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GL]人臣 >

第194章

[GL]人臣-第194章

小说: [GL]人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女孩子呢?”
    余冕想了一番:“让她离京更不妥,过两天接她来我家好了,我女儿带着她更好些。”
    第二天一早,卫青峰就接到了一条上任的文书,要他去的地方是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这个地方位属浙江,是紧靠杭州的一个小县城,名叫桐泸。
    颜沛伟赶紧跑来祝贺:“青峰兄,我就说朝廷惜才,这次你可以大展拳脚了。”
    卫母却并不高兴:“颜先生啊,我这个老人家没有什么见识,只是知道江南富庶,不是清静的地方,我们一家子性子都刚直,倒不如回家种田。”
    颜沛伟正要说话,卫青峰拉了拉他的袖子,等卫母回屋了,卫青峰才告诉他:“这可是你造的好事呢!”
    “此话怎讲?”
    “还记得余冕余大人?就是你伯父。”
    “记得呀。”
    “这个事情正是余大人举荐的,要不以我的科举成绩哪能去那地方做县令?此番我去,情形非同一般,若我有何不测,我的母亲,女儿和妻子就靠你照看了。”
    “此话怎讲!?”颜沛伟大惊。
    卫青峰拍了拍他的手背:“有人特别嘱咐我,不可再说自己是魏大人的学生,由此可想到了杭州必定有些大事情等着我。余大人在朝廷的是有口皆碑的,我信他要我去做,一定是做有利国家的事情,你也不要多问,若是内阁让我去的,我自然会回家种田,不操这个心。我的家人还不知道这些事情,你也不必对她们解释,平白增加些担心,我后天一早就走,若是平安,之后自会再相见吧。”
    颜沛伟走出了门才想起来要送的礼还没有送,想回去又提不起兴致了。翻着手上的几套棉布衣裳,心中忍不住忧伤。走了老远了,才把那些衣裳递给家仆:“等晚些时候,送给卫老爷,他不收也逼他收了,到了江南多些换洗也好。等他离京了,每月定期备好棉粮送到他家,但不要叫老夫人知道,给他夫人就是了……”说着说着,眼角忍不住酸楚起来:“也罢,也罢,我信他是个有本事的人,就让他做大事去吧!”
    魏池办了莲儿的事情,松了一口气,但珠儿的回话又让她心烦了起来。桌上的账本已经看了十遍八遍,魏池一边捏着页脚,一边胡思乱想。
    想了许久,想不清自己是哪一点招人讨厌了,于是放了书又跑到侧门外面去站着。侧门对面的门紧紧的关着,魏池不甘心的趴在门缝上听——里面安安静静的,就像是都搬走了一样。
    魏池又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别说是戚媛了,就算是能见到上次那个老仆人都好!这家子到底是怎么了?魏池非常愤慨,咬牙切齿的发泄一通后,又回无奈的回到书房看账本,如此往返数次。
    晚饭的时候,珠儿敲了好几次门,魏池都不去开,最后刘妈出动了,把书房的院门擂得咣咣直响。
    魏池烦不过,又觉得自己的举动确实怪异,便慢悠悠的起来去开门。正走到门口,听到珠儿慌慌张张的拉刘妈:“刘妈,这可是不行的,他,他是老爷啊!”
    “老爷也要吃饭!”
    “刘妈,您别敲了!”好像是抓扯了起来,珠儿有点接不上气:“老爷不开门……定是……心中想着……让他不想开门……的事……您,您,别敲了。”
    心中想着……让她不想开门的事?
    魏池心中一动,想起初次见面的那个雨夜,她为了不惹流言宁愿淋雨回去的事情。
    想到这里,魏池忍不住肝火大动,几乎第一次涌起了想要砸东西的冲动。
    “还懂不懂规矩!”魏池猛地推开了门。
    也许是没见过魏池发火,两个人都愣住了。刘妈毕竟几十岁了,没一点本事刘叔也不能那样服帖,她看魏池脸色很不好看,退了一步:“老爷出来吃饭吧,饭都凉了,不吃饭伤了自己,谁心疼呢?朝廷上的事情,我们这些妇道人家没有见识,但内院的事情确实是我们做主。虽然我们与老爷主仆有别,但是平日里老爷待咱们的心,我们还是懂的,咱们也必定得用心待老爷,您也别上火,先看看饭合不合意,不合意我也好重新做。”
    魏池大吼了一句,气稍稍有些消减,转念一想隔壁的戚夫人和自己有的不过是缘分,缘分不是干系,算算的话,这远近亲疏还比不上自己和刘妈。别人也没道理教着教着都一辈子这样教,别人不教之前也托人明白的带了话过来。自己这气,真是气得一点缘由都没有。
    “老爷,先来吃饭。”刘妈看魏池表情松了松,便向着珠儿努了努嘴,珠儿这才小心翼翼的拉了拉魏池的袖子。可惜魏池此时此刻还真是一点都不想吃:“给我盛碗粥端过来吧……”说完又自己回屋去了。
    珠儿嘘了一口气:“刘妈!你今天太过了!老爷要是真的呕气了,撵你我走可怎么办?”
    “老爷不是那样没情谊的人。”
    王府长大的珠儿懒得和她理论:“罢罢罢,我去盛粥来吧。”
    刘妈反倒笑了:“得了,你刚才也受委屈了,今儿我去。”
    “啊?”
    “多大个事情啊?还能被我办砸了不成?去吧,去吧,帮我看看陈虎和我老头子那边的活儿干得如何了。”
    “……”
    珠儿倔不过,只得嘱咐再三,才走了。
    刘妈手脚伶俐,不但热了粥还热了碟咸肉,切得薄薄的放在饭盒子里摞整齐了才端上来。魏池以为是珠儿,并没有抬头,等了一会儿看那人不走,这才抬头,一看是刘妈,怒气不打一出来。
