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61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第61章

小说: 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心里,还是觉得柳七的希望最大的。
  毕竟此时取士最重诗赋,这恰就是柳七的强项。
  朱说虽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但年纪还是小了点。
  ……结果就莫名其妙地发现,包括这三人在内的所有人,居然都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陆辞哭笑不得:“你们看我作甚?”
  柳七笑盈盈道:“你猜?”
  他话音刚落,门已被打开,一群喜气洋洋的人就争先恐后地推开应门的下仆,疯狂地涌了进来,一下就挤满了这不大不小的院落。
  他们见厅里坐了六个年纪轻轻的郎君,不由愣了一愣,七嘴八舌地嚷嚷道:“密州来的陆郎君,陆郎君可在?”
  陆辞:“……”
  即使事到如今,他犹不愿相信,只在众人屏息的激动注视中,镇定地应了句:“诸位寻我何事?”
  顺利找到正主后,所有人面上都不由自主地绽开了灿烂的笑,头回齐了声,气势磅礴地大声喊道:“恭喜陆郎君名列榜首,夺得省元!恭喜陆省元!”
  这齐声一吼无比卖力,效果亦是惊天动地,直震得在场人耳朵发麻。
  刚还强忍激动的柳七和朱说他们,则在屏息静听,肯定了心里猜测后,彻底爆发了。
  天啊!!!
  他们两眼放光,声嘶力竭地叫了起来,跟疯了一样围着陆辞蹦蹦跳跳,面色涨得通红。
  在发完这顿疯后,柳七最先退了出来,笑眯眯地盯着陆辞,嘴里念叨道:“两元,省元……”
  钟元的眼睛瞪圆,嘴巴大张,一脸傻样地看着被人群簇拥,如众星捧月一般的陆辞,目光里带上了深深的敬畏。
  他娘的,还以为解元已是不得了了,怎么自己这辈子竟然还能认识一个省元?
  滕宗谅先是止不住的惊叹,接着便是了然,笑道:“意料之中啊!”
  易庶死死地抱着朱说,两人连眼泪都冒出来了,一边呜呜着一边语无伦次道:“摅羽兄,实至名归!摅羽兄啊!”
  被迫接受无数道贺的陆辞,面上习惯性地带着得体的笑,心里却是茫然不知所措的。
  看着众人欢喜雀跃的模样,与其说感动,不如怀疑……
  考官一定是全疯了。
  忍不住怀疑人生的,的确不止是陆辞一人。
  而还有亲自把他评上了榜首的,那三位考试官。
  相比解试,省试在条例规定上,执行得更加严明。
  在对读官们完成对这近两万份卷的拆封对号,以及依第三次的评级进行排榜工序前,哪怕是身为知贡举官的刘筠,也不能随意过问的。
  正因如此,在二月二十八日的奏名放榜时,他得知真相后的震惊,不比任何一个关注此事的别人要低。
  “榜首是陆辞?”
  刘筠难以置信地问道。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宛若置身梦中,脱口而出道:“这怎么可能?他那份卷,我分明……”
  已经放弃了将人捧作榜首了啊!
  究竟是对读官核对错了?还是他一开始就认错了?
  不知过了多久,刘筠才如梦初醒般放下茶盏,火急火燎地在那堆即将被封存储放起来的旧卷中翻找起来。
  因榜单已放出,他这一举动虽显突然,但也不算违制。
  他也不在乎别人投来的好奇目光,兀自翻出了起初以为是陆辞的那份卷子,取出来放在桌上后,立马又将被压在最底下的那份由三位考试官共同评作‘上次’,优异得令人无话可说的卷子,也找了出来。
  卷首的封印已被拆开,上头清清楚楚地写两个不同名姓。
  然而前一份的主人是柳三变,后一份的主人,才是陆辞。
  “不对不对,这字迹明明是陆辞的!”
  跟刘筠一样震惊的,还有刚得到消息,如遭晴天霹雳一般的两位副司。
  他们甚至没忍住嚷嚷了出声,风风火火地冲到刘筠案前,翻看起这两份彻底毁了他们打算的卷子来。
  刘筠虽还没搞清楚究竟怎么回事,但只要夺得省元之位的还是他之前就最看好的那位北人,内心就还是喜悦居多。
  柳暗花明,可喜可贺啊。
  对这两位南地来的副司而言,可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了。
  特别是在他们满心以为压下了陆辞出头的此时,就更受不起这打击了。
  “我分明记得公卷里头,陆辞的字迹可不是这般模样!”
