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86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第86章

小说: 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此刻,他生吞了苏嵩的心都有了。
  他身为台官,自然不便查证。但那人信誓旦旦,又有收发邮递的凭证在,加上包裹原封未动,不似经过拆封,并无别人动手脚的痕迹,他才信以为真的。
  反正查证和裁定,都轮不到台官来办,不管包裹里为何物,又是否事前与陆辞有约,陆辞都势必要被停职。
  直到查办完毕,才会宣布处置。
  又有谁会想到,这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想法都与常人不同,大老远地不索贿,倒索要一堆莫名其妙的吃食来?
  几乎所有朝臣,都不禁内心感叹:这个陆辞啊,运气也太好了。
  赵恒沉声问:“你所言辞事,究竟得于何人?”
  台官却咬紧口风,明明白白地拒绝了:“臣宁自劾,不敢奉明诏。”
  他虽愤然于苏嵩的蠢钝,让自己颜面大失,但对方的名字,无论如何都不当从自己口中出来。
  虽说以皇室遍布各地的耳目,不难很快得出诬告人的名姓,进行惩戒,最终结果也许并无不同。
  但他若开了这口,就成别人眼中不折不扣的怕事小人了。
  况且他也是有恃无恐——按照律法,“君主不问其言所从来,又不责言之必实”。
  台官打定主意不开口的话,皇帝也拿人毫无办法。
  赵恒不耐烦地一拂龙案,示意人滚回队列,又用一双熬夜熬得通红的眼不快地扫过安静的群臣:“陆辞受贿之诉,纯属无稽,现朕已裁定,可还有异议?”
  朝中鸦雀无声,自然无人敢有。
  赵恒叹息道:“摅羽才入馆一月,就已有嫉贤妒能之人以不实之罪,予以诬告……”
  还没等官家阐述完自己有多痛心,心情上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寇准已出列一揖,正气凛然道:“臣斗胆请命,愿查清诬告之人,交予陛下严惩。”
  赵恒蹙了蹙眉,并不太放心用这寇老西儿,一时间就未应下。
  而在他踌躇时,晏殊已一本正经地出了列:“区区一集贤校理之事,何须劳动枢密使大驾?臣虽不才,亦愿领命,为陛下分忧。”
  “同叔所言在理。”赵恒满意道:“那便由你去办吧。”
  晏殊就淡定地在寇准充满杀气的目光中,揖了一揖:“臣领命。”
  包括寇准在内的北人在内,难免都认为,皇帝之所以将这任务交到出身南地的晏殊手里,是想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了。
  让一个南人去办北人的事,还能尽心尽力?
  寇准心里叹息,纵想乘胜追击,但皇帝在上头眈眈而视,他也毫无办法,只有悻悻然地回了列。
  经过这么一个叫人哭笑不得的转折后,早朝还得继续。
  官家在又气又笑后,虽是彻底清醒过来了,但对接下来臣子们汇报的内容,他却是兴趣缺缺,只神游天外,不知琢磨什么。
  等到散朝前,他才倏然提出:“现大小官员,每月俸禄几何?明日早朝前,计相记得列个清楚呈上。”
  计相赶紧领命。
  散朝之后,官员鱼贯而出,官家却还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
  林内臣不知官家心情如何,战战兢兢地在旁等候着,就忽闻官家小声嘀咕:“俸禄可是太少了些?一些小吃食,还得专程让同年由各地寄来?”
  林内臣:“……”
  从八品的官阶摆在那,要说俸禄丰厚,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尽管上任之前,会得一笔朝廷发放的赏钱,但不少出身寒家的登科士人,都熬不到那时候。
  而早在那天前,就抵挡不住觅婿的富贵人家的诱惑,娶了嫁妆颇丰的姣姣,顺道改善了家境了。
  陆辞虽未与哪家婚配,但看他既买马又买房的架势,也全然不似个过得拮据之人。
  真说俸禄太少的话,地方任职的那几位陆辞友人,不是应更少一些么?哪儿轮得到他们来接济陆辞了?
  但这大实话,林内臣显然是不会说出口来的。
  还没等他组织出恰当的语言来,官家已睁了眼,自言自语道:“诬告之人,需得严查,而摅羽遭此无妄之灾,也当予以补偿。”
  说话间,官家的目光,就落在了那三包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小食上。
  他看了半晌,忽然笑了起来:“让人把那几包‘贿品’重新包上,再加一桌御膳,给人送去吧。”
  林内臣心里一松,故意玩笑了句:“不照惯例,将此重贿收归内藏?”