    “老爷,您先吃饭。”刘妈打心里没把魏池当作‘大人’,根本不怕他的怒火。
    话说拳头不打笑脸人,魏池没好意思在热腾腾的饭面前发作。
    刘妈移开了桌上的书本,把饭菜都布好了:“老爷还在看账本?”
    魏池哼了哼。
    刘妈捡起那账本拍了拍:“老爷别闹脾气了,又不真是小孩子。”
    显然是话中有话。
    刘妈毕竟不是王允义,魏池一时没有适应过来:“嗯?”
    “老爷多大的人了,还要闹脾气?以前老婆子我伺候过的那些大户人家,只有十二三岁在读书的公子才和姐妹们闹脾气。”
    魏池诧异之间,刘妈扬长而去。
    原来在别人看来是小孩子在和姐姐辈的闹脾气?魏池喝着粥哭笑不得,但全然没有想过这种躲在屋子里不吃不喝的举动的确不算是个大人的所为。
    太阳落山了,魏池看着日头,突然有点悲伤,表面上她知道这不是件事情,但内心里却跨不过这道坎,就像是受了必须被好好安慰一顿的委屈一样。想起戚媛可能所想的事情,那更是一千般的委屈,只觉得自己平白就被归类到冯大人一流的人中去了。虽然不见得是她愿意这样想,但凡人都这样看,她也避嫌了,自己就像是个讨了没趣的徒登子一样。
    诺大一个京城,朋友都走了,但即便朋友都没走,这事情似乎也没办法去给谁说。魏池突然就想有个闺中密友那样的人物在边上,不说出主意,说说话也好。
    白云变幻着成了彩云,彩云渐渐的淡去了色彩融合到黑漆漆的天际中去了。
    魏池心力交瘁的趴在桌前发呆。
    突然,院子外面像是有人在走动,随后声音越来越大,好像是搬弄大件的家具。魏池腾的跳了起来,跑出书房,偷偷打开侧院的门往外看——挺整齐的一套家具,好像是红木的,正拆成大件一样一样往里抬。
    在一旁吆喝的男人魏池是认得的,就是冯家的管家——这位管家长得像珠儿劈的柴,估计得真有点本事吧,要不真不知道怎样才能混到这一步的……
    魏池感慨之间,冯管家正在呵斥:“快点,快点,后天大房夫人就回来了,叫你们早些,你们不上心,若是她回来了活儿还没干完,仔细你们的皮!”
    那几个抬东西的看来都是短工,不是很怕这位冯管家的威胁:“还不是管家您说先去弄二太太的院子?咱们哥几个这几天可没少干活儿。”
    冯管家懒得和这几个干粗活的啰嗦,转进去安排布置去了,干粗活的这几个搬了东西,就都跑回外廊偷懒。
    “他家管家可捞了不少好处了,啧。”三个人点了旱烟吧嗒吧嗒的抽。
    “可不是?他家大太太不中用,是个糖人儿,听说是二太太和这个管家掌了权啦。”
    “二太太长得可真好看!”
    “就你小子看见了?”
    “嘿嘿,还真看见了,这也怨不得人家老爷偏心,妻不如妾啊?他家大房夫人自己也不争气,听说是个没仔儿的,啧,定是心有愧疚,要不怎么老往庙里跑?听说这会儿也是去庙里呢,自己房换家具也不上心,活该被别人先选了好的……”
    庙里?
    魏池的心抽了一抽,胆子大了起来。
    三个闲汉还在外面乱扯,魏池轻轻的拉上了门,几乎毫不犹豫的奔回案前写了个请假的条子拍在桌上。益清进来的时候,正看到魏池在翻箱倒柜:“大人,您找东西?”
    “啊……明天帮我送到礼部,请个假。”魏池还在翻。
    条子上写着‘偶感风寒,头疼不适。’益清尴尬的看着这热情奔放的笔迹和面前这个热情奔放的人。
    “我从漠南带回来的那几条皮毯子到哪里去了?让陈虎也来帮我找找。”
    魏池可以随便找个理由敷衍衙门,但是确实得找个合适的理由去拜访一群尼姑。之前没事情不会去,所以总觉得自然而然,这次是故意闹的,所以只能选择送礼了。
    折腾了很久,陈虎才从另一间屋子的箱子里找出了魏池带回来的那几条狐狸毯子。魏池选了一条最好的,拿在手里掂量。陈虎好奇:“大人明天要去哪里?我们谁陪着去?”
    “睡吧,我自己去。”
    益清还要问,陈虎偷偷拉了拉他的袖子,退了出去:“不该问的不要多嘴。”
    益清不屑:“你?”
    陈虎难得拿出教育人的样子:“以前我可是被锦衣卫的人叫去过的?有时候,知道的少,反而好。”
    益清想起近来出现的那个莲丫头,这才半信半疑的不问了。
    魏池自己收拾好了东西,就吩咐珠儿安排着在书房睡了,但是几乎是睡不着,心中又是紧张,又是愤怒,又是委屈,还有点别的不知在担忧什么。
    后半夜天淅淅沥沥的飘起了雨,微热的天气变得略略有些湿冷,让人疑惑这是江南的春天。清晨,太阳还躲在山后面,路上的青石砖被雨水滋润得棱角光滑,马蹄踏在上面敲击出清脆的响声。赶早集的人打着哈欠汇集到街口聊天,等着开城门。
    还没到点儿,有个骑着马的人从过官轿的地方交了令出去了。有好奇的张望了一番,看到那人却不像是宫里的人穿着:“哟,当官的也起得这样早啊?”其他人懒得管这些,没人搭他的话,又扯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出了城门,魏池加快了步伐,恨不得即刻就去那个地方,见到那个人,把昨晚上想到的所有质问都一口气问出来,即便真是永远都不见了,也问问明白,在她心里,自己是不是和冯世勋一样,是同一种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魏池同志啊!你个脑子啊,你要问的不是这些问题啊!!!