  一人俨然是有些气急败坏了,在人来人往的贡院里,就将心里话给说出了口,惹得众人侧目。
  刘筠没想到他还送个话柄上门,心里一乐,也不忙对比刚找出来的陆辞和柳三变的公卷了,而是笑着挑挑眉,慢条斯理地质问道:“李副司,敢问官家特设封弥所、又置誊录所的本意,究竟为何?”
  显然,就是为了不让考官们受人请托,徇私舞弊。
  而方才一语道破此中玄机的李副司,已经暴露了他有意通过字迹来辨认陆辞身份的事实。
  哪怕他辨认考生身份的目的,是为了拉低对方评级,而非拉高,但只要有了话柄,之后要如何颠倒黑白,可不由得御史台那些擅口诛笔伐的拿捏?
  李副司自知失言,紧紧地闭着嘴,不说话了。
  刘筠冷笑着穷追猛打:“李副司故意记下那位陆解元,哦不,是陆省元了……他的字迹,又因他得居榜首之事表现得这般气急败坏,究竟是为何故呢?”
  “怀如此私心,可还配行知贡举之职?”
  李副司一声不吭。
  他只要不再说错话,单靠这一句话柄,除了受刘筠挖苦几句后,也就不会有什么后续影响。
  即使面对刘筠这句反问,他恨不得回句‘半斤八两’,也不好此时开口。
  另一位副司埋怨地瞪了不得不偃旗息鼓的他一眼,才看向刘筠,正气凛然道:“刘主司,还请彻查陆辞此人,至少将他各份试卷上的字迹,统统做个对比,以摆脱寻人代笔的嫌疑!”
  刘筠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只垂眸翻翻二人公卷。
  以他眼力,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玄机,心里多少有数了。
  在不被先入为主的观念所影响的情况下,柳三变的省试卷上的字迹,可以说有七分形似陆辞在公卷中的。
  但仔细看陆辞的这份省试卷,虽然只有两分形似,但却有八分神似。
  而一个人有意变换字体时,形易改,神却不易变。
  只是外人走马观花时,除非额外有心留意,否则看的只有形而已了。
  在不四份一同摊开,只粗略进行对比的时候,柳三变那字体上有七分形似的卷子,当然能给人带来更深的印象。
  ——也难怪会导致这种误解。
  那份让人一致给了第一等评的漂亮卷子,的的确确是属于陆辞的。
  但柳三变缘何模仿陆辞公卷中的字体?
  陆辞又是何故临考场了,才忽然改了一种形上截然不同的字?
  刘筠越往深里琢磨,就越觉得此事玩味。
  他不认为这会是一场单纯的巧合,又或是陆辞的心血来潮之举。
  可陆辞要能未雨绸缪、在最为紧张的省试考场上,都能顾虑全盘,细心到这一步的话,那真不像是个虚岁十六的小郎君,更像是头老谋深算的狐狸了。
  不论如何,得益的姑且算是他这一方,自然得帮陆辞一把。
  对副司们提出的严词建议,刘筠心里有底,故意不去拦着,痛痛快快道:“你说得也有道理。为平人心,那便请御药院在审查资格时,注意对照陆辞此人的两试笔迹,再作定夺吧。”
  要是字画明显不同者,自会被别榜驳放,不得参加殿试资格。
  但这点,可就不在他们职责之内了。
  刘筠倒不为陆辞担心——单凭官家过往对举子态度上的慎重,御药院在审查时,也不可能马虎对待、胡乱污蔑的。
  尤其事主还是陆辞。
  这位年纪轻轻,就已名列解、省试第一,夺得两元的青年才俊,名气可不算小。
  毕竟要夸张点说,他距离三元及第,仅有殿试一步之遥了。
  而大宋开朝以来,仅在几十年前出过那么一位三元及第的奇才。
  要能在官家手里出第二位,传出知人识贤的佳话,欢喜的可不止是陆辞,还有官家。
  就冲这点,御药院的人在审查时,都将慎之又慎。
  要是陆辞小心过头,在省试中将字体改得面目全非的话,那还真容易有弄巧成拙之嫌。
  但既然连他都看得出落笔神韵间的相似,那些这方面眼光更毒辣的御药院内侍,又如何会漏看?
