,林芷岚对于养育言儿没有任何排斥,她很心疼这个小女孩,丧父,母离,家变,言儿才七岁,她没有纯真的童年。
  第二日,林芷岚就找到柳氏恳谈了一上午,并送了一些名贵衣料首饰,柳氏爱财是唯一的弱点,林芷岚对症下药,柳氏对此也就答应了。
  宝儿孤单,既然言儿来了,两个女孩子自然要在一处,柳氏那里还让她继续住着,宝儿移出了正院厢房,林芷岚收拾出正房边上的一个独立小跨院,配上精心挑选的两个大丫鬟,八个小丫鬟,四个婆子,差不多人手齐全了。
  张不才的媳妇张婆婆因胭儿的事,一直被王子墨嫌弃,这次林芷岚重新启用她,让她在小跨院里掌事。张婆婆千恩万谢,保证事事上心,再也不会犯错。
  家事王子墨是不管的,对此也就默认了,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料想张婆婆也不敢再犯傻。
  几日对账,利润可观,前期的本钱即将回拢,王子墨也从失落中回神。让人去王家庄叫了陈旺树过来,吩咐他在山边寻一处风景秀丽的清静之地,建造一个山庄雅苑。如果所料不错,待京中旨意下达,王家人怕是连栖身之地都没了。
  这个山庄雅苑,是为王启年与丰氏准备的,虽然王启年刻意要与自己划清界线,但王子墨绝不会让王启年无处容身。
  转眼,就到了七月初,京里的钦差到了盐官县,王家的罪终于定下了。
  王启慎免去了死罪,改判流放惠州。惠州,唐时称岭南,武则天时期,多少李唐宗室被发配于此,多瘴气,多流民,穷山恶水,民风彪悍,王启慎在此,想必没几年能活。敌通之罪,刑同谋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因有秦相公从中斡旋,朝廷没有株连王家子孙,但王子文的功名被革去,不幸中的万幸,王启年的举人官身保住了。王家家产被抄没,旁支也不例外,缺钱的官家将王家搜刮一空,王家公中为了通关节只剩个空架子,但私产还有不少,嫡系三房有所准备,转移了一些,旁系自以为牵连不到,结果被抄得干干净净。
  在籍奴仆抓入县衙等候发卖,雇佣奴人连夜逃跑,不少人夹带了金银细软,被抓获之后打入大牢等候刺配充军。
  官家以孝治天下,天恩浩荡,保留王家祖坟及祖坟边上的十余亩薄地,以供宗祠传承。
  无家可归的王家人搬到了祖坟边上的几间破平房里住着,平房只六间,以前是王家人祭祀时的临时歇脚点,环境很不好,王家族人足有四五百人,哪里往得下。
  老太爷发话,让旁支自谋出路,嫡支三房住进平房,供养祖宗香火。旁支自然不愿意,但留下来亦是无处可去,纷纷咒骂一通,给祖宗磕头上香,这才恋恋不舍而去。
  人离乡贱,他们是罪人,往后的路何其艰难。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庄里人眼睁睁看着这个百年大族一夜倾覆,不禁唏嘘。
  这些事,王子墨只是冷眼旁观,这是王启年的意思,当钦差将王家的事处理大半之后,她才后知后觉知道了秦相公是谁。
  正是那祸国殃民迫害忠良的大奸臣——秦桧!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七月半的月亮,圆而明亮,别院湖心亭的四角挂着白纱灯笼,随着凉爽的夏风,悠悠飘荡,远处虫鸣隐约,湖面微波涟漪,圆月的倒影时而散开,时而完整,无声述说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亭中的两人,皆相貌不凡,年纪稍大些的,高髻布巾,长袖儒雅,年纪小些的,乌发光华,束发的丝带微微飘荡,星眸在月下熠熠生辉。这两人,正是蒋尚培与王子墨。
  “大哥,可否说说秦桧相公其人?”