  ☆、151第一百五十二章

152【建康九年】
    京城的树叶经不起秋风;出了京城的门;满地的黄叶提醒着来往的路人——这份暖意;是初秋最后的温情;那风看似温纯;但却并不柔软了。更新最快去眼快
    魏池一路上赶得很急;太阳才红,就到了白云庵外面,喘够了气之后却不敢进去了。
    白云庵四周的林木很茂盛,魏池把马拴在林子里,有些不知所措。
    京城的秋天,天很高,成群的候鸟在天空迁徙。白云庵的小尼姑打着哈欠出来扫地,才走出大门就瞧见院门边的大树上拴着一匹马。
    “快来瞧;快来瞧,谁家的马啊?”
    一群劳作的小尼姑围了过来:“看起来像是有身份的人呢。”有些有见识的在猜。
    “是昨天有人忘了的?”
    “哪会?要忘也不忘在大门口,瞧,这里还有个包袱呢。”
    有人正要打开,一个年纪稍大的按住她的手:“瞧着都是些好东西,咱们不要惹些是非,快告诉静慈师父才是。”
    这时候正是诵晨经的时候,除了杂役的小尼姑外,所有的出家人都在大堂里诵经。前几天戚媛也参加晨经,但是因为初秋微寒,有些外感咳嗽,所以今天自己在屋内准备着用早饭。
    梅月熬了药端过来:“不知为何遣走了刘妈,我也不大懂得熬药的事情,夫人您先尝尝?”
    “熬药又不难,我也是小病,不要太介意了,先放着吧,我用了早饭就过来吃。”
    梅月答应了,把药先端了出来,早晨也还有些冷,就到窗前准备关些窗户。
    “哎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