  果然就逗得官家哈哈大笑起来:“我只道馆阁有只小饕,却不知身边还藏了个老饕!”
  林内臣笑着,刚要俯身领命,官家又心情颇好地补充道:“索性这样。以后每隔三两日,就赐他一桌御膳,总该能让小饕餮满意了。”
  林内臣暗暗心惊,面上却是丝毫不显,从容应了。
  与寇准他们所担心的不同,晏殊办起这事来,可一点不似他斯文秀气的外表,而充满了杀伐决断。
  他很快查出了诬告者的身份,不是别人,正是陆辞的上官,馆阁中集贤院的院士苏嵩,就向皇帝回禀去了。
  皇帝得知后,果然大发雷霆。
  毕竟在他心里,馆阁当是个超然而清贵、孕育才俊的地方,结果却是藏污纳垢,养出这么些个心胸狭隘,嫉妒贤才的小人。
  又如何不怒?
  对此还不知情的陆辞,正跟宋绶在集贤院里一人一张书案,聚精会神地读着书,忽听外头喧声大作,一列禁兵涌入,很快就将被摘了官帽、灰头土脸的苏嵩和那几个守当官,给一并押走了。
  馆阁这种连皇帝都礼遇有加的斯文清静地,会出这种直接押人走的情况,恐怕还是第一回 。
  众人议论纷纷,无心工作,宋绶更是眼前一亮,等人一走,就忍不住握住陆辞双手,代为高兴道:“官家圣明!总算将那一直为难你的奸人给拿下了。”
  陆辞微微一笑,领了宋绶心意,却压低了声音道:“小心隔墙有耳。情况未明前,还当慎言。”
  尽管看那不客气的捕人架势,最轻也是降职撤职,但不到结果出来,又谁知会否是误会一场呢?
  要是宋绶此时的表现被人得知,事后告密,那可就麻烦不小了。
  宋绶这才稍微收敛喜色,向陆辞点了点头。
  二人重新坐回书案前,宋绶自是欢欣雀跃,陆辞也有些神游。
  苏嵩在他看来,尽管讨嫌,却是个无胆也无能行大恶,且只要把握准了心思,就很容易糊弄的人。
  又每日待在这满是藏书的集贤院中,根本没什么机会接触外头的大官,又如何会惹了别人的眼,被针对打压到这一地步?
  陆辞越想越好奇。
  饶是他琢磨来琢磨去,也没想过得往自己身上联系,自然找不出丝毫头绪来。
  苏嵩被雷厉风行地捉走,关押起来后,晏殊又在官家的授命下,紧锣密鼓地对其展开了彻查。
  诚如陆辞所料的那般,大恶的确不曾有过,但小恶累积起来,也够他喝上一壶的了。
  不过在最终处置的结果下来前,陆辞怀揣心事地回到私宅中,就诧异地对上了一桌子精致而丰盛的御膳。
  “……这是怎么回事?”
  陆辞看了好一会儿,才将目光从菜肴上移开,询问还在恍惚中的下仆。
  那下仆赶紧道:“就在阿郎回来前不久,宫里来人,道是‘完璧归赵’,又赐了这一桌御膳,是为补偿。”
  “完璧归赵?”