  看刘筠轻飘飘地就答应了他们提议的得意模样,两位副司不甘心地对视一眼,多少也猜出什么,唉声叹气地走了。
  看两人灰溜溜地离去的模样,刘筠心里简直不是一般的痛快,而是乐开了花。
  碍于还一大堆人看着,他面上勉强绷着架子,只老神在在地抿了口热茶。
  ——这陆辞啊,可真是太争气啦!
  而叫刘筠畅快地出了口气的陆辞,正面无表情地看着滔滔运河水。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掌管殿试的考试机构是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内侍机构——入内内侍省的御药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九之三
  御药院的职责就包括了雕印试卷,对照省试合格奏鸣举人试卷的笔记,审查他们参加殿试的资格等等。如果被判定字画不同,有找人代笔的嫌疑,则要取消殿试资格。
  2。话说我出了个Bug。这一届的省试其实是执行誊录的开始QAQ!我之前明明还写在了大纲里提醒自己的,谁知这会儿又忘了……咳,你们知道就行。
  3。以及,我刚刚意外翻到了大中祥符八年的知省试贡举的官员名单,巧的刘筠还真是其中之一。
  其他两个是兵部侍郎赵安仁,翰林学士李维。(《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上》p224)
  4。就如我所说的那样,柳永在宋真宗期考时倒没有被明确刁难的记录,只是考运不好,一直落榜。倒是那个公认脾气好(包拯的唾沫星子飞到他脸上都没发火)的宋仁宗对柳永十分厌恶,哪怕考上了都非要黜落他,或者中了后干脆不给官……


第六十七章 
  州桥上人来人往,热闹喧嚣,却也有不少人悄悄看着桥边的陆辞一行人。
  特别是一些模样娇俏、正处待嫁之龄、四五六品官家出身的小娘子们,更是结伴出没,一个个目光灼热地打量他们,暗暗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夫婿。
  落在陆辞身上的目光,显然是最多的——光华满身,年轻俊俏、风度翩翩的美郎君,谁会不爱?
  只是她们再怦然心动,也有着自知之明:只要陆辞在殿试时不犯忌讳,凭这份才貌,落榜的概率显是微乎其微的,甚至大有可能名列前茅。
  如若进入三甲,届时展开争夺的,定就是那几家位高权重的显贵,根本轮不到她们了。
  一想到陆辞多半只能远观,她们一颗砰砰乱跳的心,也就跟着淡定下来。
  相比起来,倒是与陆辞关系甚好、此回榜上有名的那两人更为合适。
  她们一边欣赏着河边的小郎君,一边在心里暗暗点评:已经婚娶的那个柳三变且不算,站在陆郎君身边另两个,朱姓的郎君虽个头瘦小一些,但相貌还是清秀的,这回上榜,名次还甚是靠前,堪称前途无量;滕姓那个年岁长些,模样也还顺眼,也是个合适人选……
  在夺得榜首之位的陆辞之下,同在榜上的,陆辞这一行人里,就还占了三个位置。
  柳七位列第五,朱说位列三十二,最后一个滕宗谅,险险地挂在三百二十五名。
  易庶和钟元,果不其然地落了榜。
  但因早有心理准备,又受过陆辞好些开导和安抚,心情恢复得也快。
  在短暂地失落过后,便能笑着地恭喜几位友人了。
  同保六人,竟有四人上榜,这结果一传出去,一下惹得无数举子惊叹眼红。
  在不少保状上的人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哪怕风头被陆辞抢走大半,他们名次甚是靠前,也足够风光得意了。
  无人知晓的是,作为最风光的中心的陆辞,根本只想安安静静地浑水摸咸鱼,一点都不想要这种风头的。
  望着白浪滔滔,仿佛冒着丝丝寒气的运河水,陆辞此时看似平静,内心却不断在天人交战。
  跳,还是不跳?
  要真想耍赖的话,他其实有的是办法来达成目的。
  毕竟对已摸清柳永脾气的他而言,想说服弱点很明显的对方,可谓轻而易举。
  更别说立下赌约时,还留下无数个空子可钻了。
  然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若真逃了这一回的话,姑且不说他自己心里过不过得去,单说自己一直作为这六人中的大家长(柳七:???)的威严,就势必会有些受损。
  相比之下,他宁可跳一跳护城河了。
  好在作此约定时,只说是立即跳下河里,而未多嘴说要游上一圈: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