  王子墨对秦桧的印象,主要来自于林芷岚,他迫害岳飞,卖国求荣,王子墨对秦桧深恶痛绝,但自从知道秦桧救了王家,她内心也起了波澜。
  “秦相公?这人不好评价呢。”
  “还请大哥明言。”
  “据我所知,秦相公学识渊博,才能颇显,曾与‘二圣’一同被俘,建炎四年,逃回临安,官拜宰相,力主宋金议和。因坚持‘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为朝中重臣所不容,次年罢相,至今未复起,但依然深得官家信任。”
  “举国抗金,收回失地,乃我大宋人最迫切的心愿,秦相公力主议和,实有卖国之嫌。”王子墨不客气说道。
  “贤弟此言差矣,虽朝中盛传流言,秦相公是金贼故意释放,以图江南之地,但我大宋局势复杂,又岂是区区一桧可以左右。”
  “还请大哥教我。”
  蒋尚培思量了一会儿,说道:“靖康之难,为我大宋之耻,‘二圣’被俘,皇室尽丧,江北之地沦为敌手。官家即位之时,宋境烽烟四起,民变起义不断,又金国咄咄逼人,战事节节败退。官家南狩,自明州逃至海上,后因众将平息民乱,将金贼赶出扬州,官家这才回到了岸上。”
  “皇室尊严尽失,如何不让人唏嘘。”王子墨附合道。
  “如今,朝廷局势暂稳,面临两难,战亦难,和亦难。”蒋尚培面色凝重,缓缓道:“战,民心所向,众将皆运筹帷幄之辈,只是,国库空虚,民生艰难,如何能战。官家体恤百姓,与民休息,自定都临安,生活极为简朴,不造宫室,不兴土木,不扩充后宫,官家过的日子,体面是谈不上了,只比田舍翁强上一筹罢了。现今各地战乱不断,农事不兴,赋税不畅,前方吴阶,岳飞,韩世忠等部,林林种种合计五十余万,奉养尚不能,无粮无饷又如何出兵。”
  “所以求和?”王子墨微皱眉,显然她是主战的。
  “和,也是一个字,‘难’。所谓弱国无外交,求和,割地,赔款,称臣,纳贡,无疑饮鸠止渴。”
  “那为何不搏一搏!”
  “还是一个字,‘难’!当初众将平定民乱,打出的旗号便是收回失地,迎回‘二圣’,不然,如何能快速稳定局面。结果是喜人的,官家却是顾虑重重。官家已登极位,若迎回‘二圣’,官家何以自处。另有,我大宋开国名不正言不顺,朝廷最忌讳的并不是外敌,而是内患。武将掌兵,朝廷寝食难安,若武将打回江北,生出反心,朝廷无疑雪上加霜。”蒋尚培此时极理智,虽然他也对朝廷很有些不满。
  “如此,只能苟延残喘,偏安一隅?”王子墨毕竟还年轻,对官场又不熟悉,所以这样的解释,她接受不了。
  “不然,又当如何?贤弟,你若是官家,你能怎样。别忘了,所有皇子皇女只余官家一人,官家从即位之初,便是一路逃难,于官家来说,割地称王是可以接受的。当初官家说要北伐,不过是为堵悠悠之口,不然谁愿意归顺于他。至于北伐,力有不逮,别看我大宋猛将如云,金国又怎是好打的。”蒋尚培苦口婆心道。
  王子墨默然,显然她一个平民,是体会不到局势的复杂性的。宋廷从上到下,皆以求和为国策,只是求和亦有不同,赵鼎、张浚求和,以防为主,而秦桧,则是金国的代言人。
  话题太过沉重,秦桧固然是阴谋家,但始作俑者却是官家,在林芷岚所知的后世历史评价中,秦桧恶名昭著,为万人唾弃,而宋高宗赵构,虽有懦弱昏君之名,但几乎无人说他卖国,所有的黑锅,都让秦桧背了。
  王子墨长长叹息,为这个饱受屈辱千疮百孔的国家痛心疾首,只是,她只能像那些文人骚客一般,在醉酒之后,痛骂朝廷,痛骂昏君奸臣,然而酒醒之后,依然庸庸碌碌。
  她,只是一个最最普通的平头百姓。
  她的痛苦,蒋尚培懂,懂得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