  陆辞复述道。
  下仆如梦初醒,连忙把忘在一边的那三个大包裹给拿了过来。
  陆辞心里隐约有了猜测,又着实觉得不可思议,便暂且压下,把三个包裹的封口仔细查看了一番。
  见明显是被拆封过,又重新包起来的模样,他就完全明白过来了。
  ……这大概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吧。
  陆辞唇角微扬,把三个包裹放到一边,便泰然自若地享用起这顿‘压惊宴’来。
  当他在摆了冰盆的清凉小厅中,心情颇好地享用御膳时,苏嵩却在炎热潮湿的牢房中惶恐不已,追悔莫及。
  早知如此,他根本不该去招惹陆辞……
  晏殊行事不偏不倚,叫虎视眈眈的寇准都挑不出什么毛病,很快查实一切,上交圣听,由官家亲自裁决,便将此人官职一撸到底,还得罚铜一千。
  除此之外,皇帝在看过计省呈上的薪资列单后,还决定对各级官员每月所领的料钱、薪和米麦等,都做了一定上调和加厚。
  尤其是被皇帝一再强调,至为关注的那些个品阶偏低的京朝官和选官,受惠最大。
  一县尉在发现,自己每月的俸禄,由只能领半斤驿券肉,到直接翻了一倍,竟可以领两斤整了,更是高兴得在题壁诗上对皇帝歌功颂德,广传一时。
  这类弘扬功德的诗篇,很快在各地层出不穷,也在当地官员的有意上禀下,传入了官家耳中。
  赵恒听得浑身舒泰之余,对间接促使他做出这一决定的陆辞,潜意识里不禁多了几分喜欢。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我看有读者不理解为什么这种捕风捉影的事都可以胡说,但其实是真可以这么干,他们还不需要受到惩罚的。并且,他们也不需要去查证核实,哪怕发现是诬告,倒霉的也只是消息来源人,而不是负责弹劾的他们。
  ——宋廷有意强化台谏之权,将“风闻言事”确立为台谏的一项特权。所谓“风闻言事”,即台谏弹劾政府,君主“不问其言所从来,又不责言之必实。若他人言不实,即得诬告及上书诈不实之罪。谏官、御史则虽失实,亦不加罪”'注释',有点类似于现代议员的言论豁免权。君主也不可以追究风闻出处,台谏有权拒绝君主的诘问。宋神宗时,御史彭汝砺弹劾官员俞充,神宗要求彭汝砺讲出“所言充事得于何人”,彭汝砺即明言拒诏:“臣宁自劾,不敢奉明诏。”最后,“神宗用汝砺言,故罢充”。《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2。计省:即财政部


第九十二章 
  在馆阁的职官设置方面,大多并无常额。
  因此,在苏嵩被撤职查办后,朝中始终未曾下达新的集贤院学士的任命。
  赵恒和寇准倒是有那么点心思,想将陆辞提拔上去。
  然而他们也很清楚,陆辞毕竟资历太浅,如若升迁过快,怕是会叫类似苏嵩的诬告事件层出不穷,适得其反。
  索性仗着馆中清闲,暂时什么人也不派了。
  院士空缺的情况下,陆辞等一干集贤校理,就这么直属于总领集贤院的大学士的调配了。
  众所周知的是,集贤院大学士素来由宰相中的次相或末相所带,可只名义上如此,却是无在馆职事的。
  陆辞在经历过短短半天的不适应后,很快意识到,没了顶头上司管辖的自己,倒可以充分放飞自我了。
  这让他充分地松了口气。
  他原还想着,比起有个精明上司针对自己,当然不如蠢人上司盯着自己来得好对付。
  要是来了个似晏殊那样的聪明人一天到晚盯着他为难的话,那还不如尝试保一保苏嵩呢……
  谁知等来的却是意外之喜。
  眼下这种干脆没有上司,彻底放任自由的状况,自然是最理想不过的了。
  外加隔三差五送来家中的御膳,以及据说下个月起就要加厚的俸禄……
  作为三位友人信守承诺、寄来小食,无意中就帮他坑了苏嵩一把的小小回报,陆辞一边在上班时间光明正大地摸着鱼,一边给他们精心准备小礼物和回信。
  有被拆包裹的前车之鉴,尽管从常理判断,短期内是不会再有后继者了,陆辞还是出于谨慎起见,未准备任何价值超出那包零食的回礼。
  他既然是在主掌藏书的集贤院中任职,触手可及的合适回礼,自然就是这些外头难见、又只供官员借阅的珍稀书籍了。
  参照晏殊的借书偏好,陆辞将陆续追回的这批出借藏书,挑出几本来,亲手抄录了一份,就分别给三人寄去了。
  只是,出于对朱说所在的邕州两面环敌的处境的担忧,他还特意将来时头一日所读的那本《火药要录》给抄了出来,连带自己提供的几个配比改良思路,一同寄出。
  在简短的回信之中,陆辞则捎上自己正于集贤院中任校理一职的消息,以及他们初初上任不久,就能赶上加俸的确凿好事。
  在通过递铺发出三份寄件后,陆辞悠悠然地回了集贤院中,路上还有不少原本束手旁观了苏嵩对他的刁难的下级官吏。
  他们悄悄地打量着陆辞,在被他敏锐地察觉出,且立马看了回来后,面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一个稍显僵硬的笑容来,目中隐约透出几分敬畏。
  陆辞微笑。
  然而在此时,这道潇洒好看的背影落入他们眼中,就成了十足十的高深莫测了。
  别看那日是事发突然,直到苏嵩被押走后,绝大多数人还没回过味来。但之后几日,还不知道内情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